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锦集
《《归藏图:引渡人》》是一本由郭敖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一):故事还没有结束
这本书说实话挺深奥的,因为它融合了中国的古代的五行八卦和现代的高科技。而一步一步解开谜题的组合也很经典,一个逗比碎嘴的小胖子,一个高冷的警察妹子还有一个就是身份神秘的主角自己。不得不说这种组合还是很有吸引力,虽然很多的小说中都有用到,但是依然让人感觉很有看点不会过于烦闷深沉。
这本书从第一部的就看得出很深奥,因为作者想把中国古典的神秘文献和现代的科技都融合在一起,所以第一部大多就是在介绍背景。不过作者居然第一大章节的爆炸中就让主角死了,让人很意外,在我的潜意识中主角是不会死的,不然剧情就无法发展了啊。
我之所以说这本书深奥不止是我刚刚说到关于主角的生死问题,知道第一部结束,我依然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为何叫《归藏图》。我的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对于这一点我现在还是很迷茫,但也因为如此,让我更加有想要看完全部的欲望。
作者的写作手法真的很有代入感,他关于死亡和新生的黄金比例分割很有意思,我当时真的被代入进去了。不过作者在金沙遗址那段的描写有点太容易了,感觉有些不够尽兴。但是这不影响我阅读的兴趣,毕竟进墓却不盗墓这个题材很有新意。主角重生后虽然迷茫忘记了很多,但是他心底的执念却非常,一定要找到女儿一一,这点真的让人很动容。
看完这本书后虽然很多地方有点迷茫,但是却让人因此想要再细细的回味。书中也有很多中国古典文化,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二):神话仍在继续
本书算是融合了中国古典神话和现代科技的组团悬疑探险解谜类小说,并且用的也是一个逗比碎嘴胖子,一个高冷妹子和一个神秘的主角也就是自己,这经典的铁三角组合。说起来这个组合我印象里是天下霸唱最先使用的,不得不说非常的经典和好用,这三个类型的组合基本可以让探险的过程凭空多出许多看点,也不叫人烦闷。
《归葬图》从这第一部就能看出作者也是个有野心的,想要把古典文献里的神秘记载一一的融合在一个π元素里面,也是由于第一部,所以本书除了经典的组团探险解谜,更多的时候是在介绍背景,比如说光是主角从上实际30年代死亡到今天重生就用了一个大章节,有个小爆点是在第一大章结束的时候还让主角直接死亡了,算是满出人意料的。
刚我为什么还说作者有野心呢,因为这第一部直到结束为止,书名为什么叫《归藏图》都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更多的是擦边,例如写黄金分割比例意味着死亡,写3.1415926意味着新生。作者写的还是很有趣的,这里如果你不小心很容易就被作者忽悠进去,所以代入感可以打个7分,很不错。
但是也有不足,比如在金沙遗址的时候,直接拿出太阳鸟就那么在馆内找到了机关,然后还升起了金字塔!这里非常违和,首先太容易了,其次我去过金沙遗址的,这根本就不可能,先不说那的监管有多严,就是会出现金字塔就让人代入不能,即使作者在书中后半部分一再的想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解释清楚,但依旧不尽如人意,所以这里是败笔。
虽然有不足,但就创新来说本书非常不错,进墓却不盗墓,历险却不寻宝,主角重生后看似有些茫然,但心底还是有执念的,对于自己为什么会重生都并不是很上心,但却挂念曾经走失的孩子一一,第一时间想要去寻找也是一一,非常暖心。
整体来说《归藏图》还是可以在闲暇时间拿出来翻一翻的,即使不看剧情,多了解一下我们古代的文化也是非常好的,在书里这样介绍的地方很多,在看故事的同时也能复习下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我认为挺好的。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三):归藏图,神秘背后皆是人性
感觉很多写神秘文化的小说,都跳不脱古蜀文明这一段,金沙遗址也是频频出现在同类小说中。但是,能被吴京、刘镇伟盛赞的作品,一定没那么简单。《归藏图:引渡人》不引生者、不渡异类,这也是彰显出作者郭敖,脑洞无限、波诡云谲的科幻幻想小说。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很多变更的历史时刻,都是从具有传染性的流感爆发开始的。像鼠疫、黑死病等等疫情的开端,可能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流感症状。
在郭敖写的这本《归藏图:引渡人》中,重新解开文明起源之谜,探寻文明禁忌,也都是从一场让人迅速丧失神智,变得性情残暴的传染性流感开始的。
一般而言,这类小说中的主角基本都是组合形式,三角形是这个世界上最牢固的形状,所以这本小说中也遵循了三角形定律,揭开真相的小组有三个人——两男一女。跟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三人寻找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主角陈尘的身体不容置疑地发生着蜕变(这是前方高能的预警方式)。不过,归藏图的十六卦天书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其实说实话,你不去仔细看看的话,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告诉你呢!
