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合适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合适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1 15:37: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合适经典读后感10篇

  《合适》是一本由[日] 坂井丰贵著作,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合适》读后感(一):关于算法局限性的一些思考

  《合适》是一本讲市场设计的经济学读物,探讨的是资源分配的问题。怎样才能把物品交给合适的所有者?怎样才能提高相亲配对的成功率?整本书由浅入深,从一对一的人与物品的配对(捐肾、分房间等),到一对多的人与物品的配对(升学择校),再到人与人的配对(相亲速配),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书中也相继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

  遗憾的是,没有哪一种算法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最好的结果,就是达到强核配置。所谓的强核配置,就是说这种分配不会发生“阻止”(即由小集团发起的私下协议),每个人都无法通过私下交易获得更好的结果。

  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分配中都能找到强核配置。在做一对一的人与物的分配时,由于是单向的选择,所以可以采用TTC算法找到强核配置,这种配置不仅满足个体合理性,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还满足防策略性(即没有人可以通过隐瞒真实偏好获得更好的结果)。但是,在面对人与人的分配时,由于是双向的选择,TTC算法并不适用。所以,书中又提出了一种可以短时间内找到“稳定匹配”(即不会发生任何“私奔”的匹配,和TTC算法里的“阻止”类似)的延迟接受算法。这种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考虑到双方的意愿。但遗憾的是,“稳定匹配”不像强核配置那样,绝对满足防策略性。事实上,它只具有单边防策略性。在男性作为求婚的一方时,诚实地表明偏好对男性来说是最有利的,而对女性来说则未必如此。反之亦然(具体的解释在书中有图表说明,因篇幅所限,我在这里只说结论)。也就是说,随着限制条件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匹配方法也会越来越不“完美”。

  这便是算法的局限性所在。市场形势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资源有限,优秀的人或物品人人都会抢,另一方面,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个人认为的优秀者在另一个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林子大了,还会出现很多钻空子的“聪明人”,以退为进,为提高成功率而放弃第一偏好选择第二甚至第三偏好,最后造成了博弈论里那个经典的“鲜花插牛粪”现象。这也让我想起了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大小年”怪圈,由于你无法预测其他人的行为,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高校第一年被大家扎堆填报志愿,分数线被抬得很高,导致许多优秀的学生落榜,第二年因无人敢报,分数线大幅回落,造成了资源浪费。算法通过多次排序和计算考虑到了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但无奈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告诉我们,永远不可能出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算法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的。书的第一章写到了捐肾者很少的日本。尽管肾脏移植匹配机构能大大提高患者找到合适肾脏的可能性,但日本人宁愿付出更高的医疗成本,也不愿意使用。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事。比如在校招中,最理想的做法是所有公司和所有求职者都在同一时间做招聘,流程也都同步(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大家竞争的平台都一样,节奏也一致,市场上的信息是最丰富和透明的。但现实却是,经常有求职者先签了某家公司后,又被一家后做招聘的公司录取了,想要违约只能付出高昂的违约金。一些公司为了抢人还会做提前批,尽管考虑到不确定性会发出多于hc很多的offer,但由于每年的竞争形势瞬息万变,经常会面临人员不足需要补录的情况。规则越复杂,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问题就越多。

  所以,算法再智能,我们的社会依然是由不完美的人组成的社会。有人就会有遗憾。到底该设计什么样的算法,到底在什么时候该用算法,不是数学家或经济学家一句“这么做能实现相对的利益最大化”就能解决的,毕竟理性人假设永远只是假设,场外因素打翻了整盘棋也是常有的事。

