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于谦小酒馆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于谦小酒馆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9 00:50: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于谦小酒馆的读后感大全

  《于谦小酒馆》是一本由于谦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432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一):《于谦小酒馆》: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

  于谦,作为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他的名号自然不用过多宣扬,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春晚上的身影,是中老年人甚是钦佩喜爱的角色。作为一名九零后,我本不应当喜欢这样高雅的相声角色,只无奈家中先生时常邀请我看郭德纲等人物的说辞,于是对相声界的讳莫如深我也是能够略知一二。 南方人喝酒喜好啤酒,北方人偏爱白酒,对于酒而言,我虽不能算是极力反对,但也没想象当中支持理解,先生每顿少不了白酒的点缀,让我也时常惊诧酒的魅力。于谦老师编写的《于谦小酒馆》妥妥的将一北方男人好品酒的心理状态行事作风阐释的淋漓尽致,这让我从侧面更加理解我家中的这位北方男人的豪情。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二):世间好物

  

于老师就吃喝来了一本书。谈吃的书挺多的,不说古代的,现在的像《雅舍谈吃》啊,汪曾祺的《五味》啊这些,于老师的在文笔上还是比不上的,但是胜在更加的接地气,基本你觉得这个看上去不错的吃食,都是很轻易就可以找到吃到的,再就是帮你溯溯源,这个你一看,嚯,大部分的吃食都是有宋年间开始有记载的。

当然也有早的昂。比如:谁先吃的螃蟹?据说是大禹治水时候的巴解,那时候水里有大甲壳虫(就是螃蟹)夹手,巴解想了个主意把这些大甲壳虫弄到沟里煮了,结果煮熟了味道这个香啊,就开始吃了。所以你看这个字取的解下面一个虫字。而且最初吃的就是淡水蟹。

蟹黄是母螃蟹的卵巢,而蟹膏呢是公螃蟹的性腺。那老外不吃这些东西也很正常了。蟹粉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剥下来的蟹黄,蟹肉的统称。世间好物利在孤行,这是清朝李渔的说法,就是说螃蟹的。好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并不需要有其它的东西去衬托和彰显。所以吃螃蟹,咱就蒸。

还收藏了两个饭店,这几个月就打算去尝尝,一家天津老字号起士林,还有一家做了开国第一宴的玉华台饭庄。都是有故事的饭店,且咱老百姓还能消费的起。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三):从古到今谈饮食——《于谦小酒馆》

  

在书店里看到于谦老师这本书还是因为颜值,封面是一杯酒和酒杯的倒影,旁边是黑色打底,整体感觉犹如是某人推开了门,刚好看到酒与酒杯的倒影,很有故事感。

起先我以为主要是讲酒文化的一本书,翻开书才知道原来是打着酒的名头大谈各类吃食。正如书的封底上于老师的一句话:“一直到现在,我也不承认我有酒瘾。为什么呢?因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惬意劲儿——三五知已坐在一块儿,海阔天空这么一聊,感觉特对!”

记得小时候过年,长辈子们围坐一张桌子,酒上桌,一顿饭的时间总要二个多小时才能结束,喝点小酒,吹吹过去,聊聊未来,其乐融融。而现在过年吃饭,大家都在餐厅吃饭,酒还是那个酒,只是再没有以前那种感觉,一顿饭下来一个小时搞定,然后各回各家,感觉就像是在赶场。看来喝酒聊天也需要看场地。

《于谦小酒馆》里谈饮食,从下酒菜,烤串,小龙虾,鸡,鸭,鱼肉一直讲到了油,盐,酱油,除了讲这些食物的作法外,还将食物从中到今都给梳理了一遍。让我们这些读者不仅了解到传统吃食做法,顺带着连它从何而来都一并习到。还蛮有意思地。

比如书里谈第一吃螃蟹的人是一个叫巴解的人,他本是为了解决螃蟹堵塞沟渠的问题,却将螃蟹给烫熟了,香味扑鼻,于是巴解将其吃了,才发现这东西真心好吃,因为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把这解字下面加了一个虫字底,蟹就是这么来了。