这个地球之所以神秘,就是因为地球是固态的,而我们是流动的。试想,这个生生不息的蓝色星球,岂会因为我等肉身的腐朽,就停止它的转动。所以,人类的好奇心就是将灵魂固态化的手段。
其实,因为近年来这类探秘又脑洞奇大的作品频频面世,有很多曾经我们认为不合理的事物,也在此类作品面世的过程中渐渐被人所接受,如果你现在去问一个看过这类作品的朋友,相信这类古代文明么?我想,他肯定和我一样,一时之间给不了你“标准答案”。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宿命论,因为无论你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走多久,当你开始走生命的下坡路时,返回头看,会不会有很多路线就叫做让你打着冷战的命运呢?
所以,在《归藏图:引渡人》中,郭敖用神秘组织的追捕引出主角探寻夏商时期古墓的故事主线,那些遗失的可以重新拼凑出十六卦天书的龙古,都被隐约藏着的操纵一切的手安排着路径。命运不是偶然,拨开层层迷雾,触摸文明禁忌,跨越生死纠葛,真相正在悄然无息地揭开。
隐藏在神秘的归藏图背后的,皆是无法定义的人性。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四):你们都没有看懂归藏图,这是一个令人咂舌的创作。
刚开始阅读这本小说是因为平台的推荐,上面的标题是中国鬼才作家郭敖。我当时表示嗤之以鼻,中国还有人敢冠以鬼才?这营销做的可以。
昨天下午凌晨一点,一个人憋在床上,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当时觉得这本书也就平平,没有什么特殊的,而且还有好多地方逻辑存在明显错误,比如,被困起来的三胖和陈尘瞬间又松绑了,杜可可莫名其妙的失踪了。九爷被苍蝇咬了脖子却没事。等等等等,可以说漏洞百出。
但细细想来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作者前面的文笔行云流水,事情出现猫腻是在陈尘苏醒之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正常,很多逻辑很跳跃,就像我们平时进入的梦境一样,跳跃性的思维只是作者的一种手段。
我被彻底震撼是因为最后的反转,最终是孟姜的一番话给了我们答案。
她说:“”你们都没有想过吗?渡的了幽冥河,能够进得了星云门的人,早就已经不在是人,你们仔细想一下,这一切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只是你们的幻想,你们早已经死在了时间里,或许你们现在还能够想得到自己究竟死在呢那里,死在了什么时间。|
这是一种答案,也就是说,情节之所以这么跳跃,是因为,作者笔下的世界不是现实世界,而是死人的世界。死人却不知道自己死了,阴阳互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文中交代有三点,第一,熊瞎子,张伯伦,福冈亚美,九爷,都是死过的人。他们到底是真死还是复生,显然,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死了,而其实他们都已经死了。第二,孟姜说了,六十年前唯一活下来的是陈尘,阴阳互换,那么其他的人都死了,然而陈尘却生活在他们的世界中。这足以证明,我们看到的那个荒诞无稽的世界其实并非人类的真实世界,而是混沌世界。第三,也就是孟姜上面的一段话,彻底交代清楚了,其实他们都是死过的人,只是自己不知道。
还有一种答案,就是陈尘其实并没有醒来,这只是他做的一个梦。他的执念是见到一一,最终他似乎见到了。也算给自己的梦一个完美的交代。
但是我更倾向于第一种答案,读者深处其中,却用现实世界的思维,很多地方感觉逻辑很不对,但把整个线贯穿起来,真是一本旷世绝做,任谁也想象不到,作者把所有人都带跑偏了。无限大的脑洞,可谓是布了一个让人迷失的局。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五):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或许对他从来都一无所知
