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1000字

2021-02-19 03:37: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1000字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是一本由张其姝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一):爱情,亦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历史的长河,或波涛汹涌,或涓涓细流,却总能淹没无数,大浪淘沙后能够流芳的,更是寥寥无几。《我有 所念人,隔在 远远乡》这本书中,就写了这样29位古代的传奇女子,写出了她们的芳颜傲骨与爱恨情仇。

  本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张其妹,一个曾经留学德国的文学硕士,她说她喜欢一切旧的东西,尤其是古字古文,留学的经历让她对于古人、对于女性、对于爱情有了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和更深入的理解。曾经读过她的《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这次,依旧没有错过她的文字。

  本书中写了29位古代女子的“爱情婚恋观”,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下,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她们守着自己的“爱情婚恋观”,而这些观点放到如今,也都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比如,对我个人而言触动比较深的是卓文君。也许大家知道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求得了千金小姐卓文君与他私奔天涯,知道卓文君的那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还有那带着愤愤不平的“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却不知这时的卓文君她的内心究竟是如何想的。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在卓文君这个立场上,我大概做不到这样,毕竟曾为他抛弃一切,曾为他浪迹天涯,曾为他当垆卖酒,曾为他背负了太多……但也许这就是爱情,因为在爱情中,没有那么多的锱铢必较,没有那么多的等量交换,有的只是“你”和“我”。

  扪心自问,如果我是卓文君,我会怎么做,会像她一样等着他回来,白头偕老;还是就此一刀两断,当自己青春错付,所托非人。没有经历的我大概会选后者,但是当跟恋爱中或已婚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她们都做出了与卓文君一样的选择。然后给我的结论是:这就是为什么你依旧待嫁的原因。就像作者说得,这种不纯粹的相遇,带着将就的结局,其实才是爱情,是最普通、最常见、最真实的爱情。哪有什么佳偶天成、命定人选,所有的爱情都不过是要靠自己去一点点地打磨罢了。

  还有另一个让我比较有感触的便是大汉天子的卫皇后——卫子夫。作者给她的第一个标题就是:别高估爱情,别低估自己。其实,很多爱情中的女子都会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低到尘埃,不断的依附。越是这样的卑微,越容易让自己的爱情流失。

  对生活不紧不慢的从容,对爱情不急不躁的笃定,对自己不卑不亢地欣赏,对未来不慌不忙地把控……这是作者对“安全感”的定义,我想以此来作为自己处事之道也是不错的。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二):思远人,思甚,思甚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是张其姝新近所写的一部书,由友谊出版公司推出。温馨的书名,温暖的封面,牵着缰的骏马对应着远远的距离,红色的暖意带着的是深深的思念。

  张其姝其人,文学硕士,长期在晋江和红袖写文,很是惹人欢喜。她的笔下,写出的多是些奇绝男女的故事,文字也是温柔有加,落笔皆是温情。

  全书收录了二十九篇文章,每篇都对应着一位历史上的女子,每篇也都有着或深情或凄婉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的女主角里,有爱得痴迷断得决绝的唐婉,有从心所欲不为任何牵绊的苏小小,有卓文君,有李清照,有薛涛……这些在很多人看来颇具文艺女青年气韵的女子们,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转逝去,而是因着她们的气质才华长久的活在了历史里,活在了那些心心念念的人心里。

  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话虽如此,说的应该也只是短暂的离别。长久的离别是会把心神折磨成万念俱灰的。即使是短暂的离别,深爱的人儿也会是思念远行人的。为什么思远人呢?因为爱情,因为心底那份无穷的牵挂与眷恋。因为这份挂念,期待那个人回来,那个人回来就会给灰暗的生活涂上靓丽的色彩,整个世界都会变得不同。“过尽千帆皆不是”,很多人都在通过这句话描述这个“独倚望江楼”的女子是有多么的失望,其实还应该看到,她对那个人是多么的期待。看过了千帆,依然还在等待,如果不是所念甚深,怎会如此?

