警惕!真相曝光:“0.4克,即可令人上瘾成性”冬天最喜欢藏在这种
作者:小豆子妈妈
来源:小豆子妈妈(ID:xdz-mm)
火锅内藏兽药?
火锅里面竟然藏着兽药?
就在上个月,知名连锁店“哥老官”杭州滨江店的一批牛蛙被抽检出不合格。
而被查出的问题牛蛙就含有名叫呋喃西林的一种兽药,数量竟多达275公斤!
令人毛骨悚然。
呋喃西林原是一种兽用抗菌药物,但不利于新陈代谢。一旦摄入其残留物,最多可在人体内存留达2年时间,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冬天下餐馆,来一顿火锅,美味又暖身。
可没想到的是,吃进胃里的竟是兽药,想想都后背发凉。
早在2002年,呋喃西林就已经被列为禁用兽药。
但令人担忧的是,不仅仅是呋喃西林,许多兽药依旧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中。
2020年全国多地食物中检测出禁用兽药:
其中,台州市场监管在第8期食品安全抽检中发现:共有14批次食用农产品检出禁用兽药或兽药残留超标。
甘肃有20家牛蛙、乌鸡、鱼店,检测出了恩诺沙星、氧氟沙星。
山东5家餐饮企业的食品中,检测出了五氯酚酸钠、氧氟沙星、氯霉素等禁用兽药。
贵州抽检中有4批次禽、蛋产品被检出禁用兽药诺氟沙星和磺胺类药物。
不仅普通肉禽食品被检测出兽药,水产品也难以幸免。
而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在我们每天吃的鸡蛋中,也藏着兽药的身影。
实际上,并不是往食物里添加兽药,而是在养殖类动物或水产品中添加兽药喂养,或者注射。
作为抗菌药物,兽药可以用于消毒杀菌防腐蚀,在防治疾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但残留在禽肉上的药物很可能通过动物传到人体,严重可致癌或导致胎儿畸形。
不少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私自滥用违禁药物,置普通消费者性命安危于不顾,实在丧心病狂。
卤味添加罂粟,容易上瘾成性
火锅里藏的不仅仅是兽药,还可能是毒品。
2019年,阿强(化名)与几名好友一同在厦门某餐馆聚餐。
餐后,几人因醉驾被交警拦截,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人的尿检结果全部呈吗啡阳性或弱阳性。
从未沾染毒品的几人吓得醉意全无,在警方的调查中,意外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他们在餐馆吃的大盘鸡!
而餐馆老板却说:听人说加了罂粟,菜更香!
事实上,国家法律对罂粟壳管理使用有明确规定,禁止非法供应、运输、使用。
早在2008年,国家颁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就列有罂粟壳,并标注了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类别:火锅、火锅底料及小吃类,另外还有可能用于卤味制品,甚至是饮料等。
罂粟被非法添加在食物中并非个例,我们所看到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仅2016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再次抽检出35家餐饮单位非法添加罂粟壳调料。
2013年,有媒体曾爆料:火锅添加罂粟粉已成为业内潜规则。
你以为仅仅实在卤味、火锅、麻辣烫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可怕的是,就连汤粉、炸鸡、面皮、砂锅粥等常见小吃和快餐中,都可能添加或多或少的毒品。
这些商家仅仅是为了口感更好,吸引更多的顾客。
而压根不会去深究,这小小的罂粟,0.4克就能让人上瘾,难以自拔。
河南弘大戒毒中心刘本华主任曾指出:用注射的方式吸入吗啡每天两次,每次0.1克,2至3天即可成瘾。
如果长期食用添加了罂粟壳的食品,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最终上瘾,具有潜在的吸食毒品的倾向。
难道这些商家,不知道添加罂粟的危害吗?
不,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加清楚。
他们中不少人表示“压根不会吃自己做的食品。”
试问,昧着良心赚的黑心钱,他们夜里不会做噩梦吗?
在利益面前,内心的良知与正义早已抛之脑后,丑恶嘴脸一览无遗,贪婪成性。
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令人揪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底线。
可不堪的是,就连农作物产品,也屡屡出现问题。
1、农药残留超标
农药残留是正常现象,但一旦超标,容易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很可能会诱发长期慢性病症、肝脏病变、癌症、畸型和基因突变等,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最近,美国非营利环保机构环境工作组织(EWG)公布了2020年度新一期《农产品农药残留购物指南》
高农残排行(十二种):1草莓、2菠菜、3羽衣甘蓝、4油桃、5苹果、6葡萄、7桃子、8樱桃、9梨、10番茄、11芹菜、12土豆。
比较清洁果蔬排名(十五种):1牛油果、2甜玉米、3菠萝、4洋葱、5木瓜、6冷冻甜豌豆、7茄子、8芦笋、9花椰菜、10哈密瓜、11西蓝花、12蘑菇、13白菜、14甜瓜、15猕猴桃。
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农药残留物的摄入呢?
