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卫》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卫》读后感摘抄

2021-02-24 02:25: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卫》读后感摘抄

  《大卫》是一本由YiLi著作,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卫》精选点评:

  ●叙事结构还不错,但每个环节还是太松散,叙事内容甚至还比较低龄…不能算严格意义的“书”。速写型简洁的勾勒,但如上所说,每个环节太松散,若不是画者绘画能力,说不定会被一些人当作这是原稿来看待 简而言之:拿来出书,还是太过草率。后浪的营销文和一些帮忙宣传的作家让人有点反胃

  ●好奇作者为什么要设置成鸟人,因为喜欢鸟嘛~

  ●我们正是如此孤独的鸟人,没有翅膀去飞行,戴着尖喙去亲吻,只能参加化装舞会。

  ●感觉每个人都有一个角色是大卫,那个有些格格不入,中立又孤立的人,大卫来过,但我希望他没来过。 画风很随性,中间几p分镜真的极好。想拥抱大卫,并亲吻他的羽毛。

  ●一开始以为是场景漫画或短故事,后来发现是散漫连续着的主题故事:尴尬的存在。曾经想做一只鸟,因为爱而想变成人,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成为不了…拿起剪刀落泪的几幅真实心痛。部分画面感觉太粗糙了,但情感表达很好。

  ●主角是个长着人类身体、鸟类头部的上班族。他能听懂鸟语但并不会飞,一边努力融入正常生活,一边质疑自己究竟是人是鸟。充满荒诞与孤独感。铅笔素描画风和故事蛮搭调的。塑料封套的设计很有意思,将封套拿掉后,眼前一亮。整体仍显单薄,短短二十分钟便可读完。

  ●铅笔图的质感美炸,啊分镜有些挺有感觉的我要学习一下,封面绝赞!封面设计太可爱了!!!!

  ●《大卫》这个书,小清新的表象之下,真的蛮致郁的。人身鸟头的大卫,归根结底纠结的是个"身份认同"的问题。"小时候我以为自己是只鸟,上大学以后我以为自己是个人类。现在,鸟或人,都可以。" 小时候一次又一次尝试从高墙跳下摔得头破血流,长大了一次又一次尝试把自己怪异的鸟嘴剪断。无数个血与泪的黑夜,到如今,终于可以带着自嘲的微笑,心平气和地把这些惨痛当作饭桌笑料来讲。 那最终大卫真的接纳真正的自己了吗?并没有。在最后一幕长镜头中,大卫脱去所有掩饰,一路走一路把自己包裹回蛋中,依然在内心诘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什么?" 痛彻心扉。不寒而栗。

  ●我很多年前也想过画类似的题材,后来因为画功欠佳放弃了,现在想想还可以捡起来

  ●这种铅笔手绘风格好喜欢,很多构图也富有想象力,生活细节温情可爱,还特别喜欢中间两张超长的横页。这位处在夹缝中的“鸟人”大卫,其实可以骄傲地成为一个异类,不要剪自己的喙,不要变成那只到死都向往着别人生活的蛤蜊。但现实中很多人,都跟大卫一样,宁愿选择放弃自己的怪异,泯然众人(鸟),哪怕从头开始,这样生活比较容易。但是大卫,其实你也可以找到自己飞翔的路径,你也怪美的。

  《大卫》读后感(一):生而为我,请别抱歉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同是建立在什么之上?

签画本

  火车上快速读完了《大卫》,这不是一本厚重的书,却可以让很多人联想到自己。毕竟谁的人生都有太多不能满足,甚至是无可奈何的不如意。

  从小到大,我的自我认同也都是摇摇晃晃的,直到后来种种,经常会想如果我生而怎么怎么样,人生就怎么怎么样该多好。正好借着《大卫》梳理下最近一年来经历的中年危机。

  大卫是一个鸟人,平日里他有很多因为不是普通人的小麻烦,比如选不到合适的眼镜,比如看野生鸟类动物节目的不知如何自处的尴尬,当然也有外人无意的嘲笑。而这些可能都没有当他渴望恋爱,发觉喙无法亲吻喜欢的女孩时感到的痛苦深刻,那一刻,他特别想成为一个人而不是鸟。就像一个哪怕平时里快乐洒脱的乞丐,在街边的橱窗前突然看到让自己心动的一件物品,那一刻他可能也会希望自己是一个有钱的人,而不是一个乞丐。也像历史上那些多情的皇上,因为自己的身份也不能拥有一段渴望的常人的感情,他也会痛苦这个身份,或许在他看来那跟大卫的鸟喙又有什么分别。

