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精选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是一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著作,58出版的23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9-10-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一):鱼塘式营销读后感
来自先森的读后感:
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富裕的今天,大家的小日子过得幸福。有谁,还曾记得以前我们父辈时代领粮票的日子,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而言,估计只能在电影电视中略微感知体味一下了,那个时候,商业经济刚启蒙,物质匮乏,谈不上物品营销,更多的是买卖而已。邓小平主席改革开放40来年,中华大地,天翻地变,白猫黑猫竞相争锋。到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买卖双方信息高度对称,从前的卖方市场话语权转向买方市场,渠道为王转向用户为王。因此,各种营销理论架构逐渐发展,众多营销理论大咖从4P发展到4C、4R等思维架构,旨在解决,在今天买方为主的市场,企业怎么抓住流量,承接流量,留存流量的顶层设计逻辑。
《鱼塘式营销》是作者根据自己十多年企业营销培训经历总结所著,提供了科学的营销思维模式,实战案例丰富。本书通过把营销过程对比大家耳熟能详的鱼塘垂钓过程,只为让熟悉或者不熟悉,从事或非从事营销工作的读者,能够身临其境,理解作者提炼的营销理论框架下原汁原味的营销思维逻辑体系,严谨不失趣味,说教不失生动。本书封面副标题“小成本撬动大流量”,可以看成作者推荐本书的核心亮点,同时也寄望于读者读完后能有所收获,思维得到滋润成长。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看成作者对于本书向广大读者群体打的广告语,如果你想用小成本撬动大流量,或者俗气一点,花小钱挣大钱,可以拿去看看。
本人从事营销工作以来,修为根基尚浅,自认为营销的重点在于四个字,权威与信任。本书观点与我的经历体会大体相近,自当推荐一下。读完此书,理论架构值得读者参考,分享几句印象比较深的话,“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注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更多的时间要安心下来学习,提升个人战略水平,试错避错到少错,当你的才华支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安心下来学习。另一句话是“只有精通某一个细分领域,才容易让人相信你更专业”,无论是建立个人权威还是建立与客户之间信任,客户定位,业务聚焦都是核心所在,至于本书营销过程的执行策略,我再此不一一赘述。
曾几何时,本欲隐藏行踪,原来真的是无人问津。所以,活到老,当学到老,与阅者共勉。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二):打造IP,卖产品不如卖自己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现在的热度和流量继续制造热度,类似滚雪球效应,如2019年的红人李佳琦和李子柒。
这本书通过鱼塘式营销,讲述了三个重要观点及其实践方法和案例:首先,客户是谁?其次,客户在哪里?再次,如何借助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并结合线下销售,源源不断地把客户引流到企业?
作者把整体营销思路比作去鱼塘里钓鱼,把客户比作鱼儿,把客户的聚集地比作鱼塘,通过对鱼儿和鱼塘的营销,低成本地,通过线上线下的引流,获取精准客户并完成交易,十分有趣。
首先,客户是谁?作者认为客户不一定等于用户。用户是指产品的实际使用者或体验者,而客户是买单的人;用户关注于“用得开心”,而客户客户买单的关注点往往是“钱花得值”,所以第一步,要细分客户,锁定精准客户。如何精准客户定位,可以通过做一个客户画像来解决这个问题。
客户画像主要包含两类信息,第一类是客户的基本信息;第二类是客户的行为信息。接下来,作者“手把手”进行了教导,从“画”出轮廓到数据采集,从信息整理到得出结论,行之有效,极易上手。
其次,客户在哪里?在各类鱼塘里,比如可以通过派发传单/体验卡等福利鱼饵;参加线下聚会活动,面对面交流沟通;与拥有同类客户的企业异业联盟、深度合作、互相引流等方式。最后,再借助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并结合线下销售,源源不断地把客户引流到企业。
整本书中对我最有启发的观点,是作者对于“自建鱼塘,打造IP”概念的阐述。他提到了一个新的IP经济模式——企业家IP,简而言之,就是人要学会贴标签,因为记忆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记忆他的标签。重要的不是别人给我贴什么标签,而是我们给自己贴上什么标签,比如企业家给自己贴上与自己的企业价值观或产品特性有关的标签,经过系列化的内容展示形成独特记忆点,通过线上线下传播最终得到商业价值。
