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21 01:33: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是一本由[美] 珍妮特·洛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一):从零到一,从一到无穷大,芒格的历史无人能复制

  

关注一个人的成长时,我一般关注两个阶段,一个是初创期,他怎么获得第一桶金,第二个是风口期,他怎么获得今天的平台,最后变成“太大而不能倒下的象”。

芒格的爷爷是联邦法官,爸爸是一名律师,叔叔是银行家,而在芒格的爷爷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资本家的形象,据说,查理在他店里打工,每天要让他工作12个小时,还要克扣工钱。而在大萧条时期叔叔的银行濒临倒闭,是爷爷拿出了自己的积蓄35,000美元来支援叔叔,叔叔的银行才得以重新营业。

芒格家庭的熏陶,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是无法企及的了,而他从家中不仅得到了传承——成为一名律师,还认识到了家庭互助的重要性,体会了财务独立的价值。这些都成为他日后行为的源头之一。

除了家庭的熏陶,在查理的初创期,也并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

1941年,查理离开了奥马哈,前往密歇根大学就读,他选择了数学,后来又学习了物理。再后来他加入了美国陆军空军兵团的一个培养军官的计划,学习了自然学和工程学,后来又学习了热力学和气象学。虽然芒格辗转就读了好几所大学,但是他依然没有学士学位,退役之后,在熟人的引荐下,进了哈佛法学院。顺利毕业并供职于一家律师事务所。

关于人生应该多尝试的鸡汤,常常会提到小布什的浪子回头,实际上,不管是小布什,还是芒格,都证明了富人的试错成本是更低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尝试,而不是像穷人家的孩子,“书山有路勤为径”,惟有读书高。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形成了芒格常常提出来的“跨学科思维”的源泉:

你们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知识。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就行了。

而在事业初创期,芒格不仅做着律师,也做起了投资,并第1次涉足房地产业,而就是这次让他赚取了第1桶金,赚得了高达140万美元的收益。

后来,芒格的父亲去世了,在回到奥马哈的时候,芒格遇到了巴菲特。再后来,通过控股一家股份公司来积累财富,最终他们收购了伯克希尔,创立了投资界的神话。

对于伯克希尔的神话,各种著作说的太多了,反而在《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中见到的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老头形象,睿智或许人人都有,但能坚持大量的阅读,或许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此自律,还不如八卦突然间谁又多了一个孩子。

不过,有意思的是,芒格最喜欢的就是阅读传记了,不知道他在看待自己的传记时,抱着一个怎样的态度呢?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二):不要把钱看太重

  

关于这本《查理·芒格传》在之前曾入手过一本,现在不在手里,不过可以确定的是2016那年手里的和这一版相差无几,这是自然毕竟是唯一授权嘛。但是,有一说一再版的话总要有点新的东西才行吧。大概回忆了下,目录、内容、附录都是一样的。要说的话就算是多了一个序三吧,针对再版译后记不太记得上一版的是什么了,不过针对这一版所述,如今里约奥运会已经结束一个多月了,这句话我可以理解为是2016年的那一版吗。不过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阅读,毕竟没有什么变化,连封皮的宣传都没变。算是针对购买者的一个提醒。

再次入手此书的原因是,上一版读起来非常的生涩,感觉不到文本的通畅度。开始的时候认为是翻译者的原因,所以希望这一版能够有所升华。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译者并没有变,文字内容也没有得到润色。可能是不太适合个人吧,毕竟根据译者所说:她再次读此书的时候并没有产生无地自容感,反而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些之前未曾体会到的东西,这就说明译者对这本书还是充满信心的。

回到书中内容

相较于别人作传,我更喜欢自传书。自传虽说有些带入私人感情,但是自传是一种对自我的剖析,若是能够认清自己,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分析,那么这将是一本相当完美的自传。但是别人作传的话就有个问题,自己写下来自己的过往和口述给别人就会因为无法敞开心扉造成书中的内容少了真实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仿佛这本书是查理·芒格的口述不够,作者又去东拼西凑来的。在前言中作者也有说她跟芒格沟通的时候就说,她已经和出版社签了合同,即使他不合作也必须把书写出来。不过如果他配合,这本书会精彩很多。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是,芒格最终选择了相信了她给她的工作提供了帮助。不过从目前来看,给人的感觉是芒格被胁迫了。

