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惶然录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惶然录读后感精选

2021-02-20 01:26: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惶然录读后感精选

  《惶然录》是一本由[葡]费尔南多·佩索阿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0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惶然录》精选点评:

  ●佩索阿在一次次的自我连接与自我断裂中重生。

  ●Psycho

  ●9.5/10 恍惚看到了自己,如果也拥有这样的笔力。是在生活幽暗的缝隙里求生,是借写作短暂浮上水面的喘息。有点微妙的眩晕感。 “我从来不求被他人理解。被理解类似于自我卖淫。我宁可被人们严重地误解成非我的面目,宁可作为一个人被其他人正派而自然地漠视。” “我觉得,我爱这一切,也许这是因为我没有别的什么可爱,或者,即使世上没有什么真的值得任何心灵所爱,多愁善感的我,却必须爱有所及。我可以滥情于区区一个墨水瓶之微,就像滥情于星空中巨大无边的寂冷。”

  ●新奇的灰色文字,精彩的思考像镜子碎片般纷呈而来,从中照出我们自己内心的善感与怯懦,只有激动颤抖地欣赏它,再也说不出什么来。事实上,此书并未让我们如预想中的脱离“惶然”或“不安”的状态,反而让人更加理解自己内心的浅藏不安:原来有人同样感受过,并且挖掘的这么妙。 韩少功的译笔也很了得,他刻意将原文中的名字隐去,处理为“V先生、M会计、B出纳”这样的符号,让人感到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卡夫卡)。

  ●v先生 m出纳 大街上也许和我无关的人 构成了我

  ●很爱这本书。与其说佩索阿说出了我这个阶段的不自在与不舒服,不如说我所经历的真实存在又算不上多大事的感觉够上了佩索阿的叙述。我内心的一片杂音,因为他,变成了可以被称作是交响乐的些许片段。

  ●划水读物

  ●只言片语

  ●我是真的一点都get不到佩索阿,完全get不到,totally! 一目十行翻完这本书并且啥也没记住的过程也足够让我痛苦了。真的不想再拥有这种阅读体验了!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封面设计是有毒吗?都更新了好几版了,这回别的都还算勉强可以吧,就是这个“惶然录”三个字怎么非得让它扭曲呢?呢?呢?这么严肃的一本书就这么被个没素质的封面设计给搞毁了……

  《惶然录》读后感(一):《惶然录》

  一个叫索阿雷斯的男人,道拉多雷斯大街,只是公司的小职员,V老板M会计B出纳等人物每一天都会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在心里留下来了无法言喻的句子。 我觉得索阿雷斯就是作者本人,是自己与自己的碰撞,有时是比较有物质思想,有时却是有精神思想,自己与另一个自己的对抗,贵族化和平民化在字里行间中展现,矛盾双方对立的态度也一一浮现,每一种情绪都是有个性的,思维的状态不会是亘古不变的。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处在清澈的半醒状态之中,生活始终会失眠的,不会永远的睡眠状态良好。你去过世界各地以后会发现,生命短暂而悲凉。 索阿雷斯只是社会中的一粒尘埃,但是他从未停止思考,他的这些虚无词语,他的乐观与悲观,完成了他对性格分裂和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与探究。对自己进行了剖析,只能说作者与自己的对话相当精彩,仿佛看到了这个世界上人性的美与坏。 行动,是真正的智慧。

  《惶然录》读后感(二):《惶然录》

  最近看太多此类这样的书,虚无啦,一切都会消逝啦,没有意义啦之类的,很长一段时间,难免会让自己会陷入虚无存在主义的空洞中,接收这类主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的确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还是要继续,佩索阿的痛苦和惶然,或者说大部分感受到世界虚无的人的痛苦和惶然(当然包括我在内),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深处何地都不会将此感受殆尽,其实摆脱这种状态的方法也有,如Jordan Peterson说的:Find a job that fulfills you and have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佩索阿身为一个社畜文青,在书中他也提到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只是维持生计的工具,他一生也只有一次恋爱且无果,遂He had neither of it.不过以上也只是从客观因素分析。 本想长篇大论语言优美词藻华丽来评论一下此书,毕竟大部分的精神呓语都有切身体验过,感悟感受过,但夜晚的静谧告诉我,朴素的文字也能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

  《惶然录》读后感(三):这才是真实的自传

  