以前看到过一个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有一个心理学教授,他访问了非常多的顶尖专业人士,他发觉他们在个性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共通点,他们这群人几乎永远不满足,不管达到了多么的巅峰造极、得到了多高的成就,他们都觉得自己还可以变得更好,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IP,挖个鱼塘养好自己这条鱼,卖产品不如卖自己。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三):小成本大流量
营销,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营销和被营销之中。
无论是从事线下交易工作的销售人员,还是在线上负责零售团购的客服人员;无论是实物的买卖,还是文化知识等虚拟事物的传播交易;无论是公司企业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流通,还是个体商户的品牌推销,学会如何找对目标精准营销、用小成本换取大利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我而言,作为一个作者后援会管理人员,怎样使自己运营的后援微博获取更多的真实活跃优质粉丝、阅读量、互动量和影响力,如何经营好自己创建管理的QQ、微信、微博等读者粉丝群以确保其长久保持着有效活跃度与应援力量,是我一直在思考、研究和学习的东西。
曹大嘴、傅一声两位老师合力写出的这本《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在这本书里,两位老师把自己十多年的营销培训与企业落地营销辅导经验进行了精准的总结,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环境,提出、归纳、整理并完善了鱼塘式营销的概念和实际操作,非常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从引流到成交过程中所有的营销难题,帮助企业用小成本换取巨大流量和利润。同时,将两位老师还将自己十多年的实战经验转化为实例,用以辅佐书中的理论知识,让整本书显得更加丰富和有信服度,也充分体现了他们超会营销的本领。
针对我个人所需,我仔细阅读了《线上鱼塘的营销策略》这一章。在这一部分内容中,笔者把线上鱼塘分为了封闭式鱼塘和开放式鱼塘两类,并以微信群为例,详细讲解了这两种不同线上鱼塘的营销策略,同时列举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以加深信服度。
那么什么是线上鱼塘呢?封闭式鱼塘和开放式鱼塘又有什么区别呢?线上鱼塘指的是在网络上目标客户聚集在一起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封闭式鱼塘是指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小,黏性高;开放式鱼塘的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强,但流量极大。对于封闭式鱼塘,我们通过采取换群、积极互动等方式来扩流引员,通过培养建立专业上的认同度和增加情感上的信任度来深入打进鱼塘内部,当拥有一定的资源和资本之后通过自建高品质的鱼塘来巩固自身品牌和扩大品牌影响力。而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定鱼塘、广引流、流量池这三个步骤来充分利用开放式鱼塘,开放式鱼塘的客户分散、客户年龄段分层清晰、客户流量极大,可根据各平台的客户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定位目标人群,采取发布专业、优质、有趣味性的内容来吸引、圈定客户流,再基于专业认同度和情感信任度的情况下将这些客户流引进已经建立稳定的封闭式鱼塘内即可。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交错利用,实现精准定位、小成本大利润不是梦。
当然,这本书可学习的不止这一部分,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值得思考研究的。希望需要这本书的人都可以读到它。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四):生活无处不营销,需要我们懂得策略
其实我最抵触的便是销售,不是有成见,而是自己的能力有限,对于干销售出身的人真是招架不住。
所以我干了行政。但是由于今年市场情况不是很乐观,所以公司领导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全民营销。于是我硬着头皮也在做这项工作。
实践下来,才发现销售真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需要我们方方面面的知识啊。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这本书给我我一些启示。
