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版谋杀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丹麦版谋杀 第一季》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尼霍姆执导,苏菲·格拉宝 / 索伦·莫灵 / 拉斯·米克尔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丹麦版谋杀 第一季》观后感(一):不要相信表象
看过美版火线的应该会蛮喜欢这部电视剧。
首先说情节。这个导演很细腻,特别注重细节。特定的环境安排得出神入化,让你感觉像在看恐怖片。。。不过看久了内心也就坚强了。每一集开始前都有花蛮长时间介绍上一集的情节,刚开始有点不耐烦不过渐渐地也就好了。
说到本评论的重点,就是不要相信表象。也就是本电视剧的核心。其实每个人都看似有嫌疑,每个人又都看起来与本案无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案子会花整整二十集来破的成功之处。时而前功尽弃,时而柳暗花明。让你不断猜测。
另外,把谋杀和政治联系起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题材。不仅将很多人的心理活动一层层地剥开来,更让你看穿政治选举的“阴谋”。
听说有第二部,那大家就拭目以待啦。呵呵。
《丹麦版谋杀 第一季》观后感(二):丹麦版谋杀第一季
第1集:11.3 星期一 ,一个离任的女探长,一个继任的探长,一个竞选市长的政客,一个五口之家的好丈夫好父亲,一桩少女谋杀案将四人捆绑在了一起,他们的命运将因此而改变。
第2集: 11.4 第二天,离任的Lund被上司责令留下直至案件侦破,出外勤却不愿带枪,是个什么病?!Meyer开始调整自己来适应和Lund的搭档,追逐第一嫌疑人,Hartmann竞选团队的一名临时司机。Hartmann竞选团队为撇清同谋杀案的关系而急于试图向媒体公开案情,且Hartmann和团队某人的暧昧眼神,必为大伏笔!娜娜遇害后Larsen全家进入创痛期。
第3集: 11.5 第三天,Lund 和 Meyer 越来越默契。司机洗清嫌疑,可惜代价太大,白白重伤自己,道出学校地下室锅炉房内的秘密。Morten或许是Hartmann竞选团队中的内鬼。Larsen夫妇安排好女儿的葬礼,原打算去别处躲避疗伤,却因无意间在警局看见墙上女儿尸体照的惨状,获悉女儿在汽车沉入湖底前还是活着的信息,决定放弃外出疗伤,留在家中等待警方抓捕凶手。
《丹麦版谋杀 第一季》观后感(三):丹麦版 The Killing
近年不仅北欧的犯罪小说在英国流行,北欧的犯罪悬疑电影电视也有不少粉丝。BBC 购入瑞典的 Wallander 系列在 BBC Four 播出,同时自己拍摄了 Wallander 英语版。也许是为了照顾我们这些 Wallander 粉丝,BBC Four 今年初开始播出丹麦拍摄的犯罪悬疑电视连续剧 The Killing (原名 Forbrydelsen 意思是 Crime)。
这部电视剧2007年在丹麦播出,引起轰动,收视率最高曾达2百万(丹麦人口6百万)。据说 BBC 早就购入播映权,拖到现在才播出,也许是看到 Wallander 在英国大受欢迎,也许是为了赶在美国翻拍的版本播出之前推出。此剧一在 BBC Four 播出,即吸引大批观众,每集的平均收视率达到5百万,超过了曾在 BBC Four 上最红的美剧 Mad Men。
The Killing 的确是一部精彩的犯罪悬疑剧,情节曲折、线索复杂、涉及人物众多,女主角 Sarah Lund (Sofie Gråbøl饰演)在哥本哈根11月份阴沉的天空下,在犯罪与政治的迷宫中寻找答案。虽然没有火爆的动作场面,但是其惊心动魄之处,可以让人喘不过气来。
