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2021-03-14 00:10: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是一本由张藜 任福君/主编 / 唐子涵/著 / 李师斯/绘著作,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读后感(一):何泽慧的故事

  英子树读1阶#90天读完200本书# 0/禅熵:降低期望值(Zenentropy) 1/心流:关键词脑暴(Flowstorm) D22(阅读孩子的绘本)57/200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的故事》 作者:张藜、任福君主编,唐子涵著,李师斯绘 全书字数:30千字 速标时长:2分钟(23040字/分钟) 定价:48.00元 书摘: “静默地想办法、救国救同胞,才是现在中国人应有的态度。” 何泽慧一生取得了很多学术成就,指导过很多学生,因为她深知那个年代女性科学家的不易,所以对女生尤为严格。她在科学研究上始终坚持求真、较真的原则,在生活上则始终保持低调、简朴的作风,人们说她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书评: 何泽慧是我很佩服的女性,这本绘本也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的文章,现在的女性确实越来越不容易,社会越发展却越对女性要求苛刻,想坚持做自己喜欢热爱的事业也非常的艰难。何泽慧也是投入了她的一生,才取得这么多的成就。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读后感(二):读人物传记,树兴国理念

  

“居里夫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是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作为女娃的家长,经常会给女儿讲一些优秀女性的故事,希望她以此为榜样。有一次孩子在问居里夫人为什么是外国人,让我一时语塞。刚好看到“共和国脊梁”的系列丛书里有《中国的“居里夫人”》,于是赶紧和孩子一起读起来。

原来何泽慧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以前我只知道她是钱三强的夫人,也是一名科学家,但是具体事迹并不太清楚。这本书从何泽慧求学经历、留学研究、回国报效祖国,按照时间线进行叙述,同时配合绘本插图,让我们看到一个梳着两个大辫子的少年何泽慧心系祖国富强,成为弹道学专业的第一名外国学生,也是第一名女学生;看到梳着短马尾的中年何泽慧在农村观测彗星,把整片高原都变成自己的实验室;看到满头白发的老年何泽慧在现场指导发射高空气球。从一个个的小故事里面看到了何泽慧的坚持、自强和努力,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不仅仅是因为她发现了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还有她的品质影响了那个年代的女性。在人们心中,她就像居里夫人一样伟大。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很是激动,我们小时候知道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的故事,可是却很少知道中国的科学家。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好像近代科学家少之又少。“共和国脊梁”系列第一批就涵盖了8位不同领域的中国科学家,有钱学森、袁隆平、何泽慧、屠呦呦、梁思礼、刘东生、竺可桢、吴征镒。原来中国近代也有这么多的科学家,他们为中国现代科学发展贡献巨大,如今终于有一套书籍可以让大家来了解和熟悉他们了。为什么要读名人传记?因为名人身上的闪光点就是我们学习的品质。为什么要读科学家的名人传记?因为科学家推动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为什么要读中国科学家的名人专家?因为中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科学家的毕生奉献。

另外,这套书适合低年级学生亲子共读,也适合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在书籍的设计上,前半部分故事与绘画相结合,生动简单。后半部分通过人物小传进行补充,丰富科学家的一生经历,配合年谱的形式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最后还附有词汇原地,对一些专业词语进行解释、相关人物进行介绍,方便孩子的理解。书的封底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有声故事倾听,还可进行科学家博物馆查阅更多相关资料。不得不感叹于编辑们的良苦用心,这图片、文字到声音,这样的设计让书本的内容更加丰富、立体,适合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

“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更多的孩子能阅读这个系列的丛书,树立科技兴邦的理念,以科学家为榜样,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进行这套丛书中,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和牢记住他们。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读后感(三):真水无香——中国的“居里夫人”

  

平日里,虽然和女儿一起读过一些关于人物传记的绘本,但读完之后孩子在谈到一些理想的时候,总是会说类似“那是男孩子干的工作”这样的话,而这一本《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是讲我国著名的女科学家何泽慧的故事。

虽然说女性和男性对知识拥有同样的渴求,但是作为一位女性,并非拥有和男性同样平等的权利去实现梦想,探寻真理。

何泽慧就是这样一位勇于打破常规并去追寻梦想的女性科学家。

在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时候,她是唯一的“女状元”,但因为是女生而被拒绝录取,她据理力争,最终留了下来;战乱纷飞的年代,她选择去德国留学,并且说服了系主任,成为唯一一名外国的女留学生,学习弹道学;在法国期间,与钱三强等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深受母亲与外祖母的独立精神之影响,在她看来,女性绝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不能仅限于贤妻良母。因此她不仅仅是钱三强的夫人,而是“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更是中国的“居里夫人”,与丈夫并肩而立。

何泽慧虽然出生名门,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然而她生活中艰苦朴素、工作中求真务实,着实令人敬重。 只要精神世界足够丰富,就不会迷失于外在的物欲。衣服破了补一补;书包旧了仍凑合用;没有实验器材便就地取材,物尽其用,自己制作。这样低调简朴的科学家,实乃我辈楷模。

何泽慧对于科学事业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对祖国怀有深切的热爱,使得她不管是处于异国他乡,还是在偏远农村,她都能坚守信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去科研。这种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真是让人敬佩。

她曾说过:"作为一名科学家,本来就应该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这本书通过几个小故事就深刻体现了这种精神,但是,我们从中读到的又不仅仅是这些。

