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逻辑十九讲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逻辑十九讲读后感100字

2021-03-15 00:48: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逻辑十九讲读后感100字

  《逻辑十九讲》是一本由[美]威廉姆·沃克·阿特金森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十九讲》精选点评:

  ●初尝逻辑

  ●逻辑十九讲的十九讲≠如何让自己直接通过十九讲变得有逻辑, 而是对逻辑所的内容,规律、原理进行分解,刚好十九个章节,这就是“逻辑十九讲”。这本书比较偏向教科书,整体是逻辑术语介绍。通过逻辑规律来走向正确的逻辑规范。 这本书内容比较无聊、枯燥,书里也没有举很多例子来让读者进行消化,如果已经有逻辑学基础,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已经有所体会和了解,会比较轻松。 所牵涉到的逻辑内容其实在高中学习,如果集合知识学习得不错,那么对逻辑概念、内涵的理解也比较轻松。 这本书和【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一起搭配使用会比较好,因为这本书的例子非常丰富,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深入浅出,可以理解逻辑里面的看起来比较高深的术语,而且也这本书也出于实用性,能够对逻辑的实际使用能够达到一定训练,和理论能比较好地结合。

  ●'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s going on to get it'.离开了观察和验证,推理很少是推理,逻辑也很少是逻辑。如同语言里能指的相对性以及所指的任意性,过分追求科学推理会通向空洞;当然不去概括归纳推理的话,这大概是个太实诚的或者愚昧无知的,大家快来欺负她呀!合乎良心的推论不会是一元论者,因为他推理的前提是把握了他所关心或者是很重要的一些特质要素,从抽象上进行推理,他所理解的重要次要实际上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单一的。多多的验证,多多的观察,尝试生活的乐趣!

  ●太简单,但是可以很好地整理自己的思路,最后一讲对诡辩的阐述很受用

  ●看了一小部分,表示看不懂啊,感觉好深奥哦

  ●翻译差

  ●书中只是简单介绍,而且比较枯燥

  ●逻辑学家在人类有限的认知领域里做出了最简洁、准确的陈述:推理的四个步骤,即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推理的两个种类,即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

  ●理论性的书,对于我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的人来说,有先导意义。里面的概念定义一个也记不住,最出名的三段论也没弄明白。但是看过后,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逻辑有这么一个推理过程和方式。

  ●浅显

  《逻辑十九讲》读后感(一):逻辑十九讲,讲的是什么

  逻辑十九讲的十九讲≠如何让自己直接通过十九讲变得有逻辑,而是对逻辑所的内容,规律、原理进行分解,刚好十九个章节,这就是“逻辑十九讲”。这本书比较偏向教科书,整体是逻辑术语介绍。通过逻辑规律来走向正确的逻辑规范。 这本书内容比较无聊、枯燥,书里也没有举很多例子来让读者进行消化,如果已经有逻辑学基础,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已经有所体会和了解,会比较轻松。 所牵涉到的逻辑内容其实在高中学习,如果集合知识学习得不错,那么对逻辑概念、内涵的理解也比较轻松。 这本书和【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一起搭配使用会比较好,因为这本书的例子非常丰富,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深入浅出,可以理解逻辑里面的看起来比较高深的术语,而且也这本书也出于实用性,能够对逻辑的实际使用能够达到一定训练,和理论能比较好地结合。

  《逻辑十九讲》读后感(二):《逻辑十九讲》:逻辑学基础知识,让人成为理性人

  

1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在与人沟通时,你是否遇到过“诡辩”的人?是不是他们的话似乎听着很有道理,但仔细琢磨又好像哪里不对劲? 《逻辑十九讲》是一本逻辑学的入门书籍,其中内容浅显易懂,它用简单的语言帮助人们分析了概念的形成步骤、推理的四个步骤,从而帮助人们提高逻辑能力。 但不得不吐槽,这本书的中文版翻译得比较晦涩难懂,建议大家看英文版,全名是《The art of logical thinking》,可能叫《逻辑思考的艺术》更合适吧…… 书中阐述,每个概念的形成都需要五个步骤,即陈述、对比、抽象、概括、命名。推理的四个步骤,即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推理,推理的两个种类,即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如何将复杂的逻辑学用浅显的十九讲阐述吧。 2 “每个人的推理有好有坏,而逻辑是一种推理学科。它可以使我们认清楚:好的推理可以导引出真理,坏的推理则会给我们带来厄运,并导致我们每天不停地犯错。” 学会优秀的推理能力可以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处理问题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 书中提到,推理分为四个步骤: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推理的两个种类,即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3 很多谬论的产生,是因为用相似的事物去证明另一个相似的事物,关于这个,有些育儿书就犯了这种错误。 比如有的孩子利用什么方法提高了成绩,那么就得出结论,这个方法有用。 但实际情况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不一定一样,这个方法可能有的孩子管用,而有的孩子就不管用。 这种常见的错误引导,其实就是逻辑方面欠缺的表现。 4 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看待这个世界,包括自己。这样才能不被表象迷惑,从而得出真理,看清事实。