火锅算命——说是日本人发明的。说鸳鸯锅就像一个太极图,所以日本人管这个叫太极定阴阳。哪个菜怎么摆放,哪个肉在你的什么方位,哪个先熟,哪个先飘起来?都有一定的说法。比如,你下的牛肉丸子漂起来,其它都没有漂起来,说明你最近人缘不太好,背后招小人。又比如腰花没有漂起来,说明肾脏最近不好。这就是一乐。

看这本书就好像在听于老师唠嗑,越听越有意思。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四):《于谦小酒馆》—听“于大掌柜的”聊美食

  于谦是谁,我就不多说了,全网肯定都知道。今天聊聊谦儿哥的书《于谦小酒馆》。括号,以下简称“小酒馆儿”,括号完毕。

  上一次看谦儿哥的书,是《玩于谦》,不,是《玩儿》—于谦,哈哈。我查了一下,那是一三年出版的,这回谦哥一下子出了三本书,真是“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谦儿哥的书写的有意思,小酒馆儿也不例外,所以深夜耐不住性子,提笔写书评。这是弟弟的第一次,咱献给谦儿哥!

  先声明,小酒馆儿还没读完,因为实在精彩,所以决定边读边写,边整理,也许您各位现在看到的不是最终版本。

  废话少说,聊正事儿,这废话就不少了。

  三大特点(以后不定改成几个,哈哈):

  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美食之间也,美食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酒馆儿不卖酒,如同赞雪不露雪,“好似白面往下扔”。

  二、目录形式如菜单,下酒菜走起,我先干了您随意。再小的酒馆也有菜单子,小酒馆这目录设计的和菜单子似的,下酒菜走起,看着就馋人!不得不说,细微处见真功,谦儿哥这回使了个"蔫儿活"。

  三、文字轻松如聊天,侃着侃着,你就尝出滋味来了。看小酒馆儿速度很快,也很快乐,一会就翻几片儿,就像酒馆大掌柜跟您眼巴前儿侃大山,口头语儿,俏皮话儿,老北京土语,谦儿式幽默,一样也不少,轻松愉快,见字如面。

  三大特点介绍完毕,我可没细说,您好奇就买一本回家看看,我呢细嚼慢咽,慢慢儿品慢慢儿更,子时已过,睡觉先。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五):于谦:你大爷就是你大爷

  各位好,我是于谦。别人总结我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说实话,我喝酒没瘾。抽烟成瘾,没办法戒了,烫头又不伤身体,还挺好看,也用不着戒,但是,这酒我真能戒了,不信,咱俩打个赌,你敢不?

  今天与大家分享《于谦小酒馆》,千万别说我不顾正业,不可否认,说相声是我的事业,但是,谁还没点副业啊。比如,养动物就是我的副业之一,因为我喜欢啊,从小就喜欢,立志当一个饲养员,这不是没当上吗?为了弥补我的遗憾,所以我建了一个动物园,这个大家可能看过我写的《于谦动物园》,那里面详细介绍了我喜爱的狗、猫、猴子、鸽子、兔子、大马、小马、小香猪、锦鲤等等,如今,我最快乐的就是搬条凳子、沏壶茶,看它们吃饭!

  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太爱玩了,我也这么觉得,所以,我还写了一本书《玩儿》,我觉得吧,玩是一种心态、一种修行,与金钱关系不大。任何工作都应该以兴趣作为基础,只有会玩儿,才能更好地工作。玩儿,是一种爱好,是一种放松,只要掌握好度,它能让你从紧张疲劳的工作状态中松弛下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轻松精神,健康身心,以饱满的状态重新投入工作当中去。所以,不是玩物丧志,而是玩物有志。

