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00字

2021-03-02 02:50: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00字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由【美】蕾切尔•卡森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寂静的春天》精选点评:

  ●还是没有认真读完……喜欢封面和插图。

  ●如此诗意的名字,如此残酷的现实

  ●寂静的春天,是多么可怕

  ●以寓言为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通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大量的事例,表明DDT引发的情况实际上在美国的各地发生。

  ●封面很美,翻译准确

  ●我看到岁月如何奔驰,熬过了冬天,迎来了春天。

  ●可以跳着读,反正又不是为了搞什么学术研究。今天我也偶然接触了一张七年级的生物试卷,这个问题已经普及在了教科书上。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生物好像没有这个,也可能是我那时候没好好学。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一):还春天本色

  春天是一年当中最繁忙热闹的季节。万物开始复苏,草长莺飞,一切都开始生长舒展,风也柔和,雨也柔和,每到这个季节心情特别好。三五好友爬山戏水,胸中顿然舒畅……好喜欢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 然而最近看到《寂静的春天》一书心中不免一颤。这是一本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书。我们栖息在地球上,然而我们并没有好好爱护她。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容忍污染、净化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该思考我们是不是已经碰触到了她的底线。 一波波“天灾”:洪水、海啸、地震、干旱、沙尘暴接踵而至。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报复么?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令人担忧。杀虫剂,工业废水,废弃物对河流,土壤,大气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最终也导致癌症发生率的提高。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科技问题,更重要的是利益问题。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忽略了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过度的索取,将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本书作者雷切尔·卡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1932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动物学硕士。著有《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洋的边缘》等多部作品。 雷切尔·卡森是一名智者。在人们纷纷为了利益而大肆使用杀虫剂,提高产量时,她却始终头脑清醒。看到了杀虫剂使用背后的种种弊端。当水源,土壤,生态圈遭到污染时,人类是不能独善其身的。人类也会为止付出代价,比如癌症发生概率的提高。 雷切尔·卡森是一名勇敢的斗士。她的言论威胁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整个化学工业对她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化工界花了数十万美元来抹黑本书并诋毁她。就是在这样恶略的环境下,本书如期出版了。 虽然距离本书出版已有56年,但本书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征服自然暴露出来的问题后,我们就可以改变和自然相处的模式。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永恒的主题。 作者清丽的文字描绘出自然的美,读之让人浑身舒畅,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中。然而读到环境遭到破坏时,让人心痛,着急,为人类的无知而羞愧。 “春天,繁花像朵朵白云点缀在绿油油的大地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林摇曳闪烁,色彩斑斓。狐狸在山丘中叫着,鹿儿静静穿过原野,在秋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读完本书,真心希望我们的地球永远是青山绿水,万物繁荣。春天不再寂静,还春天本色。这是我们一代一代人的责任。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二):面对自然,人类应当永存敬畏之心

  人类为何会如此狂妄,认为自然应当任凭我们摆弄?

  一次朋友到我的住处来玩,顺便在超市买了些土豆。土豆上沾满了泥巴,洗起来有些费劲,朋友抱怨说,这些土豆为什么这么脏呢。

  仔细想一想,这不是很奇怪的观点吗?作为植物的根部生长于地下的土豆,理应沾满了泥土,可我们却习惯了土豆被洗刷的干干净净,露出棕色的表皮,在超市货架上码好,甚至还要挑选出看起来格外“漂亮”的一些,用保鲜膜包装在塑料盒中,作为土豆中的优等生来出售。不止是土豆,胡萝卜、西红柿、香蕉、橙子、油麦菜、青菜、黄瓜等众多蔬菜水果都不免此命运,这当然是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食物的包装,然而,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过分追求食物的整洁和包装让我们与自然背道而驰,我们越来越不喜欢自然赐予的本来模样,我们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塑造它们。

