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威尔的行星》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老威尔的行星》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19 01:16: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威尔的行星》的读后感大全

  《老威尔的行星》是一本由[日]小川一水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一):渺小生命的悲壮吟唱

  小川一水唯美流畅的文字就像一一帧帧动画,跳跃着明丽的色彩。那是人与自然互相对抗又相互共生的和谐序曲,他的作品大多涉及了人与大环境的互相依存,和谐共生,让人联想到了宫崎骏电影中人与自然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如七月流火般灼热的文字充分表露出这位人文主义者对生命存在形式与意义的探索,也是他对心中理想世界的不懈追求。 在《老威尔的行星》中,如云般舒展的文字环绕着我,朴实无华的故事背后却隐藏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深刻。没有华丽的设定,更没有绚烂的情节,不知为什么,它就是在平淡中感动了我,让我的心一瞬间突然被一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绝望所笼罩,又在一瞬间被希望与执着充盈了内心。 “但无论如何,这是关系到整个种族生死存亡的事。虽然好几位长老都在观测中沉没了,好几百个年轻个体也在观测中被风吹走了,但他们依旧咬牙忍耐,观测着一个个随萨哈拉的公转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恒星。” 横跨千年的古老文明在这种执着下诞生,发展,壮大,宛如《龙蛋》中的奇拉,在渺小中成长,最终在大环境的磨砺下变得强大并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璀璨文明。 大音无声,大象无形。最朴素的故事却藏着最深的感动与震撼,让我在这渺渺黑夜的虚空中沉沦,聆听渺小生命体破茧而出的悲壮吟唱。 《加尔纳夫卡迷宫》和《漂流者》是两篇社会派科幻小说。小川一水在小说中尝试了一场社会实验,人类为何为人类,人类生存的社会意义到底是什么,非常温柔的小说,故事中人性的闪光,在任何时候都未曾蒙尘。《幸福之匣》,沉睡在幻梦或陷入换镜中的人类,何以分辨真实与虚幻,仍旧是缸中之脑或《黑客帝国》的母题,只是这次,人类没有英雄出现。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二):【雨枫试读】小川一水的努力

  《老威尔的行星》是日本科幻小说家小川一水首部科幻中短篇集,也是我第一次与之相遇。这部中短篇集由《迦尔纳夫卡迷宫》《老威尔的行星》《幸福之匣》和《漂流者》组成,虽然内容上并无关联,但都是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展现所谓智慧生命在环境变幻之际的所做所为。

  《迦尔纳夫卡迷宫》讲述的是极权社会下正常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被社会抛弃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艰难面对。小川一水相信人是社会的构建者,拥有惊人的变通与改变的能力,通过对环境不断地改变,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凭借智慧改变了生存环境。坦白说,这是一篇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幻想故事,易读却不太容易成立,显得有些想当然,社会的形成并非是简单地人与环境的博弈,还有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理想型社会在现实社会面前过于脆弱。最好还是不要对所谓“文明”抱有期望过高,虽说这是一个充满热情的故事。

  《老威尔的行星》充满热情。一个即将灭绝的外星智慧生命群体,为了将积累下来的知识与经验传递给别的智慧生命群体,所展开的积极行动。持续努力的结果,就是星球毁灭之际,被地球上的智慧群体所挽救。这几乎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老威尔行星上的智慧生命传递出的信号,被地球上的智慧生命接收到,前者的信号成为后者发展的动力和创造力来源,被挽救的同时,也成为星际文明的传播者。日本作家松浦晋也在导读中将之余阿瑟·克拉克的《救援队》相提并论,在我看来,本篇与罗伯特·福沃德的《龙蛋》有异曲同工之妙,渺小生命所展现出的伟大让人印象深刻。

  《幸福之匣》是对缸中之脑的另一种表达。虚幻与真实的不断换境让人质疑到底何为真实?或许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又或许这是对未知的恐惧。尽管这是一个无解的悖论,但是毫无疑问,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千年之前,庄周梦蝶就给过启迪。