营销究竟是什么,我们范范的解释是买卖东西,虽然有需求就要销售。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现在的市场低迷,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要走出去开始寻找顾客,挖掘顾客。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但是客户在哪里呢,这是所有营销人员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鱼塘是环境,鱼是客户,我们只有让自己成为鱼塘,成为客户的中心,为客户量身定做解决方案,才能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首先我们要找对客户,书中分析了不同种类型的鱼塘,比如流动性鱼塘最适合开展地推的营销手段,周期性鱼塘适合直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然后跟周围的人群进行交流,进而促成后续交易,稳定型鱼塘就要打入鱼塘内部寻求合作帮助,线上鱼塘可以分为定鱼塘,广引流,流量池三步走。在日常的销售工作中,我们可以试试这些营销策略,估计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找到了精准客户,这样就要开始钓鱼了,那么钓鱼需要鱼饵,只有用对了,才能让顾客买账。不是我们有什么就送什么,而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才送什么。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利用鱼饵的方式。
接下来开始钓鱼了,这个过程也是非常的关键,利用好的切入时机,然后利用技巧,从破冰到讲产品价值,真正的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为顾客解惑,从而建立成交。
文中的最后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养鱼的概念,这个过程往往是营销人员容易忽视的部分,认为成交就结束了,殊不知成交才是销售的开始。和顾客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把顾客发展成老顾客,成为朋友,他会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
读后受益匪浅,这本书很接地气,作者用鱼塘和鱼来做比喻,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教大家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进行引流,挖掘潜在的精准用户。值得营销人学习借鉴。
生活中无处不营销,用小成本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流量。让你的营销变得轻松起来!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五):精准定位,引爆流量思维
具有传奇色彩的营销大师杰·亚伯拉罕曾经说过:“把不同的客户描述成鱼,而不同的客户的集合就是不同的鱼塘。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去思考怎样从别人已经建立起来的鱼塘中快速找到目标客户。”基于这样的思维,曹大嘴和傅一声编著了《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它是经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市场营销类书籍。两位作者不讲华为,不讲小米,不讲海底捞,他们说,“我们只讲自己经历的精彩案例”,即通过精准定位,引爆流量思维。因此,本书得到了秋叶、付遥、李海峰、丁丁等名人的联合推荐。以下我将一一进行列举:
付遥,百万畅销书《输赢》的作者,他说,“这不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堂营销必修课。理论讲得好,实践案例多,全书以‘鱼’作比喻,把营销的定义诠释得如此有趣”。
DISC国际双证班社群联合创始人李海峰评价道,“营销是个复杂的体系,《鱼塘式营销》用一个恰当的比喻让你能够深刻地理解营销的各个要素。本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许多可以直接落地的实操战术。作者傅一声是DISC国际双证班社群联合创始人,他对人、对营销的洞察让4000多名毕业生获益良多。”
“相信粉丝的力量是我一直以来坚信的理念,这与‘养鱼’的思维不谋而合。这本书既有科学的营销思维模式,又有验证过的实战案例,一定会让你深受启发。”畅销书《深度粉销》的作者丁丁这样推荐本书。
“阿聪选酒”创始人阿聪说,“读《鱼塘式营销》犹如品一杯美酒,书中的干货让人头脑清晰,身心舒畅,自信满满。”
张晓秋,朴荷皮肤管理创始人,推荐道,“这是一套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整套商业方法,从布局到策略,严谨而不失灵动,值得一读。”
“这本书解决了令中小企业家们头疼的流量问题,告诉我们如何用小成本撬动大流量。如果你现在缺客户,这本书不容错过!”赵子铭,沃德冰雪联合创始人这样说道。
作为创晨环保科技董事长的侯日朗,他说,“曹老师的团队帮我们的企业进行落地辅导时用的就是《鱼塘式营销》的思维,重新做了产品聚焦和客户聚焦,效果太好了!”
