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窟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佛窟中国》是一本由袁蓉荪著作,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01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窟中国》读后感(一):《佛窟中国》荣获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出版物提名奖
评委评语:《佛窟中国》这本书和所有石窟内容书籍的最大区别在于这本书并非一个简单描述佛教造像艺术的书籍,而是讲遍布全国各地的不同时代的佛窟看作一个舞台,使各种行为状态下的芸芸众生成为了主角,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意图使得这本书具备了多重的表现维度,在不经意之间,既让人了解了石窟艺术的精湛神奇,又赋予了整部书浓厚的人文气息。书籍设计简洁内敛,毫不夸张,即是一本寻觅石窟艺术的实用攻略,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当代摄影作品而独立存在。 ___刘铮
《佛窟中国》读后感(二):非对象化摄影的经典之作,佛窟艺术的人文关照
非常棒的一本图书。从内容到装帧,都有新意!
《佛窟中国》读后感(三):对石窟艺术的人文关照(刘长久)
1944 年生于四川省自贡市,1969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已出版《中国西南石窟艺术》《安岳石窟艺术》《南诏和大理国宗教艺术》《中国石窟雕塑全集·四川、重庆卷》《中国石窟雕塑全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卷》等专著,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佛窟中国》读后感(四):图说佛窟的田野日志——读袁蓉荪的《佛窟中国》
袁蓉荪的《佛窟中国》是一本有特色的书。
以“东晋十六国——梵音自西来”到“民国至今——悠然有余音”,纵轴上下一千七百年的经;以新疆库车县的苏巴什佛寺为始至四川南充市的凌云山大佛为终,横轴左右数万里的纬。千江月,万里天,在如此广阔的经纬之中,袁蓉荪以十年之行脚功力成就了这本《佛窟中国》。
《佛窟中国》,即为一本图说佛窟的田野日志。袁蓉荪在佛境里的行走时,心中如有一口佛钟在不停地敲撞,于他便记录下了自己的如是所见如是所闻如是所感。
于是读者在《佛窟中国》里看到了许多与佛窟相关的吉光:在四川营山县太蓬山石窟,景福寺的普定和尚,就曾响应“破四旧”号召,在上世纪六十年上山用铁锤钢钎将佛像砸碎,多年后却又上山削发为僧,立下善愿保护与修护残存的佛像。
于是读者在《佛窟中国》里看到了许多与佛窟相关的片羽:“天狗吞日”为蜀地著名的神话。在四川省安岳县石羊镇油坪村,袁蓉荪以散文的笔调记录了他的见证:
虽然,在这一刻的宗教信仰里出现的神话的仪式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异,却为神话仪式的记述。《佛窟中国》的如此记述,便有了文化人类学田野日志的碎片闪光。
万里无云万里天。因其文献阅读的专业,因其文案准备的详尽,袁蓉荪的这本《佛窟中国》,不仅仅为图说佛窟的田野日志,还可以视为一本简明中国佛窟史,或者作为中国佛窟探幽寻胜的导游书。
心生莲花,莲生妙相,从图像的纪录到艺术的表现。袁蓉荪的《佛窟中国》,虽不同于学院派的中国石窟寺研究那样的专精与宏观,却除了具有田野日志的特点之外,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图像的精美性与艺术性。
千年中国的历代佛像,或丰腴,或清秀,或近神,或近俗……为了不增不减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佛窟历史分期的特征与美感,作为摄影家的袁蓉荪是不畏艰辛而倾注了心血的。
世界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十年中,袁蓉荪无论是在拍摄深山老林中的,还是荒郊野外的佛窟造像,总是在做了详尽的相关文案之后,背负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走近,再走近那些佛窟。为了寻求最佳摄影机位与角度,他总是反复,再反复地确定;为了等待最佳光线,他总有等待,再等待的朝圣般地期盼。
美在关系。袁蓉荪的《佛窟中国》作为图说佛窟的田野考察日志,其摄影的另一特点,就是记录呈现生活或工作在佛窟环境中的人,以及人与佛的关系。这便是书封所介绍的:
他的镜头里不单单是佛和佛窟,还有众生的生活世界……拍佛却不以佛为对象,而是拍摄在佛注视下的人的生活。
如此具有人文情怀关照的图像呈现,被《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称为“非对象化摄影”。如此的摄影联系着过去、呈现当下及与未来的期待。
千江有水千江月。其实简而言之,袁蓉荪作为一位专业摄影者,他所要表现的就是他极具个性化的表现,就是他所理解的这个世界的妙相。只不过在《佛窟中国》里是以图说日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已。
《佛窟中国》的最大特色,即为一本图说中国佛窟的田野日志。
《佛窟中国》读后感(五):别样“风景”读摄影家袁蓉荪《空谷妙相》(陈锦)
1980 年代开始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曾在中国内地和台湾,以及美国、德国、日本等举办个人作品展, 出版有《四川茶铺》(1992)、《市井》(2006)、《感怀成都》(2007)、《茶铺》(2008)、《川人茶事》(2010) 等多部专著,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荣膺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并数次获得巴蜀文艺奖及巴蜀文艺特别奖,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等各种奖项,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