  《逻辑十九讲》读后感(三):读《逻辑十九讲》

  这个月初我快速翻完了这本由所谓美国新思想运动之父写的逻辑学入门读物,个人感觉还不错,书中章节划分很有条理,符合人的大脑的思考模式,书中由浅入深介绍了逻辑学相关的几大核心概念,对于没有接触过逻辑学的人也可以轻松阅读。

  在这里,《离散数学》等专业学科我们暂且不谈,就说说逻辑学的通俗读物。我在这本书之前还看过《逻辑思维简易入门》、《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等书,我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上来就给你讲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但是却没有告诉你为什么需要这么思考?这么思考有什么好处?

  因此,读者在阅读此类逻辑学书籍往往会感到困惑,也容易感觉十分枯燥和乏味。《逻辑十九讲》这本书不一样,因为它从推理的步骤、概念的形成等更基础的概念开始讲怎样进行逻辑性思考,而且文笔比较精炼,没有太多废话。

推理过程的四个步骤

  书中第一章讲到,逻辑学就是一门推理的科学,我们每个人每天在处理各种信息时都会动用大脑中的推理能力。当然,不同的人推理能力有好有坏,“好的推理可以导引出真理,坏的推理则会给我们带来厄运,并导致我们每天不停地犯错。”

  对于推理,逻辑学家在人类有限的认知领域里做出了最简洁、准确的陈述,推理过程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即: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第一,抽象是从一个物体、人或者事情中,提取和归类出它的特性或者属性,并把它看成是一个有实际精神含义的产物。举例来说,你一旦认识到狮子具有力量这样一个特性,就能单独运用抽象思维,把力量理解成狮子特性中的一个,然后便可以独立地、脱离具体狮子这个实体来思考“力量”这个特性了。换句话说,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抽象艺术,而深思熟虑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第二,概括是指形成概念或者基本想法的过程。它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人们更轻松灵活地理解我们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所感受到的客观实体,以及不同实体之间的共同特性。举例来说,一个人会对一匹特定的马形成特定概念,但是这个特定概念仅适用于这匹马。不过他也会借助于自己的感官经验对马形成一种概括的概念,而这种概念不仅适用于这匹马,同时也适用于属于同一类的其他马。

  第三,判断是指把两个物体、两个人或者两个东西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过程。举例来说,你可以对马和动物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然后找到它们之间的某种共同之处,从而得出一个判断:“一匹马是一种动物。”或者我们拿马和奶牛进行比较,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判断:“一匹马不是一头奶牛。”当然,这种对一个判断的表达,我们便可以称之为命题。

  第四,推理是指把两个物体、两个人或者两件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它们同第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举例来说,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推理过程:(1)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是动物;(2)马是哺乳类动物;(3)因此,马是动物。在这个例子中,推理的结果可以表述为:“马是动物。”可以看出,推理的最根本原理是通过对比思考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得出它们同第三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显而易见,在以上这四个推理过程中,必须分别运用到分析和综合这两个过程。分析是把一个需要进行思考的物体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特性或者关系。综合是把一个有思想的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特性或者关系融合成一个综合性整体。而这两种互为逆反的过程就是推理的基础。具体来看,抽象是一种理论分析;概括注重综合理论分析得到的特性;判断是分析和综合的一方或双方;推理则是从个体事实到普遍真理的归纳过程,或者从普遍真理到个体事实的演绎过程。

归纳、演绎和谬论

  在逻辑推理中,有两种十分重要的分类。

  第一类是归纳推理,也就是从各种具体事实中推论出普遍真理的过程。举例来说,当你看到一个特定的事实,即“被观察的每个人都被证明最终都会死亡”,于是你可以归纳出一个普遍的事实:“所有人最终都会死亡”这个普遍真理。