  人类误以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很长的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堪称鬼斧神工的各种科学技术纷纷涌现,让人眼花缭乱,也就难怪人类会膨胀至此。因此,即使是在反省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或是对环境的污染时,也总是抱着“拯救大自然,拯救地球”的态度。幸而近年来另一种相对更冷酷的声音逐渐变大,其主要观点是“不保护环境,完蛋的不会是地球,只会是人类”。不得不说,这才是更加客观理智的态度——即使是在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里让地球变成了一个毫无生命充满辐射的星球,我们也不能说地球已经死去(或许会有新型生命出现呢),死去的只是人类而已。

  面对自然,人类终将自食狂妄的恶果,这一点在本书中展示得清清楚楚。

  作者认为这一切是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开始的,在那之前,一切都很和谐,即使人类使用少许化工产品也并不会对自然造成明显的影响。我倒认为,这只是受限于科技水平,那时的化工产品的性能只能用粗糙来形容。就好像原始社会人类虽然也可以制作简单的武器,其杀伤力却极其有限,而现在我们握着的原子弹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全部人类的头顶上。可是我们又都很清楚,科技的发展是必然的,因此出现性能更加强大的化工产品只是时间问题。关键在于,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光环下渐渐忘却了人类也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动辄产生主宰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我所用的念头,误以为自然不过尔尔,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更遑论谦卑的态度。

  我们按照我们的喜好给万物分类,凡是让我们满意的就认为有必要让其大力发展,凡是让我们不满意的就认为统统该消灭殆尽。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我们将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因为益虫保护我们的农作物而害虫造成损失,但是对于自然来说,这种划分是极其荒谬的。在自然里,益虫和害虫一样有其存在的意义,正如农作物和杂草都理应存在一样。倘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便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害虫就应当被不遗余力地杀死。有多少人曾诅咒希望世界上再也没有蟑螂和老鼠呢?我们应当为这种想法感到抱歉。

  本书中,人们为了拥有更多的牧场、更高的亩产而任意妄为,用化工合成的强效杀虫剂、除草剂对这些在自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赶尽杀绝,只是往往并不能如愿。在这一方面,人类短视得令人发指。或者说,利欲熏心足以蒙蔽大部分长远的目光。许多人关心的只是这一年害虫有没有被控制,而对明年、后年、五年十年以后的事情不去加以考虑。再加上惰性的作用,将人类困囿于一种解决方式之中,倘若今年因为杀虫剂的使用而使庄稼丰收,那么明年一定会继续保持这一行为,甚至会加倍使用,哪怕这是饮鸩止渴。直到杀虫剂再也无法发挥出人们期待的作用,才可能下决心另辟蹊径。在这一过程中,土壤被污染,水源被污染,无数无辜的生命遭受无妄之灾,人类自身也自食恶果。可悲的是,类似的悲剧屡屡发生多次后人类才终于警醒。

  无须赘述,本书中列举了足够详尽的事例和数据。尽管本书初次出版于1962年,距今已有近六十年,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依旧不减当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在这五十余年里认真反思过?我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的,对于另一部人来说,大概还是要先从“人类并非自然的主宰”这一概念学起吧。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三):熬过了冬天,迎来了春天

  童年的暑假特别开心。院子里的小伙伴们每天一起上山放牛,牛在山上悠闲的吃草,我们在山脚下的小溪里捞鱼捉虾翻螃蟹。用石头将水拦成两半,堵一边放一边,放干水的地方鱼虾直跳,翻开石头总有一两只螃蟹。生火烤熟,就着早就备好的盐和辣椒,别提有多香了!

  山上的野果是四季都有的。大人还上山采药。只是不能往深山里走,有野猪和狼呢!有一年的元旦节几十个人围堵,打了一只好大的野猪!

  这些年带着孩子回去体验生活,却发现鱼虾少了很多,青蛙更是几乎绝迹了。父亲说都是农药害的,小溪里洗一回药桶都要死大片鱼,何况还有渗透的水。

  我秀美的小山村也深受其害啊这什么DDT之流!虽然还不至于如《寂静的春天》中描述般严重。可是我清楚地记得,云姑姑头上长了蚤子,就是把66粉洒在头上用毛巾捂住的。66粉正是DDT的别名!