我们要相信,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更不可能读了这本书我们就能够获得成功。最多就是能够从中抠出来那么些许的道理,对我们的思维增加那么一点点的扩展。

说来好笑,看完这书我能想到的就是钱财乃身为之物。

以前总感觉说这话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有钱人才会说这话。像芒格所说:我们不想让朋友和家人记得的只有一沓沓的票据。然后就是纯粹为了取乐花了600万美金造了艘船。要是以往,可能会想这人真浪费。但是你仔细想想这不过是有钱人的乐趣罢了,只是我们每个人所持有的资产允不允许。有钱有有钱人的乐趣,没钱也有没钱的玩法。以前总想着我有钱了才能去寻找乐趣,但是好像并不一定这样啊。完了说不清楚了,开始吐槽了那么多,不顾就目前来说我还是满喜欢这本书的,好歹算是了却了一个心结。

另一个我赞同的点在查理·芒格的演讲稿里。啊,这里又得吐槽一下,首都披露。居然之前出版过咱就把首度披露去掉吧。芒格提到的跨学科技能,我还是非常赞成的。这个好像在读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在学校提倡了,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不是再靠单一的劳动力所能维持的了,各个行业里面都或多或少的掺杂这别的行业内容。就拿本科来说,就是只学各自的专业知识,学生还不一定学。不过好在后来改变了一些,必选课里面也出现了别的专业普及,不过老师又不好好教了。当经过了那么多年社会的毒打后,你就会发现你学的东西真的是不够。

只有在有限的时间能经历多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哪怕不是新鲜的,你也可以从众多尝试中得到自己所爱,然后有其他的技能傍身,将来肯定会对自己当初的行为感激不尽的。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三):“股神”巴菲特说,“没有芒格,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但凡对股票、投资颇有兴趣的,都多少听说过沃伦·巴菲特这个名字,当然对他的神话也多少听说过,譬如所谓的“巴菲特的午餐”。但查理·芒格究竟是谁,估计知道的人相对来说就要少多了。但是,对于巴菲特来说,芒格显然不可或缺——他的原话是:“芒格负责说话的具体内容,我只是动动嘴皮子。”或者是:“没有芒格,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如果想要了解一下芒格,近距离、面对面当然是绝好的机会,但这样的机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显然过于奢侈——即使对于《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这本书的作者、美国著名的财经记者和畅销书作家珍妮特·洛尔来说,显然也是如此。所以,看这本书就足够了。毕竟,这是一本得到了芒格本人及巴菲特的授权传记,这个背书的权威性显然不需要多说。

和“股神”巴菲特的财富相比,芒格的总资产不算多,或者说甚至还“寒酸”得很。但这显然并不重要,至少对于芒格本人来说,他并不在意这个巨大的差距,甚至他对自己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财富恰好保持在福布斯富豪榜名单的水准之下,这样他就能避开聚光灯。所以,可想而知,对于芒格来说,能被称为巴菲特的幕后智囊,他对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财富的把握能力显然毋庸置疑;对于具体的更多的财富来说,芒格不是说拿不到,只能说,是他显然有自己其他的追求。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眼中的芒格,或许只是真正的查理·芒格的一部分——包括那个每年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坐在巴菲特身边的那个人。譬如,对于芒格的继子来说,他是一位尽责的继父、一名精神导师以及一个把生活变成一场真正冒险的人;对于《福布斯》杂志来说,芒格以他“粗暴的方式成全了巴菲特的好好先生形象”;对于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前任高级经理们而方,芒格是一个顽固的董事,很早就发现欺诈行为的存在,而且坚持要公司为此负责;对于支持女权运动的人来说,芒格是一名英雄;对于比尔·盖茨来说,芒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桥牌玩家,不过也会时不时打出一些不着边际的牌……这些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芒格,倘若能够合起来,那就是一个完整的查理·芒格吗?恐怕,未必。而且这个问题,对于芒格本人而言,大概也不是一个容易回答清楚的问题,恐怕还不如让他给推荐一支靠谱的股票呢!

