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锦集

2021-03-06 02:23: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锦集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是一本由吴国盛著作,博集天卷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7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一):我的读书笔记

  

P36

“采集和收藏毕竟是文明的第一块基石。也正是采集和收藏,使人类的语言和时间成为可能。我们的语言只是一种集体性的记忆方式,我们的时间使集体性的活动能够步调一致。”

这个观点真的太绚了,细品的确如此,没有时间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语言本身,就是集体性的一个东西。离群索居违背天性,一点没错,还是要积极一点,积极融入社会。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二):科學的歷程

  

看歷史總是有趣的,原來看過第二版,又把第四版看了一遍。 第四版出版於吳老師的《什麽是科學》之後,觀點應該也有變化吧。

由於現代科學分科越來越細,體系越來越龐大,因此本書的重點在近代科學及其以前的部分,現代部分只能簡略提及。

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段話:

电脑和网络时代带给人类更大的问题是人对机器的过分依赖性,而机器一旦出现故障,其后果就必然是灾难性的。人类通过使用工具解放了自己的手脚,获得了自由,但久而久之产生的对工具的依赖性,却使刚刚获得的自由又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这就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主奴辩证法在起作用。

人們使用工具,本是為了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結果卻陷入了繁重的腦力勞動中。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三):我们为什么只有博物学和工科而无数理逻辑科学

  中国有技艺,无科学。中国文化由于过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没有也不能产生欧几里得几何学和Pythagoras。 中国传统实用理性过于重视现实的可能性,轻视逻辑的可能性,从而经常轻视甚至贬低“无用”的抽象思维。“雄辩”如孟子,常常违反形式逻辑,仅以气势(情感力量)逼人;清醒如荀子,也以无实用价值而反对名家;道家强调的恰恰是逻辑悖论式的辩证观念;法家如韩非着重的更是现实功能的“逻辑”。从孔子起,重视的都是“名(概念)”和“实(现实)”的关系,是“必也正名乎”,而不是“名”自身独立发展的价值;而其根由则在于,天人不分的巫史传统,没有可能从独立科学基础上发展出高度抽象的“先验”观念和思维方法。这使得中国人的心智和语言长期沉溺在人事经验、现实成败的具体关系的思考和伦理上,不能创造出理论上的抽象的逻辑演绎系统和归纳方法(墨辩略有而失传)。 汉语缺少抽象词汇,哲学缺少形而上学,思维缺少抽象力度,说话作文不遵守形式逻辑,计算推演不重视公理系统。二千年来中国很少有哲人能够发表“通过逻辑的完美认识,内在价值是不能以应用外在价值所能比拟的”之类的论说。未能重视抽象思辨所获得逻辑真理和认识愉快,远比物质效用和实际利益更为重要。凡此种种,都是由于未认识符号操作乃实践操作伟大提升、延伸和扩大,未认识摆脱了人体肢体活动的物质操作局限性所可能获得的潜在逻辑可能性。正是这一“未认识”,不仅使理论而且使实际也即是人的物质实践本身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和阻挠,从而缺乏对独立于社会规则的自然律(Law of Nature)的深入追寻,未能发展出以高度抽象思辨为基础的现代科学。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 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2004年)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四):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The journey of science。囿于自身知识经验,我终于理解了科学历程的冰山一角,大部头的书,作者按照时间的脉络娓娓道来,科学史的写作中肯定会涉及一些深奥的科学知识,想让大众读者听得懂无疑是一个挑战,但作者一个个“通俗的来说”巧妙地“还原”了本质,从泰勒斯但后面的霍金,从“万物源于水”到“量子力学”,当一个个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出现在眼前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上帝掷骰子吗?”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一波波设想,然后在异样的眼光中有那么一群人孜孜以求,甚至以身殉道,于是产生了科学的历史,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科学家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谢未知,一个理论的被建立、被批判、被推翻,然后又有一个新的理论取代了它,技术也是如此,在这不断地怀疑与确信之间我们有了进步,我们走出了洞穴,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还能能动地改造这个世界以适应自身的发展,一跃为食物链顶层,但我们也由此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就如作者所说,是没有合理运用科学还是科学内在固有缺陷在作怪都未曾可知,作者抽丝剥茧似的分析和事无巨细的论述第一次让我觉得“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你所谓的思想不过是别人的跑马场。”看到每一个自己习以为常的认识背后的变革历程时,我意识到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别人思考过的,我们以为的自己的想法其实都是一代代人的建构,我们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一代,而这些都被当成了习以为常。

一个时代的困惑就这样变成了下一个时代的笑谈,而现在的我们习惯性的用观看代替思考,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意义大概就是:未来与科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所以世界真的能走向统一吗?

2020.12.04

(乱七八糟的一大堆)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五):西面 | 有了知识不等于理解

  《科学的历程》第一章 科学史的意义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作者从三个方面总结科学史的意义:1、了解科学史有助于理科教学;2、有助于理解科学的批判性和统一性;3、有助于理解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

  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成为科学家。读了很多牛顿煮鸡蛋类的段子,那时我以为只要做到废寝忘食,就能成为科学家,至于生活方面的问题则不用太放在心上。后来我成了解物理习题的高手,但是对物理的兴趣一天天衰减。我记得每个物理公式和常数,但是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仍然不知道,甚至已经不再有兴趣问为什么了?

  前一段时间接触到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这两个对我来说比较新鲜的门类,让我在毕业多年后重新燃起对物理学的兴趣。科学哲学帮助我认识科学的本质和意义,以及科学的局限性。而科学史则让我看到每一次概念和公式背后的活生生的人,有着独特的历史烙印,以及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学历史的朋友向我推荐了吴国盛老师的这本《科学的历程》作为科学史的入门。这本书很厚,比我读的很多神学释经书都要厚很多。但这本书并不难读,还有很多有趣应景的彩色插图帮助理解。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早一点读到费曼的《物理学讲义》,或是早点接触科学史,也许我会选择继续在物理学的道路上走下去。

  在官方的教育里,科学最重要的是结论以及如何应用。至于定律是如何一步步被发现,以及研究者们如何求知的过程,则被看为是无关紧要的。这也是霍尔顿编写的两套物理丛书在中国未产生积极反响的原因。不寻求理解,只寻求知道的教育是可悲的。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索的精神,会不断被务实和实用主义所磨灭。

  作者提到很多教育中的危机:过于强调科学的偶发性、科学理论僵化、科学主义、科学实用主义、学科细化等。若只是把科学史当作补充的史料,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在科学的发展历史中学习真正的科学的求知精神。

  西面 20180830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六):数学,自然科学,电气+信息工程学——古希腊科学传统,自由环境,近代资本支持的产物

  客观回溯一下现代史上的技术之“根”,几乎都由欧美天才接力而成,这些天才专注于科学世界,手举人类火种,寻觅自然之秘,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将人类文明拓展到一个新高度。 所以,很多时候对西方文明心存敬意,是对传统的理性认知。 就像公元前7世纪~9世纪很多胡人来到长安,接受唐朝汉文化的洗礼并无区别。 这并非盲目崇拜,而是对西方前辈先贤的认可,他们的精神照亮星空,他们的技术普惠世界。 欧洲数代积累,才催生了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巨匠。 近代科学的百年沉淀,才有了黄金时代的量子力学群星。 美国百年的基业,才成为现代“开源世界”的发源地。 牛顿定律、电磁力学、薛定谔方程、香农定律、冯诺依曼架构这些根中的“根”,永远是人类文明的前进之源。 技术诞生了文明,世界性的开源社区,基本上都由英文在主导。因为只有英文,才可以连接起地球村上更多优秀的大脑。 其它语言做不到,这是现代文明的百年积累。

