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全面放开生育,呼吁每个家庭生三胎:女人的价值,不是只有生
在这里,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管理实用心理学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作者:芒来小姐
原创: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近些日子,东北率先尝试“放开生育”,号召女性“生一胎”“生二胎”“生三胎”……引发舆论狂潮。
男士反应激动,有人开玩笑说:东北生活开销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再找个漂亮老婆,何乐而不为?
走,回东北生孩子去!
女士的反应要冷静得多:生什么孩子?是加班不够满,包包不好看,还是存款多得花不完?
生一个我都养不起,还三胎?做梦吧!
男女反应差距这么大,似乎不全是“生不起养不起”的锅。
这不是东北第一次“放开生育”,2016年,黑龙江18个边境地区,就率先放开“三孩生育”。
但收效甚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黑吉辽的出生率只有0.7%左右,全国倒数。
一面是卫健委放开人口生育限制,试图在总人口数跌破警戒线之前,及时止损;
一面是年轻人不想生,东北每年流出近43万人,奔赴北上广打工创业,只有极少数人愿意留在家乡。
皮带揣口袋,一代又一代。“生还是不生”,这个争论不下的问题,每过几年都要拿出来讨论,没一次能有个定论。
可是生育,哪能简简单单用“对错”来概括呢?
难忍产前剧痛跳楼自杀,月子期间被婆家欺压,产后抑郁摔打孩子,拼二胎导致难产……
频繁出现的女性受害的新闻,无一不指出一个事实:
我们恐惧的,不是生育,而是“牺牲女性”的生育文化。
01
知乎上有个问题:做人很苦,为什么还要让孩子来这世上受苦?
一个万赞回答是:绝大部分人生孩子,就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生,没有思考过孩子的感受,也没有思考过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
选择生育,是因为繁衍后代是人类本能,家族传承是子孙义务。他们完全没想过,本能和义务,建立在一定牺牲的基础上。
而这些牺牲,属于另一个群体:女人。
马来西亚一位四胞胎妈妈,分享了产后身体:密密麻麻的妊娠纹,像蠕虫一样缠绕在肚子上。
即使丈夫眼中,她依然美丽,但要是时间可以重来,她宁可不生。
为什么女人必须生孩子,以糟蹋身体为代价?即使夫妻关系和谐,经济实力雄厚,不愿为生育牺牲自己,就不配当女人吗?
还是无私生育了,就能享受福利,受到全世界的优待?
马来西亚妈妈的照片评论区,有人作呕:这肚皮太恶心,怪只怪你自己生的多。
连照片都被人嫌弃,更别说产后恶露,耻骨疼痛,漏尿涨奶,掉发走形……
代价层出不穷,多到女人连喊一次痛,都会遭到呵斥:所有女人都会经历这些,别人都能忍,怎么就你忍不了?矫情!
若这世间只有凉薄,就不能怪女性顾全自己更多。
其实产后问题,可以依靠科技和美容避免,只是以“牺牲女性”为荣的群体,只能看见女性的生育价值。
他们看不见为社会创造生育价值的女性,实际有什么需求;更看不到那些“每个女人都该经历的事”,背后承受着多大的痛楚。
他们只知道:不生,你就不是女人。
02
我从小就觉得:“为母则刚”,是对一名女性很高的赞美。
“为母”不是非得成为母亲,而是跨过生育这道坎,生还是不生,心里已经有清晰的答案。
真心喜欢孩子,哪怕身材走样失去自由,也打从心底快乐;真心不喜欢孩子,哪怕天时地利人和,也打从心底不想生。
无论哪一种女人,我都打心眼里佩服。
因为她们都拥有健全的心理,度过四个女性心理发展阶段:
青春前期,青春早期,青春期,母亲期。
女性精神分析大师海伦妮.多伊奇认为,10-12岁的女孩,处于青春前期,她们最大的心理动力是不断获得成就。
到了13岁,女孩进入青春早期,这个阶段的女孩有明显的“双性恋倾向”,因为她们摇摆在“做父亲”还是“做母亲”之间,难以取舍。
14.5岁,女孩正式进入青春期,她们变得自恋且充满幻想,对外界一切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包括谈恋爱和嫁人生子。
但这个阶段的“生育”,只是女孩自恋幻想的结晶,并非成熟妥当的决策。
成年之后,女孩性心理发育成熟,进入母亲期。有的女人拥有母性,这是一种怀孕后自然产生的女性本能;