  我除了说相声,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在《战狼2》中演的角色,估计大家都看过,一不小心成了56亿票房的演员,这不是吹的,我可不是跑龙套的,我的演技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还有,你百度一下,2019年,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是谁?我与吴京、古天乐、范伟、张涵予、沈腾、王大陆、邓超等一众一线明星角逐,凭借《老师,好》中的精彩演绎获得此项殊荣,你还真的别不服,你大爷就是你大爷。

  这是我写的第三部书,写《玩儿》时,郭德纲就说了:“在我记忆中,好像沾玩儿的事儿,谦哥没有不玩儿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草窠里蹦的,水里游的,各种活物一概全玩儿!文玩类也应有尽有,核桃、橄榄子、扇子、笼子、葫芦、手串儿,头头是道,珍藏无数。”这个我不与郭德纲犟,他还是很了解我的。后来我写了《于谦动物园》,其实,也不是为了写书才建的动物园,而是因为建了一个动物园,才想把这种饲养动物的快乐分享给大家。这次写《于谦小酒馆》也是如此,我觉得约个三五好友,海阔天空这么一聊,感觉特对!当然,有条件的话也得吃着,吃着那就更放松了,口腹之欲嘛!谁都喜欢。颠仨炒俩,弄几个爱吃的菜,坐在桌子上一侃山,多好啊。当然,千万别喝醉了,喝醉了不仅伤身体,还会闹出笑话,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不拼酒,就喝个快乐!

  有人问我还说不说相声了,这不是废话吗,我怎么能不说相声呢,我又不是靠写作为生的人,这些都是玩儿,当然,玩也不能瞎玩,那不是我的性格,既然写书,那就得给大家留下点什么,比如我知道的,比如我喜欢的,比如我喝酒时吃的那些佳肴。

  豆棚瓜下,鸟舍马圈,我一待就是一天,兴之所至,邀上知己,凉啤酒,热烤串儿,岂不快哉。有人说我玩心太重,我想都一把年纪了,人生就这么几十年,为何不潇洒点呢?钱挣多少是多,为了挣钱,身心疲惫值不值?你别问我,我觉得挣多少都不够,人就是这样的,能大彻大悟的人不多,大家都觉得“拼了命、尽了兴”,人生才值,我不觉得,我认为:“该玩玩儿,该乐乐儿,快活一天是一天。”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没出息,没出息就没出息吧,谁想有出息,谁就拼呗,我还真不拦着,有志向是好事,特别是年轻人都应该拼一次。

  今天,我在这里啰啰嗦嗦地介绍了我自己,也写了一些心里话,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推广一下我的新书《于谦小酒馆》,你如果也喜欢喝一口,那就来我的小酒馆品尝一下我的私房菜,或许还能对你的胃口呢,或许我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呢,这岂不惬意。

  你们是不是还想问我,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写书了,这个我还真不能先透露,大家拭目以待吧,因为我做事都是以玩儿的心态,只要自己想玩了,那就玩呗,又不费什么劲,一不留心获得某个文学奖也未可知。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六):品尝于谦大爷的喝酒智慧

  中国人爱酒是出了名的,宴会、赏花赏月、祭祀、扫墓样样都离不开酒。没有酒的聚会,不够热闹;没有酒的聚餐,饭菜不够香;没有酒的宴席,没有灵魂。

  “啥也别说了,都在酒里。”

  《说文解字》如是说道:“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酒中有人性之善恶,那可不是都在酒里了么?

  酒这个字也特别有意思,左侧“氵”偏旁,表明了酒的状态,酒是液体,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液态。有人喝酒,酒从口而入,酒从眼中出——“酒入喉肠,化作相思泪”;有人喝酒,酒入喉舌间,酒进梦中来——“烈酒入喉七分醉,卧于床榻一逍遥”;有人喝酒,酒从口中入,酒从口中出——“腥酒留它半分好,醉致半死自嘲笑”......“酒”右侧的“酉”字也颇为讲究。“酉”的本意为盛酒的器皿,也就是酒坛子、酒瓮,器皿里装了酒水,这可不就是“酒”么?

