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解心愁 ————我的课堂故事
心随情动,心不平则气躁。原本性情温和的我,在面对堆积如山、繁重琐碎的班级工作时,不免性情大变,小事化大,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矛盾也开始根植。
在适应重负荷的班主任工作之后,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是什么让学生与我心与心的距离需要跨越山河才能抵达,怎么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学生更多的接触下,我领悟到:在历经狂风暴雨之后,柔风细雨最能养护他们的心田。
随着期中考试最后一科结束铃的打响,学生们蜂拥着走进自个儿班的教室。我把当天的值日班长叫来,下达命令:让大家先收拾书桌,十分钟后到班布置任务。原本想着学生们会安静的在班里呆着,静候我的光临。谁曾料到:依旧喧闹不断。我走上讲台,轻描淡写的对学生们说,我原本想着我们早点弄完,早点结束。既然大家不慌着走,我就奉陪到底。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学生们怯怯的看着我。原本准备起身愤然离开的我,决定趁着这个刚冷却下来的劲儿,布置放假休息这几天的任务。
我开始进行常规的“班主任教育”。以严肃的口吻,大声强调着纪律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我目光所能及的地方,学生们都个个坐得端正,竖耳听着。当扫视到后排靠墙边的位置时,看到这个学生,时不时趴到桌子上,眼神里有些许不耐烦。再扫视一圈,再无这样的现象,当我再关注她时,她又是脸朝桌面,双手还在张牙舞爪,仿佛在发泄满肚子的怨气。
看到她的举动,我气急败坏,她不是普通的学生,是我们班周二的值日班长。这段时间她表现不好,情绪不稳定,在家跟父母作对,在学校学习不专注、工作不热心。怎么处理?是立即疾风骤雨,噼里啪啦立即指明错误,还是静观其变,单独沟通交流。
放学之后,我把她领进了办公室,让她坐在我的身边。我没有直指事情的矛头,而是亲切的问起来了她父母亲的情况,父亲是不是还经常在外面奔波着做生意,母亲身体是否还好,问起了她跟父母亲的关系,问起了她定下的学业目标是否还会更改。自由聊天式的谈话,让她轻松愉悦,说到父母亲的现状、说到一些对父母亲不理解的地方,眼睛里还泛着泪光。我明白,这个孩子的内心还是柔软的。之后,我借势问她刚才在班里的为什么表现地那么烦躁,这样的举动跟你的班长身份符合吗?在我的逐步攻势下,这个学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红着眼睛对我说出了心里的话。
看着她那双坦诚清澈的眼神,听着她一番肺腑之言,我的心里仿佛被激流冲击开来,渗入心底的是那份暖暖的心慰。我心里的疑惑此时已经解开:恶狠狠的语言轰炸是教育学生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只有春风化雨式的心心沟通才能真正构建起亲如朋友般的师生关系,才能抵达学生的内心世界。
春风化雨解心愁。没有了内心的愁苦和疑惑,我更坚定地走在教育的路上,我相信,对待学生,疾风骤雨利于行,柔风细雨利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