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假前一天
本以为还有两天假期,没想到明天就要上班,有点猝不及防。今年春节,我没有看春晚(关停有线电视多年),没有看贺岁片(在家带孩子没出门),所以跟不上网络世界里的流行话题,损失了许多篇十万+文章。不过,我倒是的确花了点时间去考虑阳刚之气这个大众议题,还去网上找了些资料,很顺利地陷入了困惑。
在我的生活圈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说“几乎”是因为我只见到我眼中的那一面,也许别人转身就阳刚了起来也很难说。为什么生活圈子里没有?我反思过,主要原因是一般定义下的阳刚之气,更接近于网络文学中的“王霸之气”,让我非常反感。就我个人的经验,生活中的阳刚之气很少体现在勇气或者担当这些方面,而是体现在意志上的凌驾,这就让我觉得非常不适。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想身边的人尽量都是些能够讲道理的人,可以辩论,甚至可以争吵,但并不追求自己就是标准答案。
如果的确存在某种正面的阳刚之气,我认为前提是存在完整形态的父亲。但这么多年我观察下来,好像大多数父亲都是未完全体。他们的问题比孩子还要多,还要大,你很难说他们是合适的模板可以去效仿。有愤怒的父亲,阴郁的父亲,沉默的父亲,粗暴的父亲,酗酒的父亲,固执的父亲,却少有内心平和,乐观幽默的父亲。有的话又不是你父亲,而很可能是你表弟的父亲,也就是你舅舅。
所以我猜想,大概古今中外的男性都很难达成完整形态的父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没有模板,自然也就难以学习,许多人以75%以上男孩含量就去当爹了。《彼得潘》这样的文艺作品中,强调所谓拒绝长大的男孩,拒绝向成人世界投降的男孩。我怀疑是因为在变成成人的过程里,实在是不知道向何处去,干脆就做个100%男孩算了,起码做孩子大家还是有心得有共识的。
既然没有完整形态的父亲,那么所谓支持阳刚之气或者反对阳刚之气就是无的放矢。既然要讨论,那么多少应该拿出个理想的男性模型来。问题是有么?以前说是男权社会,对男性有一大堆要求,什么三十而立,什么无后为大,什么大丈夫三立。现在说是女权觉醒,对男性有了更多要求,今天这个不对,明天那个是原罪,后天是占了性别不平等的大便宜。总之,左右是挨耳光的命,缺乏阳刚之气不对,这是缺乏男性气概,追求阳刚之气也不对,这是固化性别角色。
所以,我很早之前就为此做好了准备。在网上我拥有多重身份:
团结湖吴彦祖(英俊男性身份)
和平里电梯操作员(普通男性身份)
金孔雀乘务组退役乘务长(职业女性身份)
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离异女性身份)
好运街仁波切(无性身份)
退休副局级干部老高(老年人身份)
互联网熊猫(动物身份)
这样,他们讨论阳刚之气别找我,讨论贤良淑德也别找我,讨论人与动物也别找我。我这里不存在什么性别歧视,什么动物保护问题,我一个人全占了。我不能歧视我自己,我也不能虐待我自己。你们这些在网上只有单一身份的人,应该向我学习借鉴一下。你们迟早要选边,迟早要遭受攻击。而我这样一个留言区里同时有人叫叔叫婶叫舅叫姨叫哥叫姐叫小编叫大爷的人,就要相对安全得多。也因为我各种身份全占了,别人也就不大好意思再来教育我应该有怎样一种看法,这样就保全了自己的脑子不用被整天洗来洗去,和别人掐来掐去。
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请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多年前我就分裂为多个身份,而你却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