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锦集

2021-03-13 03:50: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锦集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是一本由[英]安妮•鲁尼 / [英]吉姆•派普著作,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页数:1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一):趣味的认识 身边的科学

  作者简介:亚历克斯。伍尔夫,曾在英格兰埃塞克斯大学学习历史。他创作了60多部儿童读物,不少是历史题材,其中包括《震惊世界的日子:萨拉热窝谋杀事件》《图片中的历史:一战影像》

  插图画家:大卫。安契姆,1958年出生于英格兰南部城市布菜顿。他曾就读于伊期特本艺术学院,在广告界从业了15年,后来成为全职艺术工作者。他为大最非小说类儿童读物绘制过插图。

  蜜蜂我想大家都知道,也都知道蜜蜂是会蜇人的,但是你们知道世上没有蜜蜂,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嘛,可能大家就看不到超市里的水果和蔬菜,因为不授粉,果实不会结果,我们也就吃不上。

  因为蜜蜂蜇人,我们也不能近距离观察,但是老公老家以前养了好多蜜蜂。

  而且蜜蜂会在开会的地方飞来飞去,特别是我们看到很大片油菜花的地方,蜜蜂就会成群结队采蜜,而且还会授粉,最后就会结果种子或结出果实。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二):科学可以是有趣的生活体验

  牙齿是个多么重要的器官,想必孩子们都知道,各种有趣的刷牙绘本已经解释过刷牙这件事,那么关于牙齿我们我们知道多少呢,又要怎样给孩子们解释牙齿的种种呢?“时代传媒”的这本“可怕的牙医”可以帮助你。

  这本“可怕的牙医”出自整套系列——“身边的科学真好玩”,这是一套专门为孩子们编写的日常生活的科普书,以介绍某种日常事物的历史渊源或发展历程为目的。这这套书在我的认知里,简直是品质保证。“时代”出版的其他科普,比如宇航员或木乃伊的历史职业系列,都是我家小妞的大爱。

  在“牙医”这一集中,讲述了牙齿整容及修复的历史进程,从古人如何治疗龋齿或缺牙等牙齿问题,再到古人如何清洗牙齿,再到牙医这一职业的历史形成过程。比如罗马历史中颇具神话效果的治龋齿办法,找一个满月之夜的青蛙来接手你的疼痛;比如我们的牙齿是如何组成的,有多少犬牙,多少磨牙等;比如牙齿的更迭改造,从最初的猪鬓毛和灌木的“健齿枝”,再到批量生产的尼龙牙刷,再到电动牙刷和超声波洗牙的发明。

  这本书还是如此的画风清奇,和之前读过的“时代”其他科普系列的风格一致,语言的幽默程度,还有出自同款的配图风格,搞笑又不失真实,让拔牙等血腥画面变得不再可怕。配图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我家妞目前3岁,在有阅读基础的情况下,《身边的科学真好玩》我认为合适的阅读年龄是5岁开始,目前我家只能明白其中关于刷牙常识那一部分的内容。因为偏重于科普性质,所以和边演边讲的绘本不同,它更注重知识的严谨和有趣,所以亲子阅读的难度我认为还是小于绘本故事的。家长的陪同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专业的历史进程知识,都需要父母的阅读指导。

  《可怕的牙医》把“牙齿”的门道给孩子们讲清楚,相信以后遇到牙齿的问题,孩子们会觉得更好玩,这种把人体器官解释得有趣的方式,让科普变得好玩。还特别提点到“廉价的糖分泛滥造成牙齿问题增多”的现象,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提点孩子们。

  将科学转化为实际可见的生活体验,显出科学的可爱之处,也能让孩子明白科学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落实到生活实处的。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三):你好,厕所

  暑假的时间如果利用好,孩子可以在这段时间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特别是平时没有长时间进行阅读的孩子,此时正是阅读好时节,通过大量的阅读,绝对是让孩子彼此之间拉开差距。而这套由英国大师巨作的《身边的科学真好玩》系列,就是一套非常棒的科普书。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系列共分三大主题:文明的一角,自然的力量,人类的生息,共30册。文明的一角这类分别为我们介绍了生活中的事物,比如塑料,肥皂,玻璃等,这次阅读的是其中的一本《冲吧,厕所》。

