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间之旅》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时间之旅》经典影评集

2021-01-31 23:07: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间之旅》经典影评集

  《时间之旅》是一部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凯特·布兰切特 /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之旅》影评(一):马利克的大纲【出自李宗衡影评】

  如果我没看错,泰伦斯·马利克为这部片搜集了四十年的素材。虽然有特效,但通篇完成了一个很棒的结合——纯粹的自然主义“生活流”和极度的视效大片。戈达尔式的生活流剪辑碰撞,外加库布里克式的视觉壮景,真是餐后的静谧享受。反观老马的大多数剧情电影,它们其实只是这趟旅行的演员版注脚。

  9分10

  《时间之旅》影评(二):有点催眠

  《时间之旅》其实就是《生命之树》中那段讲述地球起源的插曲的加长版,内容上的充实程度被稀释了很多。这倒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太无聊,主要的问题在于,它既摄人心魄,又散漫无章,一边是一把抓似的自然界元素,一边是凯特·布兰切特过度端庄的旁白,其中夹杂的用手机摄像头(画质粗糙又颤抖的16毫米胶片即视感)拍摄的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脸,给人一种过于随意的感觉。美国流浪汉、一场以色列婚礼,还有一个出现水牛屠宰仪式的亚洲乡村庆典组成的一段蒙太奇,也是让人一头雾水。展现的元素太多,导致影片渐渐地就失去了力道。

  《时间之旅》影评(三):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看题目很容易以为这是一部讲时间的电影。其实自然才是母题吧?或者说宇宙?每一声深情的呼唤Mother,我都会在心里脑补一个F*cker,因为太少单独听到这词了。我就是那些人中的一个,配不上这遗失的美好。

  不够140个字,让我再写写。好吧,鲸鱼挺好看的,各种鲸鱼都是,哺乳动物长得就是先进,鲸鱼尤其,跟机器一样,精密又亮闪闪,怪不得原来有个动画片叫“大白鲸”。

  里面的原始人都没长丁丁,跟柯南里的黑影人一样一样的。所以你们说我是不是柯南?!

  原始人一个族群应该不会很大,怎么能保证基因多样性,防止近似基因带来的遗传缺陷呢?我能想到的只能是努(yin)力(luan)了。要放到现在,朝阳群众不会放过你们的。

  《时间之旅》影评(四):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淮南子-宇宙

  跟随着酷炫的满屏的特效开始于一阵洪荒。然后就是海洋的世界,生命的爆发。主要是动物的进展。好像没怎么涉及到植物的进展。要是能在右上角贴上时间流逝的标签可能会更好一点。中间是恐龙的灭绝,一切重新开始。最后是生命的重新的蓬勃,和智人的崛起。最后是宇宙的洪荒又重新吞噬这一切。尤其是人的崛起的时候的音乐慷慨激昂。加上雷神姐姐的掷地有声的配音感觉非常的爽。每一幕都可以做壁纸,真的不虚。不是新海诚那种萌萌的,而是那种荒茫茁壮的感觉。中间还穿插了几段比较潦草的纪实一般的镜头主要是人类庆祝节日,遭遇战争和信仰等角度。一遍遍深化整个的写实的角度。整个口吻都是在叩问这个世界的母亲,为什么把我创造出来。直到问题变成为什么我如此深爱着这个母亲。最后到跟随着母亲一起看尽无穷无尽的沧海桑田终于不再有任何问题了。是对这荒茫的大千世界对永恒的不止不休对光芒的无边无际的非常厉害的赞歌。

  《时间之旅》影评(五):从彗星撞地球到精子“撞”卵子,这部片子就是华丽的生命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古人有句话叫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能够欣赏到好的一个作品,都少不了创作人在背后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比如李时珍完成一本《本草纲目》,历时27年;

  比如杨洁拍摄的86版《西游记》,短短几十集,光是拍摄时间就长达了6年;

  整部剧从开拍到完结的时间跨度,更是有17年之久。

  《时间之旅》影评(六):年度闷片儿

  时间之旅。年度闷片儿吧算是是,这个作者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可能有点儿太多了。这一点体现在他用到的表现手法上。延时摄影、记录片、手持拍摄,特效,伪记录,等等等等这些。然而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全篇的旁白并没有有几句?我拿这部片子对标的是去年的那个《万物一体》。当然这部片子最后到头来给人的感觉是跟前者根本没法比,而且他只有86分钟的片长,可能是连作者他自己最后都不能忍了吧,太他妈无聊了,索性就给他删点儿吧。很好奇的是那几个,鸡鸡,那么小的黑人演员是怎么找的呢。也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吧,他那几句旁白其实,感觉上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深意啊。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导演,泰伦马利克,他就好像游荡在好莱坞的一个文艺的幽魂一样。今年出的他还有一部片子,叫《歌声不绝》。演员阵容是:瑞恩高林斯,鲁尼玛拉,迈克尔法斯宾德,凯拉奈特莉,凯特布兰切特还有娜塔莉波特曼。很喜欢鲁尼,瑞恩高林斯又在去年那部爱乐之城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能让法鲨和娜塔莉波特曼谈恋爱的导演再怎么说也应该是非常牛逼了吧!凯特大魔王再加盟就更不用说了。说实在有这么多的大牌明星助阵了一看评分当时就不到六分我就当观众影评人都傻逼也就看了。然而看完之后这片子为什么就被他拍成这样了?我至今都没有明白了。他最后让我联想到了资本家奢侈淫荡的酒会,奥利佛山庄上的马男波杰克感觉都比这这玩意儿真实。