郭敖(1988年11月03日——)出生于河南周口。畅销书作家、小说家、编剧、导演,《千城》杂志主编。文笔睿智、风趣,话语间充满调侃,黑色幽默,以独特的叙事⻛格著称,被法国国家电视台评为中国鬼才小说家, 主要文字作品《混世》、《西毒欧阳锋》、《北纬以北》、《暮雪光年》、《那一年、我们18岁》、《给未来恋人的情书》等。文字被翻译成英文、法文等多国语言。工作涉及影视导演、音乐人、编剧等行业。 小说整篇文笔细腻,结构新奇,给人的感觉总是出人意料,而通过作者埋下的伏笔感觉又在情理之中,本书算是融合了中国古典神话和现代科技的组团悬疑探险解谜类小说。 主角陈尘出身于一个巫师家庭,而其父亲却非常反对这种封建迷信 更甚至在祖母去世后烧了家中关于巫蛊的一切。而面对陈尘身体一天天衰弱,寻遍神医却无果,得知川蜀、滇南流传着古老的禁术,祈禳古法 。父爱如山,面对儿子的性命,父亲变卖了一切家当,踏上征程,到达目的地而突然一场灾难临头,牵扯到被封禁的文明,和父亲成为了永别沉睡过去,一觉醒来,世界发上了改变,后来陆续发生了离奇的事情。 到这就被这本书深圳的吸引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是真的大啊,想象力非常丰富,想必对山海经比较了解。 主人公陈尘在混乱的时代遇到了其爱人周沫生下了女儿一一。然而好景不长,妻子重病女儿失踪,自己被抓去充军,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再往后一波三折,陈尘是在二战时期遇到了日本女官,福田大佐。她们不仅仅在研究生化武器,而且还是触及到了那最邪恶的秘密。最终陈尘跟战友的尸体被遗弃在了郊外的雪山中,本以为生命此结束,却又是新的起点。 再次苏醒又被卷入另一场阴谋之中。连黄金分割 和圆周率都能涉及,对历史涉及也很多。特别是身边跟着胖三这个逗逼队友,给小说添加了不少乐趣,后来故事的发展是陈尘遇到了福冈亚美。那个拿他做实验的日本女人。而且女人还带了一个五芒星的胸章,给她们讲了一个上古的传奇故事,虽然他们都不信,但是被迫,无奈都参加了这个荒唐的计划,去触碰那禁忌的秘密。而小说几处提到疑似自己留下的各种印记,引人深思,到底是他就生活在那时候遗忘了记忆还是另有其因? 引渡人,不引生者,不渡异类,打开生死之门,探究生命奥义,读完全书发现并没结束,留下众多疑问引人深思。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六):走向未知的禁忌
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经典IP陆续搬上屏幕,悬疑探险、盗墓风也随之席卷而来。对于未知的,从没接触过,少有阅读过的另一个世界,人人都有颗好奇心,所以这类题材的书籍必然也将吸引万众目光。
lt;归藏图:引渡人>讲述了一个波诡云谲、惊心动魄的故事,冒险过程复杂而离奇、人物刻画生动而深刻,构思逻辑完美而独特。小说中文字形成极强的画面感,让我们如临其境一般。
故事以一路探寻夏商古墓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对身体秘密的探索,同时又加入历史片段与科学探秘等元素,独具匠心的情节构思与故事结构,给人身临其境的惊奇体验。
一场具有极度传染性的流感爆发,让人迅速丧失神智,性情残暴。陈尘和生物学家张伯伦等人被神秘组织追捕,他们一路探寻夏商时期的古墓,希望找到遗失的龙骨,试着重新拼凑出十六卦天书。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陈尘的身体也在发生着蜕变,多年来为了躲藏这个令人疯狂的秘密,辗转流离,一切仿佛都有一只手在操纵着这一切,他的命运却不是偶然,各种光怪陆离的时间成迭不穷,纷沓而至。
拨开层层迷雾,触摸文明的禁忌,跨越了生生世世的情感纠葛,真相正在悄然无息地揭开。面对宿命以及这个陌生的世界,他选择了挣脱,不再逃离。面对自己的同类,于是他们踏上探险的征途,探寻文明的禁忌,重新揭开文明起源之谜,揭秘这个星球上最疯狂的秘密。
小说以“盗墓”为切入点,打破了传统盗墓小说的窠臼。融合了历史、悬疑、冒险等多种类型小说的元素,让故事完成一场跃然与纸上的视听盛宴。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植根于民族的土壤。我们民族的伤痛、骄傲,在郭敖的《归藏图》系列清晰触摸。小说里文化碎片的融合,对生死之谜的探索,让小说形成具有中国式底蕴的一团能量。
故事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这是作者为我们铺下的又一条迷宫隧道,等待着我们继续探索下去……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七):回首时已是百年身
