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艺术史读后感100字
《加德纳艺术史》是一本由[美] 弗雷德·S·克莱纳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0,页数:20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加德纳艺术史》读后感(一):什么是艺术史
什么是艺术史?人民不常把“艺术”和“历史”这俩个词摆在一起,除非是在提到艺术史这一现代学科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认为,历史是关于过去的,是对人类行为的记录与阐释,特别是社会与政治行为;而艺术属于当下,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当然他们的想法并没有错。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类事件,我们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品却变成了一种可以绵延流传的事件。艺术品在特定事件、特定地点被艺术家创造出来,但如今我们已无法知晓它是由何人,在何时、何地,又为何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从那个久远的时代留存至今,远比它们所属的时代活得更长久。那些最早的画家和雕塑家早在三万多年前就去上了,但他们的作品却得以保存——这些作品被置于玻璃展柜中,在刚刚落成的博物馆中展出。
《加德纳艺术史》读后感(二):《加德纳艺术史》与《加德纳艺术通史》
该书为加德纳艺术史:经典版,也是第十五版,与之前版本有较大改动,也有许多补充。除了修订各文本,加入最新的研究与方法论进展之外,还加入了几个特色部分,同时保留了之前版本的基本形式与范围。拥有近1700幅高清彩图,还有更新的修订版地图,另补充了约翰·伯奇建筑示意图,可以说是质量非常高了。
版本更替《加德纳艺术史》读后感(三):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扩张
在穆罕默德诞生的6世纪70年代,阿拉伯半岛陷于拜占庭与萨珊俩大帝国间。当时的阿拉伯人以游牧和行商为生,崇祀多神,抵制先知穆罕默德的教谕。“先知”是阿拉伯语,亦称“安拉的使者”。默罕穆德死于632年。此后不过十年间,穆斯林(意即“皈依者”)已然统治了阿拉伯半岛、叙利亚、伊拉克与埃及北部。由此,这一新宗教开始迅速向东西方扩张。
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一种新的艺术与建筑传统不可阻挡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东与北非,伊斯兰艺术基本湮没了古典艺术,即晚期希腊罗马艺术的余晖。在印度,自13世纪穆斯林在德里确立了统治地位之后,伊斯兰艺术与建筑随即传入东南亚。事实上,泰姬陵或许是亚洲最著名的建筑——它其实是一座伊斯兰教陵寝。在西班牙——当时人们所认知世界的另一端,阿拉伯人于711年推翻了西哥特人的基督教王国。在科尔多瓦,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建立了一个西班牙穆斯林王朝,它以辉煌的宫廷艺术成为傲然影响中世纪欧洲的中心。
《加德纳艺术史》读后感(四):《大卫》《人间乐园》
传统的雕像都着力于表现大卫战胜强大敌人的英雄气概,而米开朗基罗并没有选择表现这位年轻英勇的战士胜利后脚踩歌利亚头颅的场景。这幅作品中的大卫头部转向左侧,警惕地盯着敌人所处的方向。他全身的肌肉紧绷,积蓄着力量,这种能量就像弹簧一样具有张力,并且始终贯穿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大卫》
博斯的画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幻与诡计的幻想世界,他最著名的作品《人间乐园》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作品。该画作分为三部分,左边是天堂的伊甸园,上帝把夏娃带到亚当面前;中间面板是天堂的延续,其中描绘了大量生机勃勃的裸体人物;右侧面板则是地狱的恐怖景象,观者必须透过墨色的黑暗去搜寻博斯所记录的那些令人厌恶却引人入胜的细节,包括罪人们在为他们生前的行为接受判罚和折磨。这幅三联画像是对观众的一种警示,即象征着那些有罪的、堕落的和不道德之人的命运。
《加德纳艺术史》读后感(五):《星空》《鲁昂大教堂》《蒙娜丽莎》
凡高的“表现主义”在《星空》中体现的十分明显。1889年也就是他自杀的前一年,凡高完成了这幅画。当时凡高生活在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疗养院里,后来他在那里自杀。这幅画中,艺术家并没有表现天空的样子,而是传达了他对浩瀚宇宙的感受。天空中布满了呈旋涡状爆发的星星,让土地和人类蜷伏其下。
莫奈的系列主题作品体现了他对光纤和色彩的潜心研究——《鲁昂大教堂》系列甚至多达30余幅。在这个系列中,每一张作品都是莫奈从同一视角,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气候条件下观察大教堂所得到的。他可以在多达八块画布尚同时作画,在一天中随气候的变化从一块转移到另一块。
