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是一本由何慕著作,紫焰传媒 /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一):很棒
相比之前两部,其实这一部更为好看一些。首先是从推理的缜密性上的,之前的作品在推理性上,虽然也很不错,但比起这一部还是有些欠缺,这一部不到最后一刻你是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的,吊足了胃口。其次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贾逸这个人物经过两次重大事件的影响,已经默默发生着变化。但本书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莫过于陆逊父子,陆逊在战场上的冷峻表现倒还一般,主要是陆逊对于自己儿子的态度,文末陆逊亲手将长子的族谱记载中,写上“早夭”两个字,那份无奈,那份政治人物的悲凉心境彻底表现出来。还有就是在故事节奏上,这一部也相对来说,作者把握的能力又精进了许多,可以猜测的到,整个故事应当是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彻底盘桓过的,否则不会做到如此地步。
三国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作者又是摘选出最广为人知的故事,进行二度创作,既不能背离原本的史实,又要写出不一样的细节出来,这真的是一份非常考验功底的工作,所幸何慕做得很好。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二):角度新颖,笔力有提升空间
先说优点,作为陆粉,我知道以火烧连营为主题的创作相对较少,作者这个算填补空洞,而且三国志里陆延确实只有一句早夭的记载,这样的人物让创作空间变得更大,作者的选择很明智。
作为小说的话,这本书在编排写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首先在篇幅设置上,虽说是火烧连营,但大部分以武昌破案为主,武昌主线和夷陵战场的联系不够紧密,火烧连营更像是一个背景。
其次,人物刻画还不够饱满,有点扁平化,重事理,情感烘托不太够,写得最好的是尾声那里,陆逊在儿子死后闭关研读儿子书信,刻画了身为父亲的形象,不过前期很少类似的描写;
另外,文中有部分历史性错误,比如朱然并非属于顾陆朱张家族,朱然祖籍丹阳故鄣(今浙江吉安),是孙权同学,和吴地豪族没有关系,吴地豪族朱家的当家人是朱桓。
最后,人物的行为动机还不够充分,就像高呼“为了部落”这样简单的口号式动机,对行为环境导致行动的迫切性缺少渲染,比如陆延的动机是为了陆家,但对陆家生存境遇缺乏更细致的描写,就简单提一下是因为陆康的事以及孙权的多疑,个人认为这不足以支撑文中陆延的动机。(ps:历史上孙陆矛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陆延妈还有可能是孙策女儿)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三):夷陵之战背后的诡谲奇局
终于,在作者何慕大大笔耕不辍的努力下,《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终于与读者见面啦!作为酷爱文化悬疑小说的焰公子,也是怀着殷殷期盼之情读完了本书。
在经历了定军山之战、襄樊之战与荆州之战后,即使有吴王孙权与孙尚香的庇护,从曹魏进奏曹“叛逃”的主人公贾逸依然受到孙吴政权内部政治排挤——小说开篇女尸复生案,便是贾逸因他人推锅而接下的诡案!
自案发的第一天起,孙吴武昌城中便凶案连连,在夷陵与蜀汉刘备对峙的吴将陆逊,也被卷入了这场阴谋当中!而这场阴谋的根本目的,便是颠覆孙吴政权……
奉寒蝉密令的主人公、孙吴情报机构解烦营校尉贾逸,不得不开始以性命为代价,开始了险象环生的破案征途。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赤壁之战当为三国的“分之战”,那么夷陵之战便成为三国最重要的“合之战”。《三国谍影3》以情报暗战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战争为背景,全景展现了蜀汉孙吴两大政权在夷陵之战中情报获取、传递、分析、斗争的历史细节,间谍的生死角逐历历在目!
设谜解谜的烧脑快感自不必说,颠覆与反转更是本书的亮点。相信大家在读完之后,会忍不住拍案称赞!焰公子就不多剧透啦!