  当看到《冲吧,厕所》这个书名的时候,真真是被吓一跳,细细一想,还真贴切,厕所嘛,无论是大便,还是小便,确实需要冲。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是文字来给孩子介绍厕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点点,一步步的发展,不让孩子去体验,他们很难真正理解。翻开书后,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厕所以及其设施的起源,用处。图片生动夸张有趣,配有小故事。文字做为辅助,更为详细地讲解图片,将图片以文字形式诠释出来。

  厕所简直太好体验了,因为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它,我们可以去看看,特别是马桶的发展变化,按一下,冲走了。很适合低龄宝宝。而大一些的孩子,则更多关注于文字故事了。比如有趣的重要提示,多么重要呢,作者为我们在这话后面加了一个大叹号。过去人们把任何地方都当做厕所,这也就造就我们走到灌木丛后面,会发现臭便便;在树下上厕所的人,会被掉下来的果咂到;田野里上厕所的人,会被动物进攻;小巷内上厕所的人,会被认为是下流的人;大海里总安全吧,是的,大海会人和粪便一起带入水中;北极探险者在雪地里大小便,发现给冻住了......哈哈,这些有趣的警示。当然有些警示也是令人不愉快的,比如有人用塑料袋用厕所,用完后,随手扔掉。看起来没有随地大小便,但是这种情形,对野生动物也很危险,还会污染环境,更糟糕。

  常常想,以后想当什么呢,干什么工作呢?其实啊,只要不选世界上最糟糕的工作就行。最糟糕的工作是什么呢?那就是掏粪工。在很久之前,厕所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的时候,人们都是用夜壶,然后再把排泄物倒入粪坑,当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人来处理了。作者配上的图片,简单,却不失真,夸张,却形象。甚至还贴心指出,怕弄脏鞋的话,可以选用木鞋套。如果有人忘记倒夜壶,这家里可就臭气哄哄了。竟然还有人故意把尿液放到木桶里,特意放屋里。啊,不理解啊。等看到后,才了解尿液竟然含氨气,可以给毛织品柔软,容易吸收染上的颜色。真是没有想到尿液的作用这么大。

  正是通过这些有趣的文字,图片,作者将厕所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没有厕所,随便地大小便,到夜壶的产生,随便倒还是集中处理,到如果坐得舒适,到弯管的进化等等,也让我们知道它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么有趣的阅读,让孩子了解到知识,提升阅读量,爱上阅读。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四):小昆虫作用可真不小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是一套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儿童读物。一套书中包括了很多本,介绍了各式各样有趣好玩的存在于身边的科学现象。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多位有着丰富经验的作家。我看到的这本大有来头的小昆虫的作者就是安妮,鲁尼,而它的插图作者是大卫,安契姆,而本书的翻译是高伟,李芝颖。

  小昆虫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对于它们也是褒贬不一,有的说它们不好,也有的说它们是必要的,接下来本书就会给大家介绍形形色色的昆虫,翻开本书第一页就是昆虫的大事年表,介绍了昆虫最早出现的年代以及一直演变的过程。食物网是一张非常形象生动的图片,客观直接的箭头指向,把所有的食物链表现出来,我们了解了这些昆虫的食物来源,以及他们的天敌又是那些。

  作者首先把我们的视线带回到几亿年前的史前世界,在那里是巨型生物的世界,不仅有我们经常听到的大型动物,恐龙等,还有就是这些昆虫,哪个时候的昆虫也是大个的,而且堪比现在的一些动物大小。昆虫的数量也是巨大的,作者用了比较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昆虫的数量之巨,这样对比的效果,可以让我们更直观,也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揭密可是大家都非常乐于看到的,人都有着好奇心,一提到揭密,自然就更能提起注意力,生怕错过了什么,而作者也是在这里把昆虫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都详细的讲解。同时建议如果想从昆虫的视角看世界,那么该如何做,这样互动性的方式,很快的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也表明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实践。

  虽然我们经常看到昆虫,可是我们却不是很了解这种生物,他们的生存周期是什么样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很神秘的,一般都必须经过的几个阶段,让我们看到了昆虫生命的奇迹,绝对是大开眼界。

