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制约教育发展——《山海情》观后感
贫苦的环境造成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制约教育发展。
在《山海情》中,涌泉村以致后来的闽宁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部分家庭并不重视教育。从前期的李水花的例子可以看出,从后期的白老师千方百计做流失生的工作也可以看出。贫穷怕了乡民,觉得只要能节约钱,能挣钱都是对的,读不读书并不重要。所以李老栓并没有拼尽全力培养优秀的女儿跃出农门,后来更是为了蝇头小利把女儿给卖了。
在闽宁镇,部分家长让学生不到16岁就外出打工,他们眼里也只有钱。他们觉得衡量人成功的标准就是挣钱。他们短视的目光,完全忽略了学习对人的全面塑造,也忽视了学习才能让人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很多家长总是以偏概全地以个别学历低的成功例子来证明读书无用论。姑且不说例子的个别化,就是这些成功的例子也离不开后天的学习。
比如《山海情》中的马得宝后来发展较好,也是离不开后天学习的。在马得宝跟凌教授学习种蘑菇时,因为文化太低,听不懂,也理解不了其中比例算法,生物知识,李水花提出借书给他看,帮他补补课。得宝只是小学文化,水花是初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得宝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一定会不断学习的,后来得宝成立了建筑公司,并取得了成功。仔细想想,这些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后天再学习。包括取得了高学历的人才,在工作时也需要不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