  《漂流者》在我看来是最接地气的作品,抛开环境刻画不提,整篇故事可以被理解为一场社会试验,讨论了人何以为人,社会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极端环境下如何生存等等现实议题。而且,小川以喜剧笔法写悲剧的态度也让这篇作品平易近人,返乡无期的愤怒与沮丧,未知环境带来的恐惧与绝望,所有的情绪表达都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最后的逆转则迎合了很多人的心理预期,难怪会获得日本星云赏的肯定。

  虽然我不能说《老威尔的行星》包含的四篇作品我都喜欢,但是我认可小川一水试图重塑生活意义的努力,以及抱有的乐观精神。另外说一句,很喜欢随书附送的主题卡片,我这本的主题是《漂流者》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三):【雨枫试读】极端情境下看智慧生命体情感与存在的需求

  读罢掩卷回顾,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搜寻地外生命是地球生命体最大的乐趣”;让我热泪盈眶的一个场景是库里修为了说服长老加入威尔计划主动自愿被吞噬;最令我沉思的一个point是在活下去都成问题的迷宫里人类仍然渴望建立制度维持秩序维持体面生活。

  四个短篇里主人公都面临一种极端情景,比如<加尔纳夫卡迷宫>里的暗无天地食不果腹随时有被同类吃掉的危险,比如<老威尔的行星>里气态热行星即将被陨石撞毁,比如<幸福之匣>中外星文明穷尽真理和知识再无乐趣而人类踏入陷阱无法分辨虚拟与真实,而<漂流者>里本身就是场充满悲剧色彩的社会实验。五个故事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但同样孤决的情景下,「存在主义式的生存故事」里讨论人类或者说智慧生命体的智慧以及情感极限,我们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根基到底是什么?

  是生存的本能吗?<老威尔的行星>里当一个个“加强版晶体AI”得知自己的星球因为质量太大吸引陨石的“致命打击”,为了活下去必须向其他星球发送SOS信号,有的生命体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有的生命体努力了一点点就休眠去了。但它最终竟然成为种族获救的关键,这番机缘真是欲说还休呀。

  是对于真理的探寻吗?<幸福之匣>中的外星人仿佛已经进入至真至神的阶段,生活了无乐趣,只能观察下低阶生命在干嘛,把他们诱捕过来,再看看他们如何应对自己,这就像村上春树的那本书名<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封神的仙境居然是了无乐趣,谁又能想得到呢?

  是对情感的渴望吗?<加尔纳夫卡迷宫>主人公进入隧道不久就碰到自杀的前人了,当他利用地理专长探寻到迷宫奥秘的一角时,他期望通过与他人建立基本的“邻居”关系从而维持简单的守望互助,再从邻里变成组织甚至是地底社会,从伙伴变成情侣/夫妻进而孕育子女,当“地二代”出生在迷宫里那一刻,我为他们欢呼和喝彩!

  是对孤独的恐惧吗?当<漂流者>的主角坠落在衣食无忧但只有他一个人的孤独星球,他的处境看起来比迷宫里的人好多了呢,可他仍不免徘徊在崩溃的边缘,因为他在这里没有同类,他想要回到故土却总被现实无情打击,这是一个亦悲亦喜的故事,好在小川一水是个温柔的作者,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对人性之光保留一丝希冀。

  在<老威尔的行星>里,作者说:“若一个人对人生已有足够的了解,便不会再热衷那样的世界”。而罗曼罗兰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四):【雨枫试读】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希望