  想起那个人的时候,心底是温暖的,如果真能看到的话,会发现整个人都在散发着光芒。那是温馨的光芒,是爱情赋予的能量,是因为想起那个人才会有的。那个人是完美的么?不是。陆游会遵循母命休掉唐婉,司马相如会爱上别人,钱谦益会背叛初心……思甚,思甚,过甚的思念便成了疼痛,那些曾经的海誓山盟花好月圆最后都成了种在心上的刺,一根一根刺痛着自己的心。爱情会让人沉迷,疼痛也是会让人失去自我。能够走出困境的,便能够活得精神,就像卓文君放过了自己,给自己的内心服用了一副熨帖药。不管你如何,我依然是我。因为我是我,所以我不再管你到底会如何。

  爱情不是公平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对于男女都是如此。完美的爱情并不一定都能够应对日常的共同生活,“风花雪月谈爱情,柴米油盐做夫妻”,经历了风花雪月不一定应付得了柴米油盐。这一日一日的重复带来的对爱情的稀释,才是对爱情最大的考验。那一米一米增加的距离,倒是给爱情增加了一些浓度。相比于逐渐延伸的距离,对爱情的考验也是发生在时间的延伸上。

  心心念念,那人却在远远的他乡。斯人虽远,依然是我的所念人。有爱有情,更有自我。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三):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翻开书,带着浓浓的古老的芬芳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千年的时光眷恋,带着历史长河的悠然,就这么的这么的出现在了面前,看到了那些个不同的时代里,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各有人生传奇。

  在一个清闲的午后,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在这样的时光里,与历史上洒下光辉的女子们相遇,看到她们各自在自己的人生中,大放光彩,有着自己的执念,执着,有着自己人生的感悟,在最美的年华里,修炼自己,达到在这个人世间最好的高度

  女子的一生本就不易,特别是在那历史的长河中,作者写出了23位知名女子的一生,她们的爱恨情仇,她们的茁壮成长,她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她们其实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只是一个渴望被人爱,被心爱的人捧在手心的平常的女子而已,可是,命运不曾让她们逃出手掌心,如那唐婉,她的深情给了陆游,爱是一杯毒酒,在爱里,她与陆游双宿双飞,可是最终却面临着离别,生生的离别,一个另娶,一个改嫁,这一对恋人,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的背景下,在那个以孝走天下的时代里,陆游选择了屈服,屈服于自己母亲的威压下,与唐婉和离,另娶她人,我想,对于现代的我们是不同理解的,因为父母家长的不同意而分开,虽然说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不被祝福,可是,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两两的心心相印,是那灵魂的契约,如何能妥协,如何去妥协,唐婉改嫁了,而她的新夫君我想,亦是一个良人,特别是在丈夫的这个角色中,比起陆游来更高分吧,他的爱如涓涓细流,在慢慢的治疗着唐婉的旧伤,不突兀,温暖而舒服,他把唐婉捧在手心里,我想唐婉当时也会和他琴瑟和鸣吧,如果他们没有在沈园重逢的话

  旧伤是一道永远都不会消失的伤痕,不碰也许不会觉的什么,那一碰,那一重逢,那个陆游写在沈园的诗,给了唐婉以撕裂般的疼,陆游一直自己困的情网中,不放过自己的同时也不放过曾经的爱人,唐婉的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结束了。

  当爱情远去的时候,也许除了祝福,还有便是过好彼此的人生,不打扰也不去常常的想起,因为一切已经无法回头,何不勇敢的往前走。

  曾经一直很喜欢安意如的文字,在她的文字中,那些个历史的人物跃然纸上,鲜活了起来,而翻看这本书,还以为遇见了安意如,在这些的女子的故事中,叹息,婉转与共鸣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是张其姝的作品,这本书里讲述了29位古代传奇女子的芳颜傲骨与爱恨离愁的故事。这29人中,既有我们很多人熟悉的李清照、上官婉儿、卫子夫、苏小小、 卓文君、陈阿娇,也有我所不熟悉的郭女王、阴丽华、甄宓等

