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还在写就不错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还在写就不错了

2021-03-11 12:48:46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还在写就不错了

  还在写就不错了,这是我最近经常用来劝人的一句话。每次有朋友或者网友抱怨如今的纯文学作品,我就会这么回答。当然他们也都是宽厚之人,换了十年前我的,多半会立即反唇相讥:那我还在看岂不是更不容易?

  的确更不容易,今天的人被各式各样可以快速消费的内容所包围,想要从纯文学那里得到一点满足显得非常迟缓。这就像是满街的饮料自动贩售机和咖啡店,你居然不肯消费,而是坚持走回家烧水,手磨咖啡豆,自己做一杯出来。快乐本来随手可得,但你偏要忍着走回家。所以我也能理解这种抱怨,如此慎重,如此忍耐,但最终喝起来并不如自己的期待,这难免会让人感到失望。

  比如说,昨天我写了余华新书《文城》的读后感,就有朋友找到我说:请问这种比惨的感官文学究竟好在哪里?这个问题让我很头疼,因为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事情,而我既不想在微信里输入长篇大论,好保护自己的手指,又不想发送一段段60秒的语音,这样显得非常缺乏教养。

  我当然知道感官文学的具体所指,说的就是我不喜欢的后半部分,关于土匪来袭的内容,中间有许多关于酷刑和虐杀的描述,似乎有点不厌其烦的意思,虽然没有达到津津乐道的程度,但也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对此我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作者想要通过什么手法去表达,那是他的自由。我真正不喜欢的原因是熟悉,因为那些土匪的手段我都看过,而且不止在一本书一份资料里看过。在我看来,如果你都要写残忍这件事了,那么残忍也是需要想象力的。小时候我看《垂帘听政》,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清朝处死官员的方式---用棉纸蘸水,一层层糊在脸上,让人缓慢地窒息。我当时从未见过,此后多年一想起来都觉得头皮发麻。

  但除了土匪来袭的部分,我觉得其他的部分倒还好,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很好。起码前半段和《补》里的文字的质感很好,莫名地带有一种清冷的感觉,命运就像是一层冰凉的薄纱,笼罩在人物周围,让他看不清楚周遭,给与他一点幸福却又立即夺走,给他一点补偿却又立即失去,因此可以感觉到有看不见的丝丝冷意。在《补》里,这种凉意终于变成了铺天盖地的寒意,成为冰雪和酷寒,带着杀意而来,让主人公和他的爱人近在咫尺却永隔阴阳。如果这么去想,开篇一个北方汉子带着女婴,闯入江南小镇,在那里遭遇只有北方才有的大雪天,其实小说设计得非常精巧,已经暗示了他的终局---在他乡想要找到曾经在故乡拥有过的幸福,结果只能是失败,这种冷的感觉其来自有,并且贯彻始终,因为它就是命运本身。

  当然,可以批评我的这种看法,是把一本完整的小说切割成条,也就失去了评论的意义。但是这些年里,我们又见过几部从头到尾神完气足的作品呢?事实上,我们能够读到的纯文学作品总体上是越来越少。成名的作家写得越来越少,而且转行去做别的事情。能写的作家跑去写电影电视剧剧本,因为收益远比小说要高。剩下的那一点点人还在坚持,作品能够完成就已经很不错了。读者也好,出版社也罢,都催逼着他们赶快完稿,哪怕凑齐一个短篇集就赶紧印刷。

  于此同时,不是一切都在被切成碎片吗?电影里1分钟的吻戏,在短视频网站上可以切成不同的20短视频,供用户反复播放把玩。90分钟的电影,精华部分被剪出来,做成解说节目,做成短视频精选。一本300页的书,最后变成10个金句用于发微博刷朋友圈,20个截屏作为笔记。不是这样吗?人们早已经不再追求所谓的完整性,也不再理会什么延迟满足,一切都是碎片式的,即刻满足的,而且要求是连续不断的。既然如此,选择一本纯文学小说作品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加以欣赏,似乎也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如果存在一根标准线,那么每一部作品可能都在这根线的上上下下波动,选择线上的部分欣赏,怕也是保持好心情的必要。

  所以思来想去,我只有这么一句话:还在写就不错了。这是一个很真诚的表达,充满了感激之情。哪怕只有半本,乃至一章值得赞美,起码还有半本,还有一章。剩下的,不都是在拇指的滑动之间悄悄地消逝在了时间线的尽头么?丰饶时代里,不从来都是如此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还在写就不错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