  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需的,如果没有希望的安慰,贫困、疾病、囚禁的悲惨境遇就会不能忍受。 ——塞缪尔·约翰逊 从古至今,探讨人生的意义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无数次的发出这样的疑问,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是为了物种延续还是为了享受生活?似乎一直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人生在世,终究需要有所寄托,总要有一些自己所相信和想要去追求的东西,希望是支撑着人在逆境中勇敢生活下去的基础,人一旦失去了希望,也就丧失了追求,从而也就没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 小川一水的中短篇科幻小说集《老威尔的行星》,收录了《加尔纳夫卡迷宫》、《老威尔的行星》、《幸福之匣》、《漂流者》四个科幻故事,虽然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任何互相关联,但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中心思想:希望。四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在深陷绝境后,凭借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和获得新生的希望勇敢的与逆境进行抗争,最终冲破禁锢,获得了新生! 作者小川一水是一位70后作家,在他30岁左右的时候,就曾经凭借他的科幻作品《第六大陆》、《老威尔的行星》和《漂之男》连续三年获得了日本科幻界的最高奖项:星云赏。这位靠纪实文学崭露头角的高产作家,在投身科幻作品创作后,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并一发不可收拾,在科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公开评论认为,小川一水的科幻作品风格比较偏重技术细节,但其实,对于《老威尔的行星》这部作品集来说,我个人却认为更加偏重思想性,对于技术细节类的内容反而没有太多的描写!《加尔纳夫卡迷宫》讲述的是一群因发表反社会言论而被投入到一个迷宫监狱中自生自灭的群体的故事,但是经过努力,这个群体在迷宫中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最终成功的存活了下来并寻找到了迷宫的出口,顺利逃生;《老威尔的行星》则讲述了一个热木行星上的硅基生命为了躲避小行星撞击,寻求种族延续而努力寻找适合生存的其他行星的艰辛过程,最终虽然整个种族只剩下了一个幸存者,但是,他们成功找到了新的宜居行星并实现了种族延续;《幸福之匣》则讲述了人类的精神在受到外星智慧生命的控制进入幻境后,勇敢冲破幻境,寻求自由的故事;《漂流者》更像是一部科幻版的《鲁宾逊漂流记》,主人公在荒无人烟的未开发星球上坠落后,凭借坚强的意志和重返母星的希望,勇敢的生存了三千八百多天,最终爬上陆地而获救。每一个故事都是对人性的拷问和对希望的崇敬。 《老威尔的行星》告诉我们,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放弃希望,只要不放弃希望,努力就不会白费,只要不断努力,希望就一定会实现。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五):【雨枫试读】极致环境下的温柔曙光

  这本《老威尔的行星》是日本科幻作家小川一水的4篇短篇小说集,虽然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却很让人惊喜。于是特地查看了作者的介绍:1975年出生,17岁开始发表小说,写过纪实文学,偏爱技术细节,属于很高产的作家,多次获得日本科幻最高奖星云赏。

  四篇小说里,我最喜欢《漂流者》和《老威尔的行星》,其次是《加尔纳夫卡迷宫》,最后是《幸福之匣》。这四个故事的共通之处是都设定了极致的环境,作者很善于营造一个完全不同于常态的小说氛围,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往往在走入绝境之后却又迎来一丝曙光——想来作者应该是一个内心很温柔的人吧,笔下人物的情感都带着美好的期待与希望。

  第一篇《加尔纳夫卡迷宫》,设定了一个黑暗、冰冷、人与人为了基本的生存而互相猜忌与杀戮的地下世界,即便是在这样一个让人绝望的无序社会中,主人公也逐渐建立起了和他人的信任、合作,最终大家合力重构了一个新的社会。有点乌托邦的故事,却能引发读者关于人性的种种思考。

  第二篇是同名小说《老威尔的行星》,设定是在一个高温高压的星球上,有一种如水晶体般透明,漂浮在海面上,以风为食物的硅基生命;生命消逝的时候,会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递给别的生命体。在星球被毁灭之前,因为它们发射给地球的消息收到回应,最后的幸存者得到救赎,从而保留了种族所有的记忆。这篇小说的文字感觉非常空灵,会让人想起宫崎骏的动画《风之谷》。

  第三篇《幸福之匣》的设定是地球小分队来到了异星球与外星人接触,但是他们所看见的景象、遇到的同伴和经历的事情,到底哪些是真实?哪些又是高层级的科技带来的幻境?到最后也无从分辨了……依稀有点盗梦空间的感觉。