相信孩子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不仅浮现出一个坚毅、勇敢、不服输的形象,更能在日渐成长的岁月中体会到那种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真水无香的人生态度。 著名作家茨威格曾说:“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从这本《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传记中获取能量,汲取人生的营养。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读后感(四):用传记引导童年:科学家才应是孩子的新时代偶像

谈方琳

鸡娃的家长,一定对谈方琳这个女孩不陌生,她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一员,曾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在“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主席奖(初中生唯一奖)。2019年10月,谈方琳受邀出席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蝉联“最年轻科学家”。

这个科学家大会荟萃全世界最强大脑参与者,有65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的得主,可想而知谈方琳的列身世界范围的科学界。这样优秀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很多媒体争相采访,低调的谈方琳推掉了采访,只淡淡说了一句:“我喜欢追科学巨星,科学巨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脚踏实地、淡泊名利。”

电影电视明星流量冲击下,“科学巨星”的概念已经不在现在孩子的视野里。孩子不懂,给予什么样的环境,吸收什么营养,只有家长才明白,从小立志,需知道志在何方?追随偶像巨星,需要扩大偶像的广阔维度。 中宣部为儿童读者,主题出版了一套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选取了8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故事,向孩子们传递科学家精神。分别是竺可桢、钱学森、何泽慧、吴征镒、刘东生、梁思礼、袁隆平、屠呦呦。作为家长来说,更注重孩子的接受程度,这套书用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方式,配以资料属实、简单易懂的语言。

童年对“科学家”理解浅薄的三个原因

在读这一套科学家绘本时,才发现作为母亲对中国科学家的生平和成就如此陌生而感到羞愧。回想因由,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科学家人物传记太少在图书热销榜单上,经常有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等世界级科学家的人物传记,销量高的原因是因为史料齐全可靠,通俗易懂,并适当地增加了文学趣味性,这让成人和青少年有了阅读的渴望。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科学家的传记文学非常稀少,更多的生命信息来自自媒体的传播上,片段化的信息量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第二、科普知识匮乏八零后的孩子从小被问及“长大想当什么啊?”,回答一定是“科学家”。没有人解释科学家具体包含什么领域行业?具体如何达成?甚至国内科学家的人名都不知道,何谈偶像。

第三、父母对“科学家”的片面理解父母口中的“科学家”,映射给儿童的理解是一种非常荣耀的职业,学业有成的终极目标,代表着智商的碾压能力,但语气中有美好的愿望,是个光宗耀祖梦想。

三种原因造成现代家长也对科学家有一定的认知偏差,但随着祖国的富强,技术科学能力在世界的领先水平,家长和孩子们越来越对中国科学技术充满信心和理解。但是缺少一种好的读物,一种信息形式,成为更好的途径,让家长能够帮助孩子们从小受到科学家们的事迹和成就的鼓舞,由遥不可及的圣坛神话,入住千家万户的床头,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启迪。

多维度的传记绘本,儿童科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的有三大优势,有效的弥补了儿童对中国科学家人物传记知识空白的缺少。首先,是绘本精美,故事文字引人入胜绘本的图文艺术,是决定绘本质量的关键。故事语言采用大量的短句,符合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叙事方法多种多样,大部分是从科学家幼年讲起,科学家的一生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凝结短小的故事引人入胜。绘画是新锐青年插画师团队绘制,面对严肃主题,颜色和手法上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蒙太奇和大跨页的设计富有现代感,有很大思考空间。

其次,国家级别专业学术成长资料和研究成果这套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是由中国科协联合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原文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个部委实施,对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呈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专家们耗时2年,精心打磨用最详尽和专业的研究报告中精炼而成,不夸大、不吹捧,尊重科学史实的绘制成书。

最后,版面设计三层递进补充科学家真人真事绘制故事,最难的部分就是遇到专业的科学名词和领域,是很难被理解而跳跃而过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套书的方法非常推荐。在整体故事结构和语言上尽量采取语言简单而文学的方式展示,例如《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中讲述学生时代的何泽慧为何要学弹道学?就采用了儿童比较能接受的简单明了的语言:

“这个中国女孩,就是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前往德国申请学习弹道学的何泽慧。为什么要学习弹道学?为了打日本侵略者。”

而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深浅度程度上,做了很大的补充选择阅读。在绘本后面紧贴了两页热人物小传,补充科学家的一些家族故事、求学教育经历、家国情怀等细节补充,让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更加深入的加深对科学家生平的理解认知。为了方面小读者一目了然科学家一生的生平和成就,每本书的后记彩页都会有科学家的年谱,贯穿科学家一生重要的人生阶段事件,这些重要的时刻并非都是闪光荣耀的,还有历经磨难的困苦事件,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将是一位伟大的研究者永不放弃的信念,才会有发明与研究成果的光辉成就。最后一页是文书中专业词汇有解释,这就防止了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因噎废食的可能性,也同时增加了知识量的补充吸收。

写在最后

梁启超曾经说过:“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一次性。”作为家长,深知读名人传记的益处,但苦于从小对于中国科学家的理解和认知不足,在培养下一代时,意识上就缺少条件让孩子从小立志做科学家的向往。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就像是对儿童打开科学好的方式,也许是踏入的开始。科学研究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虽然充满荆棘和波折,无数次的科研与不眠,才能成就中国的国富民强,证明强者生存而非富者生存的东方大国。

作者:荣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