《归藏图之引渡人》,封面上有一句话,“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或许对它从来都一无所知。”我对此深感认同,不管是从宏观方面的宇宙,还是微观方面的原子,我们人类真的是一无所知。世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很熟悉,但是又是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就在世界上生活,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它一无所知。人类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只是浩瀚的时间长河里,几乎看不到的一小段存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归藏图》的“归藏”二字让我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说中的一本书,可以说它是书,《归藏易》。对于《归藏易》的说法众说纷纭,史料记载也颇为混乱。对于其是否失传,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传统认为已失传,但是随着考古的进展,也许会有一些流传下来的记载,会对其有一个定论。《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归藏易》以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特有的文化。《归藏图》中的内容,也有一些出自易经, 《归藏图》有许多吸引人的元素,盗墓、长生、神话、秘闻等元素,这些元素在一起发生了反应,让内容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尤其是其中的盗墓元素,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眼球,但是这本书的盗墓和其他书的盗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其他书里的盗墓是为了里面的宝藏,《归藏图》确是“进墓却不盗墓,历险却不寻宝。”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陈尘是为了自己的秘密吧。 陈尘在沉睡与苏醒之间跨越百年,回首时已是百年身。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呢?陈尘记得自己醒来的时候,这世间已经过了百年,孟姜却说陈尘是六十年前,唯一活下来的人。谜团一个又一个的出现,作者挖了这么多的坑,却没有填完,留下了九罹天珠,留下了羊皮古卷,九罹天珠上的天眼与羊皮古卷重叠在一起,这幅地图上标识出了九个地点,陈尘已经去过了其中的一个地点,书的结尾又指引我们去下一个地点,布达拉宫。 今年看过好多系列的不只一本的书籍,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习惯性的翻到最后一页,没有看到“第一部完”或者“第一本完”之类的字样,心里想着这本书有头有尾,能看一个完整的故事了,没想到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又被作者套路了,不写那几个字,不代表《归藏图》就只有一本,作者是奔着九本书去写的,九罹天珠和羊皮古卷标识着九个地点,这本书写了其中的一个地点,结尾指引着我们去第二个地点,以这个进度来看,我们得多少年才能看完全篇故事啊。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八):不是你以为的寻宝
不知道每个人心里是否都有一个寻宝梦。我的寻宝梦是在念书时期看《卫斯理》时萌生的。总觉得哪天会不小心捡到一幅寻宝图,然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踏上寻宝之旅,消除种种阻碍最终带着宝物归来过上逍遥的生活。《归藏图》有许多吸引人的元素,盗墓、长生、神话、秘闻等元素,这些元素在一起发生了反应,让内容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尤其是其中的盗墓元素,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眼球,但是这本书的盗墓和其他书的盗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其他书里的盗墓是为了里面的宝藏,《归藏图》确是“进墓却不盗墓,历险却不寻宝。”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陈尘是为了自己的秘密吧。
但这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寻宝之旅,先从作者的语言说吧,文字诙谐,语言幽默。看此书时会作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得不佩服作者涉猎之广。除了涉猎广,写这类题材作品作者脑洞一定要大,而且脑回路要异于常人。不然哪里会有一个活了两千多年的女人,哪有从哭倒长城摇身一变为孟婆的孟姜女,哪有一个开篇就死去几十年后再活过来的主角?