当然象所有在每集都需要有悬疑转折的电视剧一样,当谜团终于在最后揭开之时,再回头看前面的剧情还仍有难以解释的地方,但在经过几番兜兜转转,在大结局之时能把剧情再度推向高潮,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部电视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对人物的塑造。Sarah Lund 自不必说,她是一个坚定执着到了危险的程度的警探,从没有用过枪,还告诫新同事 Jan Meyer 录口供一定要和气,她自己却是一个为了得到答案可以不惜一切的人。剧中的另一个角色 Troels Hartmann (Lars Mikkelsen)也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一个似乎是怀着良好动机从政的政客,却时时被卷入一桩谋杀案,编剧控制得很有分寸,让观众对他的动机行为总是将信将疑。这部电视剧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贴近观察 Birk Larsen 一家在失去亲人之后的悲痛愤怒沮丧以及重新开始生活的艰难努力,我觉得这是北欧的影视作品特别擅长的地方,在这部电视剧中把这一过程拍得十分动人。
对与 The Killing 的英国粉丝来说,一个好消息是 BBC 已经买入了第2季的播映权,预计今年秋天在 BBC Four 播出,同时丹麦在拍摄第3季。
不过美国观众就看不到这部电视剧了,因为美国的翻拍版本马上要播出,地点从哥本哈根搬到了西雅图。
本文写于今年3月,之后对丹麦版与美国版 The Kiling 的比较:
http://taohuawu.net/tag/forbrydelsen/
《丹麦版谋杀 第一季》观后感(四):我得记下来满脑子的疑问
【警告】大量剧透
========================================================================
不知道是因为我没看明白还是隔着语言阻碍,最后还是很多疑点都没有说清楚呀。这剧本身着实可以,尤其是后半段很勾我连着看下来,人物也很饱满,可是这些疑问我真的很闹心呀!希望有明白人帮我解释一下。
1.法医不是说Nana被人性侵了吗?是Vagn干的吗?他在最后向Theis坦白地时候并没有说呀。姑且说他杀Nana的理由算是可信,可是他性侵了Nana???
2.多年前的那个案子,失踪的女孩子mette Hauge,只是最后解释了她和Vagn曾经是恋人,Vagn给了她那个心形项链(后来在Nana手中发现的),从河道里找到了一具尸体,袋子上写得是Vagn曾经工作地方的LOGO,但是并没有解释清楚这一切,究竟是否真的Vagn干的,怎么回事。
3.Lund之所以会发现Mette的案子是他男友给他分析的说凶手应该不是第一次杀人,连环凶手,然后找到了一些以前类似案子的失踪女性,可是除了Mette之外其他的女孩是否跟Vagn有关系?到底是不是连环凶杀?最后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解释。
4.还有最后我没理解的是Vagn是在党派公寓殴打绑架的Nana,然后用竞选车给她拉去了新房子的地窖拘谨了一天,第二天给她带去了树林子里连车带人沉河底的?是这个顺序吗?开篇不断重复的Nana在树林中逃跑的镜头显示的是晚上,也就是说Nana是第二天晚上才被杀的,前一天晚上被绑架的?
5.到底是谁把Lund家门口的灯线给剪断的?一直在暗地里监视她?
6.还有那个被Vagn整死的临时工Leon,他的线就更莫名其妙了。他为什么那么心虚?他知道Vagn做的一切还是他害怕自己会被人怀疑?他既然告诉了Vagn那天看到了Nana,之后Nana死掉了之后他没有任何怀疑?Lund说Leon是害怕什么事情,害怕什么?Vagn威胁他?可是看他和Vagn相处感觉没有任何异常,他还很淡定的对Pernille说了Vagn把活儿给取消这件事,然后他欲言又止又逃跑,又说自己什么都没干,到底搞什么一回事???
8.Vagn把Nana拘禁在了新房子的地下室,而且第二天杀掉了她。可是在第一集Nana已经出事了之后Vagn和Theis在新房子门口吃饭唠嗑,Vagn还问Theis买下来了这个房子,可见Theis并没有告诉他这房子是他们的新家了,那Vagn是咋知道可以安全把Nana放在这房子地下室一天而不被人发现?
9.温和派的那个Holck他明明没杀掉Nana为毛铤而走险整死了Olav,然后还搞得自己跟真凶一样打晕了Lund,我只能理解为他担心自己与Nana关系被发现后会成为重点怀疑对象?