  代码语言:数字世界最优秀的哲思 代码语言,它是互联网世界的底层基石。 能写出互联网世界代码语言的人,是数字世界最深邃的哲思者。 每一种代码语言的流行,后面是一个价值千亿以上的产业链和财富链。 而这些代码的创造者,无论他们来自什么国家,都在用英文编写自己的框架。 Linux的发起人托瓦兹是芬兰人, C++之父本贾尼 · 斯特劳斯特卢普是丹麦人, Java之父詹姆斯 · 高斯林是加拿大人, Python作者吉多 · 范罗苏姆是荷兰人 ……

  他们不是美国人,但是当他们处于智慧巅峰之时, 必须用英语来思考。 全球任何一台第五代战机,都有数万行代码语言; 任何一枚制导导弹,最终都由一行行字符在控制; 每一个IC芯片,里面都写着一种以上代码; 文明之根,说到底是人才创造的。 谁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 谁的战队更具智慧,谁才会赢得最后胜利。 最终,仍然是人才之争。

  英国的QS排名上,美国依然稳坐榜首,排名前三的学校全都来自于美国,分别是MIT、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在QS今年前200的排名中,一共有46所美国大学上榜,其中5所进入前10,29所进入QS排名TOP100。 从1978年到2015年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有超过2万名清北毕业生留在了硅谷工作。 今天,仍然有无数家庭将孩子送往美国,因为那些大学有着最智慧的头脑。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七):数理逻辑科学的方法论奠基者

  真正代表近代科学方法论精神的既不是培根,也不是笛卡尔,而是伽利略和牛顿。

  伽利略最先倡导并实践实验加数学的方法,但是他所谓的实验并不是培根意义上的观察经验,——达尔文和佛洛依德都是观察得到的经验。

  而是理想化的实验——设置理想化状态去设计实验。

  地球上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避免摩擦力的影响,但要认识基本的力学规律,首先要从观念上排除这种摩擦力。这就需要全新的概念体系来支撑将做的实验,包括设计、实施和解释实验结果。只有这种理想化的实验才可能与数学处理相配套。

  伽利略的研究程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面对着无比复杂的自然界,我们首先要通过直观隔离出一些标准样本,将这些样本完全翻译成数学上容易处理的量,

  然后通过数学演绎由这些量推出其他一些现象,

  再用实验来验证这些现象是否确实如此。

  在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论中,第一步即直观分解相当重要。它意味着将一个无比丰富复杂的感性自然界通过直观翻译成简单明了的数学世界,而这就是将自然数学化。

  全部近代物理科学都是建立在自然的数学化基础之上的。正是在这一点上,伽利略是当之无愧的近代物理学之父。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载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第三篇的开头,名为“哲学中的推理法则”,共有四条: 法则1.除那些真实而已足够说明其现象者外,不必去寻求自然界事物的其他原因。 法则2.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种原因。 法则3.物体的属性,凡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减弱者,又为我们实验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物体所具有者,就应视为所有物体的普遍属性。 法则4.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运用一般归纳而导出的命题看作是完全正确的,或者是非常接近于正确的;虽然可能想象出任何与之相反的假说,但是没有出现其他现象足以使之更为正确或者出现例外之前,仍然应当给予如此的对待。

  牛顿的方法可以称为“归纳-演绎”法,但是他完全不同意笛卡尔的先天-演绎法。他认为,“虽然用归纳法来从实验和观察中进行论证不能算是普遍的结论,但它是事物的本性所许可的最好的论证方法,并且随着归纳的愈为普遍,这种论证看来也愈为有力”。

  因此,他十分重视归纳,但这不意味着他忽视数学演绎,相反,他的公理法是构成他的力学体系的根本方法。与从前的演绎法不同的是,牛顿认为演绎的结果必须重新诉诸实验确证。可以看出,在伽利略和牛顿这样的近代科学大师那里,实验观察与数学演绎是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读后感(八):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四版 内容梳理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四版 内容梳理

  《科学的历程》的一部普及性的世界科学通史。自1995年首版以来,受到广泛好评。此后不断再版,内容也不断完善精进,影响很大。诚如第三版序韩启德院士所说,这本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充分认识到科学的人文价值,并且通过历史叙事的方式,阐明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从而沟通文理,在科学和人文之间架设桥梁。”我看的是第四版。这一版据吴国盛先生自序,最大的变化是在图片方面。近十年来,作者或借着学术会议之机或者专门自费旅游,访问了不少科学家故居和墓地、科学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种科学胜地、遗迹,拍摄了不少照片。这一版作者大量采用了自己亲自拍摄的照片,现场感非常强。

  本书写作的目的:

  作者在绪论第一章科学史的意义里,引用了培根的一段关于知识的名言:“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史使人明智,在科学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了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我们不再对身边的科学表现出惊奇,更甚至我们已经对科学无动于衷。因此,在此时回顾科学的历史,是为了使科学时代的我们变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因为了解科学史,有助于理科教学;了解科学史,有助于理解科学的批判性和统一性;了解科学史,有助于理解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

  本书写法上的特点:

  在绪论第二章科学史的方法里,作者首先举出三种关于科学的界说:科学是系统化了的自然知识——理论科学史;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史;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科学社会史。本书作为一本普及性的科学史通俗读物,作者希望做到三者的兼容,呈现为一部综合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史。那么在写法上如何去呈现呢?首先,基于人类漫长文明史中,一直存在两个传统——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它们共同构成了科学的历史渊源。所以本书一大写作原则是:对科学史上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同样重视。其次,作者希望内容在编史方法上对内时学派和外史学派进行综合,尽量同时顾及二者(内史学派是以亚历山大·柯瓦雷为代表的的思想史编史方法。注重追溯科学概念的内在逻辑发展线索。思想史的编史方法获得成功的学科领域往往是数理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力学和几何学,时段主要在从哥白尼到牛顿这段历史时期。外史学派是以默顿和贝尔纳为代表的社会史编史方法。重视研究科学和社会的关系。对于全面理解科学史而言,思想史和社会史有和平共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本书将写成一部综合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史。国际科学史界一般致力于专题史、断代史、国别史与科学家传记。通史往往吃力不讨好。弊病显而易见:面面俱到,面面无重点。这本书在95年的横空问世,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当时科学通史的空白。

  目录、篇章结构及各卷知识线索梳理:

  1.目录

  四版序(不断重印,影响巨大,完善精进)

  绪论

  三章(科学史的意义;科学史的方法;五千年的历程)

  第一卷东方 古老文明的源头

  一二章(从自然史到文明史;东方的四大古老文明)

  第二卷希腊 科学精神的起源

  三~六章(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希腊古典时代的科学;希腊化时期的科学;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第三卷中世纪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七~十二章(古典文化的衰落与欧洲黑暗时代;阿拉伯人的科学与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中世纪后期欧洲学术的复兴)

  第四卷16、17世纪 近代科学的诞生

  十三~十九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地理大发现;哥白尼革命;新物理学的诞生;从炼金术到化学;近代生命科学的肇始;机械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的确立;科学活动的组织化与科研机构的建立)

  第五卷18世纪 技术革命与理性启蒙

  二十~二十五章(技术发明与英国产业革命;法国启蒙运动与科学精神的传播;力学的分析化与热学、电学的早期发展;18世纪的天文学;化学革命;进化思想的起源)

  第六卷19世纪 古典科学的全面发展

  二十六~三十二章(19世纪的电磁学;19世纪的光学;热力学与能量定律的建立;物理和化学中的原子论的兴起;19世纪的天文学;进化论的创立;19世纪的生物学与医学)

  第七卷 19世纪 科学的技术化、社会化

  三十三~三十五章(科学强国的兴衰;运输机械的革命;电力革命与电气时代)

  第八卷20世纪 探究宇宙与生命之谜

  三十六~四十章(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穷宇宙之际;探粒子之微;20世纪的遗传学;现代地学革命)

  第九卷 20世纪 高技术时代

  四十一~四十四章(原子能时代;航空航天时代;电子技术与信息时代;生物技术时代)

