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Google工作法》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Google工作法》读后感摘抄

2021-02-18 02:47: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Google工作法》读后感摘抄

  《Google工作法》是一本由[波]彼得·费利克斯·格日瓦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 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Google工作法》精选点评:

  ●跟看儿童插画似的

  ●简洁的小书,有一些道理。

  ●太笼统了

  ●他的角度是主动让工作ai化,势不可挡不如顺其自然

  ●积极勇敢的人,做事都不会太差。最近状态这么low,应该多看看这种书鼓励一下自己。对于变化,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很能适应,其实并没有。

  ●谷歌有的字节跳动都有!需要内推的来吧

  ●内容无新意。干货少。与其说谷歌工作法不如说是目前比较普遍流行的工作法。

  ●有些啰嗦

  ●2019年11月购书 周末花了5个番茄读完了。一个中心点:为了不让AI抢走自己的工作,利用IT破坏自己的工作,自己做一些更高级的工作。要在变化一侧,跟踪科技变化。

  ●个人觉得内容还是有些繁琐,有些章节完全一看标题就知道内容的。可取之处是每一章结束都有总结,比较一目了然。

  《Google工作法》读后感(一):具有一定实操性的工作方法论

  本书的作者彼得·费利克斯·格日瓦奇的经历很传奇,1975年出生在波兰(波兰现在应该比中国穷了不少,那个时候的波兰比当时的中国也好不到哪去),是他那个镇上唯一一个读过高中的人(是不是很像很多从小城里走出来的我们)经历了波兰的剧变,去过德国勤工俭学,从此见识到了新的世界,然后到了美国读了大学,最后的工作却是在日本。

  本书的中文名是《Google工作法》,但我想另一个名字《世界一速》会更贴切一点,这个就是中国的出版商为了多卖书,非要把Google拉到标题里,实际上作者更多地是讨论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更高效的工作和成长。

  文中并没有太多原理性的分析,更多的是来自作者在自己任职过的两家公司Google和摩根斯坦利中工作过来的学习到的一些工作方法,当然大部分是来自Google的。

  Google提出来的基于取得比当前高10倍结果作为目标的目标定义法,并围绕此法建立了一系列的企业文化,这个对于所有希望成功的企业和个人都有绝对的借鉴意义。当然作者作为员工的视角来说,并不真正理解这背后的逻辑,但这个不重要,作者整理出的自己的工作方法,依然会对每个在职场中努力拼搏的人,可以直接上手使用。如作者所言,如果读者能看完他这本书,记得其中一个方法或他的一个想法,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能从书中学而用之的,肯定不止一个方法。

  《Google工作法》读后感(二):让个人价值提升10倍的方法

  这本书从工作方法入手,探讨了如何从工作的方方面面提高效率与质量,包括处理工作任务、与同事/上下级的交流等。以此为基础,作者谈到了如何拓展人际关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及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如何持续发挥自己价值等更加宏大的话题。

  通过讲述作者自己在Morgan Stanley、Google、创业阶段的许多故事和经历,深入浅出的道出了很多不寻常的结论。它告诉读者,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才能从根本上立于时代的潮流浪尖,不被日新月异的革新所淘汰。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工作中取得长足进步的人来说,这本书都会让他有所收获。

  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效率至上:直接见面而不是邮件往来、不推迟工作、把工作的期限提前、集中注意力。 2. 灵感和创意思维很重要,集体思考更有助于迸发火花。 3. 目标不是提高10%,而是提高到10倍。困难的目标带来革命性的创意。勇于打破规则。 4. 改进与人交流的方法,消除沟通无用功。让自己平易近人可以建立信赖。与关键人物建立联系,不要光想take,也要想give。 5. 让学习过程更加有效,首先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而不是生搬硬套过时的教科书。多参加交流,而且不要排斥不同领域的人,think like an owner。 6. 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保持效率最大,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7. 适应变化,掌握最新科技,努力思考如何可以利用AI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自动化,只有破坏自己的工作,才能开创新事业。