不过此剧后半段真心不错,各方线索各种反转,而且一环套一环很紧张。还有关于Hartmann这个人物竞选的这条线,他的角色变化,都特别好。更不用提这黑的压抑的结局,此剧的配乐营造的气氛,都不错,只要挨过了前半段的慢节奏(我差点要弃了)还是有收获的。
《丹麦版谋杀 第一季》观后感(五):亮点和人物
这是一部拍得很像小说的电视剧——无怪乎它的改编小说版几乎与原剧全无区别。它提供的细节是我见过最丰富的,而且它有一种阅读感:当我看演员的表演时,我在不由自主地读每个人的表情,读每个场景的细节,读氛围——而所有这些都能毫无困难地直接化成具体文字。这肯定不是一部轻松的电视剧,移开眼睛几分钟就会错过一些东西;它的节奏极为紧张,基本上二十集里面每一集都在翻盘,每一条线索都会指向新的方向。所以不到最后一集(严格地说是倒数第二集的结尾),几乎没有人能认定那个凶手。
我大概数了一下,被当作凶手或者重大嫌疑犯的人一共出现了6个,隐瞒证据误导了调查方向的人除了那6个嫌疑犯还有6个,在竞选这条线上尔虞我诈的政治纷争里,被当作办公室间谍的人除了嫌疑犯还有4个,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剧会给人每十分钟就神展开或者推倒重来的印象。
当然,它也并非十全十美。追求极度复杂的案情最后必定会漏掉一星半点未能交代清楚,而且难免会有几次“这事儿你当时怎么不说”的情况出现,但我觉得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产生矛盾或bug。能够把剧本写到这个地步,我觉得已经相当相当不容易了。到最后一分钟,它仍然能让观众惊讶。
还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剧情不是一味直线发展的,案件调查遵循某种节奏,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反复,达到一种螺旋上升的效果。怀疑A,推翻怀疑;怀疑B,推翻怀疑;怀疑C,推翻怀疑;最终被推翻的证据累积起来导致再次怀疑A,等等。这样的螺旋结构同步出现在好几条线上,并彼此交缠,又加深了那种“时刻不能移开注意力”的观剧紧张感。
但以上并不足以使它成为一部神片,它最成功的地方仍然在于人物塑造,在于深度、深度和深度。
(以下涉及部分剧透,没有看过的最好不要继续)
我常常觉得,无论电视剧也好,小说也好,塑造一个有魅力的角色是容易的,难的是始终保持这个角色性格的一致性。写着写着就走样了,或者演着演着就不是那个人了,这种悲剧实在是看了太多。情节可以神展开,但人物千万不能——但又有什么拦得住鸡血上头萌点爆发或者突然不在状态的作者呢?
(当然,某些动不动就从里到外重生一次的角色可以不在此列……)
所以我非常钦佩编剧的意志力。这部剧里每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性格都是连贯、一致和完整的。他们的感情互动,也同样是持续、深沉而现实的。这是一种克制,是对现实生活的成熟认知。所以我们看到父亲仍然手刃了凶手,尽管之前他已经因为错打了另一名嫌疑犯而短暂入狱;女主角的男友一次一次容忍她的失约仍然没有像狗血电视剧那样随便出轨;市长候选人不断掉进“政治理想主义”的坑里,但最后仍然拨出了那个代表良心的电话。没有人是可以轻易被改变的,没有什么关系是那么简单就可以打破的,不是在短短二十天里,不会因为被卷进突如其来的灾祸。
所以没有圣人。每个人的弱点都坦荡地呈现出来。差不多每一个角色,都有过让观众很气愤或郁闷的时刻,会想要拦住他/她,说“你这样有意思吗?”——是的,这是错的,但这是我的坚持,我面对世界的方式。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吧。
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一个是女主角Lund,一个是政客Hartmann。Lund在99%的时间里都没有表情,真的没有。她平静得让人望而生畏。那种永不回头的坚持,不辩解,不犹豫,不妥协,没有时间后悔,推开关怀和爱,抛掉遗憾和眼泪,一意孤行。很多时候我觉得她根本就是一种中了邪的状态,什么都不重要了,只要把凶手找出来。当剧集结束时回顾整个案件的破获过程,其实她一步都没有走错。她做出了最快的判断,寻找着最正确的方向,几次失误都是因为证据上的巧合以及关键证人的缺失或隐瞒。但是如果她慢一些的话,是不是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呢?我想或许是可以的,但我觉得慢下来的话,她才会崩溃。
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些悲剧,尤其是受害者家庭的悲剧算不算她的一份责任。(Meyer的悲剧我更容易归类到“意外”里面)我很容易产生一种“警方办得太快是错,太慢也是错;和家属沟通是错,不沟通也是错”的无奈感。为什么要把这一家人的伤口反复撕裂的过程如此清晰地展现给观众呢?为什么我们的反应不是流泪而是默默地将手按在胸口呢?或许仍然是因为……现实主义是最大的人道主义。
另一个人是Hartmann,我从一开始就非常喜欢他,然后我意识到我喜欢的其实是他的幼稚。理想主义的政客在影视剧里往往非常没有说服力,但我真的觉得Hartmann太有魅力了。他不是不玩手段的,但他的“狠”总是太孩子气——你出局,你出局,你也出局!我不信我不能一个人玩,不信我改变不了这一切。他做了很多身为政客绝对不该做的事,也有着多疑、冲动和突如其来的软弱。当他坐在监狱的会客室里,半边脸对着阳光,听别人平静地叙述他不顾一切想要隐瞒的秘密,看到他的骄傲一点点粉碎,就是我真正记住这个人的时刻。
还有一段我也一直记得。在电视辩论开始前,老市长半是阴狠半是诚恳地对Hartmann说:我们是一样的人,区别只是我知道这一点,而你不知道。但在最后,躺在病床上的老市长终于承认:也许你是不一样的,也许世界已经不太一样了。但你仍然要面对你的污点。sleep on it. live with it.