  加上每一个故事后面的情感的语句,给我们以自身去反省与深思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四):那些奇女子的经历

  最近读的杂书很多,有一本格外的引人注目,《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这是畅销书作家张其姝的又一本力作。在本书中,张其姝为我们讲述了曾经在历史大放异彩的29位传奇女子的芳颜傲骨与爱恨离愁的故事,慨叹之余,也不免让人想到自身,想到过去与未来,以及在面对着这说不清道不明的爱与恨,爱与愁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张其姝的《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其实可以分做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自然是那些传奇女子的传奇故事,而第二部分,则是作者在故事之外所提炼出的那些有关婚姻、爱情与生活的箴言。故事让人赏心悦目,而箴言则让人心怀感触,十分受用。喜欢故事的,需要箴言的自可以各取所需,或者两者兼得也不失为一件乐事。每一个故事结束之后的微疗愈,虽然可能只是张其姝的一家之言,虽然可能并不能够解答我们所有关于爱情的疑难,但是给到我们一些启示还是足够的。 唐婉是本书中第一位出场的女子,我小意的认为或者这也是作者对唐婉的一种怜惜。与其他女子不同,假如唐婉没有一个叫做陆游的前夫的话,这是会注定要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为人所知的。嫁给了陆游是唐婉一生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不幸。我们相信,陆游与唐婉是真心爱过的,即便是在被迫分离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情愫也并没有多少的消减,不然也不会有那两首《钗头凤》的传世了,甚至于唐婉的早逝与陆游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事也是分不开的。对于陆游与唐婉来说,在一起已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分开也是已经注定的事情,既然如此,反倒不如像张其姝在文末的微疗愈里说的那样,爱的时候不欺不瞒不相负,离开的时候,不拖不欠不纠缠,如果情深缘浅,那就好聚好散。这种情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如同唐婉陆游一样,陷在过往中无法自拔,将再没有任何用处的深情用到那个不可能的人身上,既折磨了自己又委屈了别人,这又是何苦来哉呢?!不如意事常八九,该放手时且放手,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会的吧! 在张其姝所列出的29位奇女子中,上官婉儿无疑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这与后文中提到的卫子夫、阴丽华等人不同,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完全靠着自己而不是男人站在国家权利顶峰的女人,这也是他们之中唯一一个没有雨男人产生什么感情纠葛的女人,你可以说她有野心,也可以根据那些野史艳史之类的给予她最恶毒的诅咒,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是,这个女子从刚刚懂事起,便知道自己手中究竟是握了一把怎样烂的牌,整个上官家族遭遇灭顶之灾,自己有限的生命也不断的在大唐的权利漩涡中心中摸爬滚打,但是就是这样的一手烂牌,也硬是让上官婉儿打出了花团锦簇的感觉,在一众男人的权利天堂内走出了自己的风范,在煌煌大唐中永久了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虽然最终上官婉儿也免不了成为这种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上官婉儿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透过29位传奇女子的传奇经历,我们所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的传奇故事,更多地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人生的态度!世间本无传奇,她们只是活出了自己!!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五):有些传奇,只有女子可以缔造

  怡红公子贾宝玉曾说过一句深受女性喜爱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古往今来,有很多传奇都是女子缔造的。有些传奇,也只有女子可以缔造。而这些传奇,都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这些不屈灵魂的印证。

  翻开《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就像翻开一本女子传奇史,每段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浸染在时光中的泪珠。作者张其姝遴选了29位古代传奇女子,如上官婉儿、李清照、柳如是等等引领时代又成为经典的女子,将女性之于时代的意义书写的淋漓尽致。古代女性,现代演绎,在历史中惊艳了时光,在岁月中印证了时代。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里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经过张其姝的重新解构,仿佛赋予了这个时代新的阅读内容。尤其是在看到唐婉和陆游的爱情悲剧时,不仅看到耳熟能详的钗头凤故事的来由,更是跟着现代的社会背景,重新解读了唐婉的爱情观。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人,一个时代的女子有一个时代的选择。自古而今,情之一物,既是救人的药,也是杀人的刀。看着曾经那么明媚的少女唐婉,在一个希望儿子能在仕途大有作为的婆婆那里,像一朵不再被人精心呵护的花朵,迅速的凋零了下去。而那个被孝道压的不能与两情相悦、明媒正娶的妻子长相厮守的陆游,在母亲的干扰下,无法排解失去了此生挚爱的痛苦。他寄情于诗词,但即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最终也是与唐婉擦身而过。

