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海海》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生海海》读后感锦集

2022-03-11 15:06: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海海》读后感锦集

  《人生海海》是一本由麥家著作,INK印刻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80.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海海》读后感(一):有点失望

  新年看的第一本书 ,人生海海,只是觉得把性,战争揉杂在一起,没有特别之处。文笔流畅,描述很有功力。但是麦家说他想写一部完成作家使命的巨著,我认为还欠点。

  听了樊登读书过来的,大概期望过高吧。但是感觉反复强调裤裆里什么的有点过了吧。

  人物是饱满的,只是想不通爷爷为什么要去揭发上尉。

  还有上尉和父亲的关系也有点含糊不清啊。

  《人生海海》读后感(二):麦家的英雄主义

  罗曼罗兰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我认为本文的主人公“上校” 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我这人本不喜欢看乡土文学,或者反思文学,我一直在逃避这些会让我看到一些阴暗面的内容。就像《无问西东》等等。

  但是这篇作品跟我看过的其他描写文革的反思文学还不一样,虽然过程雷同,但是主角就算是经历过了这样的折磨,他仍然是他。

  就算是他到了晚年,我称之为“返璞归真”,他能够正面自己的创伤的羞辱,他把他的“标记”,他的“耻辱”变成了徽章,我想,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人生海海》读后感(三):果然标题太好!

  《人生海海》--人生一辈子复杂多变。

  之前对这本书很好奇,第一书评分高,第二是读书会童鞋专门推荐的书,书的标题也好,让人忍不住遐想联翩。

  3个小时读完了,读的时候很顺畅,作者也适当埋下了伏笔,迫使人想看结局是什么。但是读完以后总体感觉怪怪的。

  第一个点,主角上校,作者的着墨和描述感觉不到位,从描述来看并不觉得上校是个经历了风云变幻的人物。感觉就是一个老瞎子在讲故事,没有实打实的情节说明,大多数都是弄了一些玄虚或者描述性事。没有凸显上校这个人物怎么经历了大起大落,有什么能力,怎么和小说主题匹配呢?

  第二个点,可能作者想描述人性?村子里的人,流传上校是个鸡奸犯,却不能接受告密出卖上校,真是好矛盾。老巫头自杀、父亲发疯不可理解。

  第三个点,写性写的太污太low。对比白鹿原,繁花等,只是为了写性而性,而没有突出更深层的东西。

  写作本就不容易。麦老师下本书加油吧。我还是支持您的。

  《人生海海》读后感(四):通俗读物里的平庸之作

  首先,小说的主题很清楚――生活的各种磨难。令人不禁想起了余华的《活着》。同样的叙事角度,同样的主题。不同的是,余华的作品没有如麦家这般――如探案一样的叙事结构。正是因为麦家作品叙事结构的复杂性,削弱了想要表达主题的清晰性。作为通俗读物,麦家无疑更胜一筹,但是,寻幽探秘的猎奇之后,剩下的是一地鸡毛。

  其次,小说的主人公――上校。作为一个古典英雄形象的复活人物,上校十分典型,以至于过分片面的“高、大、全”形象最终沦为命运的下脚料。作者本来是想写一个英雄的故事,各种生活的、政治的、命运的苦难加诸其身,只有最终的疯掉才赋予了他些许人性,其它的坚韧、慷慨、隐忍,反倒如画报上的人物一样,没有丝毫真实感。

  再次,书中“操作人物”――小瞎子,是全书最重要的人物,麦家在他上面花费了许多笔墨,以至于将他写得有些“多智近妖”之感,将上校的光芒掩盖了不少。也为全书的娱乐性贡献了不少力量。

  最后,全书唯一让我心有戚戚的,反倒是最后作为叙述角色的“我”感念亡妻以及原谅小瞎子那几节,因为只有这两个情节,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力量,而不是如前面内容一样的虚晃一枪。