  难怪有人说,只要春天还听得到鸟叫,我们就应该感谢她——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1907—1964)。这句话或许有点儿夸张,但今天应该没人会否认,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当以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为标志。而这部名著的创作恰恰是因鸟儿遭受滴滴涕(DDT)滥用所害促发。

  让我们来看看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仅美国每年就有近500种投入使用。美国合成杀虫剂的产量从1947年的1.24259亿磅飙升至1960年的6.37666亿——是原来的5倍还要多。这些产品的批发销售额远远超过2.5亿美元。但是从这一产业的计划与愿景来看,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才只是个开始。"

  我们再看看杀虫剂对人类本身健康的影响:

  它们会破坏保护机体不受损害的酶类物质,阻碍机体获取能量的氧化过程,使各器官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还慢却不可逆转的变化,最终形成恶性肿瘤。

  长期使用含砷粉剂的农民受到慢性砷中毒的折磨,牲畜也因为使用含有砷的农药喷雾剂和除草剂中毒。不断飘荡的砷粉尘从蓝莓田里扩散到邻近的农场上,污染了溪流,毒死了蜜蜂和奶牛,人们也因此患病。

  肝、肾、神经系统,均有可能为各种杀虫剂侵蚀,还有一个人类的阴影:不孕症。

  再看杀虫剂对土壤的影响:当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土壤中十年后,仍有足量的残留物。每一次的使用都会被叠加在前一次残留物的基础上。之后种植的农作物就会摄入大量的杀虫剂。1960年,一群专家在雪城大学开会讨论土壤的生态问题,一致地得出了上述结论。他们总结了使用化学物质及放射物“这种强力却所知甚少的工具”所带来的危害:“人类走错几步,可能会摧毁土壤的生产能力,而害虫却仍然猖獗。”

  杀虫剂还破坏了水资源:被污染的不只是地下水,还有地表上流动的水体——小溪、河流以及灌溉用水。大批鱼类及水生物死亡。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受到了杀虫剂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可能公共给水中不仅含有有毒物质还有致癌物。国家癌症研究所的W.C.惠帕教授已经警告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因为摄入被污染的饮用水而致癌的危险会大幅上升”。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既要杀虫又不能使用杀虫剂的矛盾呢?作者告诉我们,有。

  比如选择性喷药法。选择性喷药法的目标并非在道路和公路沿线生产牧草,而是通过直接治理的方法清除高大的木本植物,同时保护其他植被。进行一次药物治理就足够了。

  比如清除马唐草,还有一种更加便宜也更加有效的方法,即用另外一种草与之竞争,从而使其无法存活。只有在不健康的草地上才会出现马唐草。这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如果能使土壤变得肥沃,让其他我们需要的青草茁壮成长,或许就能创造出马唐草无法生存的环境,因为每年它都需要开阔的空间供种子生长。

  这两个例子都表明,如果多关注一下以某种植物为食的昆虫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多种有害植物的治理工作都可以变得卓有成效。

  同样方法也可用于昆虫。在一些案例中,自然界的寄生虫可以比喷药更能有效控制蚜虫。这种自然控制的方法需要得到广泛应用。或许可以使用毒性较弱的喷雾,或者更好的方法是引入可以在蚜虫中引发疾病的微生物,而不会影响到整张森林生物网。

  除了做出改变,生产危险性较低的农药外,我们还应该不断探索不用药物的方法。在农业上使用对于某种昆虫具有高致病性的细菌而引发昆虫疾病的方法,已经在加利福尼亚进行了试用,现在正在对此方法进行更广泛的实验。还有其他不会在食物中留下残留的方法都能够有效控制昆虫。

  环境保护现在已经是全球化趋势,各国都已经有了严谨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大学已经设置了环境保护专业课程。无数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人们投身到了环境保护工作中去,曾经杀虫剂的伤害正在慢慢地消退,卡森夫人若是有灵,可以稍感欣慰了。

  《寂静的春天》以具体的数据、真实的案例、深刻的感受、透彻的研究预言了一种可能的灾难,惊醒了整个世界。正是由于她艰苦卓绝的奋争和呼吁,激发了人们的生命意识与自然意识,改变了人们看待自然界的方式乃至人类思维的方向。也因此,环境保护事业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才逐渐被公众认可和接受。

  《寂静的春天》已被我国列入初中生必读书目,足见我们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蕾切尔·卡森,一个呼唤春天觉醒的人,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她。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四):你家门前的小河还能捉鱼吗?

