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24 01:1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经典读后感有感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本由朱自清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精选点评:

  ●插图很美

  ●小學的時候最喜歡讀散文 這本書裡的插圖也美 夢中時常出現書裡的句子

  ●初一时,真的是被老爹逼着读的,还拿朱自清的一块比较,说这篇文章怎么怎么好。现在想想也是一种幸福(*^__^*) ……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

  ●当做旅游攻略了O(∩_∩)O哈哈哈~

  ●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油画般意境很美

  ●为去金陵而看

  ●朱自清寂寞了,朱自清囧了,哈哈哈~~~~同为《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是更喜爱俞平伯的风格些。

  ●原来秦淮河是蔷薇色的。 好美好美。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一):朦胧和涟漪

  景物的描写却不用再去赞美什么了,毋庸置疑优美极了。

  最妙是一段对“听歌”的内心描述,整个描述依旧准确,细腻。特别是和俞平伯的对比中更能看出,朱自清这一段性格上的朦胧和涟漪。看似并不符合观察通透后该有理智果断的结论,却合着了这景,染了人心,扰了人心。朦胧和涟漪的景,朦胧和涟漪的心。通篇的韵味就十足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二):朦胧梦醒

  朱自清第三次游秦淮河,明白大小船只的灯虽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细艳晦不一,但各自散在断黑的秦淮河上是最勾人的,隔着薄雾,给了笙歌彻夜的秦淮河隐约其辞的羞态。

  俞平伯初泛秦淮河,无言语的河水,河边歌女徘徊哀唱,一切难以言说地淡淡地微荡着,手里提着涩味的酒,朦胧在夜夜秦淮河上。

  这就是秦淮河的美吧,又因其时穿六朝,也许是两位文人选择同游滋润干枯心灵,慰藉寂寞灵魂的缘由。

  当朱自清搭着小船儿踩着梦渺渺茫茫,俞平伯微醉在婉转的柔波中,歌妓们的出现,秦淮河的媚将他们从文学世界猛地拉回现实,惶茫拒绝后两人惆怅离去……相约共写同名散文。

  朱自清的文字温婉清气,俞平伯的俏皮美艺。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最主要特点,全文可以说是借景抒情,让我想起了曾今自己所说的台词作品《金陵十三钗》,秦淮河上那十三名妓女的悲惨遭遇。他是一个观察细致,描写精确的作家,他同俞平伯同去秦淮河,却写出了不同风格的作品。情景交融,娓娓道来妓女在“七板子”船头唱歌的场景,美如画吸引着他。可是当载着歌妓的轻舟出现在他面前,进行兜揽和纠缠时,他却又十分窘迫起来,拒绝聆听她们的卖唱的歌声。他此时既被妓女们的歌声所“诱惑”和“降服”,又因为拒绝她们的要求而感到内疚和抱歉。他的这两种情绪都受到“道德律的压迫”,却依旧无法打消蕴藏在自己内心里的听歌的愿望,于是潮涌般的思绪使他陷入“重重的争斗里”,深感自己是一个被“道德律”所束缚的“自私的人”。与他同游的俞平伯,引用周作人洋溢着人道主义同情心的诗篇《小孩》,表示因同情歌妓而尊重她们的人格,经过细微的思想斗争后就决定不再听歌了,这使作者觉得俞平伯不像自己那样受到“道德律”的束缚,似乎比自己要来得高超。朱自清写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内心搏战,可以说是坦率和诚挚地流露了自己的至情,这正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最可宝贵的东西。朱自清通过自己所走的艰苦的人生历程之后,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痕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四):暮春读夏夜

  我企图悄悄的搭乘佩玹与平伯的那艘小船,在他们的谈笑里领略一番秦淮河的动人之景,但他们两,像是早就约定好了一般,一个在画画,一个在唤雨。 佩弦的笔下,真真像一只开着花的画笔,用着几千个字,向我描绘了一副夏夜中的秦淮河之景。它有着五彩缤纷的色彩,一不小心还要以为那是一位姑娘,她穿着浅蓝色的裙子,配着与这夏夜恰好相宜的妆容,慢慢的挽起头发,坐在一株柳树下,正用着她那五色画笔在那画着这夏夜小景呢。我出发了,从这头灯火微暗到那头的月水相依,我早已是无酒人自醉了,我抬起头去看那微蓝的天空,咦,怎么水跑到天上去了呢?还是我在天上游玩哇;小风波从远处慢慢划了过来,我便又从那天水相融的地方跑了出来,这大概是要回去了,但我不想回去,我还要看,我还要听着夏风,和着夏夜的歌声,最好,还要有一壶清酒作伴。 平伯兄便不一样了,他大概是知道景色都让那位重游的哥儿些尽了,再写就没意思了,所以他就用着那美丽的文字,如珍珠般一颗一颗串了起来,给我编了一条带着属于秦淮河感情的项链。他的思绪就像风筝一样,在那微蓝的天空飘呀飘呀,一不小心就飘到九天之外了,感情便跟着那彩色的风筝线流了下来,满天的纸鸢,下起了一夜的彩色雨点,带着平伯的感情呀,就这样落在了秦淮河里,淅淅沥沥,开出了满河的小花。经管如此,他还觉得不够,还认为这只能描述他当时十分之二三的情感,哈哈哈,真个是言而有尽意无穷啊。 我在下着春雨的夜晚,去了趟夏夜里的秦淮河,已经醉啦,该要睡着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五):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散文我读着很慢,看到一些好的句子总想着记录下来,可以之后细细品味。

  刚开始读这本书,我有点不习惯,总有种要做阅读短文的感觉,都怪以前初高中被虐太惨。

  读完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朱自清写感觉十分贴切、到位、传神,文后点评中说朱自清的文章“读起就像是在盛夏里吃一小碟凉拌青瓜,清新爽口,很是惬意”,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沈从文的散文更合适,朱自清的散文更如同精心雕琢的珠宝,美丽但却耗费劳心劳力

  。

  印象深刻的是《荷塘月色》,初中就学过,但那时并没有太多感觉,现在重读感受大不一样,写作功底实在深厚。

  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但我所喜欢的腰,简直和苏州的牛皮糖一样,使我满舌头的甜。”这个“甜”字真的有打动我,少女气息扑鼻。

  后面的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我读得很快,兴趣不是很浓。

  这之后的一些说理文,我读得也很快,我觉得不如散文那样值得细品。从这些说理文中,能看出朱自清的想法,比如“一大堆正义却扔在一旁,满不理会,我们真大方,真舍得!看来正义这东西也真贱,竟抵不上白米的一个尖儿,衣服的一个扣儿。”在《父母的责任》中朱自清说“所以我们以为为了社会,生育不应该是自由的,至少这种自由是应该加以限制的”,看的我超级兴奋,说的太对了,当然我知道这种制度在中国施行有难度。

  在《重庆行记》中有这样一段:“不错,海洋里可以看日出和日落,但是得有远气。日出和日落全靠云霞烘托才有意思。不然一轮呆呆的日头简直是个大傻瓜!”“水里看见的,日出也罢,日落也罢,只是些傻瓜而已。”看完我就笑了,此言一出,结伴相约海边看日出的是什么想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