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锦集
《叫醒装睡的你》是一本由齐宏伟著作,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一):你心中那无比光明,怎样照亮我这无边幽暗(090页)
从嘉靖七年的王阳明说起……对于我的理解:看到人的一生最高的追求都是向往光明的,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结局让每一个人对死亡都无可奈何的绝望感如影随形,每一天都有许多人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谁能胜过死亡,惟有祂胜过死亡,因为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二):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书还没有读完,就已经被小约翰老师的文字打动,几次泪目。透过文字使我看见老师是一位心中有爱,目中有人的人。书中很多篇章内容不是很长,但寥寥数语都在述说生命的真谛,就如对你的灵魂说话,要叫醒你,起来,去爱,去拥抱上帝给你的每一件礼物,去感恩,去发现每件事物背后造物主的美意。文字中充满了智慧,实在是对我个人的牧养。实在感恩,感谢在这阴郁的2020年读到这么好的书。愿更多的人来读这本好书。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三):关键是这本书的对话对象
并不只是读者,而是跟作者心目中的上帝,那一位绝对超验的他者,确立了一个非常高的坐标。但跟你我何干?作者又如一粒种子,扎根在足下的土地。种子必须跟土壤不一样,但又须臾不离开土壤,因其心中有对光的渴望,就充分吸收了土壤的水分和养料,终于破土而出。难得一见的穿透力度和贴合力度。
有此力度,不见得能恰到好处言说。但本书做到了,其文笔之流畅、节制和精纯,达到一种绚烂归于平淡之美。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四):让汉语充满灵性
好的书有一种神秘力量,你一拿起来读就无法放下。不是粘在手上,而是钻进心里。若不大快朵颐的先品一遍,似乎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体悟,值得慢慢品味一读再读。此书更是如此!第一次让我有这种读书欲的是看《纳利亚传奇》的系列书籍,这一次齐老师的新书再一次让我找回这种美妙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书中特别妙的一句是:“时光的咬痕,变成永恒的轻吻。”
这一刻,整个时间的流逝不再是冰冷而惆怅的悄然溜走,而是成为生命中美好的印记,从每一个平凡的瞬间迈向那永恒的……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五):你好,灵魂
文笔细腻,内容深刻警世。在忙碌的生活下,读一读这本散文集,像是在腐败的灵魂上针灸一般,缓急有序。
我们都是胆小者,不愿面对自己的灵魂,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
每个人都在寻找真理,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祂在远方还是在当下,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可真理永远是真的,永恒不变的。不会随着我们的意念的改变而改变。祂不在你我这里,而是我们在祂里面,万事万物都在他里面。
不是我们找到了祂,而是祂找到了我们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六):最近读过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们常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齐宏伟说,你可以叫醒自己装睡的灵魂。
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
“灵魂是真睡,还是假睡?
我认为是假睡,因为每当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你内心深处那种对永远、意义、价值和尊严的渴望就会醒来。
那就是因为你的灵魂还不肯睡去。”
让人面对灵魂的存在,让人思考人的本质到底是“拥有灵魂的肉体”还是“拥有肉体的灵魂”?
这本书做到了。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七):唤醒灵魂的书
唤醒灵魂的书。
改变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人既有的看法、想法,已然存在的观念或立场,都是无数他过去生活经验当中的偏好与选择的结果。这本书可以唤醒你
人是无法轻易被说服的。因此,聪明的人,从来不和人讲道理,更不会试图去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法国文豪雨果断然宣告:“骄傲的人没有上帝,嫉妒的人没有朋友,愤怒的人没有自己。”
因我们所能理解的无限,也是有限。我们无法理解的无限,正包围着有限。不是越来越有知,而是越来越无知。我们不会被我们的知识打败,而是被我们的无知淹没。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八):关于生命必读必思
读作者的第一本书是《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当时就有唤醒灵魂的感觉,现在这本更直接直击灵魂。关于此岸和彼岸,我们需要知道其实并不矛盾,此书可以让你窥见两岸的连接点。
灵魂是真睡,还是假睡?