  人们讨厌昆虫,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它们给人类带来疾病等灾难,历史上昆虫带来的灾难让大家心有余悸,作者也介绍了昆虫传播疾病的方式方法,对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防止昆虫传播疾病也是大有帮助。但是作者又从另一个方面加以介绍,我们的世界离不开虫子,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自然界的授粉了,这些小昆虫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它们授粉,植物才可以结果实,我们才可以吃到美味营养的食物。昆虫在不同阶段对于人类也是不一样的,在幼虫时期,可能通过吃庄稼来生长,可是成年后可能就不在吃庄稼了,反而对于庄稼的生长有一定的帮助,例举的蝴蝶就是大家都非常 熟悉的。作者还特别讲述了昆虫在科学方面的用途,看完也是让我们对于它们有了更多的认识。最后,作者也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保护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消灭有害的昆虫,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是一套非常有趣的儿童科普读物,作者讲述了我们身边看得到的事物,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增长更多的知识,简洁的文字,抽象的绘图,都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故事内容更是非常实用。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五):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普

  首先说我们也算接触过不少的科学类书籍了,《身边的科学真好玩》这套书的品质绝对算得上上乘。虽然是平装,可是纸张足够厚实,选用了哑光纸张不伤眼睛,这点也是很贴心的。触感到位,画面的颜色也很美,逼真的画风和带点幽默的小搞笑掺杂其中。让我忍不住在赞叹品质的时候,心神早已被内容吸引去了。

  说到内容,每本书一上来都是一个时间轴的介绍。这让我这个理科生瞬间觉得舒心,似乎这就是最佳的记忆方法,以时间为概念顺序,了解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历史,在不断探索的人类旅程中,无尽的感叹科技的飞速发展。引得孩子都赞叹,我以后也要成为发明家,我以后也要怎样怎样的不断感叹。两本《护士,讨厌的天使》和《小蜜蜂,嗡嗡嗡》中,孩子上来就被《小蜜蜂,嗡嗡嗡》所吸引。可见这套书的感念真是从天文到地理,从护士到动物,真是范围之大,无奇不有。开始我也是挺吃惊的,竟然有一本科学书讲的是《护士》,这是什么鬼?我是动物类和自然科学类别读的太多,遇到这样人文类别的竟然有点不适应,真是不如孩子。继续回到可爱的《小蜜蜂,嗡嗡嗡》。

  无论是《小蜜蜂,嗡嗡嗡》还是《护士,讨厌的天使》画面立体感都非常的强,又加之画风诙谐幽默,让人在枯燥的科学探索中寻到不少快乐的滋味。

  光是封面两只慵懒的蜜蜂的样子,就让人忍俊不禁了。竟然背着手躺着,这画面真是忍不住要脑补一下两小只的对话。

  蜜蜂画的萌萌的,到了画黄蜂的时候,邪恶的样子尽显。各种蜂的习惯和身体结构,都有严谨的介绍,还时不时穿插些历史片段。关于蜜蜂大胡子是怎么做到的,这最开始我还真不知道。原来要悬挂一只蜂王在中间啊,开始我以为脸上涂抹一些糖水或者糖粉就可以做到了呢。这其中的奥秘原来在信息素这!

  《小蜜蜂,嗡嗡嗡》的内容远比我提及的要更丰富更有趣,我拙劣的语言无法表达它的惊艳。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确实书如其名,好玩又科学!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六):来,科普一下

  来,科普一下——读《身边的科学真好玩》之《摸不得的电》(1190字)

  作者:苇眉儿

  图书市场的科普图书实在是太多了,各家出版社、各种版本、中外作者编者绘者译者等等,看得读者眼花缭乱,无从选择。想要一套集科普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图书,确实得好好下一番功夫甄别和筛选。幸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18年7月推出了第7次印刷的一套《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共计30本,个人感觉很值得推荐阅读。

  这套“身边的科学真好玩”系列,是由牛津和剑桥名家专门为6-12岁孩子创作和量身打造的,将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中的科学精神水乳交融,还保留了孩子想拥有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样的科普读物才普遍受关注和欢迎。这套书涵盖的内容,穿越历史,横贯中西,跨越国界,有天文有地理,宏观的微观的,科学的生活的,并且还兼顾了读者适读年龄,采用小学生就能请轻轻松松掌握的文字撰写编著而成,本着尽力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和吸引力,带动孩子学习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和明晓人类文明的进程,从而产生对科学的无限兴趣和关注。