所以我很喜欢故事的结尾。他成功了,但他已经明白身边所有人和他的理念都不同。他注定要背着更重的包袱,面对更深的孤独。也许他走不了太远就会“成熟”起来,但我希望他可以坚持得更久一些。
【顺便发个下载:http://www.douban.com/note/190215645/】
《丹麦版谋杀 第一季》观后感(六):拙计又紧脏的破案
看惯了美剧一集破案 英剧三集破案 这丹麦剧二十集才破案真心让人拙计啊。。。
分集记录一下好了,想看结局的请直接看第20条。
Lund,Nana家人和Hardman三条线分开展开,每集的线索,嫌疑人都不同,掌握的证据,证人的证词和疑点都略有不同,总结一下所有关键的出场人物
Lund:男友Bengt,同事Meyer,上司Buchard,儿子Mark,上司Brix,十五年前失踪女孩Mette
ana:父亲Thies,母亲,Thies手下Vgan,Thies手下Leon,保姆兼同事Charlotte,前男友Oliver,同学Jeppe,弟弟Anton和Emil,青梅竹马Amir
Hardman:女下属兼恋人Rie,好友兼男下属Morton,下属行政人员Olav,竞争对手市长Bremer,市长手下Dessau,其他党派成员Jens,前恋人Nete
背景:
1、11月3日:
线索&证据:尸体在hardman的竞选用车中发现,死者最后在party上出现
疑点:hardman团队的内奸
谋杀嫌疑人:未知
2、11月4日:
线索&证据:尸检报告表示nana被捆绑并囚禁转移,被强奸但手握一个黑色爱心项链,Lisa表示Nana在party上提前离开。
疑点:hardman团队内奸
谋杀嫌疑人:竞选车司机Lynge
3、11月5日:调查从学校展开
线索&证据:Lynge表示车开到学校后自己不舒服所以打车去了医院,钥匙中途不见了,回来车就不见了。
疑点:Nana和Oliver的争吵,Nana的提前离开;Lynge在地下室锅炉房看到Jeppe
谋杀嫌疑人:Nana前男友Oliver和同学Jeppe
团队内奸:调取邮件等资料得知是Morten
4、11月6日
线索&证据:Oliver对Nana的夺命连环call,充满血迹、毒品地下室锅炉房的储藏室,尸检显示Nana被囚禁超过15小时,体内有乙醚残留;Jeppe的手机视频显示Oliver在储藏室强奸Nana
疑点:Nana房间里很贵的靴子,Morten不承认是内奸
谋杀嫌疑人:前男友Oliver和Jeppe
5、11月7日:证实视频里的Nana其实是Lisa,Oliver和Jeppe摆脱嫌疑
线索&证据:Nana的婚外情小说被语言学老师Henning拿走,Henning表示Rama曾因性骚扰被起诉过但后来撤诉
疑点:老师Rama的隐瞒
谋杀嫌疑人:老师Rama
6、11月8日:
线索&证据:Rama家里的塑料扎带和乙醚;Rama邻居说Rama周五晚9:30出过门;Rama妻子为Rama做不在场证明。Thies的背景被挖出,曾打伤毒贩。Nana的自行车被发现。
疑点:Hardman团队行政人员Olav资料漏递交(Morten摆脱嫌疑)
谋杀嫌疑人:老师Rama
7、11月9日
线索&证据:证实乙醚是模型飞机燃料,但Rama表示10月31日晚上10点Nana到他家来还书;目击证人看到Rama凌晨1:30倒垃圾,证实垃圾其实是女孩子,Rama和几个人一起把女孩塞进车里。Rama在家接到的电话,证实对方在清真寺。
谋杀嫌疑人:老师Rama和阿拉伯同伙。
8、11月10日
线索&证据:Rama阿拉伯朋友的车库里发现疑似囚禁Nana的房间及带血的衣服。Nana母亲表示Nana有一样的衣服。阿拉伯好友证实Rama其实在帮助逃婚女孩,车库里的不是Nana。
疑点:周末Rama回家衬衣上的血迹,Rama用过Nana所在的竞选车
谋杀嫌疑人:未知(Rama摆脱嫌疑)
9、11月11日:调查陷入僵局,从竞选车重新入手