我认为是假睡,因为每当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你内心深处那种对永恒、意义、价值和尊严的渴望就会醒来。
那是因为你的灵魂还不肯睡去。
C.S.路易斯认为,一条鱼不会抱怨大海,生而为人,为何总是不满足于眼前这个世界?这说明,肯定有另外一个世界。《自序》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九):一场灵魂之间的对话
正如齐老师在论到写与读时说的,阅读是一场久久凝望中的对话。这本书有很强的心灵在场感,能感受到作者敞开的心魂,作者滚烫而真诚的心灵跃然纸上,这样的阅读是真正心灵的碰撞。读的过程中让我想起高中第一次读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的感受,那种心灵被文字触动的感受就是阅读的美好所在吧。合上书本,心境更澄明开阔了,身边的一切都多了一层诗意。像齐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说的,一首好的诗能够把被日常生活所遮蔽的真相显露出来,让我们看见美,看见真理,心灵被洗涤,被光照,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洞察到真理的诗意。读完齐老师的书之后的一个周六的清晨,我早早起来到附近的一个公园跑步。正值深秋,路两侧的银杏树叶在阳光下呈现出澄澈的金黄色,看上去像是在燃烧一样,踩着地上的落叶,眼睛好像突然被打开了,就像齐老师的女儿看夕阳的时候所说的,那一刻看到了美本身,心里特别感动,就写了一首小诗: 树木燃烧 火花滚落 金黄的焰火飞舞 踩过一片落叶 震动于生命的热烈 被造物主的深情惊醒 一阵风吹过 眼上的鳞片同树叶一起脱落 在深秋看见花开 在苏醒的眼眸里 每一撇都满了诗意 齐老师在《门槛变成石头,世界变成境界》一文中说诗是与那个充满阳光的世界打交道,从天堂返回地狱,给地狱最大程度的揭露和否定,从而引进和确立神圣价值。我深以为然,其实,何止诗歌,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如此吧,真正的艺术就是在这个真理被整体性遮蔽的世界上竭力撕破厚重的云层,让真理的阳光可以一缕缕洒进来,让人看见超越现实的真善美。艺术家就是采撷那不可见世界之蜜的蜜蜂。因而我相信真正的艺术一定是返照真理的,是让人直觉到真理的存在。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如果有一个人因为看了我拍的电影而相信了灵魂的存在,那么为拍电影而费的一切精力就是值得的。 ” 在本书中齐老师也多次谈到中国文化的局限。虽然中国文学很美、很细腻,多有闺怨的感伤和离别的销魂,却严重缺少对终极问题的思考和追问。我们的唐诗宋词确实很唯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汉语的诗词在表达自然美和人内心一些幽微的情感上,其细腻唯美的程度可以说远超其他语言。可是思想的厚度却被西方文学甩出去不知道多少条街。齐老师看得切中本质,强调“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儒家思想严重缺乏对超验世界的追求和思考,以今世追求压制对彼岸世界的渴望,因此,被儒家文化熏陶了上千年的汉语文学也一直营养不良,本来应该惊动灵魂的文学却奉行“不撄人心”的法则,实在可悲。不过我也感恩的看到,因着信仰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撄动人心的汉语文学开始萌芽,而齐老师的这本书就是一本搅动惊醒心灵的作品。我期待有一天汉语世界里也充满灵魂的喊叫,东方熟睡的狮子被真理惊醒。 齐老师在此书中除了表达自己对很多问题的深度思考,也多方位呈现了自己个人的生活,这些像日记一样的文字让我们得以近距离看见老师是如何以出世之心入世生活的。从他对妻子和孩子的互动中看到齐老师虽然思想深沉,却不是那种只在思想上爱着抽象之人的知识分子,他也充满了烟火气和生活情趣,实实在在地爱着具体的人,是真的一边仰望星空,一边脚踩大地。这个时代多的是思想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需要更多像齐老师那样把思想和行动咬合在一起的榜样。也正因为如此,读他的书除了有智识上的满足和收获,也有一种要在实践中操练真理的催促感。 感恩在这个如此喧嚣的时代还能读到这般安静温润的文字,让焦灼的心灵在文字构建的精神世界里得到抚慰和滋养。
《叫醒装睡的你》读后感(十):装睡的你,醒了吗?
