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读后感摘抄

2021-03-05 03:48: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读后感摘抄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是一本由郭永进 / 于树泉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读后感(一):经中讲‘正言若反’,真正合乎天地之道的言论,与一般世人的认知,好像完全相反。

  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哪本经,都在讲一件事情,宇宙的运转法则,人生命运的实相,即师长讲经说法一直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空海法师这本书很通俗易懂,看文字般若,用我们有限的狭窄的知识面似乎能明了一部分,噢,原来师长讲经说法的宇宙人生真相是这样的啊,如果你有一本常读的经书,这本书能够辅助你再读一读。

  通俗易懂不代表我们已到达了那个境界,我在一九年这个时间段里读到这本书,觉到自己在过去做相反了与‘道’相应的事情,可我想在那个时间点上,重来一次,也许我还是这般境界,无法不反抗,又无法不放下反抗到底。

  我只觉得自己在茫茫的大海当中漂浮在一片小舟之中,无法超越我自己,境界一来,完败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在读的这个时间段里,想起蔡礼旭老师在《学祖宗智慧》里的话,他恳切坚定地告诉我们,老祖宗是不会骗我们的,打死我都不相信。我想起自己在往前的这段最近的时间段里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自己的本能反应,抑制不住自己的反抗,想到陈女士在《寿命是一点一点努力来的》当中提到的‘人不能审判人’。

  这样的书没有多余的念想,只是抄录做笔记。记录第一次完整读到一遍《道德经》。这与我自己似乎是一段读《道德经》读《金刚经》的因缘时期,在求个答案,却概括不出来问题所在。我走在‘人在境界中如同困兽’的觉知段。记录于此。

  2019.8.27 16.36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读后感(二):《道德经》的思想智慧就在我们身边

  《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著作,被奉为国学第一书。随着近几年的“国学热”,人们对《道德经》的学习也是很有热情,但很多人对它也是敬而远之的,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一本玄学,高深莫测,难以接近,其实这些都是误读。

  事实上,《道德经》所言都是在叙述宇宙的真理、生命的实相,包括一切万有、生命是怎么来的,宇宙的运转法则是什么,并通过对自然的体悟,提炼出修身、为学、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方法。它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揭示宇宙奥妙、指导人生、启迪心灵的经典。而老子并非遗世独立,神乎其神;也并非如孔子所说“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道德经》的思想、智慧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用最简单、精炼的词句,对原文及老子的思想进行阐释,指导任何一个普通读者轻松了解原文的大意,理解老子这位先贤的思想精髓和高超智慧,并通过导读与分享,引导读者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了集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有历史感、人文感和时代感,又不失指导性。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郭永进,著名国学学者,自2001年起,多次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外各地作《道德经》专题演讲,其《道德经深意》等著作,广受读者喜爱。其广为传播的《道德经》智慧,惠及社会各领域,备受各界欢迎。作者对本书的写作也是采用了口语化的文字,读来毫无障碍,让每一个普通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另一位作者于树泉,是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大学语言所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享有“首都名师”之誉,出版有教育畅销书《人大附中高考作文取胜之道》、《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等著作。多年研习《道德经》,汲取《道德经》的智慧。本书通俗易懂,智慧分享的一些典故更是中小学生良好的作文素材。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文字部分,每一章都以《道德经》原文、妙解、导读、分享四个部分为框架,通过精炼的标题和准确的原文呈现,简单易懂的妙解,重点、难点的解读和老子思想精髓的概括导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典故和名人名著名言的分享,使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原文精髓、老子的思想精髓,真正将《道德经》的精华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学以致用。诵读部分更是一大亮点,是对原文和妙解部分的诵读,能够把握每一个字的准确读音和全文的诵读节奏,起到示范作用。读者只需扫描封底二维码,便能得到音频资料,随身听、轻松听。

1.妙解先贤思想。

  一般《道德经》的版本,大都是对原文的注解,注重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读来生硬艰涩,不适合普通读者或者中小学生阅读,也使得本来“高大上”的《道德经》更加让人难以接近。本书则避开对原文的直接译注,而是对原文的大意和其中包涵的老子思想进行妙解,只对个别关键字词在之后进行注解,让每一个普通读者,只通过妙解部分,就能知晓原文大意和先贤思想,反过来再斟酌每个词、每一句的深刻涵义,则理解更加全面,避免了对词句解释上存在的局限,而使得整体理解上存在偏颇和片面。