这本书的套路和其他书不同,比如在第一章讲到自己的妻女在战争中或死去或失踪,依一般的剧情发展,日后一家人是要因这样或那样的阴差阳错错过,直到最后化解误会一家人相认。但后面的章节里压根就没再出现妻女二人。
另外一个嘴碎的胖子,一会写成一个傻乎乎的吃货,一会又有敏锐的头脑和眼光,让我一度怀疑胖三是不是内奸,胖三的角色很有意思,似乎很多的小说中,总会有一个这样的角色,没有具体的名字,不是主角,可是却串穿整部小说,他是吉祥物,当然是加引号的,他脑洞大开,总是在气氛最凝重的时候说出一些意想天开的话来,突然间把那凝重的氛围给挥散,胖三真的只是个不起眼的,只会插科打浑的小角色么?不是的,在他不经意说出的话,不经意间的眼神流动中我们知道,胖三其实不简单,小说没有写完,看不到结局,不知道最后胖三是那个最后的赢家呢。然而看到最后才明白这一切都是死人眼中的世界,死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阴阳互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文中各种错漏与破绽也就迎刃而解了。不得不说作者的情节设计之妙。
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归于黑暗。生命结束了,但是路还要继续走。斗转星移,日月穿梭。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岁月,生命的迹象又一点一点在陈尘身上复苏,主人公又活了多来,就像冬眠一样,不过这个冬眠时间有点长。奇人注定有奇事,其实注定有奇遇,阴差阳错进入了探险队,开始了冒险之旅。
期待下一部作品的精彩呈现。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九):身在此处,心是何乡?
作为沉迷于盗墓系列小说的一员,曾经在无数个夜晚熬夜挑灯夜战,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追故事的我,有话说,《归藏图·引渡人》的书名很吸引我。举凡精彩的小说,涉及盗墓、养蛊、神话、长生、秘密、八卦、追杀、宝藏这些元素加起来,掺杂在一部小说里,剧情堪称精彩,十分吸引人的眼球。 一开始看到《归藏图·引渡人》这个书名时,我以为作者要写的是关于在古墓里找到地图一群人寻找宝藏的故事,一口气看完之后才发现我想错了。作者布的局很大,大到估计我得哭着追了,因为忍不住要知道故事后面的发展。可惜啊,才出版了第一部。要是像当年的南派三叔一样,填坑之旅,那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尤其是作者在书里没有交代一个个大坑,希望早点填完啊! 《归藏图•引渡人》的作者郭敖,他的身份有新锐导演、编剧、作家。他患过忧郁症,得过“瞬间失忆”的精神疾病。十七岁开始文学创作。在《萌芽》、《南风》、《文学家》、《青年文摘》等当红文学刊物都发表过文章。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均不在话下。 周易古有三个版本,分别存在于夏、商、周三代,《连山》、《归藏》、《周易》,因为前两部在流传的过程中早已亡佚,市面上能见到的只有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人把《周易》当作是哲理型书籍,有人把《周易》当作推演命运的工具。我想作者《归藏图》的灵感应该是来源于《归藏》了。“河出图,洛出书”,一场天灾震出了天坑,出了些龟甲兽骨,有人说这里面藏着上古的机密,有人说这是天谴。而陈尘在这天灾了失去了父亲的踪迹,从注定要死的命运里逃了出来,从此过上了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他走过了战乱年代,经历了妻离子散,甚至于在日本的毒药实验中一次又一次存活了下来。 探险类型的小说貌似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铁三角,主角时而呆萌时而睿智,配角胖子时不时插科打诨给观众逗趣,冷眼美女身份不凡、身份神秘。