最后,大家在期待大结局的同时,也可以期待本书的影视剧噢~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四):三国暗战
最近重读了金庸的《碧血剑》,看到套书出到第三部,便迫不及待的开始继续未完成的阅读,前两本挖的坑,特别想知道作者怎么填。孙梦是贾逸的妻子吗?一直特别好奇,其实看这本书的时候联想到读到的碧血剑,忍不住问,一本小说最迷人的是什么?金庸的小说除了一大堆武功地位,最让我着迷的是爱情,作者的这本看着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核心也写了爱情,但是总觉得笔力还是不够,也许这个是不能成为金庸那样的作家的原因之一吧,当然作者的这本作品有其独到的地方,不失一本极佳的小说。
这本书的封面,写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夷陵之战,天下必合!把三国时期的局面和战役融入作品里面,把大背景拉的很开,然后叙述进奏曹,军议司和解烦营的暗战。看过前两本我想一定好奇谁是幕后的最大boss,曹丕还是司马懿。蛮让人好奇的,这本书看完,看了还是有续集的。前两本的主背景是封面说恶连两个局面,这本开始叙述夷陵之战,可能历史背景里面这个战役没那么响亮,但是确实三大战役的收尾占,基本上是决定胜负的战役,所以至关重要,书的开始便把三方势力摆在眼前。告诉你各方势力的状况,却更加好奇这本书如何推进,贾逸又会遇到怎样的阴谋.(感觉这是这套小说的写作套路,哈哈)
其实在第一部的时候是有侠客的,所以才让我跟最近阅读的金庸联系在一起,因为主题的差异还有武侠的类型走向问题,这本小说还是偏向历史推理类,一定程度上这类小说,还是在发展阶段,虽然也蛮好看,但是不管人物,故事,还是整本书的格局,撑不起这个类型向主流小说推进,需要更成熟的作品出现吧。
前一段时间看过大唐诡异录也是类似,都面临着某些问题,不是不好看,但是不够精致让人痴迷。
这本书之后相信还有续作,希望越来越精彩。然后作者何慕我查了一下蛮年轻的,希望这套书结束可以有更成熟,更让人着迷的作品,下一本,继续追!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五):【雨枫试读】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不是真的平静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这是上海紫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著名小说品牌《三国谍影》系列的第三部,作者是著名的悬疑作家何慕。《三国谍影》系列可谓是何慕创作的一个小高潮,之前虽然有《异域深眠》等多部悬疑作品,但事实上都没有走出悬疑作品的固有套路,乏善可陈,但《三国谍影》这个选题着实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三国的故事,由于《三国演义》这部四大名著之一的存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这段历史中寻找写作的突破口着实不易,但是何慕却准确的抓住了读者的心里,从谍战的角度入手,迅速抓住了读者的心。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故事中,确实很少见到曲折离奇的谍战故事,一个“周瑜打黄盖“的故事虽可算是谍战一件,大家所熟知的故事情节却并不曲折!《三国谍影》的出现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在一场历时几十年的三国鼎立,战事不断的历时中,我们确实很少从历史记载中见到间谍的身影,这本身是不正常的,只能说不是没有谍战,而是由于谍战本身就是个秘密战线,为了保密,存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极为稀少。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三国历史文献,将三国历史上的壁之战、定军山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等几场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重要典型战役为背景,深入挖掘战役背后的谍报战线的暗战故事。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就是以夷陵之战作为历史背景,讲述大战之前发生在吴国都城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前方战场平静似水,吴、蜀双方对峙一年有余,期间虽有小规模摩擦,但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吴军坚守不出,以致部分将领对主帅陆逊产生不满!须不知在这平静的背后,一场各方力量的不断角力的间谍战却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 故事从解烦营接手疑似太平道咒杀的命案开始,通过解烦营校尉贾逸这位不敬鬼神、行事干练、武艺超群的办案人员的深入调查,层层抽丝剥茧,逐渐将真相还原!“火烧连营”作为本书的名称,事实上作者只是作为大的战役背景来使用,对这场战役的描写也是一带而过,并没有过多用墨,必经这段历史在史书上的记载已经十分详尽了,全书的重点本就是后方的隐蔽战线。详细的故事情节就不方便过多剧透了!最后说一句,很羡慕贾逸和孙梦的爱情!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六):揭开火烧连营背后的真相,一出匪夷所思反转又反转的阴谋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这部小说在第二部讲述贾逸解开荆州迷局之后,得到孙权的赏识,被封为翊云校尉,开始具有独立办案资格,结识了萧闲、秦风两个好兄弟,在破解“天火降字”神迹,血液凝固等秘密,找出幕后的操纵一切的真凶,并阻止了军议司刺杀孙权的阴谋,导致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被陆逊火烧连营……
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起兵攻打孙权,军议司散布出“东吴灭亡”的消息,而在东吴境内,出现“天火降字”的神迹,先后有人被“咒杀”,尸体血液完全凝固,甚至出现“尸变”,背后一切竟然和死去的于吉有着某种关联,究竟真的有鬼神存在还是人为的阴谋?