  例如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作者并没有对原文进行直译,而是利用四个段落来解读这两句话,阐释老子关于道超越二元对立的特性,引导读者对一件事物不去作对比,对比了就会有对立、有冲突,认识到万物都是单纯而神圣的存在,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完整地阐述的老子的思想,避免了直译过来后,显得句子的意思本身前后矛盾,难以理解。

2.总结概括,精髓导读

  每一章的导读部分,与其标题都相互呼应,可以和标题结合着理解。首先用一句话总结本章在《道德经》中的地位,或者高度概况原文主要内容;其次对理解上的难点和关键点进行诠释,或者对作者的观点、能够吸取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解读,为读者深入理解指明了方向。

  例如第一章,作者采用的标题为“道为天地万物的之总源头”,在导读部分,再次强调“本章是《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言的总纲”,一句话概括了一个章节在整本著作中的地位;同样的还有第八章,标题为“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作者将“上善若水”提炼为《道德经》八十一章的重要核心,也标明了一个章节的地位所在,有助于读者理清著作脉络。

  导读部分更多的则是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诠释和延伸,例如第九章,作者在导读部分概括为“本章是对功成名就、志得意满者的善意提醒”,并对“居安思危、功成身退”的思想进一步诠释;对第十章则概括为“是日常生活中如修养心性的指南”,并依照原文梳理出七个建议和方法,让读者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3.旁征博引,智慧分享

  本书的智慧分享是一大亮点,古今中外、经典故事,名人名言,旁征博引,异彩纷呈。一是事例分享,例如“常羊学射”、汉代张良与韩信结局的对比、美国影星利奥.罗斯顿的人生故事等,通过事例,深入理解老子思想,读懂人生道理;二是名人名言、著作节选分享,例如孔子、苏轼、恩格斯、爱因斯坦的言论及著作等等,以《道德经》思想与其思想的不谋而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三是紧扣时代主题,例如对“上合组织”、“上海精神”的解读,对国家领导人治国思想、语录的解读,都是抓住了时代的主题,进一步表明《道德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可以挖掘的财富宝藏,永不过时,永不枯竭;还有对经典故事的分享,例如“常羊学射”、“后羿射兽皮靶子数次不中”、“痀偻承蜩”、“楚弓楚得”等等,更是中小学生非常好的作文素材。

4.音频示范,轻松学习。

  如今是音影化的时代,人们更喜欢和习惯将想要学习的知识通过视频、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随时携带,随时随地展开学习,本书的音频部分正是迎合了时代特征。音频部分对《道德经》原文和妙解部分进行诵读,最主要的是对原文诵读的示范,对一些生僻字的读音,无需读者再去查阅字典等其他工具,对一些多音字、容易读错的字也是一个规范作用。

  学习《道德经》如果只是依文解字,尤其是对普通读者,一方面难度较高,另一方面,则得不到《道德经》的精髓和智慧。要真正要读懂《道德经》,一定要透过《道德经》的语言、文字,跟实相、事例相结合、相对比,你才能够了解到老子的高深智慧,和大自然的巨大能量。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这本书,作者郭永进、于树泉用最平实的语言进行妙解和导读,用最丰富的典故、事例、名著名言进行对比,分享老子思想,让《道德经》这本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的经典,不再难以理解,不再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玄学,指导每一个普通读者,致虚极(放下自我,放空自己)、守静笃(心灵宁静、清静)、以大自然为师,吸收《道德经》的高超智慧,最终到达学以致用,为我所用。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读后感(三):普通人难以读懂《道德经》?这本书帮你解难题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在国学经典日益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道德经、读懂道德经。很多人对道德经的了解可能停留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名言名句或其他碎片化的信息里。

  你可能会说:“我也想系统学习《道德经》,但是太难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去解读,况且市面上关于解读《道德经》的书籍那么多,我该怎么选呢?”