  《寂静的春天》,如果没有事先对这本书有所了解,或许会认为它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至少很久之前我就是冲着它的名字心生向往,这次终于有机会一睹真容,很是激动。

  初拿到手,单看封面,就让我迫不及待的要翻来读。整个封面以春天特有的绿色生机为主色,远处被绿油油的青草覆盖的山坡,近处一望无际的草地,还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欢腾而下;天空有飞鸟,草地有骏马,有盛开的繁花,还有一处田园牧歌的农家……

  自己心中一直有重返田园的心念,而这一副画面却是如此契合,清冷的冬天,心头暖暖的。

  翻开书本后,这种美好的幻觉分分钟就被彻底的粉碎了,开始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痛在心头翻腾。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双城记里面的这句话不断被我们在这个时代引用着。

  其实书中描述的情况在我们身边就随处可见,我的家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我们村挨着一条沙河,听妈妈说,她们小时候的水源很大部分就是来自这条河流,包括洗菜、洗衣服、农田灌溉、夏天洗澡之类的,清澈的河水直接可以看到里面的鱼,还有乌龟之类的,经常会在里面踩到它们。那时候,也会有人在里面捉鱼,她们小时候真的没少吃这条河里的鱼虾,但是,鱼好像一直都捉不完,还有很多很多。

  再后来,河水不是那么清澈了,鱼虾慢慢的也就少了;到如今,看着眼前的这条河流,我甚至都无法脑补老妈描绘的场景。因为如今的沙河,已经完全没了生机,夏天的时候,经常被一些难闻的气味笼罩着,河水也早已变身为深黑色……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门口有口井,周围很多人家都是跑好远来挑水吃,因为这口井的水格外的甜,尽管周围也有其他的井,但是都没有这口井的井水好吃。现在还依稀记得那口井的模样,一个很大的平台,平台是青石板堆砌起来的,我们小时候也经常在上面玩,中间凸起的部分就是井。

  慢慢的,挨家挨户在自家院子里都打了井,去挑水吃的人家也就少了。再后来,貌似那口井就被填起来了。如此过了20多年后,家里也开始买纯净水平时喝茶用,有一天回家,家里竟然也装了自来水管,老妈说以后就吃自来水了,井水越来越不好吃了。

  我恍惚间开始诧异,化工厂真厉害,才几年的时间,地下水已经不能引用了。说起这个化工厂,我们临近乡的一大片土地都卖给了原来市区的一家大型化工厂,据说时常会有一些有毒的气体排放,至于我们看不到的那些,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地下水的污染也不全然是因为化工厂的缘故,看了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后,我就想到了土壤的问题。小时候种花生,一般是一场大人和孩子相互配合的工作,大人用锄头锄一个坑,小孩子就往坑里面丢两粒花生米;一方面是这样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人口利用率,另一方面让孩子丢花生米是因为孩子身高不高,这样丢进去的花生米不容易弹跳出来。而我们时常还可以一边往坑里丢,还可以一边吃。

  再后来大了,外出上学,包括毕业后参加工作,再加上现在这些基本也都被机器取代了,所以这些农活基本也就很少参与了。有次回家,正好赶上村里统一让领药,很好奇,问老爸是什么药,老爸说是拌花生种的药。老爸说这几年种花生前都要提前用农药把花生种拌一拌,才播种的,要不然很多种子种下去就被虫吃了……

  心中不免诧异,好可怕的一件事情,种子自种下去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是包裹着农药的。不过老爸也说,也会留一些不拌农药的,自己吃;但是区别又有多大呢?