  这套书每一分册都有自己的主题,书名也尽量考虑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接受特点,都极具趣味和幽默,比如:《跳舞的小火苗》《万万少不了的极端天气》《平淡“有”奇的水》《无处不在的细菌》《大有来头的小昆虫》《“可怕”的牙医》《今天起,爱上蔬菜》《冲吧!厕所》《如影随形的手机》《哎哟!疼》等等,都是将来自生活中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事物,一一介绍其起源、发展等来龙去脉,让读者知道了原先没有这些事物时,人们是怎么生存和生活的,还有在其发展历程中的种种趣事。每一本都是一个事物的发展和存在史,带领孩子徜徉知识和趣味融合的花园,品味科学的芬芳和魅力。

  我手头这本《摸不得的电》,薄薄的一小本,半天的功夫就看完了,但是收获却很大,因为书中介绍的很多知识对我的认知和领略范围来讲,是零,是一无所知,甚至以前与之有关的认知竟是走入了误区。如今书中一条条,一件件,梳理得清清楚楚,介绍得趣味盎然,我忍不住又读了两遍,还把书中有意思的与我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给手机充电时,插头连接的小盒子是个变压器。它把电压降低,提供电力给需要充电的手机。变压器是1831年由迈克尔·法拉第发明的。”哇,原来手机充电器是个小变压器,没文化真可怕呀!从这里真的很感性地认识到,电,作用很大,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真的不能随便碰触和对待,万一发生点儿什么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简练有趣的文字说明,生动幽默的图片补充,两者相得益彰,有知识,有实验,还有挑战,有专家解读,有问有答,把生活中太多太多的“为什么”转化为清晰的文字、生动的图片、幽默的阐述,孩子掌握起来就易如反掌了,并且因为其趣味性,这种记忆还很牢固,再应用到生活中得话真的是学以致用了。

  30本《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书,让孩子看懂了世界文明发展史,无怪乎英国将其作为英国儿童科学启蒙的素材,你值得拥有。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七):大树,永远的依靠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是汇集牛津剑桥名家的趣味科普读物,我们家一家人都很喜欢看,它已经出到第四辑了,我们也忠实地追随着这套读物长了不少知识。《大树,永远的依靠》是《身边的科学真好玩》中的一册。它的作者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古代史和现代史的英国作家吉姆·派普,它的插图画家是曾在伊斯特本艺术学院读书,现在已经56岁的 马克·柏金,由潘晨曦 给我们从英文翻译成信达雅的中文内容。感谢所有为这套书付出的编辑和策划,以及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套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趣味科普读物。

  我们身边很多的树木,我们甚至是从遥远的地方移植一些大树来,给我们的城市绿化增光添彩。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大树为我们做出的贡献吗?像是这样的夏天,我们基本上是呆在空调房间里不出门的,我们害怕中暑,觉得外面太热了。一边抱怨天气炎热,捆住了我们的手和脚,一边向往可以接接地气和孩子撒欢玩玩,而这一切想要实现只需要找好有树荫的地方就可以实现,原来我一直不敢中午带孩子去外面。看了《大树,永远的依靠》中“一棵年轻健康的书产生的降温效果相当于10个房间大小的空调一天工作20个小时所产生”的降温效果,我就思考挑一天不是特别热的时候带孩子出去玩玩。实际上也很快实现了,有一天中午我们在小区边的树荫人行道上玩了近2个小时,喝了很多水,除了很多汗,没有中暑,孩子很开心地玩了这么久的滑板,我也陪着孩子接了很长时间的地气,接触了很长时间的大自然。

  周末我们也接借着这个契机去植物园玩了,原来我们都觉得夏天太热不敢去公园玩了,这次妞妞不仅玩得特别开心,还找到了悬铃木的种子,原来我们看着这些树的叶子是手掌形状的,我都是告诉孩子是枫树,看了《大树,永远的依靠》才知道这是悬铃木。悬铃木的种子长着一对薄薄的翅膀,可以像微型直升机一样在空中旋转,书中的配图和现实中的实物简直是一模一样,让我们对于插图的严谨性也是很信赖。