线索&证据:竞选车加过油,证实是市政厅保安,保安表示回家经过学校,看到车(钥匙在车内),于是加完油停在市政厅对面了。
疑点:在安保室取车钥匙人监控消失。
谋杀嫌疑人:未知
10、11月12日:调查针对Hardman
线索&证据:周五晚7:55停车场监控拍到有人把车开走;出租车司机表示周五晚10:45Nana坐过出租车去格列林根并中途停在市政厅。证实格列林根是党派办公室,发现遇害第一现场。监控拍到的开车人是Hardman。Nana身上的钥匙就是办公室的钥匙。
疑点:Burchard的神秘电话;Nana消失的一条通话记录;Nana的个人账户的定期存款,直到夏天;Jens的婚外情;Nana曾在俱乐部工作,夏天时结束。
谋杀嫌疑人:Hardman
11、11月13日:调查在竞选办公室展开
线索&证据:Hardman表示从没见过Nana,周五晚11点前就离开了办公室,周末有不在场证明。Chartlotte到警局表示Nana曾在俱乐部工作,后和一个化名Faust的已婚男子约会,但夏天后分开。Faust的前约会人Nete指出Faust就是Hardman
疑点:Hardman的隐瞒,周末的行踪。办公室钥匙被谁复制给Nana。Faust约会记录满满,并在四月约过Nana,但夏天后没有联系。Burchard被调查。
谋杀嫌疑人:情人Faust(Hardman)
12、11月14日:调查再次针对Hardman
线索&证据:Hardman表明自己是Faust,但不认识Nana,邮件也不是他写的,他4月遇到Rie就没有再上约会网站了。Rie为Hardman做的周末的不在场证明被推翻。Olav被调查,他知道公寓周末空出,但周五有不在场证明。
疑点:Faust到处约会,Hardman却表示只约过10-20人。竞选办公室的内奸。Lund家的电线被切断。Nate表示10月31日午夜她去公寓找过Hardman,灯亮着听到对讲机的音乐,从窗外看到人影,但公寓里的人影比Hardman矮。
谋杀嫌疑人:Hardman
13、11月15日
线索&证据:Hardman的日记到10月31日为止。Olav每月5000的未知收入。Olav失踪后被车撞死。
疑点:Lund看到Hardman的日记后停止了对Hardman的怀疑。Morten的证词漏洞百出。Olav和神秘人的通话。Olav与Bremer见面表示是他帮了他还定了公寓但Bremer完全不认识Olav。
谋杀嫌疑人:与Olav通话的神秘人
14、11月16日
线索&证据:撞死Olav的白色轿车,Dessau查到给Olav付款的人是Hardman。Chartlotte说Nana周五收到的未知短信并上了白色车。Lund发现Hardman周末其实想自杀所以不能让人知道。白色车被查怀疑是Dessau的,但被查没有刮痕。Lund去找Jens发现白色肇事车是Jens的。
疑点:Lund在家接到的没声音的神秘电话,Morten对Hardman周末行踪的隐瞒。
谋杀嫌疑人:Jens
15、11月17日
疑点:向Jens施压的公务人员;Nana杀手是惯犯但Jens不像。Hardman从Jens的安保主管得知Bremer知道Jens用了Hardman的公寓。
谋杀嫌疑人:连环杀人犯
16、11月18日
线索&证据:神秘人寄来公寓门口的监控录像,Nana去公寓是因为要拿护照,并表示要和心爱之人离开,骗Jens当晚要飞巴黎。但出租车司机说Nana似乎要去的是火车站。Lund在火车站找到Nana的行李。Lund找到Nana的青梅竹马Amir。Nana和Amir准备周五晚从马尔默机场飞柏林,但Nana错过了航班。Jens以为Nana从哥本哈根机场飞巴黎,周五凌晨一直在机场等。Amir夏天回来与Nana相爱准备10月31日私奔。
疑点:15年前Jens还在外留学,无法杀Mette,Mette的死亡地点离竞选车发现地点不远。监视Lund的人是Brix。Amir出现让Theis帮忙搬婚礼的东西。
