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建筑史的读后感大全
《上海百年建筑史》是一本由伍江著作,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百年建筑史》精选点评:
●倒不如说是一本词典。
●上海现代建筑:北京清末的皇家中西融合风格之外,又一个更加辉辉煌煌的被扼杀的可能性
●看来是年前最后一本了,虽然没有找到我需要的关于场所使用情况的资料,但是还是一本比较详实的近代上海西洋建筑史,就说嘛,要不是家学和师承的渊源,难得见到从业群体的肖像。
●书名应该改为上海租界建筑史
●100919买了一段时间的第二版就乘最近上课看掉了,因为内容以前一直接触,读起来也蛮流畅的。新版的图都很清楚
●那些建筑的现状如何?哪些拆了?哪些还在?作何用途?在何方位?几乎没提!想不到这么专业的书居然有这么业余的瑕疵.....
●挺好的,非常合适非专业扫盲
●扫盲的时候读不觉得什么,现在研究这块再来看觉得确实提出了很多独立的东西,有理有据,主体的思路很有道理,这一块奠定基础的几本书之一
●很快就读完 还是很有收获的,要是最后能把现址做个总结就好啦
●1. 公共建筑:殖民地外廊式(Compradoric Style)——新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Art Nouveau / Art Deco)——国际式(International Style)2. 私人住宅:老式石库门——新式石库门——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公寓式里弄——花园洋房(英国乡村别墅式、哥特复兴式、西班牙式)
《上海百年建筑史》读后感(一):中西合璧 兼容并蓄
中西合璧 兼容并蓄 有数据量 知识量 推荐给城市规划和环艺的学森。。。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抱歉 您的评论太短。
《上海百年建筑史》读后感(二):一部现代城市发展史
从开埠拿地开始,简易地殖民地居所,铺路、做下水道、煤气路灯、自来水工程、电气工程,坚固的欧洲风格,适应上海气候的房子。以前历史书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实施,理论化的语言 变得详尽而具体,这才是历史的样子。从城市的发展来看,市政工程和住宅同步或者有小时差的推进,史料详细严谨,毕竟是博士论文啊,也有助于判断文科历史里不能分辨的论点。
非常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悲催的是,当当官网买的书,第二版,图片一点儿都不清晰,判定是盗版书。
《上海百年建筑史》读后感(三):看完就该去给喜欢的建筑采风了
上海近代的百年建筑史,不光是一部建筑的继承、发展、融合的历史,其中与上海近代社会的变迁、技术的进步、大到整个中国的形势变化都息息相关。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上海经历开埠、殖民、侵占、解放,慢慢从一个封建商业城市发展成远东第一大城市,期间建筑也随城市的变化慢慢形成了有其鲜明上海特色的历史。从开埠前典型的江南水乡市镇,到开埠初期延外滩那些略显简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到租界扩张后西方正统建筑业的引入,将西方建筑学院派的建筑风格(西方复古主义)带入上海,至1930年前后,不断诞生了一些复古主义融合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而后又在建筑“摩登化”的浪潮中由繁复简,逐渐过渡到了现代主义。这其中的脉络折射出建筑物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背景。
书中提及到的一些可能不是上海绝对的地标式建筑,但在百年建筑史中占较为重要的地位,而今仍然屹立的建筑,例如:圣三一堂、工部局大楼、沙逊大厦、德律风公司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甚至于一些石库门老弄堂都值得再去研究详勘。
《上海百年建筑史》读后感(四):ABELARDO LAFUENTE ——西班牙建筑师与近代上海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