  《Google工作法》读后感(三):2020-06-02 已看完全书

  全书看完我在想作者提的“57个技巧”,到底是那些,因为我数了数不论怎么数都不对。

  以下我把自己认为的抄录总结下,大家如有兴趣帮忙补充谢谢。

  57个技巧:

  1、一次性结束

  2、不被邮件夺走时间

  3、直接见面最有效率

  4、给所有工作规定一个期限

  5、集中精力于此时此刻

  6、相信经验和工作积累的突发灵感

  7、创意思维需要活用集体智慧

  8、企划会议不需要总结报告

  9、独立思考不如大家一起思考

  10、目标不是提供10%,而是提高10倍

  11、想办法让自己的工作消失

  12、用“实物”说话

  13、消除交流无用功的方法

  14、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因此善用工具

  15、学会与关键人物建立联系

  16、向周围人应该学习的是经验不是知识

  17、向擅长工作的人进行询问

  18、利用反馈

  19、多利用前馈

  20、不断改变、坚持学习

  21、多参加交流学习

  22、正念

  23、在一个时间段里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24、学会放松

  25、性善论管理企业

  26、积极尝试新鲜、热门事物

  27、工作不能和昨天一样

  28、像公司所有者那样思考

  29、积极听取其他部门和其他领域的人的意见

  30、先将当场能够确定的事情定下来,切实取得进展,在过程中同步突破困难点

  31、选择一个能够让自己集中精神工作的环境

  《Google工作法》读后感(四):成功=成功率 x 事情的量级 x 做事的速度

  提升量级的办法是改变习惯,如思考角度,思维方式,目标等。

  1. 不做浪费时间的事情,邮件往来,没有意义的会议,不要用邮件调整行程

  2. 不要推迟

  3. 不要问烦恼多余的问题,比如吃什么穿什么衣服

  4. 设定更高的目标,提高10倍效率而不是10%

  5. 灵感>逻辑分析, 没有结论的分析毫无意义

  6. 学习经验而不是知识,检索,向擅长工作的人询问,工作前进行‘’‘前馈’,通过交流学习,认识不同领域的人,扩宽朋友圈

  《Google工作法》读后感(五):《Google工作法》教我的工作方法

  【序】

  从毕业到工作已经有好几年的时光了,身份也从一个初入社会的懵懂青年逐步变成一个经历社会摩擦的职场人。谈起感受,最大的感受便是学生时代的思维和职场上的思维有很大的不同吧;学生时代更强调完成布置的作业,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好了,而在职场上,更强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场上,一个优秀的人并不是看他/她考试成绩如何,而是看他/她能否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拿到工作的结果并能输出经验的分享。所以,在这个时代,如何适应工作的压力,精进自己,是每一个想变得更优秀的职场人士必须要要面对的问题。

  经历了职场这些年,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很努力工作,但是工作好像也做不完,不顺利,更可怕的是,这种状态还看不到任何改变的迹象。真的,工作就这么让人感觉毫无价值吗,我想不是的。这本书提到的一些感悟以及方法或许能够有着这样烦恼的朋友一些帮助。

  总结了书中提到的3个实用的方法,帮助大家从当下烦恼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达成目标。

  【1】

  《Google工作法》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比世界更快”。

  什么是比世界更快?在职场上通俗的讲,就是我们达成工作任务时与所用时间、精力、成本等工作资源的比值更高。用大白话就是更少的投入,拿到更多更好的结果。试问,我们身边优秀的人,是不是都有这种效率。

  而很多人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每天都在开会,但不知道开会是为了什么目的,达成了什么意见,后续要如何跟进。总是陷入无休止的讨论。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但回想做了什么,好像什么也没有做的样子;

  每天都在处理各种邮件,整天忙于邮件的往来,自己的工作却是一点都没有做,好像没有邮件今天就没有上班一样。但是实际上,邮件并不是工作,仅仅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工具本质上应该是作为提升我们工作效率的,但是最终却变得影响了我们本身的工作,这未免有点本末倒置。

  同样的时间,优秀的人总是能拿到更多的结果,所以才会一开始就强调:这是让你比世界更快的工作术。

  在“比世界更快”的概念下,有哪个工作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呢?