  当我也心存这些问题时,看到了这本书——《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

  对于选书来讲,我一直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看作者其人。作者是一本书的根本与灵魂,尤其是专业类和国学经典解读类的作品,更要看作者是否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或意见领袖。

  本书的作者之一郭永进,是著名国学学者,法号空海法师,一直致力于儒、释、道等国学研究。自2001年前,多次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外各地作《道德经》专题演讲,其广为传播的《道德经》智慧,惠及社会各领域,备受各界欢迎。其《道德经深意》等著作,广受读者喜爱。

  另一位作者于树泉,是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大学语言所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享有“首都名师”之誉。出版有教育畅销书《人大附中高考作文取胜之道》、《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等著作。深入研习《道德经》多年。

  老子的《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五千多字,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用兵、养生、为学等诸多内容,道出了宇宙的终极真理与天地万物的奥秘。

  本书以《道德经》原文、妙解、导读、分享和诵读五个部分为架构,结合社会历史,用深入浅出的文字,精炼轻松的语言,妙解《道德经》的思想精髓,独到的导读和分享,诠释出《道德经》的高等智慧,引导读者穿越历史时空,走进古代圣哲心灵,获得人生智慧。

  原文部分在此不再赘述,我们先来看妙解部分。

  以第一章为例,作者把“道可道,非常道”——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这一章,用精炼轻松的语言对其原文做了详尽的解读,可谓深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书中是这样解读的:

  “道”是宇宙本体,是演化一切万有的总源头。有关道的语言、文字、名相都只是对道的抽象叙述。抽象叙述的语言名相不会等同宇宙恒长存在的道。

  “名”是指从宇宙本体演化出来的一切万有,包括日月星辰、植物、动物。万物本来没有名称,为了沟通、方便区分,人类给万物命名、贴标签。所有的命名、名词、名相都只是虚设的标签,只是个代号,并不等同万物本身。

  导读部分作者对道德经每章的主题和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独到的总结和评判,更有利于小白理解原文的思想精髓,可谓浅出。

  同样以第一章为例,文中对本章作了总结:

  本章是《道德经》的总纲。老子告诉人们:“道”难以言说,一说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名”也不可言说,一说出来,也不是那恒长不变的“名”了。为什么呢?因为“道”是虚无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能够孕育天地。“道”显相之后为天地,天地又化育万物,最后形成万象纷纭的世界。这一切玄之又玄,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但却是一切变化的众妙之门。

  老子的这一答案不是来自主观想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而是直观宇宙真理实相之后得出的结论,以评判作为结语,更有助于读者理解其思想精髓。

  智慧分享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其结合历史、现实、人生等多方面,旁征博引,可让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眼界大开,帮助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此处可见语文特级教师的功力,亦为浅出。

  针对第一章的智慧分享由困扰人类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到哲学通俗读物《苏菲的世界》在全世界的畅销,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对生命本原及归属问题是很关切的,而这个问题在2500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早已给出了充满智慧的答案:“我”是天地之子;“我”为天地所化育,自天地而来;最终也将回归天地而去。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如果你能读书,就应读懂;如果你会写,就必须有点知识;如果你相信什么,就该理解,有了欲望,就该有行动,当你只提出要求时,你会一无所获,当你成为有经验的人时,你应当对别人有用。《道德经》对于普通人来讲可谓是晦涩难懂,想要读懂非要花一番功夫不可,本书的智慧分享可以帮助小白们读懂并加以运用。

  经典国学诵读是传承国学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诵读更有助于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对于学生来讲,也更有利于培养对于“文言文”的亲切感,而亲子共读国学经典也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

  本书附赠的诵读音频可作为诵读示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随时聆听或下载道德经的诵读音频。

  下载APP和关注微信公众号都可以免费收听,如果想下载下来以方便不同场所收听,推荐下载APP。

  不同版本的道德经解读不尽相同,我参照了其他不同版本不同作者对于《道德经》的解读,发现对于国学小白、学生以及普通读者来说,目前这本书是汲取《道德经》智慧、领略国学经典魅力最详尽、最全面,也是最为读者考虑的国学解读好范本之一,推荐指数五颗星。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读后感(四):学历≠智慧,增长智慧不能不看的一本书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交大博士在节目中怒怼导师郭德纲的视频。看完视频后,最大的感受是对该博士的言论感到气愤,然后也被郭德纲的机智与得体圈了粉,于是重又回看了《相声有新人》。

  这位博士的学历虽高,但是缺乏智慧。所以导致了无论是观众、网友还是参赛的选手都很反感,这就带给我们一些警示:学历不等于智慧。要增长智慧还要多读书和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在这方面,郭德纲显然要更胜一筹。