  还有一个就是各种杀虫剂、除草剂的普及。记得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暑假我们姐弟三人要跟着老妈下地拔草。老妈用锄头锄,我们拿不动锄头,就蹲在地上把双手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基本上庄稼从种下去到成熟,老妈每块地都要用锄头锄上三两次,以保证每块庄稼的产量。

  如今,除草剂已经基本代替了这些。

  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东西,土壤,地下水,空气等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书中也提到了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家庭的生育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面临不育的困扰,繁衍后代本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如今却造就了一大批不孕不育的产业出来,是悲哀还是商机呢?

  就像文中荷兰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我们在大自然中行走就像在摆满瓷器的房间乱闯的大象一样。我们认为有很多事,都是抱着想当然的态度,我们并不知道田地里所有的野草都有害,甚至不知道其中还有一些是有益的植物。

  作者蕾切尔卡森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同时也是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撰稿人。这本书历时4年完成,过程异常艰辛,因为这将是对整个化工产业的猛烈攻击。她不仅仅是简单的反对含毒化学药剂的滥用,从根本上说,她明确指出了依靠技术手段的现代工业社会对大自然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所以,这本书各种冷酷无情、肆无忌惮的抨击,化工界甚至花费数十万美元来抹黑本书并诋毁作者,任狂啸如斯,她自岿然不动。最终,《寂静的春天》如期出版。本书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肯尼迪总统亲自组建一个科学顾问委员会专门调查小组来研究杀虫剂问题。几个月后,提交的报告和卡森的观点完全一致。

  而谦卑的卡森曾经这样说过,我想拯救的这个美丽世界在我心中是至高无上的——我对于那些愚蠢、没有人性的做法深恶痛绝……现在我觉得自己起码能做点小事。

  迄今为止,《寂静的春天》已经被很多出版社再版多次,也是自然文学三部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的勇气和魄力让我敬仰无比,而面对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面对我们已经千疮百孔的地球母亲,我内心的热情和勇气也开始被点燃了……

  突然想起了我们身边一位坚持做自然农耕的朋友,那个过程的艰辛和煎熬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了的。他说,农耕之路,艰辛而漫长,唯有聪明劲儿消失,傻劲儿往外冒,脚后跟着地了,甚至头踏实地才可以回到自个儿天赋天性的源头,才可以回到大家需要的源头,唯有身心灵全然投入当下的工作,才可以拿出与众不同的绝活,实现自我超越。

  一扇狭小的窗户,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丝亮光。你离它越近,看到的就越多,直到最后你贴近窗户,看到了整个世界。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五):保护自然,刻不容缓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百年,谈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人们总会提出量子论、相对论、双螺旋结构等理论,其实还有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的课题,那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所谓可持续发展,说白了,根源就在于保护自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起初,人类依附并慑服于自然,之后,随着认识、改造自然进程的加快,人类产生了驾驭、主宰自然的意识,同时,自然也以环境危机的方式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着报复。惨痛的教训终于使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正因如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引起了作家们的广泛关注,由此生态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生态文学家蕾切尔·卡森的经典之作《寂静的春天》犹如一声呐喊,开启了生态文学繁荣的时代,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思想和文学的革命,使生态主义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了全球作家大规模创作生态文学的热情。

  1962 年,《寂静的春天》在美国面世,它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之作,问世之时,一度引起很大的争议。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以大量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得出的数据和科学结论,揭示了因滥用杀虫剂而导致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生态灾难,提出了滥用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给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揭开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寂静的春天》用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观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成为 20 世纪生态文学发展的标志性起点。

  《寂静的春天》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普通民众和热爱自然的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正好切中时弊,把杀虫剂使用的负面影响集中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发人深省。而产业界则把她的作品视为眼中钉,认为《寂静的春天》把杀虫剂对自然界的损害夸大其词,在公众中激起了对杀虫剂莫名的恐惧,并且损害了产业界的声誉。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社会资源对《寂静的春天》发动了各种各样的攻击和围剿,还声称要在必要的时候诉诸法律的手段讨回公道。