  第十卷 科学处在转折点上

  四十五、四十六章(世界图景的重建;科学与人类未来)

  著名科学家编年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人名索引

  2. 篇章结构

  本书一共十卷四十六章。涵盖文明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科学发展的历程。重点放置在19世纪和20世纪,这两个世纪占了十卷中的五卷。全书一共722页,这5卷内容合计379页,都占一半以上。这也吻合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早期一般较为缓慢,从认知层面循序渐进,越晚近发展速度越快,相互波及的领域越广,科学发展越往纵深进展。

  3. 各卷知识线索梳理

  (1)第一卷 东方 古老文明的源头

  第一章从自然史到文明史

  宇宙、太阳系、地球、生命和人类相继演化的历史被称为自然史。自然史的概念是在文明的历史中浮现出来的,并随着文明史的发展而变化。自然界是演化的,演化的时间顺序就是: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大爆炸宇宙学理论

  2. 地球演化与生命起源 大气演化——系列化学反应,数亿年发展,15亿年前形成真核生物——生命进化——新生代第四纪距今200万年前人类祖先姗姗来迟。

  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古猿——能人——直立人(晚期直立人用火)——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4. 文明史的序幕

  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人类创造自身的开始,也是原始技术的萌芽。

  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阶段)开始有制造工具的痕迹,打制石器,使用火。新石器时代在的标志是由打制石器进化为磨制石器、定居生活(农业畜牧业产生)以及定居生活相伴的陶器的使用。前4000年前,埃及率先进入金石并用时期,出现了铜器。有了金属工具,人类文明进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天文和历法知识。几乎所有古老文明都有令人惊叹的天文知识。

  第二章 东方的四大古老文明

  1埃及 尼罗河——纸草书——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医学:木乃伊——宗教:太阳神——金字塔、神庙

  2. 美索不达米亚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书、泥板文书——天文学:阴历,占星术,十二星座,日月运行表——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冶铁树和城市建设,巴别塔

  3. 印度 一个不容易直观把握的国度——人种博物馆——四等级种姓——吠陀时期——宗教文化——医学发达

  4. 中国 延续了几千年文明一直不曾中断——农业民族——历法——冶炼术和丝织技术——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科技体系

  (2)第二卷希腊 科学精神的起源

  第三章 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

  1. 希腊奇迹 开启了哲学,也开启了科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文明:热爱自由,民主政体,热爱生活,天性乐观,崇尚理性和智慧,热爱真理,对求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忱。这种精神是真正的现代精神。在周遭都处于黑暗蒙昧之时,希腊文明的出现就是奇迹所在。

  2. 光大东方科学遗产 继承和光大了东方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的科学遗产,将之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克里特-迈锡尼文明——荷马时期——腓尼基人与希腊文字。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东方人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主要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和宗教的需要,只有希腊人首先试图给出理性的理解,试图超越具体个别现象,进入一般的认识。这正是希腊思想的特质,也是希腊人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

  3. 希腊奴隶制与城邦民主制 亚里士多德希腊学术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出自惊异,纯粹出于对智慧的热爱,为求知而求知;二是以闲暇为条件。为希腊人提供闲暇的是希腊奴隶制和城邦民主制。由于手工作业都由奴隶完成,希腊哲学家养成了轻视体力劳动的习惯。他们一般不重视亲自动手观察自然现象、亲自制造仪器工具。他们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思维技巧,提出了极富天才的自然哲学理论,但在实验科学方面严重不足,这也是希腊科学的一大特点。

  4. 希腊思维方式与科学精神的起源 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希腊人首先把自然当做独立于人的东西整体地看待,其次他们把自然界看成一个有内在规律的、其规律可以为人所把握的对象,再次他们发展出了复杂精致的数学工具,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三方面开了科学精神之先河。希腊神话的两个突出特点:人神相异同构,首先这是两个东西,其次才是这两个东西相似,区别是根本的。导致了希腊的有机自然观念。哲学表现就是事物是由于分有了宇宙机体的灵魂和心灵才变得能动和理智,也就是说,由于分有了某种结构才变得类似;完备的诸神谱系,弘扬了秩序、规则的概念,是希腊理性精神的来源之一。希腊神话的这两大特征,反映了希腊思想的对象性和逻辑性,这正是自然科学赖以产生的基本前提。怀海特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指出自然秩序的概念在希腊悲剧中亦有所体现。对数学的重视,是希腊人最为天才的表现,也是留给近代科学最宝贵的财富。希腊科学注重说明和理解自然,而不是支配和征服自然,因此,它本身未构成物质性的力量。这一点与近代科学有着根本不同。但近代科学的技术理性摆脱了价值理性的制约,使人类握有了过于强大的力量却不知如何操控,也许拯救的途径就是重新回到希腊的健全理性中去。

  第四章 希腊古典时代的科学

  从泰勒斯到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全希腊为止的二百多年,是希腊科学的古典时代。可分为爱奥尼亚阶段——南意大利阶段——雅典阶段。

  1.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 米利都学派——鼎盛年概念40岁界定古早时期人物生卒——希腊七贤之一——几何学——“万物源于水”

  2.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毕达哥拉斯定理——“数即万物”学说——第一次提出作为一个圆球的地球概念,使地球成为天体之一,近代的哥白尼革命某种意义上也只是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延续。还进一步提出整个宇宙也是一个球体。地球——天球的两球宇宙论为希腊天文学奠定基础。

  3.芝诺的运动悖论 爱利亚学派——芝诺的四个运动悖论:二分法、阿克琉斯、飞矢不动和运动场。涉及对时间、空间、无限和运动的看法,至今还困扰着哲学家和数学家,这些难题对数学的发展有重要积极意义。

  4.原子论思想 原子论者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主张:世界是统一的,自然现象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但统一不是在宏观层次进行,不是匠一些自然物归结为另一些自然物,而是将宏观的东西归结为微观的东西。这些微观的东西就是原子。物体不断分割,分割进行到最后,必然会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原子。(希腊文中原子的意思就是不可再分割的东西)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世界的共同基础是原子。原子论在希腊时代是思辨的产物,是哲学理论而不是科学理论。但作为一种杰出的科学思想,原子论有气重要的历史地位。近代科学重新复兴了原子论,并在实验基础上构造了物质世界的原子结构。今天的原子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则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5.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文集》——体液理论——希波克拉底誓词

  6.智者与希腊数学三大难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希腊数学三大难题:求圆面积,求立方体的边使其体积等于已知边长的立方体的2倍,三等分任意角——重视作图是希腊几何学的一大特色——苏格拉底“助产术”和“苏格拉底讽刺”

  7.默冬周期的发展 前432奥林匹了克竞技会默冬的发现:19个太阳年与235个朔望月的日数相等,即为默冬周期,用于确定阴阳历中的置闰规则,19年7闰。

  8.柏拉图学院: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理想国》理念论——欧多克斯:比例论,同心球叠加方案——“拯救现象”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纲领,将杂乱归整。

  9.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漫步|逍遥学派,吕克昂学院——著作丰厚,遍及诸多领域——重视感性经验——土水气火四元素构成说

  10.希腊建筑 巴台农神庙

  第五章 希腊化时期的科学

  希腊化文化中最耀眼的明珠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建立的城市亚历山大里亚。这里产生了古代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和科学城就。希腊化时期的科学主要就是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

  1. 亚历山大里亚 亚历山大港口灯塔市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托勒密王朝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立学术机构“缪塞昂”(Museum),同时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这个词后来演化成了英国的“博物馆”。缪塞昂学院持续了600年之久。

  2.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构造了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宏伟的演绎系统,同时它也是一本出色教科书,毫无变动地被使用了2000多年。在西方历史上,也许只有《圣经》在抄本数和印刷数上可以与之相比。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是第一个中译本。欧几里得、阿波罗尼和阿基米德并称为希腊三大数学家。