  要增长智慧,《道德经》是本绕不过去的经典,它全文仅五千字,却包含了玄妙精深的道理。但是,它太过深奥,以至很多人读不懂也就没了兴趣。而《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这本书,作者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故事和案例,讲出深奥的道理,从而带给读者启发和领悟。

  作者郭永进和于树泉是著名的国学学者,对儒释道文化有深入的研究。这本书是他们多年研习的结果,虽然通俗却并不浅显,读来令人感到亲切有味。这本书与其他版本相比,不是一字一句的刻板翻译,而是先用白话文翻译,然后在导读里点题,最后在智慧分享栏目里旁征博引很多典故和案例,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道德经》中的所有智慧都是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比如长和短,空和满、骄傲和谦虚……作者是从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中讲述人生的道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这么几点:

  知道与不知道。《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很多人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只是妄加揣测。越是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说话越大声、语气越坚定,好像自己无所不知。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才是有智慧的人。

  就拿这位交大博士来说,他提出了“公式相声”,然后就将中国的传统相声批判的一无是处。实际上他对传统相声一无所知,郭德纲说:“咱们根本就不是一个行业!”所以,他认为传统相声不是抄网络段子、就是讲老掉牙的内容,现在人都不爱听等言论就是主观臆断。相声这个行业听起来容易,普通人却不知道里面有哪些基本功、哪些门道,这么说就是否认了前辈们的努力和吃过的苦,否定了同行们的能力和观众的喜好,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贬低说相声和爱相声的人,难怪引起大家群起而攻之。

  谁都不喜欢别人在不了解我们的情况下对我们评头论足,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瞎叨叨而已,所以特别惹人讨厌。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能傲慢自大,轻下结论,这是良好修养的体现。现在很多人自我标榜,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假如不是另有目的,就是修养太差,而这跟学历一点关系都没有。

  谦虚与自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一个人有知识、有文化,却又懂得谦虚、低调,大家往往会比较敬佩。而那些不断强调自己身份、成绩的人,即便再有本事,也让人厌烦,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位交大博士在节目中提到过好几次自己的博士身份,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这就使大家从起初的高看一眼,变成了最后的厌烦。其实,说相声的博士并不止他一个人,在其他人风轻云淡地说出自己的博士身份时,大家一片赞叹。

  生活中,越是厉害的人姿态摆的越低,也就是更谦虚;越是没什么内涵的人,往往不可一世、自我标榜。赞叹不是自己给的,而是要大家给,这就是谦虚和自满之间的辩证关系。

  按照我们平时的认知,对于学历高的人往往会高看一眼,但这只是第一印象,如果情商和修养不够,就会令好感大打折扣。郭德纲的学历不高,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读的书非常多,涉猎的领域也很广泛,否则绝不会反应灵敏、出口就是段子,正是因为学历不高,所以有“空杯”心态,才能令人刮目相看。

  宠辱不惊与宠辱若惊,《道德经》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说的是对待名利应有的态度。宠辱皆惊的人往往是因为自我意识太强,太想得到,就会提心吊胆、患得患失。而宠辱不惊的人,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态,有着宽敞的心胸,就不会为芝麻小事患得患失。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越在乎、越得不到;越放松,越容易得到。

  在比赛中,导师郭德纲一针见血地指出:“那是因为你来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冠军了”,所以,当导师说不能通过的时候,想必这位博士根本没有想到,于是开始口不择言,与郭德纲“对呛”起来,最终结果当然是完败给了郭德纲。不管“公式相声”的初衷是否正确、结果好坏,经不起批评的人都显得格局太小,将来也未必能够成功,只有用平静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一切,才能彰显大家风范。郭德纲也没少遭遇外界批评和质疑,虽然他也是睚眦必报的性格,但他并不显得小家子气,这也是能有今天成绩的原因所在吧!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焦虑,在学校读书时焦虑、走上社会后依然焦虑,究其原因,就是想要出人头地、快速成功。按照老子的说法,个人的成功不算什么,能够帮助更多人的成功才是一种真正的成功。这种人的格局很大,因此宠辱不惊。嘴上说为了大家,其实是为了自己的人,往往会荣辱若惊。

  如今,社会上很多人只学有形的知识,不学感觉“虚空”的智慧,导致知识越来越多、智慧越来越少。然而,一个人只有知识远远不够,尤其在当今浮躁功利的社会,拥有智慧才能生活的更加宁静和轻松。从开始阅读这本《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开始吧,去深刻去领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