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丹麦一年》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丹麦一年》读后感锦集

2021-02-27 00:34: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丹麦一年》读后感锦集

  《丹麦一年》是一本由[英] 海伦•拉塞尔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99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丹麦一年》读后感(一):丹麦一年,不一样的丹麦!

  《丹麦一年》一年的时间,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感知了不一样的国度。一年中,作者认识了不同的人,从内心的真情实感出发。作者带领读者找寻丹麦人幸福的原因,而在这个过程中拉塞尔自己就收获了幸福。拉塞尔有了自己的小红毛儿子,人生迎来期待已久的母亲角色。一年中作者可谓收获满满,由幸福的两口子变成了幸福的三口子。 如果你想了解丹麦这个国家,感知不一样的丹麦。建议大家读读《丹麦一年》,丹麦远比童话王国更加传奇。

  《丹麦一年》读后感(二):丹麦一年

  

丹麦人的幸福感,可能是依赖于信任(父母会把独自孩子放在店外边,而自己去店里吃饭),很高的自由度(包括对吸烟,饮酒,性的开放),强调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一周工作34小时),很高的税率所带来的相对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及詹氏效应(每个人都要有些小缺点)。其次,丹麦的离婚率很高,对性很开放。喜欢吃肉,特别是猪肉,很少比例的素食主义者。半岁的孩子就可以上托儿所,这样家长便可以去工作,孩子上课的内容千奇百怪,重点是玩的开心

  《丹麦一年》读后感(三):小评

  初次拿到《丹麦一年》这本书的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更偏向随笔的书籍,会在描述生活琐事的间隙,加入对丹麦幸福感爆棚的理解。希望其中会有很多田园风光的内容。

  但作者这样描写也不失生动。她就像一个被剧透了结局的读者,在探寻谜题的正确解法。

  她在丹麦生活中细细体味到底是哪里让丹麦人如此幸福。而阅读中的我们也想知道如何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同样,她描述生活中的趣事让人忍俊不禁,不失为一本轻松趣味读物。

  《丹麦一年》读后感(四):碎碎念

  花了近乎1个月读完了丹麦一年,很羡慕丹麦的生活方式,生活—工作平衡、带薪休假、男女平等、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保障生育、教育、失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诚……

  疲惫不堪的工作、连续的加班熬夜、怀孕、时常吵架的伴侣、无休止的疲乱梦境……

  很累,很想逃离……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向往的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平衡,平和、自信且强大

  要怎么迎接小生命,怎么去引导ta,怎么不抹杀ta的天赋,怎么让ta快乐……

  生活真的是一地鸡毛……

  《丹麦一年》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那就这样吧

  书没看完,只看了1/3。

  这本书一星期读完,感觉有点困难,需要放弃一部分阅读的愉悦感。比如,不能洗完澡敷着面膜点着蜡烛慢慢读,也不能想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读,也不能随意开始一章,拿起便读。只能每天像写作业一样,不断读读读...一点也不hygge。

  喜欢作者写自己生活体验的部分。

  遇到采访专家或者搬数据的部分,很快看过去。

  如果将这两部分分离开,我更想看生活体验部分。

  大概就是这么趣味低俗吧...

  《丹麦一年》读后感(六):一扇橱窗of丹麦的幸福

  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本书毫无疑问会吸引众多人的眼球,就因为幸福两个字。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她从伦敦到丹麦之后的幸福生活,虽然只有一年,她很满足,心态发生了变化,还生了娃。就这一年,她从决定到搬家再到生娃,视角也从陌生、解读变成享受、描述。高税负、全福利、自由、最短工作时间,信任、教育、运动、婚姻(离婚率北欧第4结婚率最高),还有性等一系列的话题随着作者的生活一并呈现在读者面前,就象一扇橱窗,玻璃之内五光十色。其实,感觉深度欠缺,文笔也不是特别好,但,橱窗足够吸引人了,谁会拒绝幸福的诱惑呢?作者最后给出丹麦生活的十条建议,走,上丹麦生娃去。