有时候真的太忙了,忙到无暇让自己休息,大概只有在这样静下心来阅读的时候,紧绷的心绪才可以渐渐舒缓下来。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齐老师这本书正好解我心灵休憩的饥渴。 这样说,估计会有人不服。 其实服不服,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吗?(笑) 闲话不多说了,开始聊聊这本《叫醒装睡的你》。
从拿到齐老师的新书到今天大概快要一个月了,迟迟没有下笔。每天睡前看两三篇,权当做入睡前的放松。事实证明,这本书真的是入睡前最佳读物。
很多人都是被书名吸引了,而我则是为了齐老师而买。
喜欢齐老师的文字已经很多年了,从《启示与更新》开始,我就被齐老师笔下的文字给惊艳到了,层层剖析儒释道与基督教信仰的对比,头一次我发现原来基督教还可以这样解读。
第二次我被吸引是在读《与上帝拔河》的时候。题目就很有新意,“拔河”——多么鲜明动态的词缀。这本书中讲了各种与生命与信仰拔河的故事。书中那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总有那么一天,死亡越过千山万水,穿过层层墙壁,跑过长长走廊,闯进来。人生若真是只能赌一场的赌博,我就赌有上帝和天国。赢了,会赢得一切;输了,反正也没什么好失去的了。我可以不信基督教,但是我不可否认它的存在性。
齐老师笔下的文字明明是那么诗意,但是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一)
这次这本书又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首先这本书跨越了六年的岁月。何为六年的时光?
放眼于生命长河,世间百态,然最终落脚于生活点滴,人间温情。
有读者认为前面两辑的内容很惊艳,但是最后一个讲家庭温暖的小事,写得平淡无奇。齐老师回应说,正因为都是些生活平凡琐事,所以很难写得好。
但是我觉得够了。散文而已,不是小说,散文意在抒发情感,而不是描述故事情节,而齐老师的散文有时候还夹杂着诗歌,所以亦诗歌亦散文的风格,文字表达就点到为止了。品读老师作品需要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力。透过想象力,有限的文字表达出无边的情感。
(二)
谈到这本书的主题,齐老师说是对生命的思考。这是一个很笼统很宽泛的定义。
书里谈到时间,抑郁症,教育,阅读,思考,写作,生命,宗教,家庭,婚姻,子女等。太多了,罗列不完,就像那句话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读者,不同的心态,阅读这本书,都会从中看到不同的风景。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不是因为这本书教会我什么新知识,而是启发我去思考。
(三)
最后一点,不得不谈,虽然齐老师用了极其诗意的文字,优雅的文笔,积极向上的表达方式,但仍能从中嗅到社会腐化的乳酸味,即这本书揭示了世间的真实丑态。
比如《人比你想得更复杂,更多变,更高贵,也更脆弱》一文中,借由蓝鲸游戏引发对游戏心理的思考,老师说:
人很多时候通过毁灭来表达对这理性世界的抗议。又比如《我们不是毁于所讨厌的,而是毁于所热爱的》一文中提到:
一个新时代到来,最终将瓦解掉人类独立思考的能力。你看,碎片化是不是已经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呢?
齐老师在本书中常常提到“对话”,他很喜欢用“对话”来形容两个事物之间互动的联系。在《写和读,都是一场久久凝望中的对话》一文,他提到关于如何写作的建议中时,说道:
“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短短一句,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难。
经常看到微信广告里推送,女人要学会说话;书店的流行书架也常常摆放着“口才与演讲”相关的书籍。
似乎比起说实话,这个社会更加推崇的是说漂亮话;
似乎比起说话的内容,这个社会更强调的是说话的技巧。
真实的社会百态,这样的特征几乎贯穿了这本书的始终。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书名《叫醒装睡的你》。
虽然齐老师用了很温柔和煦的方式去叫,但是其背后的真义却发人深思。
装睡的人,不是睡了,而是醒着。
他们不是想睡,他们只是假装睡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突然觉得我真的应该好好去睡一觉,
然后清醒地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