  注:本文为“书入法”app发起的“鲜读团”活动的书评作品。

  《合适》读后感(二):读书小记:《合适》坂井丰贵著

  之前一直想读这本书,前几天下单,今天开始读,一天读完,感觉畅快淋漓,喜欢读这种有意思的书。简单说下,这本书偏数学算法一点,但是又很有应用价值,结合案例分析了实用经济学的一些知识。喜欢这种类型的筒子们不妨看看。下面我简单记录一下我的一些想法,方便之后查看~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讲的案例是肾脏移植,详细阐述了最适交易循环算法(简称TTC算法)。这个算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强核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肾脏移植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加长循环链的方式使得每位患者有更多的机会接到肾源。书中以学生宿舍分配为例进行阐述,结合肾脏捐赠中可能出现的毁约情况及其他情况进行分析。 第二章主要是结合相亲以及择校的例子,详细阐述了延迟接受算法。这个算法旨在短时间内找到稳定的匹配。思想就是,在开始达到预期的时候先作为备选,之后下轮操作中如果有更优的解出现就替换掉现在的备选,直到最后不能继续操作。这种思想保证了最终达到的匹配对所有人来说已经是全局最佳的匹配。尤其是对升学问题,波士顿机制、延迟接受算法和TTC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第三章主要介绍拍卖的各种机制及规则。介绍到了公开拍卖和密封拍卖。其中,增价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降价拍卖和第一价格拍卖分别策略等价。考虑到公开透明性,增价拍卖更为广泛。但在实际的应用中,采用那种拍卖策略需要卖方前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不妨在拍卖时增加买方人数,引入新人参加拍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买方提前议价,造成收益减小的情况。 本书对我这种经济学小白来说也可以看懂,提到的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也很有见地。作为市场设计方面的书籍,本书也较为详细的分析了三类实际问题,可以说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吧。

  《合适》读后感(三):算出好姻缘?真的有真爱公式?

  今年上半年曾经上映过一部国产电影,叫做《女汉子真爱公式》,由赵丽颖、张翰这对驰名江湖的“鱼塘夫妇”主演。说起这部电影,算得上是烂片了,当时在电影院深感受骗对不起自己人生中就这样被白白浪费的两个小时的我,毅然又浪费了一个小时写了一篇吐槽的影评,不出意外的话,你现在还能在豆瓣上看到。

  《合适》读后感(四):寻找供求关系最佳契合点的方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到:可以放开市场,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经济,任何经济现象都是在市场的自主调控下出现的。这种设想比较理想化,认为市场可以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研究的是通过价格调整保证供需平衡。无论是在理论中还是实践中,市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很好的运行。

  但市场中总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自行调节难以达到目标。比如公平正义的问题,比如供需相符的问题,等等。

  《合适》读后感(五):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们原来是干这些事情的。

  在我的印象中,经济学家干的事情都是好复杂的,感觉每天都是在研究东西,每天都泡在复杂的公式中,不停的算,不停的演练,总感觉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好遥远。

  但是最近看了一本书《合适:从升学择校、相亲配对、牌照拍卖了解新兴实用经济学》,这是一本很薄的书,这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告诉我们经济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本书的作者坂井丰贵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在众多病患等待器官移植的时候,肾源缺乏,应该如何抉择。

  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将市场价格调节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将市场视为神秘的黑箱。

  一,卓有成效的匹配

  首先,让我们看看怎么样把肾脏衰竭患者和肾脏捐献者匹配起来?

  突然听到“肾脏”,也许有人会觉得莫名其妙:这篇文章说的是关于经济学的,患者和捐献者的组合怎么会与经济学有关?到底经济学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从肾脏说起。

  你知道吗?把肾衰竭患者和肾脏捐献者匹配起来的组合,居然是属于经济学问题?

