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 感情
事业 感情
把指甲剪短之后不会打字……上一次短指甲还是2018年的时候,现在变成小短总感觉做啥事都迟钝了……
适者生存吧,始终要适应的。
早上和朋友通电话,问我今天要不要出去聚聚,看了下午的卦图数量只能婉拒了,改为电话聊天。她说别人赚钱好容易,人比人,气死人。
求同存异吧,有些观点我不赞成。而且我平时最不喜欢的一种说法,就是“越有钱越好赚钱”,“我和有钱人差的只是钱”。
如果越有钱越好赚钱,那从古至今,富豪的阶级应该是固定的。贾跃亭还用在美国不敢回来吗?老罗还用去还“六个亿”的债吗?
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很有钱的人来问我项目的事,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百分之百保证自己的项目落地或者成功。
因为每一个人都在世界的这盘棋里互相制衡,大权贵怕不稳定,小权贵怕洗牌,大富豪怕权贵,资产阶级怕大富豪与大权贵的洗牌。
格局再高的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运势好一些能在这盘棋局中搏杀,运势不好的时候只能潜伏厚积薄发。
当一个家族的运数走尽,我们还会发现一帮格局很差的后代出生在大富之家。
我还真的见过格局很低的人生在大富之家,祖上几代人的积累,让一个败家子十几年挥霍殆尽的。
先不说那些没有报道出来的。
看看当时海鑫钢铁的山西首富李海仓,他的儿子李兆会在澳洲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因为父亲遇害,他回国开始继承家业。
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拥有的是百亿产值的钢铁帝国,一身血性,敢打敢拼,有城府,关系网也广。
当年李海仓有两千万资产的时候,就干上了八千万的项目。有二十亿资产的时候,就干上了二十二亿的项目。
李海仓的魅力是很大的,九三年他的一个总会计师被查出了血管瘤,他二话不说拿出十万块去买医疗设备。而且他还不顾一切的去挖人才,出手也很豪爽。
那时候人们一听说李海仓要建钢铁厂,毫不犹豫的都来追随。
这一点在李海仓的儿子李兆会结婚的时候,也能看出来他们家言传身教的豪爽与豁达。
二百辆豪车,六百桌酒席,每个员工五百元红包,据说来了九千名员工……谁知道呢,总之媒体上的宣传,当时的场面堪比过年。
但是钢铁产业已经走向了日落西山,不是你有钱就能盘活的。后来李兆会辞去自己家族公司的总经理职务,开始去股市炒股去了。
二零一四年的时候,他父亲创办的“中国钢铁第一民企”全线停产。只剩下几座高炉和烟囱孤零零的竖立在一片寂静的厂区里。
据说,李海仓每次运转着“海鑫钢铁”完成一件大事,都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时候李海仓还会随手把自己的疲惫写在一张纸条上,服务员打扫时从纸条上能看到四个字“我太累了”。
所以富一代创业到达了顶峰,一个行业做到了巅峰,必不可免的开始态势下滑。富二代又如何能够力挽狂澜?
多数富二代接手父辈的产业时,已经是烂摊子了,再想中兴难上加难,能守住都不容易。
做煤炭的和钢材的,这个行业不是他们能够力挽狂澜的,是整个行业在经济结构中被淘汰和改革掉了,谁能改变历史趋势向前呢?
举个例子,MP3曾经风靡全世界,甚至宽带不普及的时候,还有专门给MP3下载音乐的店铺。
现在智能手机的出现,再好用的MP3也抵挡不住行业被淘汰的趋势。
这一点,我们如果回溯历史,八十年代最火的广告之一,那个“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也是做到了录音机的巅峰,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会有人说,那拿之前积累的钱去做别的项目不行吗?
对啊,可以做别的项目。但是你最擅长的项目都没有做好,做别的项目一定就能成吗?
当年燕舞这个品牌也想做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开发与应用,但是可惜的是,他们还在生产录音机的时候,其他公司正在全力开发CD和VCD。
你拿你不擅长和投入少的项目,去碰别人全力投入和开发的项目,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MP3出来的时候,CD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智能手机的出现,MP3又受到了降维打击。历史不过是在重复,你方唱罢我登台,被更迭是一切事物的宿命。
能不断转型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太少了,每个成功的人都是沧海一粟,而他们的成功在历史的洪流里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道流逝的星芒。
如果说越有钱就越好赚钱,那世上就不会再出现新的有钱人,应该从上古时期就阶级固定了。
所以你和有钱人差的不仅是“有钱”,更多的差距是“命运”。
而命运这桩事,本来就变化无常,没有人能真正做得了主。当然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胜天这一类逆天霹雳大鸡汤的朋友,可以当我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