  这样的一本科普读物内容非常丰富,很多有趣的知识,还有专业的大事年表,和术语表,虽然是只有30多页的内容却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内容了,希望可以不断引进这样的好书,期待第五辑的出版哦!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八):身边的科学在我身边

  感谢平台,让我们再次领略到科学的魅力!这是我们家第三次阅读《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啦,还记得第一次阅读的是第一辑《身边的科学真好玩之大有来头的小昆虫》。第二次,我们收到的是第二辑《科学真好玩之让苹果落地的引力》。这一次,我们收到的是第四辑《科学真好玩之大树永远的依靠》、《数学淘气的小字符》。

  首先介绍下这套书籍专业性,《身边的科学真好玩》汇聚牛津、剑桥名家,从人文角度观察卡学发现发明过程,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趣味科普读物。作者安妮鲁尼,大有来头,她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英语,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安妮还在几所英国大学任过教职,目前是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的皇家艺术基金会成员。安妮出版过150多本儿童及成人图书,其中有好几本的内容是关于科学及医学史,她还创造儿童小说。一本好的图书离不开优质的插图,这套《身边的科学真好玩》插图画架是马克铂金,一个三个孩子的画家,了解孩子,懂得孩子,所以他的插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其次介绍下,我们刚看完的《数字,淘气的小字符》,数字的功用,它能帮助我们计数、测量和做运算等。数字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没有数字就没有电脑,它还改变了我们的购物方式。专家告诉我们,数字和数学是天生就有的还是人类发明的,这是哲学家们长期争论的话题,这还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所以就别想了!有些动物,比如鸟和癞狗,有数数的本领。早期的数学体系中,零是没有符号表示俄,它没法在个位数上体现出来,所以很难区别像6和60这样的数字。大树是自然界伟大的成就,它们从可以放在手心的种子,成长为数层楼高的绿色巨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了解到不可思议的生命故事,了解他们如何在极端的条件下生存。大树给我们提供了燃料、果实和建筑材料,甚至还有我们呼吸的氧气。专家告诉我们,意大利的威尼斯群岛建在树干推成的地基上。1200年前,这些树干甚至支撑着整个威尼斯中心。现代人仍然喜欢住在高处,像我们的祖先喜欢居住在树上一样。世界上有2亿人口仍然依靠柴火来获取热量、烹煮食物,尤其是在发展国家。

  最后说下,姑娘用罗马数字书写了自己的生日,现学现用,好样的!你知道什么无限大吗?想要知道答案,赶紧和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九):科普阅读,有所收获

  正值暑假,我们收到了《身边的科学真好玩》第四辑其中的两本书——《玻璃,一闪一闪亮晶晶》、《护士——“讨厌”的天使》。

  妈妈看到书名,首先想到了以前的医学和科学技术,但女儿没有听说过,对她来说,很多都是未知的,这也正好为探索这本书中的科学奥秘提供了更多的兴趣。

  这本书是《身边的科学》第四辑,第四辑有6本,话题有粘液、玻璃、数字、护士、蜜蜂、大树。

  《玻璃,一闪一闪亮晶晶》的目录如下:

  l 如果没有玻璃,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l 自然界的玻璃

  l 在人类制作玻璃之前发生的那些事儿

  l 一种新型材料

  l 制作玻璃啦

  l 大显神通的玻璃

  l 让玻璃更安全

  l 反射镜

  l 弯曲光线

  l 玻璃建筑

  l 玻璃艺术

  l 未来的玻璃

  l 术语表

  评论: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没有玻璃的世界会让人无法想象。

  每天早上,我们洗脸照镜子——玻璃做的,喝水用的杯子——玻璃做的,天黑了,电灯泡照亮房间——玻璃做的。可以说,现代人从早到晚都会使用到玻璃,十分常见。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玻璃如何被用来储存食物和酒,创造出现代生活所需的各种电器玩意儿,甚至是家中的保暖设备!

  这本书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玻璃。打开扉页,可以看到一张玻璃发明的大事年表:

  公元前75000年,人们用天然玻璃制作箭头和其他锋利的刀片。哇,年代真够久远的!