这里的胖子胖三搞笑非凡,能吃、能说、能看、耐打,皮糙肉厚的他总能在严肃的时刻带给人们欢乐。 在《归藏图·引渡人》这一部书里,反派力量太强大,一路追杀,于是他们三个人组成的团队来到了成都的金沙遗址,之后前往湖南解密,遇到了会巫术的姐妹花,品尝到了巫术的可怕,见到了神秘的孟婆,也就是孟姜女,才发现世界跟他们认识的的确是有点不一样。福冈亚美、孟婆、陈尘,这三个存活了百年甚至是千年的人相遇在一起,有人是为了找寻自己秘密,有人是为了长生不死,有人是为了朋友义气。 陈尘跨越了百年,孑然一身,他的心中有个执念:找到走散的女儿一一。福冈亚美跨越了千年,她的心中有个执念:健康的长存。身在此处,心又在何乡呢?
《《归藏图:引渡人》》读后感(十):未知是让人恐惧却又注定被吸引的
未知是让人恐惧却又注定被吸引的
起初看书名,我以为会是一本盗墓类的作品,或者至少和盗墓有些联系。但它的确又不是,它其实试图用一些神秘的传说和故事来为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的未知作一个解释,引出自己的故事思想。其实说白了,这个故事的内核很阴谋论。小说创作,难免是会架空在现实之上,像《达芬奇密码》一类的作品,就很好的将历史和现实相互交融,真真假假让人瞠目结舌。如果从这一点说,这部作品完成的并不是很好。一开始用很快的速度把主人公的历史背景介绍出来,其实如果想要简练些,就没必要每一个点都说到,反而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仓促感,是一种刻意急匆匆进入主题的表现。
书中提到了很多中国巫术记载、传说神话,还有一些科学定律等。因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经对神秘的巫士和蛊术没有任何概念了,自然就会想象其背后的力量。就像欧洲人会相信,达芬奇的那副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不是藏着什么秘密,我们中华文化也不缺这样会让人不由得遐想的素材。可作者使用的有些生涩,整个文风夹杂着一种很用力的幽默感,尤其是通过胖三这个角色来体现,可是却让我略感不适,没有行文应该有的那种流畅感和自然感。比如刚刚才大段介绍完一段历史、神话或者科学知识,又突然出现一些粗浅的笑点,让人十分跳戏。
读到大约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开始体会到了这本书里一丝丝的故弄玄虚。也许是骨子里带着一点科学青年的较真,当书中拿Π(3.14)和黄金分割(1:0.618)来引出什么神秘的论点的时候,我真的是快要笑出来了。甚至连黄金分割都没有搞清楚,说着什么6.18,独立的它只是一串数字,没有什么意义,而是要放在整体中,形成1:0.618的比例,才是这个公理的意思。利用现有现代科学知识进行文学知识创作是好事,但起码也要做好功课再来,胡乱用科学知识来做素材真的让本人不太舒服。
对于世界的形成,对于人的出现,对于生命的循环往复,即使出现了现代科学的解释,也必定有人相信有更神秘的力量存在,这无可厚非,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并不会太影响他的存在。存在即合理,用在这里大概也是可以的。人是否能死而复生?人是否能长生不老?很多人不相信,也不愿不相信,这种矛盾的心理源自于未知,即使有科学解释又如何?科学才出现多少年,依然还是有些东西不能被解释,于是未知带来的恐惧和吸引力让人对生命中那些若有若无的禁忌充满好奇。生命的奥义到底是什么?祖先的壁画里有解释吗?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合理的吗?如果抱着怀疑主义的眼睛去看一切,什么东西都可以是罗生门。人总是注定被未知吸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