  《人生海海》读后感(五):没有酣畅淋漓

  文学功底深厚,文笔极佳,故事叙述能力一流。好的地方无需赘言。说几处困扰我的地方1有些地方没做到逻辑自洽。爷爷救上校在先出卖上校在后,出卖的动机能够理解,但救他的理由是什么?冒了那么大的风险救出来后来反手就出卖太奇怪了吧。或者说救不太准确,很有可能是父亲救了上校逃到“我”家才找爷爷商量的,但是能包庇他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为什么要那样做?如果是想包庇父亲,但后来的出卖上校,父亲去看上校不一样洗不清嫌疑吗?2小说开头对上校的描写可以看出,村民不仅对上校好奇更夹杂了一些侮辱,而后上校被出卖,村民却同仇敌忾侮辱“我”家,很难理解村民这种态度上的一致转变。我觉得村民充其量就是一开始猎奇上校的经历,后来被捕会同情他,但要为他出头,把“我”们家当作死敌不来可能。3上校妻子出现过于突兀,前面没有一点铺垫,没有一点情感支撑。4上校作为主角,事迹却一直被别人转述,很奇怪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写作方式,这种不在场的感觉,会让读者很难读得爽。上校一定是个有强大内心支撑的人,但是什么支撑他的?战争年代是什么支撑他忍受奇耻大辱的?后来回村帮助村民入狱前宽容爷爷,怎么就这么宽宏大量?这些都不知道。人物塑造有些脸谱化,足够高大威猛神奇,但没有内心塑造,没有强有力的情感支撑。这是最难受的地方。

  《人生海海》读后感(六):成长可不可以没有代价?

  这是一个跨越特殊年代的故事,生动鲜活、充满泥土气的悲剧故事。

  故事的第一章用一个小朋友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光怪的人物。小朋友往往是难辨是非真伪,又容易把神秘和恐惧放大。那一年,“我”刚看到“上校”时,跟着大家人云亦云的喊他“太监”。看到他,“我”是因为害怕而生厌恶的。

  随着“我”一点点的长大,故事越发充满矛盾的一点点揭开“上校”的一生。有娘生没娘养小瞎子一跃成为了红卫兵里的“小当家人”,在冲突中被残忍的割掉舌头挑选手筋脚筋。

  喝醉酒的老保长大口述的故事一点点勾勒出抗日时期英勇地一位上校,这位因为天生机智聪颖,不得不演绎曲折离奇的前半生。

  而大人们矛盾的言行,表现出来的自私和龌龊,恰恰和上校义无反顾的、坚定无私的伟大人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章的作者终于长大,有了自己行走他乡的苦痛和历练。再回到家乡,找到了被时代逼疯的上校和他的妻子。剩下的故事从深爱上校的女人嘴里一点点吐露。这一章的上校是伟岸的,是小女生眼里崇拜的军工累累的英雄,点滴细节都在心中被细数。

  这样的字里行间,真的很难不让一个读者(我)同上校的妻子一样深深的爱上这个浑身(下半身)是伤的男人。

  小说总是能引起泛滥的同情和共鸣,因为人物被投射了大量的心理和旁白,让我们看清事件看透人物。

  而现实总是充满敌意,让人和人之间的隔离和防范构成了社会格局。上校的悲剧结局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恶意倒逼出来。

  在“我”流落他国、艰难长大的这些年里,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报纸上说的那么些许多道理——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更热爱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七):欢喜就好

  

从“抗战—文革—改革开放—现代”这条时间线,以第三者视角,抽丝剥茧地讲述“上校”其人其事,这是个传奇而悲剧的一生,这是个心有大忠、大义、大爱、大善,却阴差阳错屡遭世人戕害的可怜人。

他的伤痕,他的痛苦,映照出世人的愚蠢和恶毒,可他本人,除了最后被逼疯,一直都挺直了脊梁骨用“欢喜就好”的态度生活,对他而言,“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作者文笔相当好,故事有厚度,人物有血肉。

摘录:

我爷爷是个民间思想家、哲学家、评论家,是我课堂外的同学和老师,我们同床共寝,相濡以沫 —— 我给他暖脚,他给我暖心 —— 一个个漫长的冬夜,一个个纳凉的夏夜,我问过他无数无数问题,什么问题我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但面对这个问题,上校的问题,上校的所有问题,从此我不但不能问,甚至不能想。这是爷爷在这个夏天给我立的死规矩!