  尽管产业界对卡森大肆攻击,但却始终不敢与她对簿公堂,而普通公众和有良知的科学家则积极支持卡森,为她的勇敢行动叫好。在公众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农业部开展了对杀虫剂使用后果的调查,调查结果支持了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所持有的观点。

  于是,《寂静的春天》 播下了深植于人们心中的新行动主义的种子,肇始了现代环境运动的新时代。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说“《寂静的春天》犹如一道光亮,照向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让我们重拾在现代文明中几乎消失殆尽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卡森以她对真理的尊重和对人类环境事业的执着,为生态文学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卡森写作《寂静的春天》,是以“立真去伪”的严谨科学态度来对待的。早在写作之前,她就关注和搜集有关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危害的资料,为创作做了前期准备。她收集和整理化学杀虫剂危害环境的证据和有关研究的文献堆满了房间。为使论述观点和材料准确无误,有理有据,她阅读了几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寻找和拜访某些科学领域的权威和专家,向他们请教。在写作的过程中,她尽量客观地分析有关的科研成果,以防止出现任何违背科学的描写,尽管使用的是文学语言。她一遍又一遍地核对作品中的每一段话,每一个事例,每一个数字,为的是不能出现科学上的偏差。她预料到作品出版以后,涉及到的有关科学问题会有争论,就按照章节和页码的顺序,将主要资料来源附在最后。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森很少使用科学专业术语,而是用优美与形象的书写方式,将琐碎沉闷的科学调查材料转变成对生态世界栩栩如生的描述。优美与形象的书写主要体现在对大自然和生命毫不吝啬地赞美,故事情节嵌入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这种书写使文本既优美又容易理解,增添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在作品的第一章,卡森满怀伤感地虚构了一则关于明天的寓言,说美国中部的一个美丽城镇突然遭到了一场瘟疫,植物枯萎了,牲畜死掉了,人们也都疾病缠身,那个原本万物复苏、生命尽情欢唱的春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到处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寂静的春天”。是什么东西使得城镇的春天变得寂静无声了呢?“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卡森揭露了由于人类对化学药剂的毫无节制地使用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同时质疑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扭转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狂妄态度,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本身也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共识。但是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却使得人们迷失了自我,人们开始自然进行征服和战争,而这样的思想和作法恰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在自我毁灭。

  《寂静的春天》被称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开山之作,使得卡森被称为环境保护运动的女性代言人和20世纪最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在《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中,卡森表达了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忧虑,她谈的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即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药品的问题。并发出了第一声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在书中,卡森分析了DDT等杀虫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终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当人类仍沉浸在“征服自然”的妄自尊大和盲目乐观中时,卡森出于一名科学家的良知认识到无节制地滥用化学药品将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灭顶之灾,并对此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系统的阐述,体现了她的忧患意识和远见卓识。

  《寂静的春天》颠覆了传统文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没有纯功利地、纯工具化地对待自然,而是关注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命运,将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人类平等地放在生态系统之中,从生态系统平衡与协调的角度来分析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带来的危害,表达了重要的生态整体主义观:生物圈中的一切存在物都拥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今天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事情。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能够以《寂静的春天》为受到巨大伤害的自然代言,为无处寻迹的小鸟呼喊,作为一个女性,卡森的非凡勇气令人感佩。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对自然造物的热爱和虔诚,“生命是超乎我们理解力的奇迹,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即使有时我们在和它作斗争。”

  尽管《寂静的春天》发表迄今已有50多年的时间,但是书中所描述的滥用杀虫剂的情境以及卡森所预测的灾难性的后果在当今世界各地仍时有发生。《寂静的春天》指明,真正追求真理的人应该再学习大自然的基础上善待大自然,只有认真对待自然生命,才有希望在人类本身和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对自然尽义务也就是对人类自己尽义务,人类生存理应拥有灿烂的阳光、丰饶的牧场、肥沃的田野、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美丽的环境,这才是适合于人类的完美的生存状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