  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以什么心态看待酒,反映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更反应着一个人的人生修养。

  被人调侃有“抽烟喝酒烫头”三大爱好的于谦,不承认自己有酒瘾。文化人喝酒,那不叫酒瘾——“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惬意劲儿——三五知己坐在一块儿,海阔天空这么一聊,感觉特对!”

三五知己,携酒相伴

  隐居乡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没什么余钱喝酒,照旧能喝出兴致来。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老朋友欣赏我的志趣,跟我约定日子大家拎着酒壶一块儿出去喝酒;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咱也没啥钱,什么大理石桌子、红木桌子之类昂贵的物件咱也买不起,那就随意选一个松树下的荫凉处,铺上荆柴,将就坐下,酒过数巡,大家已经有点醉意;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喝上头了,大家说话也没了拘束,相互之间随意地闲谈,说起话来还有些颠三倒四,斟酒、饮酒都没了次序,怎么舒服怎么来。

  归隐离俗后陶潜与好友相携外出赏景喝酒的情趣,可不就是于谦嘴里说的“三五好友坐一块儿,海阔天空聊天”的魏晋版本么?

  不管怎么样,喝酒的乐趣总归是生活中不可少的“心情调味剂”,家贫的陶渊明,囊中羞涩,也要同好友幕天席地在松树下,搭着荆柴喝着小酒;年轻时尚未出名、手头没什么钱的于谦亦是如此。

  在北京西城区的白塔寺一带,有个大茶叶胡同,胡同西口有一个小酒铺,那是于谦年轻时喝酒胜地。酒铺不大,只三四张小桌,卖得也是便宜的散酒,掏个几毛钱,就能打上二两。酒铺的柜台里摆着一些花生米,薄香肠之类的便宜下酒菜了。

  实在舍不得买,找老板要上一碟酱油或醋,拿出河边捡的洗干净了的鹅卵石,用鹅卵石蘸着酱油、醋,喝上一口酒,嘬一口沾着酱油、醋的鹅卵石,那滋味可美了!

  还有些会喝酒的,连酱油和醋都不要,自己带几枚生铁铸的大钉子,喝一口酒,就嘬一口大铁钉,钉子上带着那点咸腥味就把酒的辣味压住了——这也算是一道下酒菜!

喝有喝的艺术,吃也有吃的艺术

  穷有穷的喝酒法子,富也有富的喝酒艺术,会喝酒的诗仙李白,和朋友喝高兴了,“呼儿将出换美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钟鼓馔玉不足贵”;而于谦呢?就从“吃”这头下工夫。

  吃是很性感的一件事,“食色性也”,有谁不好吃呢?且看看《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风味人间》、《深夜食堂》,这些万人追捧的美食的纪录片,可不就抓住了人们“口腹之欲”中的“馋虫”么?

  身为一个美食家、一个会吃的主儿,于谦大爷自然也少不了在吃的方面下功夫。自个儿爱吃的家常吃食、犄角旮旯的人间至味,于谦可都是如数家珍。这本《于谦小酒馆》,里头就载着不少谦大爷爱吃的菜式,光是看着字儿,嘴里都能砸吧出美食入喉的美妙味道。合上书页,你好像还能闻见春天的榆钱、槐花、香椿的香味,听到羊肉爆炒入锅时动人的清响……

  “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长留名”,何必非要条条框框拘着自己当一个“伪圣人”呢?人生在世,喝喝小酒,过过老百姓的小日子,不也挺好的么?有条件的,吃点好的,整点硬菜,颠三炒俩,嘴里砸吧着鲜美的幸福感;没条件的,凑活凑活,弄点小食,粗茶淡饭,也能品出生活的回甘。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七):活明白了的人