  也许,曾经的唐婉确实想要放下一切,和她的第二任丈夫重新开始吧!只可惜我们都不是故事中的那个人,无法知道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只知道她终究没有活到耄耋,没有看这世间到云淡风轻。想起金庸先生笔下的“赤练仙子”李莫愁,即使如李莫愁一般至情至性,不是爱便是恨的性烈如火,也没能逃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情爱枷锁。

  再如上官婉儿、李清照、柳如是,不管女子是身在政治圈中,还是极富才情、智慧和勇气,都在过往的历史中,在那些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中,化身为被情所伤的小野兽。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她们都是在深夜痛哭过的人,她们以血泪洗涤自己的人生,也洗涤这个世界的阴暗角落。没有人可以磨灭她们的价值,她们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无论生活在这社会的哪一个角落,她们都是独立的个体。现代社会尚且对独立女性多有不善的解读,更何况在那样的时代里,她们以自己不屈的灵魂留下了一曲曲美丽的战歌,这些战歌引领着更多喜爱她们的人,在时代的光影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传奇。

  所谓传奇,不过是勇士留在这世间的欢歌,尤其是当这个勇士身为女子。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六):泪两行 沁红装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看到这样的书名,应该都会有些许的感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那么一个所念的人,被隔在远远的地方。这本书并不是无病故做呻吟,这也确实是生活中的现状,不仅是在古代,就是当下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形发生。这篇文章写出了很多人的内心独白,道出了内心深处的心里话。

  翻开这本书,首先就被封面的绘图所深深吸引,白色的背景显得干净简洁,几座抽象的山峦趣味横生又充满奇幻,当然最为吸引眼球的还是红装翩翩的美丽女子,古典的红装庄重素雅,透漏出古典东方之美,而令人很难想到的是竟然还牵着一匹棕色的骏马。这幅画面彰显出女性的性格特点,绝对不是那种阴柔的女性,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窈窕淑女,而是充满了对于传统突破的巾帼女性。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的作者是张其姝,这是一位喜欢一切旧东西的女性,却又是一个新时代的文学硕士,曾留学德国,丰富的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众多的素材。中国的历史源源流长,文化方面也是如此,尤其古字古文更是美的不可胜收。但是传统的束缚使得众多的女性在那个时代成为了牺牲品,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尤其是在爱情方面更是饱受摧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本书中,作者就着重讲述了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女性,通过她们的景遇道出了无奈。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近三十位我们所熟知的女性,通过这些女性的遭遇,我们看到了时代对于这些女性的摧残,传统的道德束缚使得这些女性生活在压抑之中,不能过上自己想要得生活,更别说是想要得爱情。首先作者通过著名的唐代诗人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展开讲述 ,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切。陆游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才子,有着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至今。这样的一个大才子的爱情却是非常凄惨的,而这一切的根源究竟在于什么那。陆游和唐婉是青梅竹马的一对,而且也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人们羡慕的神仙伴侣,终日里诗情画意,本来这已经很圆满了。可是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陆游的母亲想要儿子考取功名,并且希望自己的儿媳妇是一个传统的女性,每天相夫教子,成为贤内助,可是唐婉却偏偏也喜欢诗词,每天和陆游共同诗情画意。终于引起了陆母的不满,让儿子休妻,而在当时的传统文化中,孝顺是第一位的,因此尽管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只能休妻,就是这样的体制导致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分开了。这是多么可悲的的事情啊。虽然各自后来都再次成家,可是却没有了当初的生活热情,唐婉在煎熬中离世了,只留下陆游在痛苦中生活了一辈子。而本书的其他女性也是都有着类似的情形,这也让人陷入沉思。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是一本非常精美的作品,作者通过古代近三十位芳颜傲骨的女性的故事,道出了人世间的爱恨离愁。所念之人被隔在远远的他乡,只能藏在心底,这是多么无助的事情,也是多么的令人感慨。愿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七):恩多怨多,外人如何道清