大嘴讲师堂联合创始人,金融营销职业讲师大飞,对于本书给了极高的肯定,他说,“一本让你相见恨晚的营销类书籍,值得所有营销人学习。”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六):以鱼换余
最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籍,这本书不是普通的小说,而是一本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大家都知道,市场营销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课题,一般的书籍在讲述的时候,给人们的感觉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但是在本书中,作者采用了鱼作为比喻的对象,加上幽默的语言,详实的案例,让人觉得非常生动,真实,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在阅读的时候,对于这本书很赶兴趣。大家听到这本书的书名,相信就会产生兴趣,这本书的书名叫做《鱼塘式营销 小成本撬动大流量》,相信这种模式在读者看来应该也是一种比较新潮的模式了吧,我也是带着好奇 ,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封面就非常契合标题,一群群的鱼儿呈现于封面之上,鱼对于大家来说是太熟悉了,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动物,各式各样的鱼也是应有尽有。但是在鱼塘之中的鱼儿可能见到的人就不多了,因为鱼的生存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有海鱼和淡水鱼之分,就是淡水鱼中也有不同的品种,生存的环境也是不同。有很多的野生鱼它们生活在江河湖泊之中,是很难捕获的,但是鱼塘却是人们养殖鱼的地方,在鱼塘之中,可以更加方便饲养鱼,也是便于掌握的,看到一条条小鱼在精心的喂养之下长成了大鱼,带来了满满的收获,愉悦的心情也是难以言表的。而今天的标题就是鱼塘式营销,相信这种方式也会推陈出新,让读者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鱼塘式营销 小成本撬动大流量》的作者是曹大嘴和傅一声,曹大嘴本名是曹恒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实战派营销培训专家,也是大嘴讲师堂联合创始人,并且是中国高级注册培训师。作者有着十多年的职业授课经历,曾担任几十家大中型企业的营销管理顾问,因此有着丰富的营销经验。并且出版了多部作品,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而另一位作者傅一声,是一位比较年轻的互联网营销专家,也是大嘴讲师堂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知名自媒体人,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 对于营销也是相当熟悉,并且出版了多部相关作品,受到读者的关注。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以鱼做比喻的方式,生动的讲述了鱼塘式营销的特点,通过声情并貌的讲述和众多的真实案例让读者对于这种营销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作者把客户比喻成鱼类,细分客户,精准定位锁定客户,这也是销售中的基本常识。当然在书中作者讲述的非常详细,并且区分了客户和用户。而鱼塘是鱼的生存环境,因此找对鱼塘,才能找到想要的鱼,也就是找到了针对性的客户。充分利用鱼塘主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也就是在平台之上,合理的利用流量达到目标。而鱼饵就是卖点,也正是吸引客户的关键所在,必须要重视。而在钓鱼的过程中,才是能力真正的体现,作者讲述了黄金法则,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成交率。养鱼也就是养客户,只有建立了信任的过程,才能更好的实施。总之 这一套钓鱼的方法和销售结合起来,确实有着独到之处,让人茅塞顿开。
《鱼塘式营销 小成本撬动大流量》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营销书籍,作者的比喻非常恰当,有着较高的理论高度,同时又有实际案例的实战操术,理论联系实际,精准到位,是一本行之有效的营销书籍,很喜欢这本书。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七):年轻人都要懂得个人营销方式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ip,也理应为自己营销。书本阐述的营销规则,直击个人营销痛点,其述内容与我们上网生活十分吻合,读到不免大呼过瘾。当然书中还介绍了中小企业的营销方式,我这里只摘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作出分享和评价。
个人营销最重要的是树立ip。这个ip也可以是品牌,他既可以作为护城河守护我们引来的流量,也可以加深用户的消费欲望。如果这个ip成为用户有需求时第一个想到的,就会效果拔群。
现在的互联网让我们普通人有了联系一个个群体的方式。工作中、生活中建立一个群,沟通效率翻倍的体验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在营销中,这种方式我们也可以拿来利用,这个群就是鱼塘。如果我们掌握一些好的鱼塘建立规则,那将是极有利的。在建立鱼塘时,比如进群要设立适当门槛,随意进入则群员价值过小。而且这些用户最好是痛点用户,即与自己ip所对应内容相符的一群人。
鱼塘群建好了,对应的人群也有了,这时候要做出一些利益输出,来产生信任感,再打造出专业感就最好不过。利益输出也是初步营销的好手段。比如做出鱼饵引诱用户,兔子去钓鱼不能用胡萝卜,我们去做鱼饵也要明确实际使用人和付款人的需求,以此出发。在与同伴互享时,也要先利益输出。同伴是那种确实有资源的、而且互相内容同类而不重复的。你们两可以互发朋友圈推荐用户给对方,当然要我们先发喽。还有一点,也可以在别人家鱼塘里进行价值输出的,获得信任后,这也将成为你最后营销的有利手段。
和鱼塘主建立好关系,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群主或是社区主对你进行了推荐,那么你将迅速获得资源,并得到大家的信任。
最后,规则让我们有一个好的起步,认真的去实施才是最重要的。祝大家都利用这些理念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美好影响。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八):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
2016年,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幅开始明显下滑,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也明显放缓。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新增用户的人口红利基本告一段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所谓的“下半场”。
既然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下半场”,那么,未来流量增长的动力在哪?当抢夺、吸引新增用户为主的流量获取方式不再有效时,持续获取用户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将会是什么?