  第二类是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归纳推理的逆过程,也就是从普遍真理中演绎出各种具体事实的过程。举例来说,可以有这样一种推理:(1)人都终有一死;(2)苏格拉底是一个人;(3)苏格拉底终有一死。可以看出,上述这种推理就是典型的演绎推理过程,而这种由“一个大前提 + 一个小前提”推导出结论的方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演绎三段论。

  最后,我们在推理过程中通常还会碰到很多谬论,某些看似有道理的推理,实际上却根本不成立。如果根据这些谬论窃取的前提和结论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谬论,它们分别是:谬论前提和谬论结论。

  所谓谬论前提,指的是推论的前提是无根据的假设,而这类谬论中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叫作“窃取论点”,通常表现为“假设没有被承认、没有被验证的基本前提是成立的”。比如通过以权威、肯定的态度大胆陈述一些假设已经被证明的事实,然后再把这个陈述当成论证的大前提,用逻辑学的方式展开推理。听者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认知论据,经常会选择性不去思考推理的前提是否真的正确 ,从而深信对方的诡辩。

  举例来说,你可以思考这样一个三段论“没有运动道德的行为应该禁止出现;约翰·鲁滨孙的行为是没有运动道德的;因此,约翰·鲁滨孙的行为应该禁止出现。”,可以看出这个推理过程在形式上是正确的,但是被争论的关键点在于“究竟什么样的行为符合‘没有运动道德的行为’这个习惯性的定义”,如果这个前提不是确切无误的,那么自然也就得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了。

  此外,另一类常见的谬论是谬论结论,指的是对一个逻辑性结论做出的毫无根据的、毫不相关的假设。这类谬论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转换立场、谬误质疑、部分证据、诉求于公众舆论、诉求于权威、诉求于专业、诉求于普遍信念、诉诸于愚昧等等。限于文章篇幅我在这里就不做详细展开了,关于这点你可以自行查阅本书中的例子或者其他参考资料。

  最后,关于这本书我就介绍这么多内容了,感兴趣的同学推荐还是阅读书中原文吧,本篇文章到此结束。

  《逻辑十九讲》读后感(四):听不同的声音——读《逻辑十九讲》

一、第一印象

  逻辑推理是大脑思维的思考力量,是调配各种能力的精神建筑师。大脑通过将思想里的“原材料”吸收,再编织成为更为复杂和精密的精神产物,建构起我们的精神殿堂。人类不管是独处思考或是与人沟通,在各种工作生活的场景中,都无法离开逻辑能力。我们想要变得有力量,不仅要锻炼出聪慧的智力,更要善用智力的这门“艺术”——逻辑推理。

二、核心收获

  作者主要通过:概念(术语)、判断(命题、理论和假设、谬论)、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三段论、类比推理)等来阐述基本逻辑常识。

  (一)概念:是对任一事物的一种精神陈述。主要分为5步:

  1、陈述。对概念指代的对象做一番细致的阐释。激活大脑思维的力量,必须保证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清晰全面地认识。

  2、对比。在多个概念间进行。

  3、抽象。把物体的大量固有属性进行分离的一个行为或者过程。即撤销对概念的整体意识,而把注意抛向某个特定个体。

  4、概括。把某一些物体冠以共同的名称、头衔或者类别;把特别的物体变得普遍化;减少或者重新分类属种;转变成为一个更大的彼此紧密联系的圈子。概括是语言的根基:只有人类才可以形成具体的概念,然后形成人类所使用的语言,这种概括的力量也是科学根据。

  5、命名。让概念形成符号或标签,它能让听者迅速唤醒过往经验,又能作为标志传输给他人。

  (二)术语:概念是大脑思维里的一种想法,而术语是这个概念相对应指代符号。即一个术语是一个概念的公开符号;一个概念是一个术语表达的想法。

  术语除了具有传播的意义外,通过分组、分类和概括,把这些概念划分为更大、更广的概念和术语,是形成有建设性想法的真正基础。

  对不理解术语含义的人来说,术语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声音,但对于真正理解的人来说,这个声音会唤醒想象力和精神象征,作为思想的符号服务于目的。