  文| 伊达政宗疯了 【本文会同步发布到全网,公众号&全网唯一ID:墩蛋探险记】

第一次与《于谦小酒馆》结缘是在北京的涵芬楼书店,那是一个在雍和宫和北新桥交界处一家日料店吃饱喝足的下午,我和小师妹就这样在街边跟涵芬楼书店偶遇了。牌匾上行草写成的“涵芳楼”仨字儿让我一度怀疑这是家酒楼。它坐落在中国美术馆附近,三联韬奋书店距离它不到两公里的位置。那天我的心情比较闲适,正好和于谦老师的这本“快活的小文”所契合,捧着读了几刻,打心眼儿里喜欢,于是想着,找时间一定要在家躺着好好读读。这事儿当天就算过去了。

后面又过了些时日,我在喜马拉雅FM上又翻到了于谦老师的有声节目“谦道”,好嘛,这路子是要跟“晓说”,“观复嘟嘟”一样打造个人品牌了。不同之处在于,于老师可能是现如今唯一一个专业讲“玩儿”的主了。

郭德纲在书中作序说过,于谦是玩主。

“谦哥在玩上堪称大家。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跟玩沾边的事儿,谦哥没有不玩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草里蹦的,水里游的,各种活物一概全玩儿。文玩类也应有尽有,核桃、扇子、笼子、葫芦,珍藏无数。”

专门为了吃写一本书,我印象里建国以后只有汪曾祺这么干过。于谦的这本《于谦小酒馆》,虽然是带有脱口秀的性质,但是形成文字后阅读性可一点也不差。不瞒各位,我读起来真是越读越饿,相声演员语言的风趣程度自不必说,于老师的话语还十分接地气。这既是于谦本人的“吃喝回忆录”,更有几分“乡土风物志”的感觉。

开场白“喝酒不是我的爱好!”里,我们很轻易的就能被于老师带回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了些,但人与人之间的算计没那么多,这酒喝得充满了人情味:

我在那什么新奇的事都见过。我印象特别深,要是花生米、半拉橘子、半拉苹果,连这都没有怎么办呢?嘴里他喝酒辣啊!专门有人,就是为喝那酒去的,就什么呢?鹅卵石!到了那儿,要一小盘儿--酱油和醋不要钱,店里白给--从兜里拿出一个小布袋,小布袋里边四五块鹅卵石,把鹅卵石搁在小碟里边,倒上醋,倒上酱油,拿酱油和醋泡着这石头。这边喝着,那边拿筷子夹起石头来,放嘴里嘬嘬,再放回酱油里面接着泡,然后把这石头挨个都嘬遍了,再喝口酒,嘴里觉得辣了,再接着嘬--一分钱都不花,就花那二两酒钱,这是嘬石头。还有呐,我看见过嘬洋钉子的!什么叫洋钉子?就是秋皮钉,可能现在卖得都少了,以前的秋皮钉,上边的帽特别大,钉子尖上有五彩的光泽,是生铁做的。生铁淬了火它有咸味儿,咸腥咸腥的。拿一小布包包,带十来个钉子,倒到桌子上,嘬这钉子下酒!喝几口酒,嘴里觉着辣了,拿钉子往嘴里一嘬,生铁淬火的那咸腥味在嘴里这么一搅和,也算下酒了!--那时候都这样,都没钱。

在书里,于老师侃侃而谈,从私家秘诀的“谦氏下酒菜”到蹄下水拼盘、孜然烤串、丸子、小龙虾、豆腐、野菜、咸菜这些“就菜”,到鸡鸭鱼肉这些“硬菜”,捎带脚的把主食,调料,早餐都一一道来,看的人大呼过瘾。中国人的餐桌上,少不了的是亲人之间的家长里短,朋友间的推心置腹,这不光是填饱肚子的地儿,更是交流感情的途径。

如果你热爱美食,又对于老师的相声感兴趣,那么这本《于谦小酒馆》一定是你的菜!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八):《于谦的小酒馆》酒肉间谈笑风生,看谦式人生哲学