基于这样的趋势,曹大嘴和傅一声根据十多年的营销培训与企业落地营销辅导经验,立足于当前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环境,总结并完善了这本《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帮助我们解决从引流到成交过程中所有环节的营销难题,给我们提供了用小成本带来巨大的流量的方法。
那么,如何用小成本带来巨大的流量呢?在这个趋势下,营销方法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在这本《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中,两位老师用“养鱼”的比喻,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发现鱼儿、巧设鱼饵、黄金钓鱼、持续养鱼等方面,将复杂的营销系统简单化。并用例证警示我们,当传统的流量营销模式已经无法获得流量关注时,个人化营销将是流量来源。
当淘宝从一个货架转变成一个社交媒体,当百度宣布向内容生产者补贴100亿人民币,当今日头条用10亿人民币扶持短视频新闻时,我们发现,未来的流量来源,已经不是单一的购买广告就能实现。曹大嘴说,流量如此稀缺,必须充分利用,在面对流量困局时,内容、互动和广告必须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流量关注。
关于内容,曹大嘴说,内容就是鱼饵,内容自身就能够吸引高质量的精准流量,并且优质内容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传播。定位越精准的内容,所能带来的流量质量越高,最终的回报率也就越高。
关于互动,曹大嘴将其比喻为鱼塘,在鱼塘里互动本身就是在创造流量的过程。大量地与精准消费者一对一沟通,增加了更加高质量的转化机会。而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用户,就是曹大嘴所说的,细分定位,锁定精准客户,根据客户需求,逐步建立信任。
最后是广告,现在所有的广告主基本上都已经认识到了,如果广告内容不能带来用户分享和互动,就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好广告,而曹大嘴说,与塘主合作,可以实现爆款传播。
这本《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全书生动有趣,从布局到谋略,严谨有效,值得一读。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九):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流量变现
《鱼塘式营销》这本书很有意思,把不同的客户比喻成鱼,不同客户的集合就是不同的鱼塘,著名营销大师杰亚伯拉罕说,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去思考:怎样从别人已经建立起来的鱼塘中快速找到目标客户,就是怎么把自己想吃的鱼钓到自己的筐里,让这些鱼成为自己家餐桌上的菜。这本书的优点是基于中国当前发达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环境,完善了杰亚伯拉罕的鱼塘式营销理论,从引流到成交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难题都有案例。
1找到自己想吃的鱼
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低成本地获取精准客户并完成交易是鱼塘式营销的目的。第一步是了解客户,把握客户的痛点,就可以有的放矢,让自己的卖点尽可能接近客户的痛点。那就需要了解客户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信息,给客户画像。客户不一定等于用户,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人,客户是买单的人,用户关注“用得开心”,客户关注“钱花得值”,既要研究用户,也要研究客户,客户与用户不一致的时候,服务需要两者都满意才能让订单越来越多。
找准自己的定位。卖产品不如卖自己。不把所有需要自己的产品服务的人都定义为客户,深耕某一细分领域,打造自己的专业度。给自己贴上醒目的“标签”,树立独一无二的“人设”,让卖点突出,占领客户的第一心智,成为自己产品服务的不二人选。只要客户痛点出现,就找自己下单。
2找到自己想吃的鱼所在的鱼塘
找到自己的客户群。找对鱼塘,才能钓到大鱼,找错了鱼塘,就钓不到我们想吃的鱼。鱼塘分为:流动型、周期型、稳定型。
流动型鱼塘指客户群经常聚集在一起的暂时性区域,客户流动性大,人员不固定。最适合开展地推,到客户流动区域对潜在客户一对一推销,营销方式:派发传单、体验卡,福利吸引,摆摊设点,店门口做活动。
