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购物凶猛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购物凶猛读后感精选

2021-03-01 02:47: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购物凶猛读后感精选

  《购物凶猛》是一本由孙骁骥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购物凶猛》精选点评:

  ●我以为的购物凶猛,应重头在2000年以后因为电商形成的消费井喷,结果作者从1900开始洋洋洒洒写到2000年戛然而止。在我的认知中,以前的消费只叫消费,现在的消费才是真正的购物凶猛,所有的节除了清明全是购物节,谁家618,双十一没有囤个一年两年的货?

  ●按需。

  ●当作商业史的一个面向来读有些意思,一些视点也有启发,材料很丰富,但失之于芜杂繁复,反而冲淡了观点和主线。看得出作者想尽可能多地呈现内容,但一些东西,比如历史陈述之类,比起传奇式叙述,更宜于删繁就简。前后稍有割裂,前半部分更近于商业史,后半部分进入现代消费及消费主义后,似才更贴合这个比较猛的标题……

  ●探讨深度不够,当史料看却又不够详细。

  ●这是物资匮乏时代的记忆,生产力跟不上生产关系的发展,生产关系调整不了生产力的进步,观念没有创新,物流不畅

  ●(消费带来的)这种虚拟符号对于社会中产阶层来说,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从中你每个人都获得了身份的确认、阶级的认可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人管它叫“自由”。在所有关于“自由”的选项中,购物与消费的自由是最容易获得的一项。

  ●作为近代史的补全不错

  ●购物最凶猛的电商时代没有写,内容一般般,作者自己的东西不多。

  ●三分之一都没读完,我以为是分析,结果全是历史介绍。当然,名字叫消费史,可是这个不是消费史,是消费背景史。。。。。。

  ●很不错的一本中国近代商业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内容,了解到很多之前不了解的信息,细节和格局并重,推荐!

  《购物凶猛》读后感(一):购物史

  总体挺好的一本书,可以再精炼一些。把国人的购物发展史穿插在中国近代历史中,脉络清晰。历数了从我爷爷奶奶的年代——吃都吃不饱,别提购物了——到我爸妈的年代——小时候苦日子过多了,忽然有点小钱可以给家里添置东西了,看着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买——到我的年代——可自由支配的钱多了,更讲生活品质了,买东西很多时候具有符号意义,工作是为了更自由的生活。 当中大篇幅讲了魔都的情况,超强的购买力,估计也是绕不开,帮我了解我的第二或者第三故乡。

  《购物凶猛》读后感(二):“购物,成了新时代的宗教”

  这是本书开篇第一句。虽然看起来过于冰冷残忍,私以为确是残忍的真实。

  商品,从来都不是它本身,而是代表着某种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甚至一种阶级地位。我们消费的,是它所象征的“符号”,寄予这个“符号”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本书以20世纪以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剧变为背景,将人们消费行为放诸于这些背景下去分析。从宏观角度解释了整个社会消费行为的变化的原因,也从人们锅碗瓢盆的日常里,让你看见被时代浪潮所裹挟了的个人行为。

  虽然这本书纵向描述历史流畅又有趣,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作者的一些横向比较,尤其是那些易懂又兼有文学性的比喻。

  总之这本书真的很值得去读,你能了解现代消费社会的源头,也能更了解自己。毕竟在电商和物流行业如此发达的如今,“买买买”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几乎成了吃饭喝水一样的存在…

  《购物凶猛》读后感(三):商业历史小故事

  这本书是作为近代商业读物来看更为适合。书中主要描述了从晚清到现代的历史变革中,中国商业的一些变化,那其中有些小故事可以看看。如作者所言该书欠缺了学术性的严谨,作为通俗读物尚可。

  摘取了书中一些有意思的点:早在明万历年间钟表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现,而在1894年左右中国商人马应彪联合几名商人在香港的皇后大道上开了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公司。在1923年天津的国货产品从1250种增加到4800种,与此同时,民国期间,在上海南京路此起彼伏的坐落着几座百货大楼。据统计,“文革”期间,仅北京市百货大楼停售的“问题商品”就达6800多种,占经营总数的20%。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肯德基坐落于北京前门,而肯德基的最大的中方股东是中国银行。

  作者认为,当下的消费对于部分群体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更是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游戏,一种享受。同时作者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从数据上偏低,还不够像一个典型的消费性社会。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更像是用来看看乐趣,中国的消费趋势不仅仅与历史、社会、意识形态相关,更是与居民福利、经济结构等等相关,书中所分析的问题,大部分局限于历史变迁问题,没有更多的经济数据支撑,去进一步认真分析中国近代的居民消费趋势,也算是让我挺失望的一本书吧。

  《购物凶猛》读后感(四):从集体主义到个人感的迷失

  本书回顾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消费史,从晚清末期、民国、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一直到最近的20世纪末期,也包含了大量政治事件,同步梳理了商业经济发展情况,总体而言读起来十分流畅。

  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中国人渐渐从集体主义的束缚中被释放出来。最初在晚清及民国时期,不断上演的国货运动一方面助涨了民族实业,另一方面国民的身份与国货的象征互相指认,消费不像是一种私人行为,更像是一种集体的政治行为。30年代轮番上阵的国货年,更是说明了政治捆绑消费的强制力。而在六七十年代,人们又开始了集体的制式化生活,有太多的自由选择空间。直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南方讲话后,商业与自由贸易在道德价值上的转变后,中国人开始解放自我,投入了消费主义的怀抱。

  但是一方面,时至今日,消费还常常与救国相联系,当我们需要用消费来证明个人生活的幸福和丰裕,证明社会运作的正确性,商业是否本身就是一种“去政治化的政治”。另一方面,当我们走出集体性的庇护,是否能找到新的安全感和身份归属?答案从我们大多数人买买买后又陷入空虚与不安的现象可想而知。书中对于连锁超市的形容,简直一击即中我的日常——

  “在连锁超市为我们构建的这个宽敞明亮而又密闭的空间里,人们的消费看上去具有超越了生命的永恒性——人的肉体会死,但购物仍然会持续。这才是每个人内心真正期待的“消费之梦”,一种廉价的、人人都唾手可得的丰盛。超市这座硕大的建筑物承载着这种丰盛,并让人们沉溺于其间而乐此不疲。”

  我们好像什么都有,但我们好像又一无所有。即便过去了二三十年,但我们依旧和过去不曾两样,这可能也是我们要读历史的意义。

  《购物凶猛》读后感(五):购物凶猛

  2018年的双十一,天猫以2135亿的成交额稳坐各大电商平台之首,而当天全国电商交易总额超过3000亿,较2017年又增长了27%。[1]一方面是下行的经济局势,一方面却是高涨的消费热情。当各传统的引进的生造的节日全部变为买买买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自己身处其中的消费社会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财经作家孙骁骥的《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为我们重现了一个世纪里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史。

  全书始于1900年义和团暴力排外和八国联军武力干涉,这是重农抑商自然经济的传统社会行将崩溃之时;经过四百多页的篇幅,到了全书的收尾处,百年后的中国已在消费的狂澜中载沉载浮。百年间,四个政权先后执政,国人时而抵制消费,时而追逐消费,凡此种种,都在孙骁骥灵动的笔触间得以重现。尽管孙骁骥对消费至上的潮流抱持的是批判的态度,他仍然将行文克制在史的梳理之中,是非优劣留给读者自行判断。

  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 孙骁骥 / 东方出版社 / 2019-2

  子扉我 2019年早冬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工作室微信2019年1月15日,发表时有改动

  [1] http://www.199it.com/archives/801233.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