  《时间之旅》影评(七):那啥,不是挑刺,这片子画面是挺好看的,可是恐龙拍错了啊....

  恐龙这东西,身上其实是有羽毛的啊,而且全身都是羽毛的恐龙还不少....

  劈头盖脸就拍错了啊...亲....

  而且恐龙灭绝这事,也不能光拍那个大陨石啊....

  大陨石事件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恐龙的数量,演化程度,都在全球性的持续性下降。

  大陨石那事,只不过就是生态上的最后一击罢了,没那颗大陨石,恐龙也都得完蛋的.....

  完蛋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全球性的火山喷发,导致空气成分改变了。

  空气全球性的改变,又导致了动物性和植物性的演化条件的改变。

  这些改变,恐龙那玩意,大部分又适应不了,一口气提不上来,直接给毒死憋死的就不老少了,剩下的也基本上吃不着啥好的了,也就不再继续演化下去了,除了一小部分恐龙继续向着鸟啊,鸡啊,鸭啊,麻雀啊,这一类方向演化外,空出来的位置大都给了什么大鳄鱼啊,小老鼠啊一类的玩意了...

  所以重点来了:

  那一段,好歹也该有点火山喷发啊,小老鼠一蹿而过啊,这些镜头也得给一点的吧.....

  咱别的不说,小老鼠的镜头总得有一个吧....

  那可是所有灵长类的祖先啊....所有智人属的老祖宗的老祖宗的老祖宗的老祖宗啊....没那些在恐龙脚边乱窜的小老鼠,今天哪里来的你我他啊....

  全片看完,画面都挺好看,就纠结在这一个细节上了,小老鼠啊,小老鼠啊....

  小老鼠在哪里啊.....

  得有个小老鼠一蹿而过的镜头啊....→_→

  说好的广泛征求了大量顶级科学家的意见呢?

  又骗人撒.....

  《时间之旅》影评(八):纪录片是不是必须带上反华和藏独才是西方主流(白左们)的政治正确?

  画面很优美,很高清,拍摄难度很大。但是纪录片你就做纪录片,不要和政治扯上关系。

  全篇就是就是进化、发育、人类社会百态的穿插彩影。但基本内涵还是动保邪教和白左生态的老一套:“世界上每过去一分钟,非洲就有60s消失了,震惊!!!”;“蓝鲸好可怜,被人类伤害的划痕道道(丝毫不提大航海时代欧美为了鲸油是怎么灭绝了世界上90%多的鲸类,21世纪日本干儿子每年猎鲸数目比其他国家之和还要多)”。

  最妹的的不爽的的讲社会百态的时候,欧美都是美丽的街道、宁静的校园、繁华的城市,文明优雅的人民;非洲都是一片战乱,饥渴的小孩(这战乱还不是美国扶持叛乱导致的?);轮到中国的时候,TMD中国内地一定要挑选一个最最偏远的地区(大多是西南地区)不是在杀狗、杀羊就是在杀牛,牛牛好可怜,被割了喉咙还要蹒跚几步才倒下,以此血淋淋的引起人们的反感。欧美"粑粑"那里不吃肉?欧美人杀牛杀羊杀猪杀的更多。中国人的肉的结构还是猪肉鸡鸭肉各占一大半,牛肉很少,欧美牛肉可是主食,杀牛如麻,杀牛不眨眼,他怎么不拍美国牛仔虐杀肉牛的场景?长期以往洗脑之下就知道欧美的平民们对中国大陆有多么“好”的观感了。然后场景一转换,虔诚的教民;对比上一个中国大陆场景里的屠宰场血腥案例,欧美的脑残白左们不由自主的感慨:啊美丽的西藏竟然不从邪恶的中国独立,这怎么能行!不由自主把选票投给了反华的竞选人脑袋上。反华的竞选人转眼上台就开始制裁中国公司。就是这套路。