周期型鱼塘指客户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聚集在一起,营销方式:直接参与周期性活动,跟目标人群交流,促成后续交易。
稳定型鱼塘指比较固定的协会、商会和其他机构的内部客户,目标客户稳定地聚集在鱼塘中,适合长期、稳定的合作,营销方式:打入鱼塘、与塘主合作。
还有一种鱼塘:线上鱼塘,指网络上目标客户聚集在一起交流、互动的平台,分为封闭式鱼塘(人员固定、流动性小、黏性高)、开放式鱼塘(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强、流量极大)。网络上具有最大的流量,加入优质群越多,潜在客户也越多。封闭式鱼塘营销方式:换群、打入线上鱼塘、自建鱼塘。开放式鱼塘营销方式:定鱼塘、广引流、流量池。
3自建鱼塘,自己养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由于流量的稀缺性,与塘主合作非常必要。虽说抢流量就是抢市场,但流量越来越少,自2016年开始,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而且流量越来越贵,流量巨头们坐拥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价格水涨船高,创业者举步维艰,流量不仅贵,还套路多、坑大,花钱打水漂,企业长期依赖购买流量将陷入越来越艰难的被动局面,为了掌握主动权,自建鱼塘是必经之路。
打造自己的IP,就是自建鱼塘。
有了自己的鱼塘之后,怎么把别人家鱼塘里的鱼引到自己的鱼塘里?怎么设计鱼饵?怎么养鱼,建立信任,把客户“养熟”?在《鱼塘式营销》的后半部分有详细的介绍和案例说明,欢迎大家和我一起翻开这本书,和曹大嘴、傅一声一起做鱼塘式营销。
今天你养鱼了吗?
《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读后感(十):要学会承包这个“鱼塘”
整本书的方法论的核心来源于具有传奇色彩的营销大师杰·亚伯拉罕(Jay Abraham)曾经说过的那句:“把不同的客户描述成鱼,而不同的客户的集合就是不同的鱼塘。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去思考怎样从别人已经建立起来的鱼塘中快速找到目标客户。”
本书的“鱼塘理论”是建立在互联网经济的土壤里,互联网经济或者说互联网市场的变化有多快呢,网络大V、创业者秋叶说:很多人想沿用别人过去成功的路径,却不知道这正是自己企业走向失败的道路。这是一个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时代,只有特别能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我觉得正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变化速度太快,这个行业才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理论去探索,实践和总结,只有这样,在能在发展中找到一种适应的方式和方法,没有永恒的方法,只有不断的跟着时代去变化。
这本书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的变化特点,立足营销理论,做了许多案例分析。教大家如何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渠道进行引流,从他人的资源中挖掘潜在的精准用户。这本书很形象的用鱼儿——鱼塘——塘主——鱼饵——钓鱼——养鱼的比喻,生动的讲述了目标用户运营的相关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今流量少,流量贵,获客成本持续上涨,各种营销手段越来越难奏效!学习用户运营、精准营销、十分必要。
理论总结简单有条理作者在封面上说不讲华为不讲小米,就讲自己身边的真实的小案例,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书的“接地气”的特点。同时,也在侧面说明其实大企业的运营手段并不适应所有的企业,只有用最实用、最高效、最落地的方法去做营销,才是真正的精准营销,才是生存之道,而且作者将每一节,每个流程中的关键性的总结性的句子,方法论,都做了橙色波浪线和字体加粗,这样就更加一目了然,很容易就找到重点。这也使得本书更像是一个实打实的,用户运营实战笔记。
笔记式的版面设计书中的案例,多是“四两拨千斤”的小事件,但都是因为正确有效的营销方式,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成绩,是真正的“小成本撬动大流量”总的来说,这本书言简意赅,简洁明了的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策略和方法,值得认真学习和思考,对运营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推荐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