爷爷讲过,村子的一年四季,像人的一辈子,春天像少小孩子,看上去五颜六色,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实际上好看不中用,开花不结果,馋死人(春天经常饿死人);夏天像大小伙子,热度高,精气旺,力(热)气日日长,蛇虫夜夜生,农忙双抢(结婚生子),手忙脚乱,累死人;秋天像精壮汉子,人到中年,成熟了,沉淀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天高云淡,不冷不热,爽死人;冬天像死老头子,寒气一团团冒,衣服一件件添,出门缩脖子,回家守床板,闷死人。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人生海海》读后感(八):《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叫“上校”的人在大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经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在离奇的事迹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如果你觉得你的命运是可恨的,你和你的命运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甚至受不了的时候,不妨可以看一看《人生海海》。作为一个闽南人对这个词一定是心照不宣的。这句话是形容“人生如同大海一样复杂多变,每个人都会遇到波涛般的苦难”但是潮起总会潮落的。 对于这本书我还是想给出差评,只能当故事会来看,高度绝对是上不去的。整本书故事内容排的很急,有人物个性却没有人物感情,完完全全的在讲故事。而总体故事太过于荒诞,荒诞应该要用黑色幽默在书写,而作者却用一种极其严肃的手法在写臆造的故事。有人会说:小说本来就是假的。可是作者并没有给人一种代入感,你会一直想着作者在吹牛逼,作者在吹牛逼。文章也许有对应题目,有传达一种精神在里面,但是总体还是被故事给盖住了。 看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嚼口香糖,嚼到一百来页就一点味道都没有了,我已经能猜测作者是要按中国近代史写下来。甚至最后连他肚子上的名字都猜对了,真是吹牛逼不打草稿。不过前期写的还是蛮好的,特别喜欢上校的两只猫,比起人类,它们显得骄傲的多。我从来不介意文字中有性欲,但是在老保长这个角色中的文字表现中完完全全只有粗俗,甚至是不堪入眼的那种,我想如果是女人看这本书会更加的反感吧。结尾收得让人超级不满意,作者写了八年,也许他自己都一直在想这个牛逼要该怎么收尾吧,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上校,后面却加了讲述人在海外的经历,不能因为要突出人生海海这个主题而强行煽情呀,第十七章让人觉得超级突兀,讲述人一下从16岁跳跃到62岁,真是够嗨,够突然的了。还有所有的金句都是报纸说,报纸说。我都笑了。 结尾来句鸡汤吧,人生海海,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与之握手言和。而所谓的英雄主义,不过只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深深的热爱它。 许志鸿 2020年1月4日

  《人生海海》读后感(九):读书小感

  《人生海海》的读后感: 小说开篇,就是一系列详细而生动的对村庄的地形地貌描写,用一只老虎形容地貌,一个古色古香,质朴感扑面而来的村落就展现在眼前。 文中爷爷口中的“太监”,父亲口中的“上校”,一个人却有不同的绰号,而且含义很古怪。“爷爷讲:‘绰号是人脸上的疤,难看。但没绰号,像部队里的小战士,没职务,再好看也是没人看的,没斤量的。’”小说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有他们的绰号,很有意思的名字但却也极符合他们的性格。很平常的写,很随意的吸引着人往下读下去。 其实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那个被称为“太监”又被称为“上校”的人,他的经历很丰富,干过的职业很多,他的能力很强,但是也可能正是因为他的多方面的强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悲喜参半的人生,人总是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有敌意。 麦家先生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他的想法实现的很完美,尽管村民们都很喜欢上校,但是他们对上校那些奇妙身份充满着好奇,总想去发掘出神秘的真相。人心是冷漠的,总是追寻着自己渴望的事实,殊不知这种内心深处想要挖掘真相的想法以及行动给人所带来的伤害。 上校这个角色塑造的很巧妙,他是强大的,强大到他担任的任何角色都游刃有余,每一份事业都能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他是友善的,救了很多人,就像一位活菩萨;但是他很悲剧,为了国家受伤,被刻上耻辱的字,被逼疯,本来耀眼的一颗星却被拉到尘埃中掩埋起来。 不同人心中对于这个人物的想法不同,有人觉得他是个太监,活得轻松而潇洒;有人觉得他是上校,有气魄,干什么都能成就一番事业;也有人觉得他是万能的,能治病,能打枪,讲义气,有原则......很多个别人眼中的看法,拼凑出一个令人敬佩又让人心疼的人物。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去奉献社会,凡胎肉体的,精神意志再强大也有崩溃的时刻吧。 会有人说感同身受,但是自己并不是局中人,永远也不可能亲身体验到别人所遭受的苦难。无论感受与否,生活的残酷没有人能够反驳。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上校能做一阵风,看遍人间美好就好,不必去深入接触。尊重人性的冷漠,但是不要与狼共舞,即使全世界与你为敌,也要热爱生活,美好总会不期而遇,感谢遇见。

  《人生海海》读后感(十):人生海海,需要勇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