  大家都知道肾脏移植并非在任何人之间都可以进行的,它和输血是一样的,对血型是有要求的:

  《合适》读后感(六):经济学理论的最佳讲解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说的就是同样的东西对不同人合适或不合适的道理。而我手中的这本名为《合适》的小册子却不仅仅只是讲述上面那种浅显道理的书籍,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市场分配理论才是《合适》这本书真正要表达的内容。

  经济学理论本就离我们很遥远,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理论在人们的心中更为高不可攀,然而这本小册子却凭借三个具体的实例为我们做了清晰明白的讲述,作者的讲解也让我真的体会了什么叫深入浅出,什么叫举重若轻。

  这三个例子讲起来离我们也都并不遥远,分别是肾病患者的配型移植问题,男女两情相悦问题和拍卖获利最大化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涉及了三种理论,比较吸引我的是前两个问题及其相关的理论,因为问题的引出既贴近现实又引人关注,解释的方式运用图表漫画轻松易懂,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优点,深奥的问题用浅显的语言和方式来描述,让更多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普通人也能有机会有能力学习这些经济学理论。

  肾病患者的配型有着血型的排异反应和淋巴球抗体等等问题,也因此做不到捐献者和受捐者每次都能成功相配,为了增加相配的成功性,需要引入多个配适组,将配适组A中的捐助者与B组的受捐者匹配,将B组的捐献者同C组的收捐者匹配,当然如果只有三五组人,不需要理论也能做好,但是当受捐者和捐献者的人数达到一个巨大的数量时,就必须考虑一个最优的算法,而这种最优算法实际上就是市场稀缺性的供求分配,也因此符合经济学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继续讲解,用房屋交换分配阐述如何做到满足个体合理性和帕累托最优,同时为了防止发生阻止即小团体私下协议,又引入了强核配置与ttc算法。在此中算法中,分配结果不会被小集团利益所损害,而且满足个人的合理性要求,并且能够防止个人的虚假报告的得利情况。

  而男女两情相悦则讲述一种新型的算法即延迟接受算法。在假设中,有7个人,1到3为男性,4到7为女性。0表示偏好单身。

  《合适》读后感(七):作者好厉害,能把诺奖理论介绍得如此通俗!

  题记:昨天2016经济学诺奖揭晓,我正好读完了这本书。巧的是,这也是一本与诺贝尔经济学有关的小书。科学家用人人能懂的算法,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而本书的作者强悍的是用深入浅出的表达将一个诺奖理论讲的清楚明白,让我收获了破解谜题的阅读快感。其中令人惊叹的TTC算法,连小学生都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它又能解决经济学领域的疑难问题。这种反差令人震撼,但这又是切切实实的科学!本文比较长,但是如果你稍微耐心一点,我想你会和我一样深刻感受到经济学思维的层次感和创造性! 正文:关于房价的问题,最近大热。本文不想讨论这些问题,不过接下来要讨论的事情确实和房子有关,这是一个关于换房子的故事。而这次事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换房子故事竟然还意外救了很多人的命! 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的理论里有这样一个案例,说学校给七个学生每人分到1间房当宿舍,但是这7个人觉得别人的房子比自己的好。所以有人就提议说,要不大家互相换换,没准可以换到比现在更满意的房子。 其中有一个人特别善于图形化思考,就提议说咱们列个表吧。为了简化问题,每个学生所在房间以该学生的名字命名。也就是说,现在学生1-7分别住的房间号也叫1-7,就是说学生1住房间1,学生2住房间2,依此类推,一直到学生7住房间7。这些学生对现在的房间不满意。他们对7间房都有自己的偏好,所以呢根据这个就列了下面这张表:

