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发现经典读后感有感
《价格的发现》是一本由保罗·米尔格罗姆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20-6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价格的发现》读后感(一):恭喜作者
2020年10月12日,为了表彰
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教授。
这本2020年06月才出版的新书即将大卖,也恭喜本书的简体中文版的出版商:中信出版社。
This is a book about Auction Theory.
《价格的发现》读后感(二):突破经济学假设,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首先声明,只打两个星,不是因为书不好。而是因为,本书是在不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从第二章开始,就完全可以把这本书看做是在解一道数学应用题,基本上都是大篇幅的数学论证过程。对于我这种只能辅导小朋友四则运算的人来说,真的是有点勉为其难了。
回到本书。本书作者,正式凭借着本书中论证的,关于FCC对于无线电频率拍卖的制度设计和安排,而获得了2020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书的着眼点在于,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学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理解,为应对市场的复杂性,而建立一套新的规则制度。
大部分的经济学原理,不论哪个流派,在建立自己的规则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的前提假设,以使自己的整套理论体系能够完成理论的推导。但是,非常不幸的是,现实的经济学问题,往往十分复杂,众多的假设并不能确保其在实际中得到保证。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经济学论述很少涉及复杂性方面的内容”。这也就是让很多人会有经济学家大都“纸上谈兵”,而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印象。
本书的作者正是从这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入手,在市场存在负外部性以及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导致市场无法出清情况下,如何使用经济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觉得FCC频率拍卖的问题,过于复杂,边界条件太多的话,作者在第一章提到的“佐治亚州的土地配置”问题的例子,是我们理解这一问题的比较好的切入点。
作者最终通过帮助FCC设计拍卖流程,使得FCC在20几年里,获得了颇为客观的收入,也让作者顺利取得诺奖,可谓名利双收。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作为一个外行还是忍不住要提出几个问题:
1、FCC的拍卖实际上分两个部分,在出售频率之前,还要向频率的原始持有者进行回购,这一过程也是采取拍卖的方式,不过是用的“价格递减拍卖”。反过来,如果是这些频率的原始持有者请作者为他们涉及出售频率的流程,会不会改变最终双方的收益情况呢?如果FCC是通过自己的策略,使得收购价格最小而出售价格最大的话,算不算是“与民争利”?
2、过去30多年,是无线通信业爆发式发展的一段时间,那么FCC增加的这些收入,到底有没有很大原因是市场原因造成的呢?如何验证作者的方式的确是给FCC增收了,而不是其他原因?
3、FCC为频率拍卖设定的很多边界条件,大部分都是属于技术性的。这些边界条件,对于最后的收入是不是会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禁止某国供应商参与频率拍卖的时候,是不是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价格的发现》读后感(三):我被这本书惊艳到了,果断抱上大神大腿,万丈高楼平地起,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头上!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代表作,作为经济圈儿的一份子, 还是想多了解一下最新的情况,毕竟我的学科本来就是跟热点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学习和积累本就孤独,要是不认真不踏实,后面的人生一定是非常狗血的!而且还会换着你意想不到的花样去给你发着各种各样的狗血情节,非常具有创意,感觉同等创意的东西要是没有这样的功底,应该会很不被接纳的。所以创意一定要伴随着深厚功底才能得以完成,之后只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自己要完成的东西是。
钱颖一教授和译者序,目测此书刚一开始就有些烧脑,跟历届诺奖得主的书一样,需要一定的社会学、社会阅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知识,还有耐心和决心才能读明白。书不长,但是内容非常丰富,经济学理论中语言的设计一定是极简的。
这本书写得挺妙的,里面运用了好多精妙的思维。作者作为一个经济学大拿,亲自践行了破与立!破解博弈论,奇招制胜、用一个习以为常却又意想不到概念去解释我们的老生常谈。用的都是常规学术创新和发展的方式方法,转移概念、,总结身边案例,套用经济学理论,人家玩儿过的梗,虽然是新瓶装老酒,但是角度和概念用得非常新颖和巧妙,无疑就是增加了阅读和审视的趣味性。
他采用了拍卖机制来解释整个价格机制,资本主义市场,这也是他自己多年来研究的主要课题。并且在开头就表明了自己的经济学立场,他所理解的经济学的存在意义,经济学内涵,解读了他所看到的社会交易体系的动机和结果。是个拎得清的老先生,虽然我想喊人老头儿(哈哈哈哈哈哈,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全书的结构也安排得特别好,导论、讲述了他本人的立场、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意义。以及各种概念。然后是这个理论本身,理论的发展和他要触及的角度,包括机制稳定性和其中商品的互替性。之后两章就是里面理论的异质性,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起因、过程、结果和意义。最后是简短的结论!
他把整个价格体系,资本主义市场运行原理比作是拍卖机制,将不同的拍卖手法和遇到的情况应用到不同的交易场景当中,甚至将劳动力市场也比作是商品, 将劳动者比作互为替代品,两组工资视为组合,从中计算其中的工资率与匹配度。 工作比作价格,企业比作是交易人,最终看胜出的价格和相互匹配的商品。
他在书中用了好多有趣的案例,全部都非常贴近生活,又都十分实用和受用,这样的人估计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吧,理论和实际结合得这么好!有好多作者的小心思,从土地使用权转换到信号宽带频道的使用与播放,让人非常有代入感,而且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里面还有很多俏皮的观点,认为在市场环境中,只有当价格高于价值的时候,才可以得到主导权;
别看字数不多,这本书的信息量、理论研究也非常地密集,讲得也十分地细致,用的是经济学极简语言,基本每句话都会用已有的经济学理论去解释,并且解释得挺圆满,圆的很溜!然后一个理论就节省了好多基础篇幅,比方说劳动力那块,使用的就是厂商理论,凯恩斯新古典均衡,证明了作者或者说团队的阅读量和吸收能力,确实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做得更好,非常谦逊,又很自信,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都弄进来,然后融合成一个非常牛叉的东西,我还是非常非常的欣赏。
此书包罗万象,把经济学理论,还有身边的案例,也就是身边发生的事儿都给用活了,前因后果交代清晰,结构紧凑、观点明了,几百页的把经济学问题、意义、个人观点、理想说得掷地有声,但是又不是咄咄逼人,一本让我惊艳的书!
看看好书还是挺有帮助的 ,能学习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事,整本书基本没有一句废话,含金量很高!以前我也想写出这样的作品来,现在我只想写出无限接近的东西出来,人间太苦,当咸鱼太苦,写著作也太苦,尤其是这个水平的,恨不能一个段落看着都要打磨和思考好多年!还要好多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或许也只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出自己的一小点贡献,超越前人就好,毕竟人家留下了瑰宝,但是不需要那么大!稳扎稳打吧
《价格的发现》读后感(四):从理论到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