“太平道”是一个既神秘的组织,表面上一切阴谋都是其所策划的,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作为棋子,整个阴谋中的一部分,那些组织中的信徒在领导者的洗脑下听命于对方,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牺牲一切。
太平道按照北斗七星的设置“人祭”,企图发动所谓的“斫龙阵”对孙权实行天诛,几乎用了样的方式在同样的时间杀了六个人,误导众人第七个人祭的发生地,而以另一种方式实施杀人阴谋。
另一方面,太平道通过各种线索误导贾逸等人的查案方向,涉及到孙策遇害之谜,触及孙权的隐秘,“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身亡,而当时也发生了一起命案,死的是孙策的亲卫陆绩,顺着这条线索,又发现死者之间的某种关联。
贾逸通过“寒蝉”遍布天下的情报查询能力解开了“天火降字”神迹和血液凝固的秘密,又借助孙尚香等人粉碎了太平道的阴谋,帮助萧闲抓住了杀害自己大哥的凶手,让陆延阻止了军议司刺杀孙权的阴谋,再接着抓住这一切真正的凶手,结果太出人意料。
这是一部充满悬疑推理的小说,情节跌宕曲折,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迷一样的阴谋和计谋,令人匪夷所思但又合情合理。
小说把一系列案件几乎串联在一起,铺垫下一个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和案件,既融合了悬疑推理和历史的元素,又仿佛也结合玄幻的元素。因为故事情节的需要,也并没有夸大那些在现实中不合理并不存在的现象。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七):《三国谍影3》之“建构”与“解构”的艺术
何慕的《三国谍影3》,以细节的真实、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惊心动魄的情节设计,出神入化的谍战艺术,围绕着“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魏蜀吴三国的谍战,其意义、价值越来越凸显出来,逐步升级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看似漫不经心,究其实质却最为精彩传神,反转反转再反转,疑窦丛生,设疑质疑释疑,无不透漏着某种解构的意味,颠覆我们原有的思维路径,直达艺术的真实,置身其中,恍若重返历史现场,抚古追今,仍能感受到当下世界谍战的如影随形,不失为一部警示劝谕之作!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名著塑造了现实中国人的性格、精神和灵魂!后世的续三国、水浒后传、续西游,或者什么红楼后梦,可谓摩肩接踵,不可胜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文学的无用之用,此之谓也!在我们感叹的同时,你会心生遗憾,我们的文学遗产仅此而已吗?我们的文学想象仅此而已?创造性创新性的缺失是否会油然而生?一枚硬币,既有正面彰显的意义,又有反面潜在的意蕴内涵,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建构与解构,各得其所,不仅仅是西方学者注意到了,中国学术不也是应有之义吗?学术之道,研究之路径,岂不是殊途同归?