  那个最爱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老师写了一本书《于谦的小酒馆》,书里他澄清了一些事,抽烟喝酒烫头其实不是他的爱好,是癖好。只不过,在于谦老师看来,抽烟是恶癖,对身体没什么好处。但喝酒不一样,喝酒能带给他独一份的享受。 中国人喝酒,跟外国人还是不一样的。中国人喝酒,得有很多的下酒菜。不说不知道,看来谦哥的这本书,才知道酒菜品种如此之多。而于谦就借着他在酒桌上的见闻,把我国的饮食文化来了一个大串联。但这又不是一本菜谱,其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的是于谦老师的一种处事哲学。

01 细微处的讲究,是一种与自己和睦相处的哲学。

  于谦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其在舞台上虽然只是一个捧哏,但其名气比很多逗哏都大。每次看到郭德纲怼着他说抽烟喝酒烫头是他人生三大爱好,他那有点无奈又有点认命的小表情。就觉得,于谦老师是个挺豁达的人吧。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于谦的豁达是一种与自己和睦相处后的释怀。

  在他喜爱的世界,其实细微之处,颇为讲究。就拿谦式下酒菜这一章来说吧,“中国人讲究喝酒必须就点什么,而且分“酒菜”和“饭菜”。”喝酒的菜,有嚼头、有味道,但不能管饱。边喝边吃,还吃不多,吃不饱。 于谦自己也有一道自己的下酒菜:苜蓿。这东西本来是牲口吃的,但于谦在自家马场里发现了他。每年到了季节,掐尖用开水一烫,搁点油盐、来点酱料就是一道好菜。 喝酒不好,抽烟不好,头蹄下水也不好,可侯宝林先生相声里也说了:阿司匹林再好,一顿吃两斤半,也是事啊。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把握分寸感,与自己的欲望和睦相处。

02 字里行间的烟火气,是对生活的热爱。

  很多人读于谦老师的这本书,大多数的评价就是“饿了”。 书里文字并没有多华美,但字里行间透着股烟火气,画面感极强。比如写榆钱这一段“吃榆钱这个东西不能斯文,得大把撸,大把往嘴里塞,塞得腮帮子鼓起来,嚼得满嘴流甜水儿,那才过瘾!”看这文字就带劲。

  说到吃货就不得不想起历史上有名的老饕苏东坡。这位大哥可谓是冠耀文化界、美食界。想他当年被流放至贫瘠的岭南,发现了荔枝,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种吃货的最高精神境界; 被发配至海南,本以为九死一生,谁知道他居然又发现了生蚝。真是“心中有山,眼前就是山”,吃货的眼里,满山遍野都是美食,其内核是对生活全然的热爱。

03从北侃到南,从古论到今。没有玩世不恭,更多的是高级玩家的从容。

  于谦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石富宽的于谦,拥有扎实的相声功底,同时也颇具演艺才华。其的台风儒雅沉稳,自然从容,与郭德纲嬉闹灵动,充强扮愣的喜剧风格相得益彰;于谦又极善“现挂”,对于常常不按常规出牌的郭德纲,反应十分敏捷。于是有了“只有于谦才能捧住郭德纲”这样的说法,也是他“捧哏皇后”的由来。 相声是门艺术,是门关于语言的艺术。而且在论资排辈上很有些传统的讲究。

  也许是职业习惯,于谦的字里行间对于食品的措辞也是颇有讲究。“柴、咸腥咸腥、心到神知,上供人吃。”传统的意味溢于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明明是在看书,又像在听他讲一段相声。 书里配的书签留得言是“爱玩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这话放到极限运动的人那里,那叫自我安慰,但放到于谦这儿,真是刚刚好。你想想于谦这不争不抢,但又是出书,又是拍电影,还能整一个马场的劲头,可不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么。