  (三)判断:把两种及以上的概念形成对比和决定的过程,并作出理性选择。严格意义上,每一种思维的智力行为,都和判断有关。思考就是判断。

  推理过程第一个步骤是概念或形成概念,第二个步骤就是判断。每个概念都是一个收缩的判断;每个判断都是一个扩大的概念。当判断形成的语言表达或者文字,我们称之为命题。

  (四)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把一个低等级的真理导向一个高等级的真理。归纳推理的步骤是:初步观察—制定假设—演绎推理—验证。

  归纳推理的最后一个步骤,如果假设不能或者暂时不能被证伪,推理就成立。归纳推理是会提心吊胆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会有人发现一个事实,证明假设是不成立的。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演绎推理:是一个分析过程,把一个高等级的真理导向一个低等级的真理。归纳法把现成的重大前提传递给演绎法,演绎法把它当做一个事实,不会对它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只有在普遍法则确立后、物体被归类后、主要前提形成后,演绎法才可以被应用。

  (五)三段论

  最经典的逻辑推导。推理过程最简单的运行方式是,参考两个物体同第三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对比前两个物体,从而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完成这个过程得到的结果是一个论点的表达,术语称作三段论。

  三段论仅只需要三个命题,如果使用了三个以上的命题,那么需要在里面增加两个额外前提,得出结论。一旦出现两个以上的前提,则会导致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段论,又或者以未能形成三段论而告终。

  如:

  我是一个人;

  人终有一死:

  中间项是:人

  结论:我终有一死。

  结论里,主语是我,谓语是终有一死。由此可知,

  谓语是主要术语(死,包含各种生命的属性,外延最大)、主语是次要术语(我,仅指我个人,外延最小);

  中间项(人)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链接,必须具有周延性;

  主要和次要术语必须出现在结论中。

  规则:

  1、双否命题,推不出任何事情:

  如:

  我不是一个人;

  人非终有一死:

  结论:无法得出。

  2、单否命题,结论否定

  我是一个人;

  人非终有一死:

  结论:我非终有一死。

  3、周延性问题(到底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

  人是两足动物;

  鸟类是两足动物;

  结论:人是鸟类。

  产生谬误,因为两足动物并没有周延成所有的两足动物,仅指有些两足动物。

  凡是没有遵循规则的三段论,最后都成谬误。

  4、衍生规则即:普遍前提+特称前提→特称结论;普遍前提+普遍前提→结论;特称前提+特称前提→无法得出结论。因此,至少有一个前提必须是普遍前提;如果一个前提是特称,结论也必定是特称的。

三、学以致用

  概念在形成和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被人们的惯性思维、经验思维、潜意识等所迷惑。随着我们生命成长和经验积累,头脑里的概念也会做出相应改变。任何时候都可能形成错误的概念,因为我们抽象化程度太少或者过头,导致造成定义过于狭窄或者宽广。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某人、某事的定义与评价。因此,要警惕固守、死板的思维方式,真正有逻辑觉醒的人,势必更具有开放性的思维,要真正地“解放思想”。

  在最后的谬论章节,作者提到人类经常推断出的谬论,最普遍的现象是源自过度的概括、错误的概括,以及用前提、征兆、迹象和偶然事件代替原因来推导结论。因此,我们要成为在“逻辑上站得住脚的人”,不能仅从部分的、粗心的观察,忽视例外和矛盾事实甚至假设事实来武断地推导。

  正如我们为人处世,要经常质疑自己的所知与所得,谦虚吸收更开放的新观点,敢于破除自己的旧见,从而形成新知,带领我们走向更高阶层的思维空间。

四、书中金句

  想法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但并不给出建议的精神产品;思想则是一种阐述两个以上的想法之间关系的精神产品。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每个人从会说话开始,就应该力争学做一个逻辑学家。

  对于大脑思维,需要尽最大努力抽象化它的想法,尽早把最相近或者临时想到的想法转变成综合性的概念。——布林布诺克

  大脑思维中的概念,一方面由我们简单的观念所决定,另一方面由我们的统觉所决定。

  统觉会因每个人的先前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异。我们的训练、经验和偏见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统觉。

  概括是语言的根基:只有人类才可以形成具体的概念,然后形成人类所使用的语言,这种概括的力量也是科学根据。……失去最简单的术语,判断将永不可能。

  形成假设需要一个指导性的大脑思维、哲学性的想象力,才能通过它捕捉思想之光,或者发现问题背后的法则。

  完

  IMLIN小枝

  2019年5月28日晨6:24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