  3. 阿里斯塔克:日心说的先驱 继承了毕达哥拉斯的中心火理论,把太阳放在中心火的位置。认为地球和星辰一起绕太阳运转。恒星的周日运动,是地球绕轴自转的结果。

  4. 古代科学巨匠阿基米德 数学贡献主要是求面积和体积——物理学贡献主要是关于平衡问题的研究(杠杆原理属于此“给我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和关于浮力问题的研究(浮力定律 尤里卡希腊语发现,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的典故)——阿基米德螺旋提水机——希腊科学精英阿基米德死于野蛮尚武的罗马士兵剑下,这一事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不久就显现出来。

  5. 埃拉托色尼测定地球大小 出任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数学上发明了确定素数的埃拉托色尼筛法——天文学上测定了黄赤交角——地理学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地图,东到锡兰,西到英伦三岛,北到里海,南到埃塞俄比亚——还编写了一部希腊科学的编年史,可惜已失传——最著名的成就是用几何学的方法测定地球大小,算出来的数值是25万希腊里,约合4万千米,与地球实际周长相差无几。

  6. 希帕克斯创立球面三角 创立球面三角这个数学工具,使希腊天文学由定性的几何模型变成定量的数学描述,使天文观测有效地进入宇宙模型之中。——创立本轮—均轮体系——编制了当时最先进的星图

  7. 希罗与亚历山大里亚的技术成就 亚力山大里亚的工程传统在希罗那里达到了高峰。大量奴隶额存在使人们根本想不到去开发自然的力量,这大概是古代科学重视理论不重视实际应用的一个原因。

  8. 希腊天文学的集大成者托勒密 生于公元100年。他总结希腊天文学的优秀成果《天文学大成》,也是被阿拉伯人称为的《至大论》。统治西方天文学一千多年。他还写了《地理学入门》画出了更新的世界地图,显示已经知道马来半岛和中国。他计算的地球大小,比埃拉托色尼比较准确的计算结果小很多。但因为他在天文学上的权威,这个错误流传了一千多年。有意思的是,哥伦布正是因为相信这个比较小的数值,才有勇气从西班牙去寻找亚洲。要是他知道埃拉托色尼是对的,也许他就不会完成这次伟大的航行。

  9. 希腊医学的集大成者盖伦 系统总结了希腊医学自希波克拉底以来的成就,创立了自成体系的医学理论。他的理论基于自己大量的解剖实践和临床经验,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功能有比较正确的描述和说明。在欧洲,一千多年来他都是医学上的绝对权威。他奠定了西方医学的基础。

  10. 代数学的创始人刁番都 代表作《算术》流传到现在,书中收集了189个代数问题。从刁番都开始,代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了。

  第六章 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1. 罗马性格与希腊气质 作为军事奇才和政治老手的罗马人,在科学方面却是十足的低能儿。他们的面前摆着希腊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期留下的丰富的科学遗产,但他们却几乎没有在此基础上增添新的贡献。甚至将遗产逐步丢弃。这是科学史上值得深思的现象。罗马人的性格注重实际,不喜幻想,对待理性知识没有热情。与希腊人截然不同。现代哲学家怀海特在评论阿基米德遇害一事上说的很清楚:“阿基米德死于罗马士兵之手是头等重要的世界变迁的象征:热爱抽象科学的希腊人在欧洲世界的领导地位,被务实的罗马人所取代……罗马人没有改变他们祖先的知识,他们所有的进步都限于工程方面细微的技术细节。他们没有梦想,因而到达不了新的视点,不能对自然力有一个更加根本的控制。没有一个罗马人是因为全神贯注于对数学图形的冥想而丧生的。”罗马人偏重实际的性格与东方民族有某些相似之处,罗马科学的衰落对当代中国来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教训。

  2. 儒略历的诞生 现行的公历直接来源于儒略历。儒略历是以朱利亚·凯撒之名命名的一种历法。凯撒征服埃及后带回埃及的阳历。此历法规定:每四年中前三年是平年,每年365天,第四年为闰年,366天。一年12个月,单数月大月31天,双数月小月30天。凯撒7月生日,要求7月也为大月31天。罗马死刑在2月,所以2月扣除一天成了29天。屋大维即位,生日在8月,也要摆谱,8月也变更为大月31天。2月再被扣除一天成了29天。逢闰年,2月加一天,29天。前325年,基督教罗马教皇规定儒略历为教历。儒略历并不十分精确,以365天为一年,比实际回归年长0.0078天。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革历法,日期比实际上多了10天。然后颁布新的历法,成为格里高利历。它去掉了10天,将1582年10月5日直接变成15日;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算闰年。我国从民国元年开始采用格里高利历,同时也保留我们自己的农历。儒略历的诞生是罗马时代比较重要的科学史事件。

  3. 卢克莱修与《物性论》 该书是古代原子论唯一流传下来的文献。古代原子论发展三阶段:希腊古典时期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首创,对世界做唯物论机械论解释——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发展,将之运用到人生哲学,提出著名的享乐主义哲学——罗马时期卢克莱修加以发展,提出进化思想。在罗马时代,原子论思想的复活不同寻常,自带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4. 威特鲁维:建筑学之鼻祖 《论建筑》,西方建筑学的鼻祖。

  5. 塞尔苏斯与罗马医学的百科全书 用拉丁文介绍希腊的科学知识,得以流传下来。自成体系地影响了西方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外科学和解剖学。

  6. 普林尼与《自然志》为了记录火山爆发的实况,普林尼独自一人上岸,但待得太久,火山灰和有毒气体使其窒息死亡。《自然志》是对古代自然知识百科全书式的总结。但复述前人观点不加批判。对二手材料的忠实,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依据,特别是参照的大多数著作都已失传的情况下。基本哲学观人类中心论。

  7. 罗马人的技术成就 主要反应在农学、建筑工程和公共医疗方面。希腊医学是罗马人学习得最好的一门科学。重视交通运输业、通信事业的发展,建立了通行各行省的公路网。公共建筑宏大壮观,对农业科学比较重视。瓦罗最先将学问划分为九科:文法、修辞、逻辑、几何、算术、天文、音乐以及医学、建筑。最后两门没有被中世纪学者所接受,中世纪流传的是“学问七科”、“七艺”的说法。

  (3)第三卷中世纪 西方不亮东方亮

  第七章 古典文化的衰落与欧洲黑暗时代

  基督教的兴起、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柏拉图学院被封闭和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被烧毁,可以看成古典文化衰落的标志和里程碑。此后,蛮族入侵,经济大倒退、文化跌入低谷,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被基督教所统治,希腊古典文化在君士坦丁堡苟且偷生、奄奄一息。

  1.基督教的兴起 公元元年耶稣基督诞生——公元30年耶稣被钉在是再加上——20多年后,保罗继承了耶稣的事业——最初200多年饱受压制和迫害——325年,皇帝君士坦丁主持

  基督教世界第一次全体主教会议,基督教被承认取得合法地位——380年,皇帝迪奥多修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的兴起在科学史上的意义是负面的,信仰和天启取代了对事物的专研。基督教将希腊文化宣布为异端。中世纪欧洲在自然科学方面没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基督教会在保存学术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 西罗马帝国灭亡 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并改名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610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赫拉克流将东罗马帝国改称拜占庭帝国,希腊化的文明得以延续,日后发展处拜占庭文化。

  3. 柏拉图学院被封闭 529年,查士丁尼以宗教原因封闭雅典的所有学校包括柏拉图学院。与西方的罗马教会不同,拜占庭的教会势力并不强大。难敌世俗政权,因此拜占庭文化带有很强的古典特色。拜占庭的建筑艺术广辉夺目,是黑暗年代的罕见星光。很多希腊哲学家后来也来到拜占庭,拜占庭得以保存了大量希腊文化。