  世上完全不能选择的事情其实不多,那些痛苦可能只有大卫们可以明白。其实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接受这个不能选择,而后面对人生的其他可以选择。就像大卫后来说的,现在是人还是鸟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一个人在水边长长的路上走啊走,走啊走,我不知道他的心情,也许不快乐但很平静,也是轻松的。

  也是今天我看到一句话:想象力真正的自由在于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或许我们真正的自我认同是建立在意识到认同的有限,也就是对自己无法认同之处的接受。大卫最后的意向是又回到生命最初的蛋。其实更难以回答的问题是,蛋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也许是天地是宇宙吧。所以我请作者画了大卫抱着蛋,就像抱抱自己,希望他面对自己,没有抱歉。

  《大卫》读后感(二):如若是鸟,是人,是鸟人,我们都不必抱歉

  画风略萌,有点诙谐有点丧。腰封上的推荐语是“生而为鸟,我很抱歉。”最近我正好也在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句话的原型出自这本书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前段时间看豆瓣有个话题是“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格格不入的”,大概是这样,我记性不太好,我也没有关注这个话题。很多人用“特别”来形容过我,或是一种夸奖,又或许因为我有些奇怪。但是我极少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或是“特别”,我觉得自己跟身边的人或是环境都融合得非常好,恰然自得。或许在这方面我有些自大了,但面对众多朋友的爱护,我又觉得自己如此普通,何德何能可以得到他们的爱护呢?

  文中的鸟人,因是鸟头人身而显得格格不入,他不能像鸟一样飞翔,也不能像一个人一样可以去亲吻自己心仪的姑娘,他无数次尝试过飞翔,也去尝试过剪去他坚硬的喙,想变成一只真正的鸟或是真正的人,任何一种都好。

  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一个“鸟人”,我们也会尝试“飞翔”,我们也尝试过失败的爱情,感觉自己不伦不类,一无是处。生而为人,我们也感到过抱歉。

  可是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当你拥有了”自我“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有格格不入的时候。昨天几年不见的哥们儿来成都约我吃饭,我心里有些忐忑,这段时间一直很宅,不太想面对外面的世界。他问起我的房子现在升值没有,我的车多少钱,我戴的什么手表的时候,我坦然告知,我穿的T恤是优衣库打折时候59块钱买的,我的手表是bering。我没有问他戴的手表价值多少,也不想知道。但我清楚我很喜欢我的手表,虽然不值钱,我也喜欢我59块钱一件的T恤。我并没有感到不快或是被冒犯,因为这就是我的本身,我不必觉得寒酸抱歉。

  他问我最近除了写东西之外还在干嘛,我说在学吉他,他很开心的说他也在学。然后我们交流了一下学习心得,大家都觉得很轻松,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共同聊下去的话题。也是因为这样我一直都不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我好像可以跟大部分人都能找到可以共同可以聊下去的话题,如果对面是一个鸟人,我也可以跟他聊我在梦里也曾像鸟类一样飞翔过。

  我们拥有“自我”之后,这个“自我”就是你长出的喙,让你拥有尖锐的一面,这不是一件抱歉的事,相反我觉得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这个世界本身你就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必沮丧也不必不安。