一般蔬菜先用清水至少冲洗3-6遍,然后泡入淡盐水中浸泡1小时,再用清水冲洗1遍。对包心类蔬菜,可先切开,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以清除残留农药。
淘米水属于酸性,有机磷农药遇酸性物质就会失去毒性。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用清水洗干净,就能使蔬菜残留的农药成分减少。
2、激素超标
食物中本身含有的天然激素一般是没有危害的。
但人工合成的外源性激素就另当别论了。
大多数外源性激素很难被动植物代谢,因此容易在动植物体内积累。
为了促进果实生长成熟,有些商家会用催红素、膨大剂等进行催大催熟,比较典型的就是“乙烯利”。
正常使用乙烯利是可以的,但如果用量过多,使得果蔬内残留过多,就可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要保证适当使用。
那么,该如何辨别呢?
自然成熟与催熟的区别:
催熟的果实会呈现出成熟的性状,但是果实的皮或其他方面还是会有不成熟的感觉。如催熟的西瓜瓜皮颜色鲜嫩、条纹浅淡、瓜蒂发青。
不买非季节性熟期的水果:
不要买非成熟期的水果,如果在成熟期之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上市的水果,颜色又好看,很可能就是使用过催熟剂,即使没用催熟剂,水果也不好吃,而且营养价值低。
建议大家在正规超市和市场购买果蔬,可以有效避免购入不合格的“激素食品”。
3、重金属超标
往动物饲料中添加重金属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
一位饲料生产厂家的负责人曾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饲料中的重金属超标问题比瘦肉精更可怕!”
因为添加铜、锌、铁等重金属后,猪的食欲会大增,能达到快速增肥的效果,猪也不容易生病。
人食用含高铜的动物肉后,铜会积累在人体的肝、脑、肾等组织中,造成血红蛋白降低和黄疸等中毒症状,使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细胞的老化和死亡,危害健康。
甚至有不良商家用工业废料制造硫酸铜,从而添加在饲料里面,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兽医部主任樊福好说:“添加这类硫酸铜的饲料厉害到什么程度呢,猪场污水流进河里,那些藻类通通都得死!”
而让人恐惧的是,连大米竟然也被检测出重金属超标!
2020年4月,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销毁大米99425公斤,涉及15起案件。其中,重金属超标案(主要是镉超标)13起,没收大米77350公斤。
经调查,原来是一企业将1440.25吨本应用作饲料用途的镉严重超标稻谷所加工成的大米,销售到了口粮市场。
对此,专家表示:大米也要经常换品牌吃,不能总吃一个地方的,以免引起重金属超标。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安全永远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粮食安全出现问题,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定是悬在头上的箭,让人寝食难安。
老百姓辛辛苦苦在外打拼,不过是希望让一家老小一日三餐能温饱,一年到头身体安康,顺遂平安。
却不曾想,连基本生活安全都成了奢求。
可一旦连吃到嘴里的肉菜都变得是毒是药都分不清,那老百姓还能吃些什么呢?
不由的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不安全的食品事故频频发生,屡禁不止,是惩处力度不够,民众监督维权意识不强,还是相关执法机构监督覆盖不够广?
1、商家要恪守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马克思《资本论》中有过注释:
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总有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藐视法律正义,丧失道德底线。
可结果是什么?
锒铛入狱,终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对于受害者,他们需要的远远不是一句道歉和反悔;
对于犯罪者,再大的悔恨都无法挽回残酷的现实和鲜活的人命。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但永远不能跨越最后一条红线。
正如名言所说:“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再贫穷再卑微,都不能沦丧了最后的底线。
只有当阳光照进每一寸阴暗的角落,点亮人性的阴暗面,才不会人人自危。
2、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在监管力度上,应该做到严加防范,加快健全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最严格的监管制度
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让任何投机取巧之人成为漏网之鱼。
3、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
消费者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31,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情况严重时,应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只有食品安全放心,百姓的健康才不至于受到威胁。
买得安心,吃得放心。是我们对市场最基本的要求。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每次一问题的揭露,不是对某个行业的落井下石,不是把商家钉在耻辱柱上口诛笔伐一番,在风声过后又卷土重来,而是形成完善的安全共识,共同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点个“在看”,别让更多的食品安全事故再度上演,这场事关民生底线的战斗,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小豆子妈妈(ID:xdz-mm),妈妈的格局藏着孩子的未来,你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境界,在这里与200万妈妈共同“进化”(申请转载开白,请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