  4. 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烧毁 罗马帝国的战火、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一再洗劫亚历山大里亚这个希腊化城市。前47年罗马战火烧了70万卷图书——392年,基督徒焚烧塞拉皮斯神庙,30多万件希腊手稿被烧毁,而且残忍杀害了缪塞昂学院最后一位重要人物,古代世界唯一的女数学家帕提娅,在415年。——最后的毁灭是伊斯兰教完成的。640年,伊斯兰教徒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全城所有希腊著作被焚毁。

  5. 蛮族入侵与五百年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不确切。千年中世纪不能说完全一团漆黑。欧洲可能如此,而阿拉伯以及印度中国并不黑暗;欧洲也只有五百年黑暗时代,此后好几次学术复兴运动。基督教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天主教发展修道院制度,为欧洲保存些许文化知识。

  6. 波伊修斯:漫漫长夜中的微弱星光 了解希腊学术的最后一位罗马人——哲学作品《哲学的安慰》是哲学史上连接古代与近代的桥梁。

  第八章 阿拉伯人的科学与技术

  默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对统一阿拉伯民族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又以宗教“圣战”的名义不断扩张。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已经形成。

  1. 阿拔斯王朝与阿拉伯科学的兴盛 倭马亚王朝(即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继承了逃亡到波斯的希腊学术遗产。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商业和贸易,支持科学事业,为科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一千零一夜》——智慧馆——巴格拉是当时的学术中心

  2. 贾比尔:炼金术之父 炼金术(alchemy)一词就来自阿拉伯文。炼金术有两个来源:工匠来源和哲学家来源。兹拉古典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炼金术提供了理论依据。——炼金术士佐西默斯,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贾比尔提出了金属的两大组分理论,改变物质比例,可以改变金属的贵贱。而且在化学实验中引入了定量分析的方法——阿尔拉兹《秘密的秘密》:汞、硫、盐三组分理论,一直流行到7世纪波义耳的《怀疑的化学家》出版为止。阿拉伯炼金术为后来的化学奠定了基础。

  3. 花拉子模与阿拉伯数学 花拉子模是阿拉伯数学的开创者。花拉子模闻名于历史的工作是写了一部论印度数字的书和一部《复原和化简的科学》。将印度的算术和代数介绍给了西方,使之成了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他还写了一部《地球形状》,而且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与托勒密相反,他把地球估计得过大。阿拉伯人虽然成功地引进了印度的数学系统,并且在代数上有所建树,但数学运算主要还是文字表述,缺乏代数符号。这一点和他们重实际应用、轻逻辑推理和演绎证明有关,这可能也是东方数学的共同特点。

  4. 阿尔巴塔尼与阿拉伯天文学 主要成就是在新的观察基础上对托勒密体系的完善。托勒密体系通过阿拉伯人延续到了近代早期。

  5. 阿尔哈曾与阿拉伯物理学 主要成就《光学书》,研究了透镜的成像原理。其著作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翻译成拉丁文。开普勒直接继承了阿尔哈曾在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6. 阿维森纳与阿拉伯医学 《医典》内容丰富,是阿拉伯医学的一部百科全书。流传广泛,对欧洲医学影响很大,对西方人而言,是系统转述亚里士多德学说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在17世纪以前一直是医科大学的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

  7. 阿维罗意与亚里士多德的复活 750年,倭马亚王族后裔在西班牙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首都科尔多瓦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1126年,出生于科尔多瓦的阿维罗意,既代表着阿拉伯哲学的高峰,也是终点。他首次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做了系统、全面又客观的评介,而且他力图用希腊哲学大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为伊斯兰教提供哲学辩护,开伊斯兰教经院哲学之先河,为基督教的经院哲学提供了示范。但他的同胞不理解他。伊斯兰教的保守人士以哈里发的名义发布诏书说“真主决定让那些只希望通过理性找到真理的人下火狱”。堵死了伊斯兰教经院哲学的发展道路。他被放逐到摩洛哥,然后在当地去世。12世纪后,阿拉伯文化开始黯然失色。

  第九章 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由于地理上相对隔绝、政治上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至今仍保有魅力。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对近世文明的卓越贡献。

  1. 农学 西汉《汜胜之书》是目前留传下来最早的农书,但也只余《齐名要术》中选辑的残篇,原书已失传。主要总结了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关中地区的耕作经验,提出了农业生产六环节理论。该书还对十几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做了经验性总结。北魏《齐民要术》是现存完整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农书。此书真实地反映了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奠定了我国农学发展的基础。南宋《陈旉农书》是我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的一部小型综合性农书。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一部综合了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两方面生产经验的大型农书。此书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部分《农器图谱》介绍了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机械的构造和制造方法,占据了大篇幅,最高贵,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农具实物形象,连有些已失传的古代机械也经反复试制恢复原形,具有极高的科学史价值。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一部巨著。

  2. 中医药学 《黄帝内经》——中医三大祖师:华佗(麻沸散、五禽戏、《青囊经》失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扁鹊——孙思邈《千金方》——李时珍《本草纲目》

  3. 天文学 传统历法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天文历法发达,服务农业&天人感应服务皇权——《甘石星表》——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盖天说宇宙理论——祖冲之:圆周率&《大明历》——僧一行《大衍历》——郭守敬《授时历》

  4. 数学 汉代《周髀算经》是现存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汉代《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注重实际计算问题,不考虑抽象的理论性和逻辑的系统性。采用十进位制算筹算法,优越性。——宋元达到繁荣顶点,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大家,代表了当时中国也是世界最先进的数学水平。秦九韶《数学九章》“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是非凡的数学创造。李冶《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提出“天元术”,天元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中符号代数学的诞生。杨辉算学著作5中21卷,发明“垛积术”,首创“纵横图”研究。朱世杰《算学启蒙》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数学教科书。《四元玉鉴》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5. 陶瓷技术 陶器(唐三彩)——瓷器:青瓷-白瓷-南青北白-宋代开始出现彩瓷,釉下彩青花瓷始于宋代。斗彩、五彩、粉彩属于釉上彩。——丝绸之路外传

  6. 丝织技术 从北向南发展——丝绸之路外传

  7. 华夏建筑 万里长城、赵州桥和各时代宗教建筑和皇宫是华夏建筑的精品杰作。现存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高层建筑。宋代李诫《营造法式》,表明宋代建筑技术开始标准化。明故宫是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最高体现。

  第十章 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1. 纸的发明与西传 蔡侯纸——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造纸的一般工序和相关技术——751年恒罗斯之战大唐与阿拉伯帝国,高仙芝战败。

  2.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现藏于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木活字《农书》专门有一节“造活字印书法”,是世界上最早阐述活字印刷术工艺的著作——铅活字15.16世纪在我国出现。——雕版印刷术12世纪传到埃及,活字印刷术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和埃及以及欧洲。保存到今天的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是维吾尔文的。1450年,德国古登堡仿照中国活字印刷术制成了用铅锑锡合金为材料的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

  3. 火药与炼丹术 中国的炼丹术与西方的炼金术一样,都来源于原始巫术,带有很浓重的神秘色彩,但目标不同。炼金术追求黄金。炼丹术追求长生不老之丹。这对中国帝王有很强烈的诱惑力,得到历代皇帝的支持。孙思邈《丹经》第一次记载了配置火药的基本方法,虽然反应不够剧烈,但已经十分接近黑色火药的配方。中国的硝石、硫黄和火药配置技术大约8世纪传到阿拉伯和波斯,阿拉伯人称硝为“中国雪”,而波斯人则称其为“中国盐”。在双方交战中,阿拉伯人掌握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14世纪初,阿拉伯人将火药技术传入欧洲。

  4. 指南针和航海技术 司南——1044《武经总要》指南鱼——沈括《梦溪笔谈》最早对指南针的制造技术进行系统阐述——1119《萍洲可谈》记录了中国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情况——指南针的发明使中国的航海事业在中世纪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郑和七下西洋。

