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河青山》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黄河青山》读后感摘抄

2021-01-21 00:13: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黄河青山》读后感摘抄

  《黄河青山》是一本由[美] 黄仁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5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河青山》精选点评:

  ●史学家的人生经历与知识体验

  ●用mini看完的第一本书呀。还是很不错的,对蒋国民政府的评价,努力和局限,国内国际形势,中国历史,与中共的对比。“他们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在他们倒下和走到绝路的地方,中共站了起来。”中共的土改是解决方案,是不得已而为之,可以和国民党的方案、梁漱溟的方案等进行对比,也正因为他们是在野党,所以可以直接对下层进行彻底的改造而不怕动了根基。正像蒋到了台湾才能进行土改一样。

  ●原来我读过,惭愧惭愧,现在记忆力衰退的厉害

  ●亲身经历的竟然就是历史,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实际上比黄仁宇所有的其他作品都要好许多,好就好在这是一本叙述失败的书,不光是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失败,还有作者学术生命的挫折与失败,失却历史学家的从容大度,还原个体生命的失传挫败无奈,更令人唏嘘。

  ●说本书是某些方面的思想启蒙也不为过。读得很爽,因为思维被四散无限延展,人的精神头也新上了一个台阶。自己懂得太少,任何言论都肤浅,自己看得太窄,任何评价都局促。是催化自己继续完善自我的的一剂猛药,而当黄先生把整个人都浸润在大历史的框架里时,仿佛精神也达到了与历史共存与人类永生。具体的感悟难免愚拙稚嫩,因此只能穷尽溢美之言,堆砌出如上感慨。『希望成为一本每重读一次就有一番新的感悟的激励我奋斗一生做一辈子书虫的精神导师。

  ●最可叹的不是半生的清贫,而是自己的治学之道始终都没有被接纳。控诉常青藤霸权并非没有道理,但自负、怨念和过多参杂于学术之中的情怀真的大丈夫吗?想起很多这个学期以来的种种,再来看这本书,只有一声叹息。

  ●一周内一定要看完这本书。抵制美剧诱惑。。。

  ●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国共内战和中国发展问题的的评述极为中肯,值得再读,但也是文学性方面极糟的自传作品

  《黄河青山》读后感(一):冯唐易老

  黄就是那个难封的李广,在费正清的地盘,写着李约瑟式的文字,只得以卖稿为生,至晚年才名声在外得到华人文化圈的集体认同和顶礼膜拜.他和余英时的差距难道真是一个纽约州立大学分校和普林斯顿的距离吗?

  《黄河青山》读后感(二):翻译有些蹩脚

  这应该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那一段历史,可翻译实在有些蹩脚。很多句子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就是看不懂它的意思。黄老先生没有留下中文版,实为一大憾事。

  《黄河青山》读后感(三):一本有趣的、描述自己学术人生的书

  在一种轻快的笔调中,黄先生详细地交待了自己“大历史观”的问题意识与主要观点。更可贵的是,他把个人的小历史也穿插于这种描述之中。这使我们除了能够更加真实地触摸到一个鲜活灵魂之外,也明确和分享了他作为学者的某种思索,即人生情势孕育着学术思考,而这种思考,关照与丰富着他的人生。

  《黄河青山》读后感(四):不像自传的自传

  说实在话,这本书不像一本自传,其叙事的年代总是有跳跃,要想对黄仁宇的一生有个按时间排序的印象还挺不容易。它更像作者对自己学术观点的总结、展示。因为它往往从自己回忆的事件中阐发开去,来说明自己的学术观点的形成、发展、反思的过程。

  如果仅仅想了解黄仁宇一生的经历,不如不看这本书。

  《黄河青山》读后感(五):没有轻松畅快的人生

  近来读黄仁宇先生的《黄河青山》。

  因为工作关系,阅读的往往是在地铁上,每天进度不快,也就十几二十页。

  现在刚刚看到,他共读博士的阶段。也许发此感慨过早——作为一个名声卓著的历史学家,虽没有经历大陆的动乱,台湾的戒严,但历程、生活,也并非轻松畅快。

  了解一个人,需要了解许许多多方面面的细节。否则,就只能够靠想象,靠脑补。而这些想象、脑补,又可能只是来源于一种个人偏见。

  这本书,买了近一年了,现在才拿起来看,不错。继续读完,再补评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