“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三国谍影3》在建构历史的同时也在解构历史;《三国谍影3》在塑造和建构人物性格、精神和灵魂的同时,也在不断解构中国固有的性格依赖惯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切都在意料之外,这是隐含在《三国谍影3》硬币背面的深刻内核。
从《暗战定军山》,到《雾锁荆州》,再到《火烧连营》,寒蝉不动声色隐藏与幕后,谁是寒蝉成为最大的谜底,亟待揭示。然而,到《火烧连营》,看似平淡如水,在平静的水波之下时有惊涛骇浪翻江倒海,搅动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谍影》始于“暗战定军山”,如果按照小说的解读之法,我们把此章节定义为“开端”;之后“发展”直指“雾锁荆州”;“火烧连营”则是高潮迭起,至于最后一章,无非是“尾声”,无关大局,我们尽可坐看作者“ 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八):江山代有才人出,风雨过后已千年
对于历史,基本都是在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演绎而生。因为我们没有时光机器,所以并不能真实地到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因而对于历史事件,只能从之前的记录中获得,所以其中谁是谁非,孰真孰假,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评判。
《三国谍影3》是何慕三国谍影系列的第三部,依然是扑朔迷离、动人心魄的谍战。本篇以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为背景,讲述的是贾逸在被寒蝉安排至东吴之后,与在暗处的敌方斗志斗勇,破解迷案,粉碎敌方谍战计划,成功保全孙吴政权的全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依然设置了悬疑难解的案情,开始的女尸复活,到于吉复生,展现各种诡异法术,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天衣无缝的神操作,加强了案件的破解难度,同时也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贾逸出入生死之间,险象环生令人惊心动魄,常常为他捏一把汗。
书中人物还是各有各自明显的特点,贾逸身负寒蝉重任,处处隐藏自己的锋芒,但是关键时刻还是会被推到前台,而他也能时刻保持警惕,智勇双全。在这一部中贾逸证实了孙梦就是田川,所以田川也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围绕夷陵之战,东吴的孙权,战胜刘备的陆逊,以及陆逊之子陆延,以及之前处处为难贾逸的虞青,蜀国降将糜芳,生活奢华的孙尚香。每个角色都是深藏不露,但是在尔虞我诈之中,他们有的悲惨身死,有的功成名就。
感情是每个故事里必不可少的元素,贾逸深爱着田川,而当他遇见了和田川容貌几乎一样的孙梦时,他内心是喜悦的。孙梦就是田川,他和贾逸两个人之间却始终没有将那层窗户纸戳破,可能是因为她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
理想是每个人奋斗的支撑。在这个故事中,陆延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身为吴国人,做了蜀国的间谍,而他的父亲在夷陵大败刘备,他也被贾逸识破间谍身份,从容赴死。陆逊顾全大局,想要保全自己的家族,陆延要做的是振兴自己的家族,他明确地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但是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正是因为心中有着理想的火焰。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默默地付出,不论财产、生命,他们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这也是个人选择的命运,他们完成了使命,推动了历史,成为了银河之中闪闪发亮的星。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九):穿回三国,看三国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殚精竭虑互吼住,张飞喝段当阳桥,关羽千里走单骑,貂蝉的闭月羞花在《三国演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演义始终是原理历史真实的。所有很多人一面寻找历史真相的时候,又开始牵扯出了更多的演义故事。同人也就成了一个文学套,而且往往有些真的有超越原著的精彩之作。