  第十一章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清代原有的传统科学技术得不到飞快的发展,对西方新兴的科学又予以抗拒,结果是中国科技大大落后于世界水平。

  1. 明末四大科技名著与传统科学技术体系的终结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一部极有价值的地理学著作,特别是对西南各省面貌的考察,有许多开创性贡献。李约瑟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和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农书很多,但手工业的书很少。自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以来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出现,这是此书的特殊价值所在)。《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都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对我欧国传统科技知识的集大成,但也预示了传统科技体系的终结。专制集权严重束缚理论科学的发展,连宋元时期已经取得的杰出成就都未能继承下来。伴随着资萌的出现和一再遭到扼杀,不可能出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全面飞速发展。

  2. 满清社会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清兵入关,东南经济破坏,摧残了资萌。清朝用了一百多年时间才赶上明中叶手工业生产水平。文字狱,知识分子埋头故纸堆,做死学问。东南沿海反清力量强大,海禁和闭关锁国严重阻碍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日益陷入越来越落后的境地。中西差距越拉越大。

  3. 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明万历年间传教士大批来华,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学、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数学:利玛窦《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天文:利玛窦《混盖通宪图说》等,介绍西方当时的天文学理论日月食原理、七大行星与地球体积等,协助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地学:利玛窦给中古带来了第一张世界地图。诸版本中以《堪舆万国全图》最为著名。——物理学:汤若望望远镜和西方的火器制造技术介绍给中国朝廷。顺治和康熙两朝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大量传入。《皇舆全图》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地图。传教士将其带回欧洲,欧洲人对亚洲有了新认识。《数理精蕴》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雍正对传教士不满,西学传入受阻。1773年,罗马教皇解散了耶稣会,西学东渐中止。有限传播。“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4.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及其原因 人们一般把“为什么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等同于“为什么中国没能产生近代欧洲所产生的那种科学”。这个等同并不恰当。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首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并不意味着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必然落后。其次,“为什么历史是这样(出现发现变慢现象)”与“为什么历史不是这样(未出现近代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类问题。前者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积极的解答,而后者只能找到消极的解答。对后者的一般回答只能是,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因为中国不具备欧洲产生近代科学的所有决定性条件。尽管我们可以列举一些条件,如中国缺乏足够强大的资本主义势力,中国缺乏希腊式的数理自然观,知识界流行的是有机自然观,中国的理论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技术)缺乏密切的练习,士大夫阶层与工匠阶层有一道很难跨越的鸿沟等,但这些条件是列举不完的。更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和西方有着完全不一祥的文化基因,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历史条件,因此,问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就相当于问苹果树上为什么结不出桃子。我们也许可以说,这是一个假问题。但是,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历史问题,对它的回答是:由于中国科学的发展速度变慢,西方发展变快,所以中国落后了。为什么中国科学在近代发展变慢了呢?正是其依附于大一统的社会结构的实用性本质使然。

  第十二章 中世纪后期欧洲学术的复兴

  从11世纪开始,欧洲从漫漫长夜中苏醒。13世纪出现了大学这种近代的教育体制。十字军东征和阿拉伯人带回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希腊学术。通过翻译和消化希腊古典文献,欧洲学术得以复苏,出现了托马斯·阿奎那和罗吉尔·培根,中世纪后期,城市大量崛,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

  1. 十字军东征与欧洲学术的复兴 以夺回圣城耶路撒冷为目的的十字军东征延续了200多年,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12世纪欧洲掀起了翻译阿拉伯文献的热潮。希腊原始文献通过翻译回流为欧洲人所熟悉。大翻译的中心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大翻译运动导致了欧洲学术的第一次复兴。西班牙杰拉德翻译《至大论》。1270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全部被译成拉丁文,亚里士多德学说在基督教统治地位的确立指日可待。

  2. 大学的出现 11世纪以前,欧洲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学校,主要职能是为教会选送神父和教师。随着城市的兴起,出现了一些世俗城市学校,但规模和课程设置都有局限性。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1088年创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起初是一个以讲授罗马法为著名的讲学中心,后来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一个大学(行会),获得了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和某些世俗的特权。这些大学自主管理,课程自行设置,与教会学校比起来,代表着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近代精神。大学成了欧洲学术活动的中心场所。

  3. 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的巅峰 大翻译运动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是产生了亚里士多德化得经院哲学。(之前是教父哲学,由圣奥古斯丁创。将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结合,主张灵魂是实体,有独立的存在)经院哲学是用推理的方式对基督教教义给出分析和解释,解释不同引发争论,最著名的争论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学理上讲,实际上是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之争的继续。——大阿尔伯特——学生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建立了一个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天主教神学相协调的思想体系。在神学研究中注入理性,将希腊精神的火种传入近代。

  4. 罗吉尔·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 导师格罗塞特——学生罗吉尔·培根《大著作》《小著作》和《第三著作》,提出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延续了格罗塞特的光学研究,主张地球是圆的,提出环球航行的设想。哥伦布曾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欧洲历史上对火药的第一次记载就出现在1247年他写的一封信里。不受重视,贫穷死去。1773年《大著作》才出版。

  5. 城市与教堂建筑 10世纪以来,欧洲各地城市大量兴起,成为了瓦解封建制度的坚强堡垒。中世纪在技术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教堂建筑。12世纪以来多哥特式建筑:高大的尖形拱门、高耸的尖塔和高大的窗户。巴黎圣母院、克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等。

  (4)第四卷 16、17世纪 近代科学的诞生

  第十三章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地理大发展

  近代科学诞生的背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1. 意大利文艺复兴 早期文学美术:但丁《神曲》、彼特拉克十四行抒情诗&搜集古代抄本,掀起研究古典学术的热潮、乔托&玛萨乔&阿尔伯&吉波尔提&多那台罗。——16世纪意大利全盛艺术:艺坛三杰&波提切利——传播欧洲。西班牙塞万提斯&英国莎士比亚

  2. 莱奥纳多·达·芬奇 许多新兴领域的开路先锋,私生子,没有受过正式教育,成就斐然。设计升降机、降落伞坦克、潜水艇等,绘制眼睛模型,天文学星球运行规律,生理解剖30具尸体。重要意义:倡导了一种亲自动手实验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他的一段话充分体现了近代科学精神“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的翻译者是经验,经验绝不会骗人,只是人们的解释往往欺骗自己。我们在种种场合和种种情况下谈论经验,由此才能引出一般的规律。自然界始于原因,终于经验,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即人必须从实验开始,以实验探究其原因。”(汤浅光朝:《科学文化史年表》,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年,38页。)他所崇尚的实验精神无疑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成熟和发展。

  3. 宗教改革与人的解放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

  4. 罗盘、枪炮、印刷术和钟表的出现 罗盘使航海事业如虎添翼,促进全球一体化,枪炮既摧毁了封建古城堡的封建割据,也打开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大门,印刷术使知识不再为少数人所垄断,而真正成为全人类的的财富,钟表则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快节奏、人工化的时代。火器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弹道学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此外,火器的大规模使用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因为枪弹要求高度的互换性,这就导致了对枪支零件标准化的关注和研究。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是近代印刷术的开山祖师。阅读《圣经》更容易,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机械时钟是修道院制度的产物,也是中世纪手工制作技术高度发达的见证。中世纪后期出现了摆轮钟,以重锤的重力作为动力。13世纪所有的大教堂尖顶上都安装这种摆轮钟。现存最早的教堂摆钟是多佛摆钟,安装于1348年。时钟的改进历史是与整个近代人类文明史同步的。近代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则运用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制造了第一个摆钟。单摆的摆动不受驱动力的影响,摆钟精度大大提高。17世纪中叶,时钟的最小误差由每天15分钟减少到10秒钟。17世纪以后,机械钟表工艺的进步被航海事业的大发展极大地推动。航行需要知晓经纬度,否则有触礁的危险。维度可以通过太阳的视位置,经读取决于当地时间,经度问题马上归结为可携带的准确的时钟问题。物理学家胡克意识到可以用发条做动力储存装置,但他只说不练。第一个制造出靠发条驱动的钟表的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每天精度差5分钟。1761年,英国人约翰·哈里森航海时计,9星期航行误差5秒。(吴国盛《时间的观念》)