  有豆友质疑过我,为什么我一个精神病患者,又那么丧,但却表现得很开朗很活跃。总有一面让他觉得我是伪装出来的,像个骗子。

  我想说我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鸟,还有时候是鸟人,我可能比你想的要复杂一点。

  《大卫》读后感(三):《大卫》——关于边缘群体

  《大卫》——关于边缘群体 《大卫》这篇漫画,由漫画家YiLi画成,画给所有和主人公一样的人。它讲述了一个天生就有着鸟的头部的鸟人大卫在社会中所遇到的种种不适,这些不适使他渴望自己成为一只鸟,或者成为一个“完全的人”,而不是当这样的少数,一个无法被认同的不伦不类的人——虽然许多的不适都被作者用较为诙谐的方式处理了,但大卫的举手投足间还是透露出了因为与社会的格格不入而产生的疏离感。 反观现实,像大卫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口中的“边缘群体”,关于他们,我想说些什么: 边缘群体必然以其特殊性为基础。 具有特殊的性征,有特殊爱好且不侵犯他人法定权益,该性征或爱好不与危害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的人群被称作“特殊群体”,而“特殊”又意为“不同于多数人”,所以显然,特殊群体只属于少数。当人们忽略了这部分少数的群体,只注意到生活中常见的多数人时,说明人们并没有默许他们的存在,在社会的潜在规则中,少数人没有得到认同,他们的价值没有在默认中被承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特殊群体作为少数群体,成为了边缘群体。这已经在冥冥之中使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于多数人了,幸好,他们中的许多还是会自我认同的。 更严重的是,当特殊群体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又进而使潜在的不认同(忽略)对外表现为不理解时,社会地位的差距就被摆到明面上来了,如果更进一步,这种不理解被人们再度正当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不认同(排斥),这便是由无知和自以为是(此两者互为因果)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歧视了。 不了解是可以被宽容地对待的,但如果变成了不理解,又对外表现出了不理解,说明行为人对已经暗中对了解产生了抗拒,并且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礼仪之处,已经有了自以为是的端倪,而正当化这种表现,正是多数人对无辜的少数人所实施的自以为正确的暴行,也是特殊群体在被边缘化的基础上受到的迫害,这会,一味地要求他们去自我认同,就是无理取闹了。 再次反观现实,目前,一部分特殊群体的价值得到了认同,剩下的边缘群体,一部分被忽略,一部分受到了不理解,一部分受到了迫害。大卫在人群中间,逐渐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最终陷入了自我否定,可又难以融入或成为多数人的两难的困境中,可以说,大卫正是许多边缘群体的现状的真实写照。 整本书以大卫的阴郁情绪结尾,同时,另一个引申的问题出现了:我们作为多数人,在面对这样的群体,与他们产生关系时,应该做些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首先,他们的特殊行为本身并未危害社会,所以,他们是在行使正当权益,因此,要求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成为多数,去“纠正”他们,这种强行要求他人改变正当行为的行为显然是反人道的。所以,“大众化特殊”受到了否决,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不再边缘化特殊”——即意识到他们的存在,给予理解和基本尊重,并肯定其价值,我们要保留特殊群体,并保证他们不成为边缘群体——我们随时可能与他人产生不同,如果“边缘化”的行为被放任不管的话,我们也随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同和特殊而成为边缘群体,而被推到浪潮中。 不过,这也与人均素质有关,接着又与生长环境有关,与教育资源有关,与经济基础有关,又因为这些不是一时就能得到改善的,所以我无法强求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我只是提出倡议罢了。令人欣慰的是,社会在进步。 此外,还有人以“违反自然法则(规律)”为由反对部分少数群体,可是,自然法则,是诸如物质随着内在对立矛盾而运动之类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我们的一切行为都遵循着自然法则,一切行为都建立在此基础上,没有违反自然法则的事物,我们“违反”的,不过是过去的“习惯”而已。人猿穿上衣服是违反过去的习惯的,妇女不再裹小脚也是,如果要这么说的话,这些行为也都是违反自然法则的了,这显然是不经推敲的。 这篇漫画,由所有边缘群体一同画成,画给所有多数人。 希望lgbt(性少数),抑郁症患者,以及每个人,都能站着沐浴同一片阳光。大卫7.9YiLi / 2019 /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今天刚买,一会就看完了。

  《大卫》读后感(四):生而孤独,我们却偏偏信仰归属

  生而孤独,我们却偏偏信仰归属。这让我们成为矛盾的存在,一边远离世俗,一边又渴望着同类的出现。如果一定要对认同感与归属感追根溯源,那大概是烙印基因里群居猎采、繁衍后代的记忆吧,那让“我是谁”成为终生的疑问,也诱引着我们把寻找同类作为寻找自我的终极答案。于是,我们一同孤独地寻找着,越寻找越孤单,越孤单越对那难以企及抱以迷恋、承诺与忠诚……