为了《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这本书,珍妮特·洛尔曾经8次参加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5次参加威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对33位相关人士进行过44次采访,还研究了六七份芒格在各地讲话时的演讲稿——包括他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校友会上的致辞。通过对芒格本人、家人及密友长达三年的近距离了解和访谈,才成就了《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这本书。才有机会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芒格的投资和人生智慧。

假如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思维决策水平,那完全应该读读这本芒格的传记作品。但如果对理财感兴趣,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些“营养”,那恐怕会收获不多——《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这本书的“前言”中说,芒格在自己的演讲中,从不指导人们具体应做些什么,他交给听众的是一幅能找到智慧宝藏的地图,而且和所有的藏宝图一样简单到让人迷惑!

但是,客观而言,《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是一本很不错的传记,特别值得一读。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读后感(四):《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学会用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思考

  

著名投资专家杨天南先生说:很多年来,在伯克希尔盛大的年会现场……相较于巴菲特的滔滔不绝、机锋善辨,芒格常常显得沉默寡言、惜字如金。相信观看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查理·芒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

正因为此,在读过了《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一书后,才发现往日对查理·芒格的了解是多么的浮出表面。书中提到,在一次晚餐聚会上,聚会的主人不得不拦住芒格的朋友米歇尔,拜托他去聚会的其中一个房间将芒格拉出来。这位聚会主人的原话是——没有人能插上一句嘴。他(芒格)正在对客人们说不同宗教中对天堂的描述。他称之为千年高潮。

刚刚读完的这本《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是查理·芒格本人及沃伦·巴菲特国内唯一授权传记。本书的作者珍妮特•洛尔是美国著名的财经记者和畅销书作家,珍妮特•洛尔历时三年深入采访调研芒格的工作和生活,终于完成这部全面展现芒格投资和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

查理·芒格说:“和巴菲特共事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注脚。”多年来,查理·芒格始终被隔离于巴菲特的光环之外,似乎除了巴菲特幕后智囊的身份之外,芒格再无闪光点。事实却绝非如此,在芒格正式与巴菲特共事之前,芒格就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投资房地产开发,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说起来,芒格与巴菲特在相识之前曾多次“失之交臂”。芒格十几岁的时候曾在巴菲特曾祖父的杂货店打工——我第一次接触巴菲特一家就是因为当时我在他们家的杂货店打工。工作时间很长,报酬很低,不能有任何想法,也不能有任何闪失——芒格与巴菲特拥有共同的家乡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州首府)。在芒格35岁与巴菲特相识之前,他们共同拥有的朋友越来越多,却始终未曾谋面。

1959年,查理·芒格父亲离世,芒格回乡料理后事,终得以与沃伦·巴菲特相识。“我看得到,他听得进。我们是绝妙的组合。”——沃伦·巴菲特口中的绝妙组合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不断创造奇迹、书写传奇。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一书的最后收录有两篇“查理·芒格的演讲稿”,这两篇演讲稿不约而同谈到了同一个事情——跨学科思考。

芒格建议大家说,不管你不喜欢,必须掌握并能够常规地应用基础学科,同时要学会用跨学科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芒格本人非常喜欢思考,时常有初相识的朋友从芒格对面走来芒格却不理不睬,有的朋友认为芒格傲慢、目中无人,而其实熟悉芒格的人都知道,芒格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总是在想其他事情,忘记了东张西望。

查理·芒格早年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奥蒂斯.布思评价芒格说:“芒格全神贯注的本事很大,当他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不存在了。”

最后,透露一个小秘密。很多人注意到了查理·芒格佩戴着有厚厚镜片的一副眼镜,这是一副白内障眼镜。芒格说自己“大概拥有世界上最后一副白内障眼镜。”

1978年,芒格在即将因为白内障丧失视力的时候,做了一个“老式白内障手术”。这次手术让芒格成了罕见但是毁灭性的手术并发症受害者——芒格失去了一只眼睛。当另一只眼睛再度患上白内障时,芒格不敢再冒险,他选择了风险最小的治疗手段……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查理·芒格的生活,他依旧可以阅读传记(芒格称自己为“传记狂人”)、依旧可以开车,甚至可以将自己的雷克萨斯驾驶得风驰电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