有的女人拥有慈母心,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结构,会引导女孩和他人建立温暖的稳定关系。
母性因生育诞生,慈母心与生俱来,两者截然不同,但都会伴随女性一生。
最理想的生育条件,是物质经济充足,家人照顾充分,夫妻感情良好,同时拥有慈母心和母性;
要是环境条件不够好,女孩心理发展比较健全,从青春期顺利过渡到母亲期,也能够熬过接下来的一切苦难;
最糟糕的情况,是女孩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准备,尚处于青春期的幻想和自恋自卑中,就被推上了“母亲”的绞刑架。
此后余生,她都将在后悔中摸爬滚打。这对一个妙龄少女而言,毫无疑问是巨大的痛苦。
03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人父母,也为了趋乐避苦。
女性选择生育,将承受超负荷的痛苦:就业歧视,社会偏见,同事刁难,他人恶意,生育压力,收入锐减……
代价太大,女人徘徊在“想生”“不想生”之间。即使当了妈,也徘徊在“后悔”和“不后悔”之间,一生为之纠结。
这是人性,也是人之常情,
因为东北地区生育率低,希望女性多生多育,本意或许是好的。
但稍不注意,就会被舆论渲染成“催生压力”,让徘徊在“生还是不生”中的女人,有了被逼迫的理由。
上世纪八十年代,罗马尼亚一任独裁领袖,为了增加出生率,颁布了“禁止堕胎”“禁止离婚”“每个家庭至少生4个孩子“的法令。
电影《四月三周两天》,就讲述了这段历史背景中,两个女孩意外怀孕,为了躲过“月经警察(女性来月经会被惩罚)”的审问,违法秘密堕胎。
堕完胎,女孩脸色煞白。男友和家人高谈阔论,她坐在中间仿佛抽空灵魂的木偶。
这一刻,她失去的不止是孩子,还有那个怀揣着美好憧憬,健康成长的自己。
罗马尼亚“强制生育”法令,整整实施了23年,堕胎率达到惊人的150%,上万女性因此死亡。
23年后,独裁者夫妇被愤怒的民众枪毙。讽刺的是,审判他的民众,是“强制生育”政策中出生的那一批年轻人。
不被期待,不被善待,不被爱的孩子,有幸来到世上,无缘接近幸福。无论对他,还是对他的母亲,这都是一场灾难。
《醒来的女性》一书中,作者写到:牺牲是放弃一种有价值的东西,换取另一种更有价值的东西。可是(生育之后)我曾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娱乐,享受,快乐,已经离我而去,再也回不去了。
母亲期的女性会慎重选择是否生育,为此苦思冥想,全力以赴,这是女人的本能。
如果深思熟虑之后,女人认为条件不充分,选择不生,没有任何人能说:这不是一个健全稳妥,值得认可的决定。
因为谁也不知道,作为一名女性,她有着怎样的幸福快乐。孩子也好,丈夫也好,没有任何人能够剥夺这份快乐。
孕育他人之前,女人首先要做的,是为自己而活。
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平台近期课程安排:
1、2021年3月18-21日广州黄启团导师NLP专业执行师:揭开人性真相,把握幸福的主动权
2、2021年3月13-14日长沙邵歆然老师《知心爱人》两性公益工作坊震憾来袭!
3、2021年3月13-14日黄启团导师升级生命软件课程
4、2021年4月9-11日国际认证《身体智慧:舞动核心技术导师班》震撼来袭!
5、2021年4月21-25日戴志强导师NLP教练技术:让你的管理轻松高效
6、2021年8月6~8日广州黄仕明导师亲子夏令营,解锁「家」的全新打开方式
7、2021年10月28-31日戴志强导师:NLP专业执行师文凭课程
8、2021年6月10-13日郑立峰导师《家庭系统整合4+6初级导师班》摆脱旧有模式的纠缠,给热锅上的中国家庭多一种选择!
(了解课程可以直接点击课程标题)
欢迎关注优秀的育儿公众号
萨提亚育儿
——————————————
简介: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尽在萨提亚育儿!
关注每天和孩子共听一首睡前故事!
让心理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欢迎关注实用心理学平台
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
简介:亲子|婚姻|个人成长|管理实用心理学
关注回复“2”得100多篇婚姻家庭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