  第四篇《漂流者》的设定是一个宇航军人坠落外星球,漂浮在凝态海上,以海水为食物,只有一个通话设备能保持与宇航军队和地球的联系,如此过去了十年……这期间经历了起起伏伏的人生变故。作者用略带喜感的口吻叙说着骨子里有些伤悲的故事,到最后仍旧保留了获救归来的希望。

  书末是一位日本纪实作家写的评论《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解读得很清晰,借此回顾全书——每篇小说都设定了极致的环境,主人公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下,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后的结局都保留了一丝温柔的曙光——那是作者对这个世界的信心、爱与希望。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六):【雨枫试读】温柔的科幻之歌

  熟悉世界科幻的人大抵都了解,日本星云赏乃是日本科幻文学最高奖项。作为多届星云赏得主,小川一水的写作势力不容小觑,他在十九岁即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写作纪实文学,随后转战幻想文学,在科幻和奇幻领域著作颇丰。小川一水的特点是写作速度极快,鼎盛时期几乎每年都有多部作品出版,同时写作质量颇高,在多产的同时能够保证每篇作品的质量上佳,这不是一般作家可以做到的。在中国,小川一水已出版的中文作品有《时沙之王》、《第六大陆》、《风之邦,星之渚》。此次出版的《老威尔的行星》乃是他的中短篇科幻作品集,其中收录了四篇小说,分别是《加尔纳夫卡迷宫》、《老威尔的行星》、《幸福之匣》和《漂流者》。依个人喜爱程度排序,分别是《老威尔的行星》、《漂流者》、《加尔纳夫卡迷宫》、《幸福之匣》。

  一颗气态热行星上诞生的智慧生命,奏响一出拯救文明的悲壮挽歌,这是《老威尔的行星》的故事。纵观科幻电影,外星生命绝大多数都以类人形态出现,他们在人类星球上可以畅通无阻地生存,影像不免限制了人类对于外星生命的无限想象力。而在科幻小说中,外星文明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不妨以乔治.RR.马丁的科幻小说《图夫航行记》为例,书中外星文明,既有地壳内生物,也有植物类生物。在《老威尔的行星》中,小川一水构思了一种生活在电磁场中的飞翔硅基生物,他们随风诞生、彼此吞噬,最终又消亡于时间海洋中。但如所有智慧文明的使命一样,威尔们想要将自己传承的智慧传播到宇宙中去,于是一场跨越星河的救援行动诞生。这个故事横跨漫长的时间历程,读来并不悲伤,我们永远会为这个神奇的热木星和它的居民们缅怀。

  《加尔纳夫卡迷宫》和《漂流者》是两篇社会派科幻小说。社会派是我胡诌的名词,其实是小川一水在小说中尝试了一场社会实验。在《加尔纳夫卡迷宫》中极权社会将一群不驯服的人放逐到地下迷宫中,仅提供必需的食物和水,以观察他们自相残杀,而这些善良的人们却团结起来,创建了一个乌托邦的完美世界。在《漂流者》中,一名宇航员落在一个水星球上,开启独身一人的“荒岛余生”。小川一水试图从科幻角度探讨社会实验,人类为何为人类,人类生存的社会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两篇非常温柔的小说,故事中人性的闪光,在任何时候都未曾蒙尘。

  今年大火的动画美剧《 LOVE DEATH + ROBOTS》(爱、死亡和机器人)中有一个故事叫做《 Beyond the Aquila Rift》(裂缝以外),与《幸福之匣》有异曲同工之妙。沉睡在幻梦或陷入换镜中的人类,何以分辨真实与虚幻,仍旧是缸中之脑或《黑客帝国》的母题,只是这次,人类没有英雄出现。

  小川一水的作品既有日本轻小说的轻松语境,又不失科幻作品严肃的故事内核,两者的结合使得其阅读愉快舒畅,不知不觉就翻到了最后一页,掩卷又忍不住无限遐想,丰富和深远的思考在简洁明了的故事中悄悄潜入读者的心。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七):【雨枫试读】小川一水的暖心科幻故事