莱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幅肖像画。达芬奇关注的是不管从外表上还是在内在性格上都能描绘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个人形象。蒙娜丽莎安静地坐着,双手交叉,她嘴角上扬,双目直视观众,微微露出笑容。达芬奇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是通过服饰的华丽,而是通过对心理的精细描绘得以展现。
《加德纳艺术史》读后感(六):经典版!全景艺术史书写的开拓性探索:《加德纳艺术史》
我们编写《加德纳艺术史》的目的不仅仅是呈现一部艺术与建筑史这么简单,我们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你了解三万年里世界各地的绘画、雕塑、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还可以帮助你了解它们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关于《加德纳艺术史》
1.《加德纳艺术史》的作者不是加德纳?
差不多100年前,20世纪早期,美国的艺术史书中只记载了绘画和很少一部分雕塑艺术,也没有女性艺术家和除西方之外的其他艺术出现,即使是现在家喻户晓的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也是如此。海伦·加德纳(Helen Gardner)出现了,她在芝加哥很有名的艺术机构任职,但是,在一个男性主导的圈子里她从未被授予教授等职位,可这不妨碍她以满腔地热情投身到艺术史研究领域。1926年,海伦·加德纳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艺术史Gardner’s Art Throughthe Ages,创造性地以“全景化”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加入非西方艺术和女性艺术家的内容,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史类型。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她完成了加德纳艺术史的第二版、第三版。在海伦·加德纳去世之后,这本艺术史迎来了更多学者的参与,他们继承了海伦·加德纳的遗志和框架,在她的基础上对书中的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和修订。1995年起,这本著作迎来了它第十版的参与者弗雷德·S.克莱纳教授,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1926 年,《加德纳艺术史》第1 版出版的时候,海伦·加德纳(Helen Gardner)不可能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后,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依然在教室里使用她编写的这部教科书。实际上,如若她今天还在世,她已经认不出这部书来。 《加德纳艺术通史》典藏版/15版
2. 为什么《加德纳艺术史》能够成为世界上读者最多的艺术史入门读物?
据2019年最新的数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目前正有900多所大学和学院在使用这本书,其中包括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乔治城大学、马里兰大学……采用《加德纳艺术史》的还包括巴灵顿中学等精英中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它就已经成为,并且现在依然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艺术与建筑史入门读物。
为什么?
简单易懂的艺术史。作者坚持用简洁、清晰、直白的语言来阐述专业的问题,即使是晦涩难懂的现代和当代艺术,普通读者也能够很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很多高中也采用《加德纳艺术史》作为教材)。举个例子,在最新的版本中增设了“艺术家谈艺术”这一资料卡,抛却批评家的艰深理论,用艺术家自己的话还原作品的本意。
准确的艺术史。没有世界艺术各领域专家的协助和建议是不可能进行或完成这样包罗万象的著作。为确保文本不辜负“加德纳”信息准确、可读性强的盛名,出版方(圣智学习出版公司Cengage Learning)招募了一百多位艺术史家来审阅《加德纳艺术史》的各个章节。在前言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专家的专业背书。 最懂读者的艺术史。在每个版本推出之后,出版方都会向读者发送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并反馈给写作者。这些来自读者的切身体会汇聚成为版本更新的依据,并体现在下一版本的《加德纳艺术史》中。时代在不断进步,读者在不断进步,《加德纳艺术史》同样在不断进步。 3. 《加德纳艺术史》和其他艺术史相比有什么优势?