  《丹麦一年》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丹麦一年》读后感

  明明是应该奋斗的年龄,却开始期盼退休生活。或许是现代都市的快节奏,让太多年轻人倍感压力,无法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对日常的生活已经无欲无求。 每天穿梭在写字楼、地铁和出租房,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已经没有了兴趣。我们开始在网上搜寻世界上最适合养老的地方、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看着网上美好的描述,我们也期待能够脱离现实的生活,去到这些人人向往的地方,然而这些地方真的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吗?那么这本书会给你一个真实的丹麦之旅。

  丹麦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事实上它是否真的如传说那样呢?好像不尽然,在一年里生活经历中,却也非浪得虚名。作者根据一年的生活记录,寻找这个最幸福的过度的幸福秘诀,看完后,或许就算不去丹麦,也能偷得一点丹麦人幸福的秘诀,给自己现实的生活一点“蜂蜜”。

  《丹麦一年》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读后感

  我不喜欢作者的文风。

  不过我喜欢丹麦冬天没有阳光的日子。

  文中对于丹麦式幸福,并没有什么很强的说服力,并且换一个地方,这种生活也不会像书的封面上说的那样,“你的生活,也可以像丹麦人一样幸福”,毕竟无可复制。

  可能是所谓的,幸福的千篇一律,不幸的各有千秋,烂的各有特色。

  但可以借这本书简单了解一下丹麦人的文化和生活,还是不错的。

  从五月份开始的春天,一周只工作三十四个小时,日照数只有四十四个小时的十一月。

  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和自己相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过,在这样一个国家:生了小孩政府帮你养,婴儿车放便利店门口都不用担心有人偷,免费的医疗,离职后的工资可以支撑你找到下一份工作,高税收高福利,各种各样的兴趣社团……

  幸不幸福不知道,但是不太可能生活的不开心吧。

  :感谢豆瓣读书

  书的封面还挺可爱的

  《丹麦一年》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只描画了主干的树

  全书以自己在丹麦生活的时间线性叙述,随着生活方方面面的展开,固有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与当地一些观念产生碰撞。像一颗只画了主干没有画上枝叶的树。

  和阅读期待其实有一定差距,坦白来说,这本书涉及的内容还是蛮多,毕竟是作者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所以细节很真实,当然也很杂乱。书里阐述的内容和平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的对丹麦的印象差异不算太大,唯一有趣觉得还算值得讨论的两个情节是

  1.“另一位移民睡衣丹麦人看不起全职母亲:‘大家都认为父母双方都应回到职场;我没有回去工作,这似乎降低了我的社会地位。’”

  和我固有印象差别还挺大,选择做全职母亲或者重回职场两不误应该都属于个人选择(此处为站着说话不腰疼)

  2.“好吧,或许我们不是最健康的...”

  “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论何时都能被照顾得面面俱到...”

  随意的生活习惯来自于健全的福利保障制度,不存在“不敢生病”,听起来还是蛮有吸引力XD。

  《丹麦一年》读后感(十):好久不见豆瓣

  谈恋爱以后,豆瓣的使用率直线下降。

  《耶路撒冷三千年》啃了一个疫情硬是没啃下来。继续啃

  我对斯堪的纳维亚的印象只有两个, SKAM和冷。 从挪威的SKAM中窥视了一把挪威生活,直到skam火遍欧洲,开始陆续出现各种版本。我喜欢原版和荷兰版。

  通篇读下来,羡慕的成分倒是不多,可能是现如今的生活状态我本身还是蛮满意的吧。思考丹麦生活的幸福指数为何如此之高,我想是丹麦整个社会的包容度很大,这就导致了公民的可选择度更高。不仅仅是说他们选择生活的方式更多,而且是他们选择完以后,他们不会有来自因阶级固化带来的伦理束缚。个人以及周边社会也不会有道德舆论的束缚。于自己于他人都是很舒适的。而这个恰好又是个良性循环。

  我已经很清晰的意识到了我是不可能去撬动我所在的社会体系的。更多的是,让自己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吧,适当的去抛开固有思维和固有观点,还有思想包袱。我现在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因为我之前的经历所造就的,创建多元的自己吧。其实也挺好玩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