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库1804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读库1804读后感锦集

2021-03-06 03:33: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库1804读后感锦集

  《读库1804》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1804》精选点评:

  ●头巾很有意思 一种慢慢的变化 到底是不是宗教象征 是否取决于你的辩论立场 平行宇宙的概念也炒鸡cool的 反正我很buy

  ●有料是真有料,有趣就差一点了,德国头巾问题那篇就算放在学术期刊上我都不一定能看进去。

  ●除了《认同与自由》看不下去,其余都不错。其中,《比疯狂还疯狂的想象》让人大开眼界,也大开脑洞,非常有意思;《流浪广州》则展示了家庭背景、个人性格、自我选择、大时代等融合下的个人命运演进,只让人觉得人生多变世事无常;《嘉靖律政风云》实实在在体现了:升斗小民数年数十年奋斗,对自身命运的影响,比不上皇帝一个小心思。

  ●读库的德国法律系列都精彩。与德国法律的严谨相对照,嘉靖年间的律政风云立见高下。第一次了解流浪汉的生活。平行宇宙不能证实也没法证伪,是伪科学不?

  ●嘉靖律政风云 后收录在显微镜下的大明里,觉得亲王写这种文写得最好了,又好读又正经。流浪广州这一篇刷新了我对流浪汉的理解~

  ●《嘉靖律政风云》颠覆了我对古代的司法体制的认知。《认同与自由》实在读不下去…《伤痕》、《流浪广州》很好读,后者让我见识到了原来一个人可以活的如此“潇洒”。

  ●马亲王的文认真读,平行宇宙的假装认真读。哈哈

  ●还好。还是马伯庸的那篇最有看头。

  ●《嘉靖律政风云》真心好

  ●本期已阅。

  《读库1804》读后感(一):读库1804印象

  《嘉靖律政风云》:作品要写得好看,当然最好是故事本身是个好故事,有冲突、有反转、还能品砸出一点世间的道理。 《认同与自由》:小小一方头巾,居然扯出这么多事端。每份判词都能讲出一番道理,人权、宗教,日后只怕还有政治风向,都会影响判决结果。说到底,订法施法终究还是要靠人,最严苛的法律也有解读的空间。 《伤痕》: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每个人都带着时代的印记,我们有幸不是生活在最艰难的时代。 《流浪广州》:世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际遇。有些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只要那个人自己不以为苦,便很好。 《失落的天文台》:老物件的生命,系在一些特定人群的记忆里,当那些人不在了,物件也就湮灭了。幸而总有另外一些人愿意探访历史,写下留下一些文字,让老物件的记忆得以存续。 《私人文学史(续二)》:书籍极大丰富的今天,对于爱书人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但对于培养爱书的习惯却是负累。就像食物短缺时最馋吃,一旦敞开供应,嘴巴就刁了,滋味没有了,注意力也分散了。 《比疯狂还疯狂的想象》:科学的尽头像是要跟宗教和神话接轨。

  《读库1804》读后感(二):#2018·阅读记#71《读库1804》

  这一期读库有8篇文章。 最喜欢的是马伯庸的《嘉靖律政风云》, 去年他写的《徽州丝绢案》也非常精彩。 《认同与自由》中对德国各种情况的“头巾”案做了详细的判决描述, 站在客观外部看完之后, 感叹世界各种意识形态, 在不同人群的不同的角度看起来都有其合理性, 持有不同意识形态观点的人真的很难互相理解认同并包容。 经历二战的反思, 德国已经算是各种形态包容性最好的了。 《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山之作, 读库这次刊出的《伤痕》连环画是第一次看到, 真是催人泪下。 现在自己很回避看这类小说。 但政治家们应该时刻回望才好。 《流浪广州》看到一个台湾人的自我放逐, 在广州流浪了十几年的生活状态, 人生百态, 无所谓对错、好坏, 只是经历。 《失落的天文台》快速浏览,无太大兴趣。 《私人文学史》继续讲述文革时期阅读经历, 无兴趣。 不喜欢回顾悲惨历史阶段, 特别是离我此辈时间并不长远,如同我最不喜欢看清末历史一般, 虽然有点掩耳盗铃的心态。 可心里就是不喜欢去看这些东西。 那些永远活在这个阶段意识形态的人, 也很没意思。 《比疯狂还疯狂的想象》说的是平行宇宙的基础概念, 不如去阅读泰格马克出的几本书。 这篇文章只是泰格马克的简单摘抄版。 花三个小时, 看八个完全不同主题的东西, 挺有意思。