谋杀嫌疑人:看见Nana去火车站的Thies搬家公司员工(同时也是为Mete搬家公司Merkur的人)
17、11月19日
线索&证据:Lund和Meyer在15年前搬家公司经营者,证实为Mete搬家的人是Vagn。Vagn周五有不在场证明,在伯父的疗养院。Vagn周五八点多在疗养院直到周六早上八点。 但Vagn晚上十点给伯父用了安眠药。Vagn说他周末值班。Amir指认看到Nana的是Vagn但不确定。Leon逃跑。
疑点:Rie的送花人;寄公寓录像带的神秘人;Leon说11月1、2日的搬运订单被客户取消了,Vagn让Leon不用来,但其实是Vagn取消的。
谋杀嫌疑人:Vagn
18、11月20日
线索&证据:Leon三周前搬空房子并准备去越南,最后见到Nana的是Leon。Vagn说Leon也为Merkur工作过。Lund和Meyer在旧仓库调查是Meyer被嫌疑人枪击。
疑点:Rie和Dessau的奸情,竞选办公室两周没人使用因为厕所坏了,但马桶订单被取消了。Rie是寄录像带的人。Dessau被炒。Anton在新房地下室找到Nana带血的护照
谋杀嫌疑人:Leon
19、11月21日
11月1日马桶工人来换马桶时遇到清洁工,马桶塞满了清理垃圾。
凶手:Vagn
20、11月22日
真相:
Vagn出生在不幸的家庭,一直渴望得到一个家。二十年前就和Thies一家很要好,一直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员。十五年前在搬家公司工作时,谈了女朋友Mete但之后分手,Vagn受不了打击杀死了Mete并丢到了河里。
ana通过Charlotte接触了俱乐部的工作并认识了已婚男子Faust(Jens),Jens会定期给她钱,两人常在竞选公寓约会。实际上Faust是Hardman的账号,Jens盗取了。但夏天的时候她的青梅竹马Amir回来了两人相爱并决定私奔结婚,Nana不再与Jens联系。
ana和Amir决定10月31日晚上飞往柏林,当天早些时候Nana曾和Amir一起去火车站寄存行李,被Leon看到,想告诉Thies却是Vagn接的电话,Vagn知道了Nana要离开的消息。十点左右Nana参加了学校的万圣节party后提前离开,骑车去Rama家把她借的书还给他,十一点后坐Taxi去竞选公寓拿护照,途中给Jens打电话说需要公寓钥匙。
Vagn觉得自己仅有的家庭又要因为Nana而破碎,于是在周五晚上八点多探望伯父时给伯父下了安眠药并从防火梯离开跟踪Nana至公寓,两人发生冲突,Vagn将Nana打伤并捆绑起来开竞选车到Thies新房的地下室囚禁,此时Nana的护照掉出。周六早上回到伯父的疗养院。周六开车将Nana载到Mete死的地方附近,把车开下河。
10月31日市政厅举办活动,当天也是Hardman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Hardman妻子已去世两年,Hardman十分伤心,晚上八点左右开竞选车提前离场去了公寓,喝了酒但十一点前离开了(钥匙留在了公寓)。Morton得知Hardman去了公寓便去找他,结果发现案发现场,他担心是Hardman做的于是清理了门口和楼道并取消了马桶维修。Hardman则是自己去了别墅准备自杀。
Jens和市长Bremen其实是一丘之貉,Jens用来支付给Olav的钱Bremen一直知情,而Jens利用和Bremen的关系利用Olav给自己预定竞选公寓来约会。
看似happy ending,但仔细想想因为这个案子,每个人都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让人唏嘘。
我们努力追求真相和正义,却还是要靠权力和金钱才能被众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