  台湾广告天后李欣频曾经说过,我不想当赢家,也不想当输家,来这世界上,我只想当一个大玩家。而于谦,是目前为止最符合这一设定的人物了。

写在最后

  曾经看过一本书《在冰岛独居的日子》,不要被书名欺骗,没有华丽壮阔的风景介绍,也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猎奇,里面最多的就是日常生活的点滴。 我们常说,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其实到了远方,你会发现,生活里依然是眼前的苟且。也许我们该学学于谦老师这本《于谦的小酒馆》,把眼前的苟且过成诗。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九):谈吃说喝语人生

  文/沸腾的泡沫红茶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沸腾的泡沫红茶(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46639/

  早先,我很喜欢在冬夜里看《深夜食堂》和《北野武的小酒馆》。那段时日经常加班忙碌,令人身心疲惫,唯独在阅读故事的时候,剧中和书中传递的烟火气,才能让人在深冬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寒夜里感到些许温暖。

  也许是因为,故事中传递的,那种令人卸下心防,且能深度表达内心的自在感,让面对钢筋丛林和尔虞我诈的人们感觉特别诱人,于是,我爱上这类故事。

图片来自沸腾的泡沫红茶

  接下来的日子便对这类故事来者不拒,于是,我没有错过这本《于谦小酒馆》。

  没错,这个于谦就是讲相声的那个于谦,他是著名的相声演员,不仅在台上说学逗唱,还在大小银幕上客串过《编辑部的故事》、《李卫当官》等多部作品。

  说实在的,我对于谦出书这件事感觉挺神奇的。带着这种好奇心,我翻开书想探寻于谦究竟在书里写了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生动有趣接地气

  之前看《北野武的小酒馆》,看书中谈生死、谈教育、谈人际关系,虽然妙语颇多,可我读来却觉得少了些什么,当我看《于谦小酒馆》的时候,我明白了,《北野武的小酒馆》的发生背景毕竟不是华国,他是缺了那么点儿地气。

  于谦的文字,无疑是生动的、有趣的、接地气的。

  你想啊,一个天天说相声逗大家笑的人,连刷牙、吃饭、走路的时间都用来琢磨怎么逗人笑的人,他的文字表达方式肯定是生动的呀,令人看了或能心情愉悦,或能引发深思。

  如果要我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于谦的文字,大约就是这样——他提到的每道菜都像:在刚出锅的水煮牛肉上浇了一层热油,端到面前的时候还滋滋作响,那香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

  他笔下的八宝鸭、宫保鸡丁、红烧肉,哪一样不是令人胃口大开、食指大动?还有众多种类的家常菜,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品种,可经过他一番润色,立即让人感觉特别想再把它们挨个吃上一回。

  这些看似寻常的美食,经于谦这么娓娓道来,立时变得生动有趣接地气。想吃!

  谈吃说喝语人生

  于谦谈美食,可不仅仅是告诉读者吃什么、怎么吃,他的美食跟生活和历史紧密结合。

  谈到把子肉,他能联想到桃园三结义。张飞家开馆子,猪肉有的是,桃园里拜把子结义之后,就该吃上一顿,犒劳大家伙。这就是“把子肉”。

  看,从把子肉,想到历史典故,再探寻美食名称诞生的来由。多么富有人生哲理!

  谈到羊肉汤,他就联想到肉汤蘸饼,应该两手攥着吃。那种吃法中透出来的豪爽,才配得上大口喝汤的惬意。

  瞧,不一样的食材,不一样地吃。这是美食家人生中的地气。

  同样是肉,从南到北,吃饭各不相同,脑力劳动者吃的精细,体力劳动者吃的粗犷。

  我的一位朋友去日本的时候,吃回转日本料理,店里很多人看起来都是蓝领,很少见到西装革履的精英人士,颇觉奇怪。后来才知道,在当地,回转料理大多是为做体力活的蓝领供餐,因为体力消耗大需要补充更多的食物,精致的怀石料理即贵又吃不饱,所以蓝领们更欢迎便宜量大的回转寿司。

  《于谦小酒馆》中,于谦把各种美食进行分类,从下酒菜开始,将硬菜、火锅、主食、小食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汇成一桌风味独特的美食,只等着你来品。