  《读库1804》读后感(三):一口吃掉,然后有回味在心头

  《认同与自由》作为法律专业从业者,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法律归根到底是一个权力体系,从事其中的人却很容易迷失在权利和义务的对境里:后面那一系列头巾案全都是2003年判例留下的坑……

  跟《嘉靖律政风云》对照着看,更容易发现法律制度的真相——所有司法的事情,到最后都是政治的事情。联系德国的头巾,还可以再多说一句,所有宗教的事情,到最后也是政治的事情。

  《比疯狂还疯狂的想象》,是最喜欢的一篇,从四个层面讲平行世界,逻辑清晰,结构漂亮,实在精彩。最难的是又多说了一点,关于我们要怎么样去看待一个猜想,以及,有些预测到最后相当于啥也没有预测。人类的想象力,通常是没有现实世界精彩的,只要你真的了解怎样去看。

  《流浪广州》也是非常喜欢的一篇,人有各种各样活法,浪子的生活,也一样有规有矩。说到底,不管怎么样去活,都要坦然面对自己,还得像个样子,体面得很。

  当时看这一篇的时候,一直想到电影《横滨玛丽》,当时在一席听导演中村高宽讲玛丽的故事的时候……他讲日语的我又听不懂!但是看PPT里面的一些图片和介绍,配合他的语气,还是完全能懂里面的意思。很多时候,很多故事,很多人的人生展示给你看,最后都是为了回答“活着是为了什么”。流浪广州的故事,也是这样。

  《伤痕》,其实之前美术馆展连环画的时候,看过《枫》,那时候看就是感觉一种惊心动魄的伤感——现在的人看那个年代的故事,真的是毛骨悚然的痛。同样地,看《私人文学史》,最大的庆幸是,现在有很多书可以读,真好。

  《失落的天文台》,小中见大,其实是一部新中国科技史,随着光环境的变化,其实也是一部北京城市变化史。

  《读库1804》读后感(四):流水行云│事关《读库1804》

  近期,乾隆与华盛顿同于1799年去世这个冷知识又被翻出来,引发各种比较。两人虽生活在同一年代,可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却完全属于两个时代,根本就是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差别。

  其实不止两三百年前的乾隆,我有时面对一些时事,看到社会的运行逻辑一成不变,也觉得自己生活在古代。比如2017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二十一题”事件,最终不了了之,没有道歉,没人负责,而省内外各类媒体,也没有跟进报道此事。

  换位思考下,如果儿子马骁使用第二种解法,得出第二种答案,亦即利益获得者,我们至少不会像那些家长一样,得了便宜还卖乖。写作《中考魔方》时,事情已过去半年,仍心意难平。抚慰内心的,是老六的这段话:“凡他人承受的,必会落在你身上。……人这一辈子,其他人要承受的伤痛、挫折、迷茫、无助、绝望,你也一样都少不了。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

  还有《读库1702》里马伯庸的《徽州丝绢案纷争》。《读库1804》里他的《嘉靖律政风云》,与前文一脉相承,对相关案件文献爬梳后,以单口相声式的叙述,呈现晚明官场心态与民间生态。不同的官司背后,是一样的处理方式:官员出于仕途考虑,以平乱维稳为先,而非公正,或和稀泥,或拿意识形态压人,司法问题,政治解决;百姓深谙官僚秉性,遇到纠纷,有理没理,先行折腾,往往得以按闹分配。人心若此,千年未易。

  太阳底下无新事。2018年高考后,全国统一卷(Ⅰ卷)理科综合单选题第八题又引起巨大争议,事涉十个省份的考生,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左右。而各省招生办公室也先后发布公告称,经专家评议认定,该题本身没有问题,但不同考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对试题选项会有不同的理解,综合各方面意见,考虑高中教学的实际等因素,经研究决定,在评卷中,对该题单选A或单选B的,均给六分。

  网上一时又是一片撕裂声。

  【刘勃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谨此致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读库1804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