  这本中短篇小说集是我首次阅读小川一水的作品,之前有听闻过他的获奖长篇小说《第六大陆》,而小川一水也不止一次获得星云奖,这本中短篇集中也收录了一篇星云奖获奖作《漂流男》。

  《加尔纳夫卡迷宫》:几百人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仅仅因为几句言论或某项研究就被处以投宫刑,被投放到一处巨大的洞窟中,手中留下的只有一份画着食物和水供应点的地图,每日奔波于食物于水的供应点之间。信任从此与他们再无关联,社会关系更是无从谈起,每个人都是自己潜在的敌人,让人化身猜疑的野兽,而其中一些人甚至成为了食人者到处猎捕其他人。而这时男主出现了,合作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机缘巧合,合作契约维系着两人脆弱的不堪一击的信任。这份信任关系慢慢吸引更多人的加入,我想除了合作带来的好处,更多也许是人对于与他人建立联系逃离孤独的渴望。中间虽然有挫折,最后依然构筑了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比洞窟外虚假的靠牺牲他人完维系的“稳定”社会要和谐的多。整个故事不免有些理想化,更像是一个童话寓言故事。

  《老威尔的行星》:在热木星类型的行星上,在奇迹中孕育了一个迥异与人类的智慧种族。他们拥有漫长的生命,虽然最终无法避免死亡,但在临终前往往把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完全传递给周边的其他“人”,知识的传递对于这个种族而言某种意义上要比生命更重要。而老威尔似乎是其中的异类,他热衷于寻找其他行星上的智慧种族,虽然他发现了一个行星也许存在着智慧种族,然而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老威尔无声无息的消亡了,而这个梦却在族群的口口相传中延续了下去,在行星面临毁灭前,种族尽了最后的努力,集合历代众人的知识把种族掌握的所有信息传递出去,希望遥远的星球能延续这份知识。最终这份努力指引着地球人类找寻而来,虽然只挽救下种族中的最后一“人”,老威尔的梦终究还是延续了下来,而幸存下来的最后一“人”将成为特使,将这份梦传递到宇宙中更多的角落。

  《幸福之匣》:穷尽宇宙真理的外星人,所有的物质欲求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实现,也不存在尚不明了的知识需要探究,所剩下的唯一娱乐仅剩下观察其他智慧生物的发展变迁,因此他们设下陷阱吸引其他种族,足不出户的观察着来自宇宙各处各种各样的种族。而一队人类正踏入了这个陷阱,至此虚拟和现实再也无从分辨,也许无知才是最大的福气。

  《漂流者》:一位飞行员失事后掉落在一个满是海洋的星球,虽然生命无忧,但获救无望,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方式就是能无视空间的通讯器。而这个通讯器也成为了他避免疯掉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故事的叙述看似喜剧,而随着故事进展愈发的走向悲剧。让人感到荒诞的是,正如他把通讯器另一端的世界当做救赎的同时,另一端的民众也把他视为一种寄托。最后拯救他回归的,不仅是奇迹般在眼前现身的小岛,更为关键的是那比奇迹更为稀少的人的温情。

  小川一水的这四篇故事,都是把人投放到的一个极端的环境中衍生出来的故事,而且故事的结尾都有着一丝温暖。四篇故事中最为喜欢还是《漂流者》这篇,故事更贴近生活,主角的心路历程也描述的更为细致,更容易引起我的情感共鸣。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八):【雨枫试读】充满宏细节的黄金时代作品

