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吃苦守恒定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生吃苦守恒定律

2021-02-14 21:14:09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吃苦守恒定律

  有朋友在微信里和我交流,大致的意思是问我从事商务或销售工作会不会更好一点,背景是他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从事account工作,收入不上不下,攒不下钱,很焦虑。

  我的回答是有机会就应该转销售,这是最锻炼人、最容易形成资源积累、享受到时间复利的角色,也是可以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收入有突破的一条路。

  他说提到销售就想到卖房卖车的。

  别瞧不起房产中介,他们虽然不在写字楼里工作,但他们分享了过去二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好几次增长周期,虽然风吹日晒,收入并不比一般白领差,且他们更容易把握大城市里的房产节奏,也更容易在大城市拥有一个家,哪怕是一套商住或者老破小,最次也会在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买上一套房。

  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你月薪3万,想在北京上海或深圳买一套像样的房子,比如总价500万,首付150万,贷款350万,20年,每月还贷2万左右,没有家庭的帮助,完全靠自己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更不用说能有这收入的人其实也不多。

  虽然我常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红利,但确实我算是赶上了80后这一代买房子的红利,2007年初到上海,80万左右买了7号线新村路站的一套90平方老房子(当时地铁还在造),是当地上海人拆迁的安置房,我们重新装修了,首付30多万,贷款了50万,当时利率还打折,2010年卖掉了房子110万,不过现在这房子应该到500万了,后面猛涨了好几轮。

  2010年卖房子是因为没有上海户口,想换大房子只能卖掉这套,于是用卖掉的房款付了首付,换了150平方郊区的大房子,140多万好像,也是贷款,我这属于典型的改善性换房子。

  这一次买房确实让我体验到了一波上涨的红利,5年之后的2015年卖掉这套房,价格已经是500万出头了,上海的房价在卖之前的最后一年里急速上涨,我确实也没想到。

  后来呢,我买过海外的房子,买过商住,买过海南的、东北的还有南京的,并不是都顺利,有血亏的,有在周期顶部入场的,也有抓住机会的,总之如果没有2010年的果断出手,晚两年都吃不消,毕竟我家里没有矿,也没什么余粮支援我,我也并不想靠家里。

  好了,回顾了10年前那段买房经历,回到标题所讲,我以为人生总体吃苦是守恒的,也许你会说,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了,投胎投的好。

  没错,我也以为是这样的,但是我认识的这些人,以为他们每天都很幸福开心,但往往并不是,他们在他们的阶层里和圈子里会有自己的焦虑,虽然已经不为一日三餐、豪车、豪宅和奢侈品包包而烦恼。

  大部分人吃苦在前,少部分人吃苦在后,所以如果只以今天某些人的状态来定义他是不完整的,未来有太多不确定的事会发生。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吃苦在前,虽然这种滋味不好受,但至少心里踏实点。

  当然这是一个动态交替往复的过程,苦与甜交织在一起。

  所谓吃苦除了工作上的迷茫和煎熬,还有家庭的变故和时代的捉弄,这也是很多人的苦。

  如果有可能,有选择机会,我建议大家选择可以用结果左右自己获得的工作,而不是按照时间的付出,特别对渴望有突破,赚更多钱,人生有复利累积的朋友们,不要成为写字楼里的流水线工人。

  一开始贪图安逸,迷恋所谓的面子,长期待在写字楼里,特别容易失去地气,和现实脱节,我说的可能有点绝对,但意思你应该懂。

  如果你在中国都看不到机会,如果你只习惯于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节奏而忽视中国广阔天地里藏着的机会,真的是太可惜了,辜负了这个时代。

  最后说一句,别瞧不起卖房子的、卖保险和卖豪车的朋友,他们积累的人脉可以用很久,因为这是人类消费升级的基本需求,而你会做的事情不一定吃香十年,到了35岁之后,如果你进步不大,焦虑就会扑面而来,你会感受到人生吃苦的守恒定律,除非你是与生俱来的佛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人生吃苦守恒定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