  5.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马可波罗游记》——葡萄牙: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到达——西班牙:哥伦布发现美洲,印第安人,后被改名的西印度群岛,至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大陆。亚美利哥是哥伦布的追随者,他意识到这是新大陆。这一新观点被一位法国地理学家读到,便在他绘制的地图上将新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美洲的名字就这样叫起来了。正是“新大陆”的观念导致了古代世界图景的革命性突破,以“亚美利加”命名新大陆是一种历史的公正。麦哲伦全球航行,将大南海改称“太平洋”,260多名水手只有18人生还。环球航行证明了大地球形理论的正确,纠正了托勒密估算的地球周长值,向世人展现了地球真实的地理构造、庆功会时间差别,差了一天,后来明白是因为向西航行地球一周造成。后来设立太平洋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消除因环航地球造成的日期不一致。地理大发现所引起的观念革命与它所带来的的经济后果一样巨大。它大大突破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知识范围,使欧洲的知识阶层从对古典作家的绝对权威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为近代科学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和精神动力。

  第十四章 哥白尼革命

  近代科学首先是一场观念革命,是发生在既有的古典数理科学中的一场基本概念框架的变革。哥白尼革命是整个近代科学革命的第一阶段。

  1. 中世纪的宇宙结构 基督教兴盛之初直至黑暗时代终结,希腊精致的宇宙理论被当做异端,代之以犹太人原始粗陋的宇宙图景:宇宙是一个封闭的大盒子或者大帐篷,天是盖,地是底,圣地耶路撒冷位于盒底的中央,日月星辰悬挂在盖上,这就是所谓的宇宙帐篷说,连大地球形的概念都没有。随着欧洲第一次学术复兴,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所代表的希腊宇宙论开始深入人心,特别是经院哲学引入亚里士多德理论后,地球中心理论获得了正统的地位。同时赋予宗教意义:人类及地球置于上帝的怀抱中,被圣恩笼罩。上帝位于宇宙的最外层,整个宇宙都以地球为中心。托勒密的宇宙体系还被附会人间的等级结构,越往高处越高贵。但丁《神曲》有描述。事实上是等级宇宙。这是不吻合二者学理的引用和解说。

  2. 哥白尼革命 博洛尼亚大学诺瓦拉对其影响很大,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和希腊的天文学理论,给予了他批判托勒密理论的勇气。哥白尼的时代,航海事业大发展,对精确天恩历表需求迫切。哥白尼是在这个紧要关头提出了自己的革命性理论。提出以日心说代替地心说的伟大构想《天球运行论》(托勒密宇宙体系的四个假定:天是球形的转动;地也是球形的;地位于天的中央;地球静止,不参与运动):地球自转公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构造的宇宙图景是:最外层是恒星天,它是静止不动的,构成了行星运动的参考背景;最远的行星是土星,周期30年,之后依旧是木星、火星、地球(1年)、金星、水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既随地球绕太阳转动,每月又绕地球转一周。哥白尼革命带来了一系列观念变革:地球成为不断运动的行星之一,大批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天地有别的界限;破除了亚里士多德绝对运动概念,引入了运动相对性观念;宇宙中心的改变,暗示了宇宙可能没有中心,无中心的宇宙与希腊古典等级宇宙是完全对立;地球运动起来,恒星层反而可能静止不动,宇宙可能是无限的,宇宙有限的理论就不再成立。英国哲学家迪吉斯1576发表了《天球运行的完整描述》含糊地说出了宇宙的无限性。

  3. 布鲁诺 哥白尼体系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逐步被科学界所公认。这期间日心说经历了不少曲折。布鲁诺殉难是最惊心动魄的事件。布鲁诺并不是天文学家,但他通过哲学思辨得出宇宙无限性观念,在思想史上意义重大。整个近代的宇宙论革命,就是从封闭的世界走向无限的宇宙。哥白尼仍是有限体系,布鲁诺超越于时代太多了。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走向火刑架献出了生命。1610年,罗马教会才将哥白尼学说视为异端,《天球运行论》直到1616年才被列为禁书。“布鲁诺之死,使他成为一个殉难者,但这绝不像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他是近代科学的殉难者,相反他是他的宗教信念和哲学思想的殉难者”。(克里斯特勒:《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八个哲学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159-160页)

  4. 第谷·布拉赫:天才的观测家 第谷本人虽然反对哥白尼体系,他的天文观测工作却为哥白尼日心学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论新星》第谷系统及精确的观测材料为历法改革奠定了基础。格里高利历与当时最先进的星表。他发现了开普勒并将其收为助手,并将自己毕生的观测所得材料全部交给了开普勒。1601年10月24日第谷因病去世。临终前,他说“我多希望我这一生没有虚度啊!”开普勒后续的伟大工作是第谷的一生确实没有虚度。

  5.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彻底抛弃了希腊以及哥白尼体系坚持的正圆运动的概念,确立了太阳系的概念。开普勒毕生都是一个狂热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者,对数学的热爱、对自然界数的和谐的神秘感受,始终支配着他对天空奥秘的探索活动。《哥白尼天文学概论》开普勒三大定律:火星画出了一个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由太阳到火星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画出相等的面积;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三大定律将所有行星的运动和太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此太阳系的概念被牢牢确立。

  第十五章 新物理学的诞生

  哥白尼地动学说和开普勒三大定律遇到的一些解释困难要到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新物理学,在伽利略和牛顿手中得以解决。

  1. 伽利略:近代物理学之父 他创造并示范了新的科学实验传统、以追求事物之量的数学关系为目标的研究纲领,以及将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两门新科学》教会终身监禁他,监视他住在佛罗伦萨城外的一栋别墅里。1642年1月8日去世,次年牛顿出生。伽利略制造望远镜,写作《星际信使》:木星有四颗卫星,他们绕木星而不是地球转动;银河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在知识界反响巨大。“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1623年《试金者》中发表了近代自然数学化运动的宣言,阐述了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立场:“哲学被写在那不永远在我们眼前打开的大书上,我指的是宇宙;但只有学会它的书写语言并熟悉了它的书写字符以后,我们才能读它。它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字母是三角形、圆以及其他几何图形,没有这些工具,人类连一个词也无法理解”。(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4页)爱因斯坦评论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1979年,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提出为伽利略平反,1980年正式宣布当年教会压制伽利略的意见是错误的。

  2. 斯台文的静力学研究 《数学札记》

  3. 吉尔伯特的磁学研究 《论磁》——提出质量、力等新概念,并用希腊文琥珀(ellktron)一词创造了“电”(electricity)这个新词。生前赞同哥白尼学说,对日心说在英国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是英国社会中有身份、有影响的人物。

  4. 真空问题:托里拆利、帕斯卡、盖里克和波义耳 托里拆利、帕斯卡、盖里克和波义耳等人将流体力学提高到与固体力学同样高的水平。真空问题是当时流体力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波义耳-马略特定律。真空问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流体力学的发展,为下个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动力机械的广泛使用以及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5. 胡克与弹性定理 《显微图》 ——弹性定理:弹簧总是倾向于回到自己的平衡位置,这种倾向表现为弹性力,该力的大小与弹簧李凯平衡位置的距离成正比。为便携式钟表的制造提供了依据。