  封建社会,一直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文人墨客希望女子沦为男子的附属品,社会对于女子的打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根发芽,想出各种极端的手段限制女子思想的进步,在这种大环境下,拥有才情的女子成为了稀有物,男子们偏偏又趋之如骛,对于这样的女子追求讨好,可笑、可叹、可悲。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外封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是张其姝著,磨铁出品,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文学书籍,书中讲述了二十九位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们有文采、有追求、有爱情、有生活,面对生活中的抉择,她们有的温婉大方,有的果断耿直,有的小心试探,有的大胆追求,总之,这二十九位传奇女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性的代表,她们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在情爱中摸索,有的失了心,有的丢了魂,有的终于得偿所愿,有的却失了最后的退路,最后只剩下这句“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书中女子皆有“才情”,才与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因为有“才学”才敢于追求“情感”,因为有“情感”才会激发文思泉涌的“才学”,这几位女子一生精彩绝伦,各有千秋,没有谁的一生是失败的,也没有谁的一生是成功的,她们能够追求本心,不依附于男人,活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她们就是人生的赢家,挑战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她们就是全体女性的楷模,值得后世记住并且敬仰。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书封

  书中写到了陈阿娇和卫子夫,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先后成为汉武帝刘彻的皇后,所以这两个人无疑就是情敌,她们一个出身在官宦人家,母亲是强势并且有权的公主,从小娇生惯养,与刘彻青梅竹马,心心念念成为他“金屋藏娇”的女主人,另一个出身贫寒,一步步的被安排到了刘彻的身边,为他生儿育女,被他保护在寝殿中,家里的亲人也加官进爵,成为了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材,但是好景不长,喜欢的时候无尽的恩宠,不喜欢的时候连看一眼都不愿施舍,这就是帝王,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男人,伴君如伴虎,有几人能猜出君王那阴晴不定的想法,最后得一善终已是奢望,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归路。

  书中这样追名、逐利、求爱、觅情的女子共有二十九位,她们的一生有男人,但是男人不是她们的归宿,而是她们的过程,她们有才情,有故事,我们后人看着她们的一生,有的惋惜,有的嗟叹,有的感慨,有的赞赏,我们都是后世人,她们的一生活出了自己的色彩,里面的恩恩怨怨我们看不清也猜不透,英雄不问出处,她们的一生都是辉煌的。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八):江山如画,美人如玉,故事背后尽是唏嘘。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之前有和身边的亲人朋友讨论过,有关于“出轨”这件事,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一生一世一双人又有些强人所难。

  我骨子里有对于爱情的所有美好愿望,关于白头偕老,关于恩爱两不疑,也关于守住了坚持,就是守住了一生一世。

  大概是我太理想主义了,所以单身到现在吧。

  所以拿起这本书,有些恍然大悟之感,它既像一本教人相信爱情、信仰缘分的书,又是一本告诉人们爱情都不是浑然天成的,都是通过互相磨合,坚持和包容才有的产物。

  书名《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似乎是爱而不得、苦苦相思的意味,可何尝不是指代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书里的美人们,唐婉、柳如是、上官婉儿、顾太清、卓文君、谢道韫、卫子夫、苏小小、陈阿娇、步非烟、李香君、蔡文姬、李清照、甄宓……等等二十九位传奇女子的一生,她们或许不是最美的,但是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姓名,至少我们现在还能听闻她们的过往,同时通过她们过去的故事,引申到如今的时代,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是非常超前的,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有借鉴意义的,毕竟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来来去去,都是痴男怨女。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回到开篇提过的,关于出轨的问题,如果我今后的对象出轨了,我会不会原谅他,我曾经很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我特别赞同玛格丽特·米切尔说过的一句话,