  # 一

  刘慈欣在谈到科幻小说的特点时,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宏叙述”“宏细节”。

  gt;科幻小说可以把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作为作品的主体,与上面不同的是,它同时还是小说,是作者的文学创造,因为这里的历史是作者创造的历史,来自于他的想像世界。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gt;在科幻小说中,短短两百字对话,在时空上可以囊括宇宙自大爆炸以来的全部历史,包括文明史和生物史,还可以展现宇宙之外的超宇宙图景,这种是科幻小说独有的魅力。

  gt;在科幻小说的早期,宏细节并不常见,只有在科幻文学将触角伸向宇宙深处,同时开始对宇宙本原的思考时,它才大量出现。它是科幻小说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最能体现科幻文学特点和优势的一种表现手法。

  gt;宏细节的出现,对科幻小说的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宏细节为主的科幻,先按自己创造的规律建成一个世界,再去进一步充实细化它;这个过程与主流文学是相反的,因为对于后者来说,上层结构已经建好,描写它不是文学的事,文学描述结构的细部。

  先不说这种“宏细节”的概念在文学理论中能不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够得到学界业界的共识,但是毫无疑问的,刘慈欣用此概念非常准确地概括了科幻小说能够带来的阅读快感。

  # 二

  在《老威尔的行星》这本书中,恰恰就是非常优秀的表现了刘慈欣所说的这种审美特点。

  在《老威尔的行星》之中,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别具不同的生命——这点与刘慈欣的《山》有很大类似——对新生命类型的创造也是科幻小说的主流所在。不光是将其作为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好奇。像是最主流的《星球大战》,其中一个看点也是各个星球不同种族的生存表现与生活方式。

  书中这种生命类型难以繁衍但是寿命很长,而由此带来的社会类型也与人类社会有巨大不同。在这类社会,以知识的传承为基本的目的,而不关注彼此之间的交往。这种重视时间超过空间的类型,算是小川一水对文明类型的一个重要创举。而故事的最后,将该生命类型与人类相结合,又有了新的“诗意”。文章最后不是平淡的写一个生命类型的消逝,比如特德姜的《呼吸》,而是通过与人类的接触,以“知识传承”予以联系,让不同类型的生命得以延续,让知识成为沟通不同生命类型的共同语言。通过将“知识”作为全宇宙最重要的语言,也是升华了宇宙的共同性,拓展了生命的疆界,也成为总括所有生命类型的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好像《乡村教师》之中,不同的生命对于知识同样具有敬畏是同样的道理。

  # 三

  本文其它的三篇,也都是具有宏细节。《漂流人》一个人的体验为基础,探险陌生的星球,算是简易版的《拉马的约会》或者太空版的《局外人》;《幸福之匣》介于《老威尔的行星》和《漂流人》之间,通过对一组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外星生命的特征。相对来说,故事性也是最强的。开篇的《加尔纳夫卡的迷宫》质量相对较弱,算是乐观色彩的《蝇王》而已。

  小川一水的作品,向来充满着细节的描写与丰沛的想象,这本书自然也不例外。更难得的是,这本书的四篇文章,完全是黄金时代的作品,重新唤起了最初阅读科幻作品的初心。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九):【雨枫试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文 | 海蓝蒲雨

  看了为数不多的科幻作品,里面总是会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或者人性的思考,故事讲述到一定程度上之后,把问题抛给读者们,我们往往会被问住,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就像是把我们放置在故事对面,对着大喊之后,回声又被弹回来,声声不绝于耳。

  《老威尔的行星》是作者小川一水的短篇作品集,分别包含了《加尔纳夫卡迷宫》、《老威尔的行星》、《幸福之匣》、《漂流者》四部作品,其中每一份作品都是围绕着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延伸的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又引人思考。

  在这四部作品中,我比较偏爱《加尔纳夫卡迷宫》和《漂流者》这两部作品,极端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抗争方式,越来越揪心的故事情节,却配合着步调轻松的舒缓语气,这样看似不协调但是却极其相称的描述语言,读起来颇有意思,越看越让人着迷。

  《加尔纳夫卡迷宫》的故事设计颇具匠心独运,一个全封闭式无法逃脱的迷宫,饮水处和饮食处分开数里,每人有一份会被他人夺走的地图,无止尽的担心受怕和抢夺杀戮,原本礼貌安详的人类被投入了迷宫后,突然像变了性的野人一样残暴凶恶,实在太可怕了。原本有序的世界变得混乱了起来,直到“我”希翼着改变这样的混乱状况,成立了不断吸收人员的团体,并且娶妻生子,建立了一个有序的社会。