终于在酣畅淋漓里读毕 当我读卢梭的《忏悔录》时,我震惊读到了自己,但仅仅是前一部分。但是佩索阿的《惶然录》,却让我无法把自己当做读者。我用笔划下了一句又一句的自己,突然感觉,当自己所想从另一个人口中说出时才不会显的那么矫情。另想,如果我遇到一位敏感又包容度强的人,我一定会送她/他这本书,让他拿笔画出每一句他感受到的字句,看完以后再寄给我,这可以作为我了解对方内心深处的一个通道…因此,我也不会把我这本书给别人,我不想别人了解内心的我,我只会把它放回书架,如果未来有人看到,那也是了解曾经的我。其中有一节「一种有关无所谓的美学」,我看的热泪盈眶,因为每一句都像是我再诉说,然而说出这一节题目却是我唯一能对外说出的内心的话。 尾后好几节看着看着就笑了,因为讲的即真实又粗俗的讽刺。这本书我没有什么针对性的读后感,因为总结出来,就好像是暴露自己。 大家都认为卢梭《忏悔录》是最真实的自传,但是我认为描述行为的都有恻隐之心,但是描述臆想的才不怕外人言道,《惶然录》才是一个人真的自传。 我的豆瓣就是我一部分的惶然录。另外部分,散落在我自己都记不清的各个平台上,只要适合,就会有。

  《惶然录》读后感(四):黄昏还是日出

  又名《不安之书》,据说中文有三个版本,每一个版本都不大一样。因为作家生前并没有把这本书结束,后人在整理的时候发现章节无法排序,很多内容的取舍也是众说纷纭。费尔南多·佩索阿是死后才出的名。因为直到他去世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好多作家所写的文章其实都出自他手。他的笔名上百个,不可思议的是,他赋予每一个笔名一个似乎真实的生命,有人格,有职业,有人生经历,有写作风格。相当于他可以分身数十人写出风格迥异的作品,并且还篇篇都精彩。他一生留下作品无数,至今还在葡萄牙整理着。这本书,他也是虚构了一个作家的名字,而后人认为这个虚构人物大概是跟他本人最贴切的人物了。同样是一个小职员,同样生活在里斯本的一条街上。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放了没有歌词的音乐,一下子就能投入进去。有一种身在黄昏或者身在日出交替着体会那黑夜即将来临或者白日即将来临的感觉。

  他把生,叫做死了,把做梦叫做真实的生活,把生活叫做梦游。

  他会一直感叹一个不相干的人的离开。

  什么是重要的呢?

  如果忘记了,那就是从记忆里撕掉了,如果记得,那一切事物就还存在着。有多少人和物就那么被撕掉了呢?

  他说,一个人只能看见他看得见的东西。

  他说,善行有可能干涉别人的生活,这么看来又是恶行。

  他从不求得被他人理解,因为被理解类似于自我卖淫。

  我喜欢他。

  《惶然录》读后感(五):潜水钟和蝴蝶

  佩索阿《惶然录》 “但是,任何人在当前生活中的命运就是被剥削,那么我的问题只能是:被V先生及其纺织品公司剥削,是否就比被虚幻、荣耀、愤懑、嫉妒或者无望一类的东西来剥削更糟呢? 一些先知和圣徒行走于空空人世,他们被他们的上帝剥削。 我以一种人们欣然回家的方式,转向另一个人的房产,转向道拉多雷斯大街上宽敞的办公室。我走进我的写字台,如同它是抗击生活的堡垒。我有一种如此不可阻挡的温柔的感动,面对着我现实中的账本,面对着我使用过的墨水瓶,还有不远处S弓着背写下的提货单,我的眼里充盈着泪水。我觉得我爱这一切,也许这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爱,或者,即使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任何心灵所爱,而多愁善感的我却必须爱有所及。我可以滥情于区区一个墨水瓶之微,就像滥情于星空中巨大无边的冷漠。” 试读以后最终没买实体书,感觉和《娱乐至死》类似,都是碎片集束,像个250字呓语博主。看到有人说因为情绪共鸣而感到宽慰,其实我觉得人讲话含糊的时候任何晦暗的情绪都很相似的。 不过并没有讨厌划水录的意思。作者会写些文字的小会计身份已经很可爱,“我生活在无比肮脏且平常的日常生活里,也生活在无比激烈且持久的梦幻中。我像一个放风时醉酒的奴隶––两种痛苦同时寄居于一具躯体。”

  空洞无凭,唯有情绪。佩索阿适合和卡夫卡一起组成自闭在室男联盟,下雨天蹲着看蚂蚁。划水录3星,多一星给短暂的容身之所。因为归根结底,我也被几句话击中过。“在那些既无目的也不体面,却一直构成我生命中精神本质重要部分的白日梦里,我想象我永远自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惶然录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