市场上的艺术史著作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与“加德纳”持同样多元视角和全球框架的作品。但为何“加德纳”如此特别?
持续更新。经典的艺术史在作者去世后基本停止了更新。然而,人类的艺术创作在不断发展,艺术史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新的艺术思潮出现,新的考古材料出土,新的科技手段介入艺术史研究都可能改写甚至颠覆前人的结论。因此,我们当然需要一本不断更新的艺术史。“加德纳艺术史”每四到五年更新一个版本,每一次的更新都会加入新的材料、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艺术发展动向。
紧密而有机的联系与比较。目前出版的艺术通史类著作往往由多位作者合作撰写,各章节之间的割裂感在所难免。而《加德纳艺术史》采取的是1-2人写作,多人审稿的模式,书稿内部的有机联系非常紧密,注重艺术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的纵向(按时间线索)和横向(按地域线索)的比较与联系,这不仅是艺术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任何一种学习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丰富且有特色的图像和扩展资源。《加德纳艺术史》除了经各大博物馆授权的艺术品图片,还有独家的特色图像资源:历史地图、复原图、建筑平面图、剖面图以及各种示意图。这些辅助图像资源将复杂的问题平面化、简单化,因而深受读者欢迎。举个例子,繁复的哥特式教堂在本书中就可以一图掌握。针对中国读者,《加德纳艺术史》(经典版)搭建了防伪系统。读者购买图书后,通过微信扫描封底的防伪标签验证正版,可获取正版图书读者的专享权益,包括专门为本书开发的电子附录检索系统、购书代金券以及线下艺术公开课的资讯和参加资格,与“加德纳”品牌相关的艺术史视频、讲稿资料,也将陆续在会员系统中更新发布。
最新:《加德纳艺术史》经典版/15版 4. 《加德纳艺术史》的版本到底有多少?
作为主线的《加德纳艺术史》到目前为止推出了16个版本(16版于2019年在美国推出)。从13版开始,在主线的基础上,出版方按时间段和地区(西方、非西方)推出了拆分版本,按内容的难易和丰富性推出了加强版和简版。另外,还有针对亚洲读者在新加坡推出的亚洲版等等。
2009年,湖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引进并出版《加德纳艺术通史》,该版本译自英文版12版。《加德纳艺术史》(经典版)自英文版第15 版译成,是《加德纳艺术通史》的升级换代版本。该版本沿用由李建群教授带领的中央美术学院翻译团队,团队成员有王燕飞、高高、郑弌、胡晓岚、王熳路、贾慧明、林丹琦、赵晖、张敢、赵德阳、戴陆、闫丽华、孙吉虹、马芸、徐腾飞、陈东维。
市场上现有的艺术史相关读物,美术术语和宗教、建筑、人名、地名译名十分混乱。除了起用有专业美术史背景的翻译团队,湖南美术出版社的译本还在编辑加工中参考了以下权威书目:《基督教大辞典》(丁光训、金鲁贤)、《基督教神圣谱——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邢啸声)、《走进大教堂——西方中世纪建筑多语图解词典》(邢啸声)、《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拉尔夫·迈耶著,邵宏等译)以及《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新华通讯社译名室)。
湖南美术出版社和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也将继续为中国读者带来更新、更完善的《加德纳艺术史》。
特别推荐 典藏版根据英文15版翻译,保持英文原版的内容体量,包含了欧美和亚非拉大洋洲艺术史,并根据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调整版式,增加大图,150万字,1700张图,小8开,最新最全的典藏版。
经典版根据英文15版翻译,沿袭了此前298元版本的框架,完全采用英文原版版式,缩减为120万字,1500张图,开本16开,便于携带、翻阅的经典版。 《加德纳艺术史》经典版/15版,定价398,现特惠7.5折299包邮。数量有限,感兴趣的读者,请加微信咨询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