我从来没有耐心把破碎的东西补好,我宁愿记得它好的时候,而不是看着那伤疤过一辈子。

  我这一次原谅了他,就像是把破碎的东西修补好,我总会不自觉去触碰去审视那坏了的地方,担心他再坏,觉得他不美观,影响观瞻,就像是明知道自己吞了一只苍蝇,我不能吐出来,咽下去之后,它早就变成废物排出体外了,我却不能忘记它曾经在我身体内呆过的细节,每时每刻都折磨着我,让我食不下咽,痛不欲生,我又何苦为难自己呢。

  而书里告诉我,除了一刀两断的选择之外,人生或许会有另一种可能,是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是给我们的爱情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比如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里,寻一个白头偕老的happy ending。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不说如雷贯耳,来龙去脉还是知道的,我这里就不赘述了,只单单把作者的观点拎出来说,

年轻的时候,每个女孩或许都更喜欢爱得潇洒利落和黑白分明,你若有情我便留,你若无心我便休,所以我们曾经羡慕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为一人私奔,守一人终老。随着年岁见长,心中反而芥蒂越多。原来他们的相遇并不纯粹,他们的结局也带着将就。但这也是爱情,这才是爱情,最普通的、最常见的、最真实的。不能天成,都靠打磨。

  电视、电影、小说、杂志都一定程度美化了感情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一生一世。

  这更像一本爱情宝典,希望你看清现实之后,还能一如既往保持初心,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难得的品质啊。

  End。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九):鸟瞰那些历史里走出来的美人儿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些美好的词汇都是形容美人儿的。美人儿之美大多数是因其“好看的皮囊”,但也有一部分美人儿让世人记住是因其才情、志节、“有趣的灵魂”。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是作家张其姝写的一本关于我国古代那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美人儿们故事的散文集子。 “鸟瞰”本意是从高处往下看,但我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可以站在一定高度看的人。作为一个工科生,我只是想借用“鸟瞰”这个词儿的角度,一个不是瞎子摸象、管中窥豹一般只看其一隅而是全面观察地“看”。

  这里我之所以用了“鸟瞰”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作者的这本集子里的故事对于美人儿的描写比较全面,不同于我们之前道听途说来的美人儿们的一丢丢野史外传或是历史书上留下的只言片语。

  作者在《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里描写的美人儿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卫子夫、李清照、唐婉等人,又有我们听过但不甚熟悉的阴丽华、谢道韫、柳如是、上官婉儿等人,还有我们几乎闻所未闻的管道昇、步非烟、徐昭佩等人。作者洋洋洒洒写了二十九个美人儿的故事。虽然我样貌粗鄙,与那些美人儿生活在不一样的年代,但同为女儿身的我对她们的境遇也是感同身受的。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美人儿的故事。

  一代才女谢道韫因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给全中国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关于谢美人儿的其他情况我却是知之甚少,只知其出身“东山谢氏”,但对于这个家族的“显贵”程度却是严重的估计不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谢美人儿正是来自那诗中的谢家,而因深受叔父谢安看重,被千挑万选许给了诗中的王家。两晋乃是门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年代,“王谢”这样的门阀世家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家族的子弟自幼生活条件优渥并且有机会受到很好的教育,而文臣武将皆有的上一辈人在那种社会背景下自是优先提携自家小辈,而家族与家族之间亦是通过婚姻——这一纽带来维系彼此的利益同盟。故而为了平衡家族的利益,门第观念在婚姻关系中影响就很大了。谢安为谢道韫和王羲之次子江州刺史、左将军王凝之定的这门亲事,不可谓是没有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