  渐渐演变到现在的各种新型玻璃制品,不禁让人感叹科技的进步!

  年表中还提到了2000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自清洁玻璃,这也是最新的科研成果。

  全书用了故事、科学原理、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这些科学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原理知识。

  最后还有一个术语表。介绍了书中的术语,还是中英文对照的哦。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套装)》读后感(十):你所认识的大自然里的昆虫,真的如想象中一样吗?

  炎热又漫长的夏天又到了,偶尔周末去逛公园,总是被蚊虫叮咬搞的很恼火,于是不止一次的抱怨过:世界上这么多科学家,为什么没人能研发一种药物,将这世界上的蚊虫类动物全部杀死?那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岂不是很美好?

  我想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想过这个问题吧?然而当我拿到这本《大有来头的小昆虫》,并仔细阅读后,突然转变了这个观念,原来造物主早就安排好了一切,这些昆虫也并非全都是害虫,并且大部分昆虫都比我们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时间要长的多得多,假设真的按照我们思考的,杀死所有昆虫,那么食物链、自然环境也会因此展开一场蝴蝶效应,变得与现在大有不同,最坏的,还可能带来毁灭。

  《身边的科学真好玩》一共有6本书,我拿到的这本是有关于昆虫的,剩余的5本分别有关天气、火、水、细菌、电等等,基本上是小朋友在认识世界时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了,书很薄,图文结合,最重要的是,书的逻辑顺序是先讲述昆虫的历史、再告诉你昆虫的分类、以及科学用途、食物链,最后还有一个非常贴心的术语表,以免小朋友询问家长时,家长也不清楚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是绘本,但昆虫的样貌全部接近于自然界中真实的样子,而文字部分更是生动有趣,看过的其他绘本大多枯燥乏味,只是在照本宣科一样的解读知识,无法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而这本书,我一个成年人看到某些介绍时都笑的合不拢嘴,给小侄子看他更是读完笑完后对这些知识印象深刻,还能将其详细陈述出来。

  昆虫的大事年表告诉我们,最早的昆虫出现在4亿年前,而书中在面对人们总是想要杀死这些昆虫是写道“它们是我们的长辈,难道晚辈不应该尊重这些长辈吗?”看完后再遇到苍蝇、蚊子,总觉得莫名多了一份敬畏之心呐!而在古埃及,约4000年前出现的甲虫则拥有神一般的地位,被称为太阳神-拉神。

  昆虫也并非总是让人讨厌的,而是分为益虫和害虫,还有一些根据生命所处时期而时好时坏,书中食物网的介绍也很好的展示了食物链的关系,蚱蜢吃车前草,青蛙才会有食物,而后蛇吃了青蛙,又被老鹰吃掉,这样的食物链很明确的告知小朋友,为什么不能一举消灭所有昆虫。

  还有一些颠覆认知的内容等着我们去挖掘。比如生活在古生代时期的巨蜻蜓,翅膀有65厘米那么长,比人类胳膊还要长,好在它进化了,否则无法想象小荷才露尖尖角上面趴着一只巨大无比的动物是什么场景;比如我们认为人类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角落,然而昆虫的数量,却是人类总述的两亿倍还多;屎壳郎产卵是在自己堆砌起来的粪便球里,而卵孵化后的食物也是这个小球,是不是神奇又好笑!而蜜蜂如果灭绝,对人类来说简直是灾难,因为那会导致世界大饥荒!

  人类的科学研究,也离不开昆虫。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昆虫的新发现。而蜜蜂产蜂蜜,蚕宝宝吐丝给人类做衣服,都对人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后的术语表,是我家小侄子拿着翻了好几遍的内容,因为这些术语,足以让他在小朋友面前显得更聪明、更与众不同。他常常将书里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而当大家搞不懂术语的时候,他又像个小老师一样耐心解释,讲的头头是道。

  小朋友对大自然的认知,不同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小时候了。我小时候问的最多的是这是什么,而现在孩子们问的最多的是:为什么?成年人脑海里那些已有的知识,已经无法应付小朋友的快速成长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家长的福音,既能够创造欢乐的亲子时光,寓教于乐,又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推荐给3岁以上小朋友的家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