  当人被投入到了极端的环境中去,首先考虑的是自保问题,只有自身安全才会注意到其他事情。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就是强大的。“我”团结了很多人,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并且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执行者,去引导这个小社会的走向。当人生从生和死过渡到了有序到繁荣的状态,就能够顺应人生的路,自然而然地往下走了。

  《漂流者》的的确确是一场悲剧,而小川一水则大笔一挥把它变成了一部引人发笑的喜剧。去执行任务的塔特鲁上尉,意外坠机,掉落到某个连地理位置都探测不到的星球,只能靠着U型通信器跟塔瓦利中尉聊天得以慰藉,最悲惨的是新婚妻子把他抛弃,长达三千多天的漂流不断折磨他的身心。

  一个人,一片海,一个星球,这样极端的生存环境,是个人都会疯掉,然后自杀结束生命。但是塔特鲁上尉并没有这么做,他除了身体肌肉严重萎缩,牙齿被他拔光了以外,身体状况还是可以的。在三千多天的日子里,他跟塔瓦利中尉的聊天成为了人生中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心与心的沟通,打开了沉闷无聊的心扉,让他保持通畅的沟通,没有走入疯魔的死胡同里。

  塔特鲁上尉在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收获了一个生死相依的朋友,一个能够通往他心灵走入他人生的人,在他困境般的人生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着他漂流到了陆地上。有时候,再绝望的人生,也会有一束小小的明灯照亮未来的路,千万别放弃,勇气就在勇往直前者的背后。

  《幸福之匣》的灵感来自于小川一水对游戏的启发,幻境之象令人沉迷,然而幻境就是幻境,虚假就是虚假,再真实的幻境也比不过真实世界里的一丝一毫,更抵抗不了真情实感带来的情感上的悸动,自欺欺人的快感是持续不了一辈子的,更觉得被困在幻境中的人们的悲哀。

  《老威尔的行星》某星球的水晶体,恶劣的环境让他们一直在寻找其他适合生存的星球,威尔好像发现了这样一个地方,但是在临死前并没有把它的知识传承给别的水晶体们,而比威尔小的水晶体在努力寻找着,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直到真的收到了讯息……

  我一直觉得那些水晶体就像是人类的翻版,知识体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也在一直探寻外部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还是扩展对宇宙的了解和认知,更可贵的是水晶体一直努力地朝着一个目标在前进,甚至为了达到目的牺牲自己都在所不惜,人类的一生不就是如此,为了生活更好,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去传承给自己的子女、一起朝着一个目标迸发,去推进自己的幸福人生。

  不管是在哪种严酷的极端环境下,人都会迸发无穷的力量,去迎接即将来临的挑战,挑战自我,适应环境,突破自我极限,成就未来的自己。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让我们不要禁锢自己的步伐,去迎接未来给予的挑战,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要秉承自我,让自己追寻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老威尔的行星》读后感(十):【雨枫试读】希望和绝望

  在翻这本书之前也读了小川一水的《时砂之王》,穿寻时空的宏大场景在这部长篇里得到了淋漓展示,后科技时代结合史书中关于日本最早记载的卑弥呼女王的设定,比刘宇坤以楚汉争霸为题材撰写的《蒲公英王国》高明不少。(小刘的这部长篇真是让人大失望,虽然号称国风蒸汽朋克,但不过是将刘邦项羽等人的名字换了一下而已,也许可以算是为北美人民做历史普及,但完全没必要译成中文。)这本《老威尔的行星》则是小川一水的第一个短篇选集,看编辑的介绍也应该是他最受欢迎也最具有代表性的选集作品。