  不要拖延,为“尽快”规定一个期限。

  我们是不是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领导交代任务,但是手里有另外的任务在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去询问上级哪个优先级更高,我们可能两个工作都没有及时的处理好,影响了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所以,这种时候正确的做法就是明确的得到一个优先顺序的答案。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的工作中一定有许多工作没有明确的期限,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许多人会用“尽快”来代替处理的期限,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无限的拖延,同时也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去做其他工作。

  所以,提高效率的首要方法是,明确一个期限,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品质把这项任务做完。当没有明确的期限时,不妨自己多思考要在这项任务中花费多少时间,试着更加高效快速的达成任务目标。

  【2】

  第二个方法是“目标是提高到10倍”。

  谷歌的员工时刻都在思考“如何取得现在的10倍成果”,关键在于要实现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就要改进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方法还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不要说10倍的目标,原来的目标也有可能达成不了。一个10倍的目标,必然要求创新和更加专注于目标的实现。

  想起曾经参加的初创项目,项目负责人谈到我们要在一年内获取100万的活跃用户时,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当时产品还停留在最原始的设计上,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产品状态,连留住那仅有的用户都比较困难的情况,更不要说如何去达成100万这个更加遥远的目标。但是,负责人又提到说,现在我们没有用户,并不意味着我们吸引不了用户。作为运营,要时刻思考着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去思考如何把这100万用户的目标变成现实,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哪些差距?

  说实话,抛开鸡汤的因素,当我们面临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时,是否,我们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能?

  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或许可以尝试思考一下,我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听起来好像很疯狂的样子,但是工作中不正是需要这种对于实现目标的坚定感吗?当我们再原来的基准值上订立一个增长10%的目标的时候,如果仅仅实现了70%,最终的结果却是连原来的基准值都没有达成。但是当我们设定一个比原来高10倍的目标的时候,如果仅仅实现了70%,那也是原来的7倍增长。把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能够取得最终的增长,这大概才是所谓的卓越吧。

  当然,目标之所以看似“不可能”,总会有些困难的。设定一个10倍的目标,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过程中的困难,需要的是直面这种困难,发挥我们的才能去解决问题,逐步的实现阶段的目标,相信在这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收获到远比实现目标所能够获取到的价值。

  【3】

  最后一个方法也是老生常谈的了,就是“不断改变,坚持学习”。

  问大家一个问题,“面对一件要做的事情的时候害怕失败吗?”。

  也许大部分人的答案会是“害怕”,我自己的答案也会是“害怕”。但是,如果仅仅是害怕就不做出改变,那我们还是会在原来的状态下裹步不前。

  所以,要做的就是直面这种“恐惧”,也就是要思考如何做出改变,达成我们的目标。

  作者提到了人的几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回避型思维以及证明型思维。

  重点说下成长型思维,它背后折射了一种概念,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身份以及地位,更多的应该是思维层次上的不同的。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在面对的失败时能够从中吸取经验并且积极改变,所以,改变的结果无论怎样,我们也已经从中收获到了值得学习的东西。

  所以,在读这本书书的时候,想着的是哪怕最终没有实现我的目标也没有关系,但是需要做出改变。毕竟,不改变目标并不会就这么实现,但是,只有改变能够带来一丝丝的希望。

  【尾】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作者提到说他是1975年出生在波兰的一个乡下小村庄,身边的人都是去农地里干货或者是去工厂,基本没有人上高中,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往后的生活又增添了几分阴影,最终作者深知需要改变,最后才实现了现在的人生。改变总是突如起来的,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这或许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但作为个体,我们能够掌控的就是自己的意志,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我们自己努力才能有实现的可能性。

  所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共勉。

  Google工作法【波】彼得·费利克斯·格日瓦奇、朱悦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