  《合适》读后感(八):规则设计才是智慧之魂

  【201710】说这本书之前,先聊聊分粥的故事。七人分粥,如何分才公平?一个比较好的规则是——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分粥者最大的资源是设计制度,不同的制度下,自然有不同的结果,分粥者就是要设计出那个最优的结果。在这里,粥只是一个载体而已。这本书讲的就是规则设计的奥秘,在学术界被称之为“市场设计”,亚达斯密说市场是看不见的手,但是好的规则设计可以让这只手从黑箱中显现出来。另外还有个问题,鉴于道德或公平方面的考量,有些资源的分配无法通过价格来主导,典型的场景比如谁来得到捐献的器官,如何设计规则让整体福祉有所提升而又不让任何人的情况比当下差,这是市场设计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而且他们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拍卖问题则是通过金钱来决定物品的归属,拍卖方希望标的物的经济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兑现,如何设计规则是个大学问。我们耳熟能详的增加拍卖方式又称英格兰式拍卖,还有一种降价拍卖方式,又称荷兰式拍卖,从最高价起拍,直到某个买家说我要拍时,拍卖结束。纪录片《中国新年》中提到,昆明的国际花卉拍卖市场,就是采用荷兰式拍卖。再如美国频谱牌照的拍卖用的是一种改良版的增加拍卖——同时增价拍卖(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要求每张执照分别用增价拍卖的方式进行,且每张执照的拍卖开始时间一致,还规定任何一张执照的拍卖未结束则所有拍卖都不结束。1994年至2012年间,频谱拍卖的总收益达780亿美元,此前官方的预估是100亿美元,当时企业界对这个预估值大多认为虚高。

  本书三部分内容存在递进关系,建议从前往后看。作者能将学界的成果讲得接地气没门槛,类似万维钢的文字风格,我给点赞。后浪出版公司近几年出版的作品,质量上乘,值得关注,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合适》读后感(九):诺贝尔经济学奖新潮理论教你如何用科学找到真命天子!

  你知道:

  众多病患等待器官移植,肾源匮乏,waiting list应如何抉择,实现最优配置?

  选课、择校、集体相亲,要怎样设定规则才能让双方满意?

  为什么有些东西要通过拍卖开出售?拍卖有哪几种形式?那种最“好”?

  再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容我介绍一下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他们的研究方向。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和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他们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作出重要贡献,有效解决如何尽可能恰当地匹配不同的市场主体这一问题。

  没错!正是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新潮理论解决了上述这些有钱也不好使的大问题,让我们梦寐以求的资源得到合乎心意的配置。

  日本经济学界翘楚坂井丰贵著作的《合适》,通过可供剖析的实用案例,用深入浅出的表达将诺奖理论讲得清楚透彻,用人人能动的算法,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我收获了破解谜题的阅读快感。

  书中提到的令人惊叹的TTC算法和延迟接受算法是全书的核心。两种算法连小学生都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它又能解决经济学领域的疑难问题。如果你沉浸书中,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惊艳于看上去如此“简单”的方法竟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同时也一定会为经济学家思维的层次感与创造性所折服。

  《合适》/坂井丰贵【日】

  《合适》读后感(十):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更需要读这本书

  一本对于我这个纯文科大龄女青年而言略微枯燥的书。三个案例拆解的通俗易懂,把思考过程和算法娓娓道来,是具有亲和力的经济学入门书籍。

  掩卷而叹,最该读这本书的是政府部门啊。当下的廉租房、配租房申请分配制度可以不单靠资质审核,还可以更进一步按地域、楼层、朝向及面积设计差异化的租金,然后让申请人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因为有差异化,那么即使同一地域,楼层、朝向也会引发不同的偏好,从而使用住宅分配模型来进行强核配置,效率会不会更好?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会不会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呢?

  延展开来,地方总在向中央要政策,无非是减税或放宽。那么地方在大兴土木的同时,花费精力进行更好的制度设计难道不是更强竞争力的表现吗?当各地的招商引资就是减税、少费、给优惠同质化三板斧日益严重的同时,那些更愿意花力气进行良好制度设计的政府不是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吗?不过也有可能是地方政策本就没有长远的延续性,即使这届政府设计了好的制度,下届政府不执行了,那么对于投资方而言还真不如真金白银落袋为安好。

  同样的,政府设计撒胡椒面似的补贴政策时,也可以考虑设置制度设计专项基金,邀请全球经济学家竞标,一来用良好的制度设计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二来也为中国经济学的应用提供实践的沃土,不断激励学科的发展,也是一种路径嘛。不然老是一出问题,就逼迫主管部门拍脑袋搞个众人声讨的政策来,也蛮痛苦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合适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