2019年成都科幻大会日本作家论坛

  因为常住成都,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参加了成都举行的科幻大会,上图是今年科幻大会上日本作者的一个对谈,展示了严谨的日本人对本国科幻作者的一个分类象限图。小川一水处在“物语性”和“科学性”的范围内,处于“科学性”象限的斜轴内侧,介于“宇宙科学center”和“生命科学center”之间。以日本的科幻作家群的分类来看,小川当然属于日式“硬科幻”的代表,但难能可贵的是同时能够兼顾故事性的表达,这类特点在这本选集的四篇作品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岔开说一句,村上春树在象限图中属于幻想性同时偏向作家性一轴的作者,就是他更重观念的表达,如果村上的某些作品也可以当然sf来看待的话。)

  四个短篇一个共有的特点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即便算不上“happy ending”,小川也不会给你一个让人窒息的敌托邦结局。这也是全书最后松浦晋也说的小川开始写科幻的契机——中学时读了笹本祐一的《最后的信》,少年小川受到了心灵创伤,“无法容忍这种结尾,恨不得自己写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过,四个短篇的悬念和深刻程度并不因此稍减,关于社会和人性的洞察可谓刻骨,金句迭出,并且颇有日本人独特的反思精神,读来十分受用。 无疑,科幻作为小说类型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可以将场景设置(乃至世界观建构)突破现实的藩篱,以极端的状态来凸显人性的纠葛和社会机制变化的可能。人物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反复挣扎是小川式短篇作品的独有特点。这在第一篇《加尔纳夫卡迷宫》和最后一篇《漂流者》中都有集中体现,其中个人最喜欢《迷宫》一篇。本文针对此片做简要评述。

  从设定上看,以幽闭迷宫的方式来设定场景在科幻甚至推理小说史上都不鲜见,风评不甚好的《移动迷宫》即是一例。小环境的设定之上,都会有一个乌托邦世界的笼罩,迷宫中的人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够生存,这既是游戏,也是生死的界限,人性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为极端的考验。但仅仅遵循既定的规则并不能让人逃出生天,对每个迷宫内的人而言,不确定的刑期都是遥遥无期。 小川以迷宫的方式构建了野蛮荒芜的叙事空间,而因为地图、食物和水这些重要的生存物资和希望所在的相对紧缺,使得迷宫中的刑犯互不信任,很容易抛弃文明伦理,让迷宫沦为弱肉强食的斗兽场,人不再是人,而成为食人怪。将人性的荒芜作为主体性缺失的状态融入到科幻场景的写作中,这是这个短篇给人最初的印象。

  但迷宫之外的世界就是正常世界吗?并非如此,迷宫之外,是一个更加荒芜的人性沦落场,那是一个不容异己的焦土世界。而迷宫中的生存之争反而为荒芜之外的理想国度提供了可能。主人公特奥带领着迷宫中的觉悟者“越狱”成功并非是为了回到现实的专制之中,而是要重新创造新的生活——“要一起生活,谁还需要请求呢?”“自己下定决心一起生活就好了,不管别人怎么说。”“大家行动起来吧。不是去回归社会,而是去挑战自我。我们曾丧失一切,却又重新创造了一切。既然我们成功了一次,就没有理由不成功第二次。让我们再把这个世界改造成属于我们的世界吧!”这最后一个场景的描述和对话充满了光明和希望,也给专制政府的设想狠狠一击。(看到这段让人恍若看到了日本曾经发生过的新村运动的热情,这类尝试被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并对现实一再反思。)

  不同于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星际争霸,民主与专制的体制之辩被复杂人性杂糅得分外复杂,让人迷惑。小川以《迷宫》一篇直接点明,专制是人性绝望之下的选择(他也另外提供了传统专制和现代极权的基本模型,而民主本身也是不断演进和完善的),而有着希望的一群人终究会打破这绝望的坚壁,义无反顾朝向光明的另一边。但即便是这样温柔和乐观的小川,《迷宫》最后一句依然是“我心中满怀期待和恐惧,继续朝前走去”——这种乐观是战战兢兢的,人性不可测,倏忽之间的良知能否不被掩盖,谁都不能确定。光明的尾巴里,未来并不是真的明朗无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