  《大卫》讲述的是一个不可能找到同类的鸟人的故事,却又很像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大卫生来就与身边人不同,这种不同有点,显而易见:他长了一个鸟一样的脑袋,就是喜鹊那种,视野宽阔的眼睛、锋利坚硬的长喙。

  因此,童年时大卫对自己是一只鸟深信不疑。而同学们却对他的这一说法嗤之以鼻。为了证明,大卫从学校的矮墙上纵身跃起……结果,自然是“碰”的一声摔在地上。老师和同学们把他送到医院……再然后,也没有什么然后,一切如故,只是没有人知道大卫又跳了多少次矮墙。

  大卫慢慢长大。同身边人一样读书升学、求职就业,一样买菜做饭、挤地铁、下酒馆……要说有什么不同,当然。例如,听得懂鸟语、特别有猫缘、难以用表情表达情绪,常常收到隐藏的不够充分的侧目冷言。毕竟怎么可能祈求顶着一个喜鹊脑袋,还生活的方便、热络。大卫对由此带来孤独习以为常。直到……

  直到,那场恋爱。终于有一个人愿意眼含宠溺听大卫将他试飞的愚蠢故事……一切进展的如此顺利,仿佛天空都为他们的爱情变成了粉红色。大卫甚至感激自己不只是一只鸟。直到他突然意识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困惑与孤独向他袭来。

  “我的身体结构没有办法亲吻她。”坐在长椅上的大卫向一只鸥鸟倾诉,“如果我是个正常人,从一开始就根本不会有这些事。”“当一个直立行走的灵长类的那么好?”鸥鸟问。“不,不是我不知道,只是那时候。我希望我是个人类。现在,鸟或者人都可以。”

  鸥鸟企图用一个蛤蜊的故事安慰大卫:

  “沙滩上有一只将死的蛤蜊,可是它还不想死。蛤蜊想,要是我能像海鸥一样就好了,自由的、骄傲的翱翔于高空。要是我能像鱼一样就好了,优雅的、从容地穿梭于水中。而不是像我这样被埋在沙子里,根本没有人会记得我。就在此时,一只手将它捞起,‘这个好漂亮!’……”

  “海鸥,海鸥,海鸥!”跑过来的几个小孩儿打断了鸥鸟。“靠,灵长类幼崽!我先走了,下次再说。”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一直没有发现自己价值的蛤蜊,到死也想着别人的生活。”大卫边走边自语。“但是……”

  是啊,一眼就被定义出名类的鸟类和人类,大概都没有发言权吧。

  孤独为底色的生活里,你是否也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脑袋,或显而易见,或难被察觉?长椅空空,你是否也会坐上去?“我是谁?我是什么?”你是否有答案?如果没有答案,会怎样带着这个问题生活?也许依旧困扰,也许无关紧要,日子仍在继续……生活并没有我们那么在意。

  《大卫》读后感(五):一百多页的铅笔图,想留住伤心的温度

  无论生而为何,我都会很抱歉

  只能用吸管喝咖啡的大卫,今天又被烫到了。

“大卫!拿铁!”

  到底是谁规定的要在冬天喝热饮?大概是冷暖自知的生存法则吧。为了取暖而忘我的自己,似乎有点得意忘形了。

  一时间,他感悟到崩溃是霎那间的事,而后的伤感则湿软、绵长,还有点麻嘴。

  大卫,鸟头,人身。

  画里画外,他经常被问到:“你到底是鸽子头,还是喜鹊头?”

“别回头,我身后有个人长着喜鹊脑袋,也有可能是乌鸦脑袋”

  于他而言,这个问题就好比在问一个想喝可乐,却第一次拿错喝了醋,第二次拿错喝了酱油的人:“你是想喝醋,还是酱油?”

  无论是鸽子头还是喜鹊头,大卫只想变得“普通”。

  人也好,鸟也罢。请把我生得完整、统一。这或许是大卫最希望的事了吧。

  拥有人类身体的他,和大家一样经历入学、毕业、工作,和恋爱。周围人似乎默认了他的人设,没有人想点破他的来历,生活也没有因为他的特殊而享有优待。

  拍照时,摄像师像对待其他人一样提醒着他要记得微笑;

“我在笑!!”