  《时间之旅》影评(九):《时间之旅》

  泰伦斯·马力克导演的一部纪录片。在此之前,他曾经导演过一部《生命之树》,和这部大同小异。

  从宇宙的星云开始,一步步的展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天地混沌,火山爆发,熔岩涌动,大地震动。伴随着布拉德·皮特一声声母亲的呼唤,江河在奔流,大海在咆哮。深海中孕育着生命,岸边恐龙在觅食,无数的动物在森林中嬉戏。在崇山峻岭中,原始的人类在狩猎,夜幕降临,他们栖息在篝火旁。人类在艰难的迎接着文明的到来,也迎来了自相残杀的战争。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状态,演变成公园里悠闲打太极的老人,高楼大厦旁的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还有那那晚间如火的车流。

  影片的画面无论是航拍还是摄影棚中的虚拟,无论是实景还是电脑中的制作,都是非常的精心和仔细,美轮美奂的画面,壮丽的星云,造型奇特的生物,无比精致的花朵,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

  然而,观众看电影,不是去拜访美术画廊,也不是进入自然博物馆,而是想听到导演对我们说些什么,导演自己也是力图通过这些画面,让观众去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不错,人们看了电影,感受到了美,了解了生命的产生和发展。不过我想导演绝不会是仅仅让大家看到这些为止了,旁白中的“母亲”似乎说的是大自然,或者是上帝?通过画面的展示,我当然知道了自然的伟大,知道了“人定胜天”的荒谬。仅仅如此吗?

  看了一下别的影评,有的朋友这样去判断:《时间之旅》的主题便是:造物主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这很美妙,但是我们无法知道他伟大的计划。

  我赞同这种看法,不过这也只是一种揣测。我姑且按照西方的一种美学理论,我们在欣赏一部作品时,不一定遵从原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作品的美就可以了。

  或许导演试图让我们去发现的是一种更深奥的美,而我们是那么的愚钝,看了之后,除了感叹一声:“拍的真美”之外,只剩下一头雾水了。可这样又有何妨?这样的一声感叹也是对影片的赞誉了。当做一顿美餐有何不可?吃过了也就结束了。当然也有认真的人几天之后仍然在琢磨这顿美餐的特殊味道,并乐此不疲的去宣扬去讨论,也是很好的,至少可以增加票房。

  或许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无法去传达更深刻的主题吧,文字可能会更直接一些。不过现在人们崇尚的就是这种迷离和朦胧。

  《时间之旅》影评(十):两靶之间

  【高等动物和人的进化,意识在某一特定水平上的觉醒。这幅图画大概是这样的:尽管世界中到处有以太在振动,但世界仍是黑暗的。但有一天人睁开了眼睛看,便有了光。

  这段话首先描述的是一幅图画。这幅图画会怎么样,能怎样使用,仍然黯淡不明。但若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显然必须对其用法加以探究。但这幅图画似乎为我们省却了这份工作:它已经指向某种特定的用法。我们因此上了它的当。】

  ——L.W.《哲学研究》

  【其实大自然在眼睛制造上所花的功夫,不比我一举手一投足更费事。】

  ——Bergson《创造进化论》

  很可惜,Malick这部片子没有对我起效,不过我大概还是能感觉到导演是瞄向哪里的,所以谈一谈。

  它的“国家地理”视觉风格,有些人喜欢,有些人鄙视。我不鄙视,但也觉得这种风格容易把人引偏。这种拼命强过化的视觉,极度的明晰、全面、客观,但却缺乏人的感受性,是一种科学绘图风格。而且经过了几十年的图像时代的教育,它早已磨尽了新鲜感,沦为科学杂志的插图风格。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能提供新鲜的感受性,只顾着自己的意图,显得有失本分。

  有人说这部片子是在重演进化论,是科学的史诗,这是一种误解,虽然导演自己应该为这种误解负责。陈述真实的自然史并不特别地意味着一种科学视角。可以听到,旁白总是以“母亲,母亲...”开始的问句,这不仅仅是对着科学抒情而已。

  现代世界仅能提供出两类世界观供人选择,宗教的(也就是故事的)或者是科学的。有人打起了马虎眼,说宗教与科学在深处是相通的。也许吧,要么你讲的科学和科学家理解的不一样,或者你讲的宗教和大众理解的不一样。对于大众所理解的宗教(而非斯宾诺莎那种),认真的人都会像Daniel Dennett和Richard Dawkins那样,不带保留地批判一通。但这两位的言论也常常让我觉得失望,问题不在于对于宗教的批判不正确,而在于他们似乎很满意自己的那套世界观。Dawkins作为一个科学家暂且不论,Dennett的职业是个哲学家,并自认是维氏的门徒,但在我看来他也是个科学家,与维氏的哲学相去甚远(第一段引言完全可以送给他)。

  我们只能二选一吗?理智的人会接受自然史而放弃宗教故事,Malick就是这么做的,但他安于科学了吗?他不再感到迷惑了吗?显然没有。他通过时间之旅向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细节和真相,这些都是拜科学所赐。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慢镜头(Deleuze),但我们看到的依然只是迷惑而不是答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