  在世人眼中,一个是才貌双全、知书达理的美人儿,一个是武功高强、身居要职的将军,怎么看都是话本儿里天造地设的一对。但现实是残酷的,饱读诗书的美人儿胸中自有一番丘壑,而混迹官场的将军却习惯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生活,但为了家族的利益,不在同一频道的夫妻二人只得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当兵临城下的时候,将军忙着设案祷告,刚逃出城门就被敌军砍了脑袋。而美人儿却用她拿惯了墨笔的手扛起大刀砍死了几个乱军,儿女悉数遇难后,她挺身相救外孙,乱军感佩于美人儿的风骨,饶了美人儿外孙一命。美人儿的结局竟是与这个外孙相依为命了。不知道当年费尽心思为美人儿择婿的谢太傅是否料到了这样的结局?

  嗯,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吧~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读后感(十):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是张其姝的作品,这本书里讲述了29位古代传奇女子的芳颜傲骨与爱恨离愁的故事。这29人中,既有我们很多人熟悉的李清照、上官婉儿、卫子夫、苏小小、 卓文君、陈阿娇,也有我所不熟悉的郭女王、阴丽华、甄宓等等。

  看书中的故事,感觉很遥远,又感觉离我们很近,那些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因为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婚姻,我们的生活。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而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

  每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之前都会有一些理想化,当真正遇到那个他时,却又常常不得不面对着爱人的不完美。每个人都会作出自己的选择。而29位古代传奇女子,她们隐在深闺,却声名在外,每个女人心里都臣虎藏龙,任凭世事沧桑,自是淡定从容。世间本无传奇,她们都活出了自己。

  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用几十年的温柔贤淑换来汉武帝恩赐的安稳,从一个奴仆变为皇后的卫子夫的生活?但是最终她却含恨而终。而天之骄女陈皇后曾经得到汉武帝“金屋藏娇”的许诺,虽然得到过皇后的册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阿娇没有跟上汉武帝的步伐,没有子女,生性嫉妒,让汉武帝废除了皇后之位,最终老死在冷宫中……

  为唐婉与陆游的爱情婉惜,两个相知相爱的有情人就这样活生生被封建的礼教拆散,各自再次成家后的婚姻却是不幸福的,陆游的一首《衩头凤·红酥手》让唐婉郁郁寡欢的送了命,而陆游也在怀念中度过了一生……

  我特喜欢卓文君的故事,“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也许我是一个传统的女子,爱上了一个人,我希望和他相伴一生一世,不管生活是苦是甜,我都愿意与他相守。而我也希望他是一个自己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一点,我很佩服卓文君,漂亮,家中有钱,聪明,在原配夫君因病去世回娘家后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是的,她需要的是爱情。所以在遇到司马相如的时候,她意无反顾的爱上了,他风度翩翩,琴弹得好,有才华,也算个潜力股,只是有点穷,但这对卓文君来说不是问题。司马相如弹了一曲《凤求凰》委婉的在试探着卓文君,得到司马相如私奔的邀约后他毫不犹豫的答应并且跟他走了。面对着父亲断绝父女关系的怒气,卓文君很平静,她说服司马相如开了一家酒馆维持生计。而父亲终于原谅了她们,他们也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司马相如平步青云,满腹才华得以施展,卓文君也有了耳鬓厮磨的缠绵,琴棋书画的诗意。

  但是,卓文君面对着司马相如对爱情的背叛,却以一首《白头吟》来挽救了自己的婚姻,即使司马相如辜负了她,她还是愿意和他白首不相离。而司马相如也最终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与卓文君相守终老。

  而我,虽然希望与爱人白首不相离,但是如果我遇到卓文君这种情况,我认为自己不会像她一样,因为在我的眼中,爱情是容不得沙的,估计自己会选择“一刀两断地离开”。不过,谁知道呢,有了孩子的牵绊,我还能做这样的选择吗?又或许,我是不是也能有卓文君的勇气与魅力,让爱人再回到自己身边,相守到老?我只希望曾经同甘共苦的我们能够用爱与包容打磨出好的婚姻,相守到终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