  办理证件时,工作人员就像在埋怨一个忘带身份证的人一样,轻描淡写地让他回去准备有关他身体某项机能的健康证明——一个他本来引以为傲的身体机能;

“如果你不能提供相关证明证实你的视觉不会妨碍你驾驶,我们就不能给你驾照”

  安全学习时,他发现别人可以规避的危险,却是他的生命标配。

“取下身上所有尖锐物品”

  不因特殊而被照顾,这样的生活虽不方便,却也自在。

  本以为的……自在。

  生活中还有一些时刻,让大卫感到自己似乎活在一个满是谎言的世界。

  从没被室友指责过不该吃鸡肉的他,却在超市买鸡翅膀时遭到了质疑;

“我要买鸡翅膀...算了”

  关于自己的事明明有很多,对方却只关心自己非同常人的一点;

“哦对!你是那个喜鹊头!”

  一只拥有人类思维的海鸥在看到你们时慌乱而逃,而我好歹也是个人,坐在这里很奇怪吗?

“啊啊啊啊啊啊啊”

  “哦,不对,我是个长着鸟头的人啊,”大卫心想,“怎么就忘了这一点呢。”

  生活总是在他稍稍放松警惕、苟且偷安的时候,制造些心碎来点醒他。是自身与他人的差异让大卫虽身处熟悉之地,却又好似每天置身于“异乡”之中,重复着“幻灭”后又爬起来“重组”自己的过程。接受我的人,和惧怕我的人,哪些人才是真实的?

  人,特别喜欢确定的事。当“不确定”摆在眼前时,不安全感会让我们对先前的理解产生动摇,因而变得焦虑。而有关大卫的故事,就像一个个随时会脱离配重的气球,它们悬浮在空中,里面胀满了不安。

  扎破这些气球的人,似乎都想从大卫身上找寻到什么,人们觉得他是一本书,所以他应该履行一本书的职责——抛出一个让我们茅塞顿开的信息。

  啪。他惧怕被依赖。

  啪。惧怕被质疑。

  啪。惧怕动真情。

  太普通,这些烦闷太过稀松平常,不值一提。泄了气的气球残骸散落一地,一些人开始疯狂地拨弄它们——就这些?那么,出口又在哪里?然后,出口出现了,只不过是一个岔路。

“只是,那时候我希望我是个人类”

  海鸥劝慰大卫:“没事,她可能根本不介意。”

  三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患上了抑郁症,定期服用医生开具的白色药片的他,日渐消瘦。当我得知导致他抑郁的直接原因是一段友谊的破碎时,我也像海鸥一样劝慰过我的朋友:“别钻牛角尖了,处事态度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掰就掰了。”如今想来,那样安慰朋友的我,真是极其自负。他的恐惧致使他患病,而这个恐惧在别人眼中却是个可以轻易解决之事。当时的我,扎破了从他脑内游离出来的气球,一心想着捡拾我所共情的部分,却忘了还被困在孤岛上的朋友,忘了对他说一句他当时可能最想听到的话:我也一样,真的是太糟糕了。

  关于海鸥,它之后还给大卫讲了一个有关一枚蛤蜊渴望成为海鸥或鱼,却无法发现自身美丽的寓言故事。看似替人开解的故事,实则却很残酷,不是吗?

  蛤蜊在某一天,或许真的会被谁从土里挖出,并夸赞其美丽,但那时,它已经死了。

  大卫可以分享给你的故事并不多,毕竟他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注定坎坷,但他并不想把这一切想太清楚。很多事,他解决不了,也没有义务去解决。

  想起了《断代》里的一句话,就让它作为结尾吧:

  “当年的一句广告名言,幻灭是成长的开始,事实上并不适用于我们。因为在这个世上,他人所认为真实的,像是每一条能被解释的法律,每一种关于爱的宣言,以至于成家立业生老病死的种种资源,对我们来说,才更像是看得到却摸不到的幻觉。因为那些,从来都不是为我们这种少数人而准备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