  仔细品,便能品出些许深意,有关食物本身、有关历史文化、有关各种接地气的人生。

  《于谦小酒馆》读后感(十):《于谦小酒馆》:生动有趣接地气,谈吃说喝语人生

  早先,我很喜欢在冬夜里看《深夜食堂》和《北野武的小酒馆》。那段时日经常加班忙碌,令人身心疲惫,唯独在阅读故事的时候,剧中和书中传递的烟火气,才能让人在深冬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寒夜里感到些许温暖。

  也许是因为,故事中传递的,那种令人卸下心防,且能深度表达内心的自在感,让面对钢筋丛林和尔虞我诈的人们感觉特别诱人,于是,我爱上这类故事。

图片来自沸腾的泡沫红茶

  接下来的日子便对这类故事来者不拒,于是,我没有错过这本《于谦小酒馆》。

  没错,这个于谦就是讲相声的那个于谦,他是著名的相声演员,不仅在台上说学逗唱,还在大小银幕上客串过《编辑部的故事》、《李卫当官》等多部作品。

  说实在的,我对于谦出书这件事感觉挺神奇的。带着这种好奇心,我翻开书想探寻于谦究竟在书里写了什么。

于谦(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生动有趣接地气

  之前看《北野武的小酒馆》,看书中谈生死、谈教育、谈人际关系,虽然妙语颇多,可我读来却觉得少了些什么,当我看《于谦小酒馆》的时候,我明白了,《北野武的小酒馆》的发生背景毕竟不是华国,他是缺了那么点儿地气。

  于谦的文字,无疑是生动的、有趣的、接地气的。

  你想啊,一个天天说相声逗大家笑的人,连刷牙、吃饭、走路的时间都用来琢磨怎么逗人笑的人,他的文字表达方式肯定是生动的呀,令人看了或能心情愉悦,或能引发深思。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如果要我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于谦的文字,大约就是这样——他提到的每道菜都像:在刚出锅的水煮牛肉上浇了一层热油,端到面前的时候还滋滋作响,那香味儿直往人鼻子里钻。

  他笔下的八宝鸭、宫保鸡丁、红烧肉,哪一样不是令人胃口大开、食指大动?还有众多种类的家常菜,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品种,可经过他一番润色,立即让人感觉特别想再把它们挨个吃上一回。

  这些看似寻常的美食,经于谦这么娓娓道来,立时变得生动有趣接地气。想吃!

谈吃说喝语人生

  于谦谈美食,可不仅仅是告诉读者吃什么、怎么吃,他的美食跟生活和历史紧密结合。

桃园三结义(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谈到把子肉,他能联想到桃园三结义。张飞家开馆子,猪肉有的是,桃园里拜把子结义之后,就该吃上一顿,犒劳大家伙。这就是“把子肉”。

  看,从把子肉,想到历史典故,再探寻美食名称诞生的来由。多么富有人生哲理!

  谈到羊肉汤,他就联想到肉汤蘸饼,应该两手攥着吃。那种吃法中透出来的豪爽,才配得上大口喝汤的惬意。

  瞧,不一样的食材,不一样地吃。这是美食家人生中的地气。

  同样是肉,从南到北,吃饭各不相同,脑力劳动者吃的精细,体力劳动者吃的粗犷。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我的一位朋友去日本的时候,吃回转日本料理,店里很多人看起来都是蓝领,很少见到西装革履的精英人士,颇觉奇怪。后来才知道,在当地,回转料理大多是为做体力活的蓝领供餐,因为体力消耗大需要补充更多的食物,精致的怀石料理即贵又吃不饱,所以蓝领们更欢迎便宜量大的回转寿司。

  《于谦小酒馆》中,于谦把各种美食进行分类,从下酒菜开始,将硬菜、火锅、主食、小食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汇成一桌风味独特的美食,只等着你来品。

  仔细品,便能品出些许深意,有关食物本身、有关历史文化、有关各种接地气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