  6. 惠更斯:摆的研究 1656年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摆钟。1657年,取得摆钟的专利。1658年出版《钟表论》对摆钟结构进行说明。——《论离心力》,提出离心力公式:一个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飞离中心的倾向,它向中心施加的离心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运动半径成反比。牛顿在14年后也独立地推出了这个公式,并以此为桥梁很快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7. 牛顿力学的建立 从伽利略时代以来一个世纪的物理学工作,在牛顿受里得到综合。数学上发明了微积分,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上总结了力学三大运动定律,创造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光学上发明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论光与颜色》、《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第十六章 从炼金术到化学

  炼金术的实用化导致了医药化学和矿物学的发展,而实用化学知识的增长最终促成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科学的诞生。帕拉塞尔苏斯、阿格里科拉、赫尔蒙特、波义耳是从炼金术向化学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1. 帕拉塞尔苏斯:医药化学的创始者 在医学上引进了矿物质作为药物。从前主要是用植物做药,用无机矿物质治病是一大创举。为了制药,他系统考量了许多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并总结了标准反应的一般特征。这一举动启发了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化学性质,再由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2. 阿格里科拉:近代矿物学之父 《论金属》

  3. 赫尔蒙特 论证“万物源于水”哲学命题的实验“柳树实验”——提出了“气体”概念,造出新词气体(gas)——《医学精要》——开创了化学领域的定量实验精神

  4. 波义耳:近代化学的诞生 1661年《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从炼金术脱胎而出。波义耳对化学的四大贡献:从波义耳开始,化学被看成一门理论科学,它不只是制造贵重金属或有用药物的经验技艺,而是自然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事对物质现象的理论解释;对旧的元素概念进行清除;对火在化学分解中的作用做出澄清;对燃烧问题的研究。(对氧的认识标志着化学发展的水平,直到拉瓦锡时代,化学才走向成熟。)

  第十七章 近代生命科学的肇始

  在新兴机械论影响下的近代生理学,代表了生命科学新的发展方向。(而非博物学)

  1. 维萨留斯《人体结构》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球运行论》这一年,维萨留斯出版了《人体结构》,系统阐述了他多年来解剖学实践和研究。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插图多,而且是画家提香的高足坦荡了绘制工作。引起神学家和保守医学家不满,宗教裁判所判他死刑,由于西班牙王室调解,死刑改为去耶路撒冷朝圣。1564年,死于朝圣回来的路上。

  2. 血液循环的发现:赛尔维特、法布里修斯和哈维 《基督教的复兴》——《论静脉瓣膜》——1628年哈维《心血运动论》:系统总结了血液循环运动规律及其实验依据,宣告了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

  3. 显微镜下的新世界:马尔比基、列文虎克、胡克和斯旺麦丹 马尔比基:毛细血管的发现——列文虎克:原生生物、细菌——胡克:首创细胞(cell)一词,制造了复式显微镜——斯旺麦丹:采集了约3000种昆虫标本,用显微镜一一研究他们的解剖结构,奠定了近代昆虫学的基础。

  第十八章 机械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近代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就是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观和方法论。17世纪末,近代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共同铸造了新的知识传统:机械自然观和实验—数学方法论。

  1. 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中虚构了一个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机构“所罗门宫”。半个世纪后,英国实验科学家仿照所罗门宫见了了一个“无形学院”。1663年,无形学院被正式承认,成为著名的皇家学会。他是科学实验的鼓动家,是未来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2.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机械自然观的第一个系统表述者。《论世界》、《方法谈》(我思故我在)、《第一哲学沉思录》、《哲学原理》。按照他的演绎推理方法,笛卡尔描画出了他的世界图景:世界充满了物质,而物质就是连续的广延。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给我广延和运动,我将造出这个世界”。他相信人体本质上是一架机器,它的机能均可以用力学加以解释。数学上发明了直角坐标系。

  3. 伽利略与牛顿的科学方法 真正代表近代科学方法论精神的是伽利略和牛顿。伽利略最先倡导并实践实验加数学的方法,他所谓的实验是理性化的实验。研究程序分为三阶段:直观分解(自然数学化)、数学演绎、实验证明。全部近代物理科学都是建立在自然的数学化基础之上的。正是这一点,伽利略当之无愧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章开头“哲学中的推理法则”,四条法则可以称为“归纳-演绎”法。

  4. 伽桑狄、波义耳与原子论的复兴 原子论是机械自然观的一种具体形式,在17世纪它还不是一种科学理论。科学的原子论要到19世纪才出现。

  5. 自然的数学化与机械自然观的确立 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先驱深信不疑的真理,它也是机械自然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自然观主张:自然界并不是处处充满了相异的形式和质,而是由质上完全同一的微粒所组成。决定自然界物体千差万别的,是微粒数量以及空间排列的不同;运动不是物质属性的一般变化,而本质上是位置的改变。一切运动包括生物的生长都是机械位移和机械碰撞的结果。科学的目的不是寻求最终的目的论的解释,而是对运动做出数学的描述。机械模型可以说明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自然事物。自然应该成为人类理性透彻研究的对象。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相分离;自然界的数学设计;物质世界的还原论说明;自然界与机器的类比。机械自然观随着牛顿力学的建立而确立。

  第十九章 科学活动的组织化和科研机构的建立

  自发&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掌握自然知识的迫切性,政府支持出资建立

  1. 意大利:自然秘密研究会、林琴学院、齐曼托学院 自然秘密研究会:1560,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被教会指为巫术团体,予以取缔。——林琴学院:切尔西公爵支持,公爵去世,学院解散——齐曼托学院:美第七家庭支持。亲王当主教后,不再提供赞助变就解散了。科学学会的兴衰是意大利科学事业兴衰的标志。意大利科学随后逐步走向衰落,英国继而为先锋。

  2. 英国:哲学学会、皇家学会 培根理想“所罗门宫”——科学家自发“哲学学会”——查理二世同意“皇家学会”:皇家学会下设不少委员会,其中实用科学特别是与商业贸易有关的科学知识,最受重视。机关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欧洲大陆都有广泛的影响。画家学会虽然有皇家许可证,但基本上是一个民间组织。它的经费除妖来自会费和富商赞助,王室并不提供津贴。皇家出资建立的科研机构是格里尼治天文台。

  3. 弗拉姆斯特德、哈雷与格林尼治天文台 1675年天文台正式成立。领取年俸的正式工作人员只有一个,弗拉姆斯特德,第一任皇家天文学家。之后是哈雷。哈雷与牛顿交好。“哈雷彗星”

  4. 法国:巴黎科学院 1666年成立,由国王提供经费,官方色彩浓厚。

  5. 皮卡尔、卡西尼与巴黎天文台 1672年建成。卡西尼的儿孙曾孙都是巴黎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一直统治着法国的天文学界。近亲繁殖的不好影响就是与法国天文学衰落有关。

  6. 莱布尼茨与柏林科学院 数学成就与牛顿一样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莱布尼茨与牛顿关于微积分的争论使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数学交流中断。英国数学自牛顿以后明显落后了。发现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他在力学领域做出的主要贡献。在莱布尼茨一手策划下,柏林科学院1700年正式成立,其出任第一任院长。学院不仅研究数学、物理,还研究德语与文学。这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关联的风格一直是德国学术传统的重要特征。

  (5)第五卷18世纪 技术革命与理性启蒙

  第二十章 技术发明与英国产业革命

  机器取代人力是产业革命的关键。正是一大批新机器的发明与运动,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使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形成革命形势。产业革命实际上是工业技术革命。

  1. 纺织业的发展与纺织机的发明与改进 1700年颁布禁止外国棉布进口的法令。纺织分纺纱和织布两个环节。1733年飞梭——1738年滚轮式纺织机——1765珍妮纺纱机——1769-1771水力纺纱机——1779骡机——1785动力织机,由于新式的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纺织业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轻工业。

2. 蒸汽动力机的发明、制造和使用:巴本、纽可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