《三国谍影》就是这样的一个系列,他从三国走来,却又带我么走入了另外一个三国,曾经我们看三国,看的是排兵布阵的谋略,看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瞬息万变,而《三国谍影》让我们从小处着眼,看到的这是另外一种风味。
《三国谍影》是我国著名悬疑作家何慕的作品,何慕多年醉心于三国历史研究和《三国演义》的考证分析,他以历史悬疑的叙述笔法,融合恢弘的三国史实,文学和历史并重,想象和事实间杂,让读者在惊险和刺激中,获得截然不同的文化体验。
作为一个悬疑迷,他的书这个系列我都看过了,这本《三国谍影3——火烧联营》更是值得收入囊中的。
《三国谍影3——火烧联营》继续以往的悬疑形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经有人夸奖牛顿说他的发现伟大,牛顿却谦虚的说,这是因为我站在伟人的肩膀上。《三国谍影3——火烧联营》因为有前两部的基础,作者的文笔更加的流畅,整个故事的把握更是精彩纷呈。而读者则会因为前两部的铺垫,更加理解书中的各种梗。同时对于书中的推陈出新,更易于接受。
读《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其实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何慕用他细腻,而丰满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个看似诡异的现场,然后抽丝剥茧一般,让我们看到了最终的结果。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有一种做过山车的感觉,即新奇,又刺激,同时特别期待结果,又害怕不是自己预测的那样。
任何好看的故事中都无法缺少帅哥和美女,在这本书里有漂亮的郡主,果敢的女侦查员,还有细腻而温柔的小丫鬟,他们的感情跟着案情一点点的被披露出来。最终我们会发现,三国很小,人心很大。很多时候再复发的国家,都复杂不过人心。
老人们都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何慕带给我们的三国属于老少咸宜,相信那个年龄段的人读了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触。
《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读后感(十):谁主沉浮的暗战
《三国谍影》第三部,场景由魏蜀转移到东吴境内的武昌城,背景是夷陵之战。虽然叫《火烧连营》,但正面战场的描写很少很少,主线是武昌城内的暗战,而火烧连营是主线武昌城内风起云涌的结果。与前两本的开局不一样,前两本的楔子都是战争,这一本开局直接就是武昌城内的凶杀案,而且是让死者血液瞬间凝固的“咒杀”,更离奇的是,尸体居然死后复生袭击男主贾逸和本册男二陆逊长子陆延,只打得二人狼狈不堪,仓皇逃出第一现场,匆匆用火油弹焚尸自救。每隔九天的子时,武昌城内就会有一人死于“咒杀”,死者身份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死在贾逸面前。所有线索都指向活跃在民间的太平道组织,而太平道已经被诛杀多年的头目余吉也诡异地“死而复生”,频频出现在太平道的各个道场。贾逸在太平道的“暗桩”则传回惊天的消息:这些充满仪式感杀人案不过是太平道“斫龙阵”的“人祭”,当按北斗七星位布局的“人祭”完成后,“斫龙阵”发动,真正的目标是吴王孙权!
知道历史的我们,自然清楚孙权没有被阵法咒死;自幼被科学武装头脑的我们,当然也不会相信“死而复生”和“羽化成仙”。但是,书里的人物都是近两千年前的“古人”呀!虽然贾逸一再强调他不信鬼神,但随着各个不可思议的案子逐渐展开,我都想替贾逸“相信”鬼神之说了。还好贾校尉比我的立场更坚定,终于用“科学”揭开了一个个谜团,把东吴几个隐藏极深的暗桩拔除,保住了孙权的性命,也用反间之道直接影响了夷陵之战的对峙战局,才有了后来的“火烧连营”。
就个人观点而言,这本书的布局比第二本更完美,几个案子一环套一环,层层展开,结构紧凑。虽然没有手起刀落屠杀场面,但武昌城内的气氛却比上一本更紧张。或许也是因为这一本里,贾逸的寒蝉客卿身份已经很明确了,贾逸不再对寒蝉充满猜忌,寒蝉也不再神秘地无孔不入,反而让贾逸的个人能力、个人魅力更加凸显。上一本里,作者很好地描写了统治者和世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一本里更进一步提出世家和国家的利益究竟孰轻孰重?而神秘的孙梦,她的真实身份也呼之欲出。
书的末尾,预告第四本将是系列的终结。查了一下1-3的出版时间,难道还要等到明年吗?期待尽快看到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