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髓》读后感锦集
《星髓》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里德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元,页数:201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髓》精选点评:
●3.5
●太厚了,拿着好累。。。
●《科幻世界》2016.9
●帅气设定
●2019.5.15 相当精彩,涉及物理,生物医学,地质,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不仅仅是科幻,故事也很精彩并且脑洞超大。
●我也想乘这么艘巨船去星际间航行鸭
●好看是好看的,只不过现在对这种大尺度远未来的题材有点审美疲劳了……也许是后三体综合症吧
●明明设定很厉害,故事却讲得这么琐碎,完全不像是当代的作品。
●3.5星吧。看的是杂志连载的版本,上半部基本写设定,描写奇异的外星、奇异的种族,故事性较弱,但是设定还算有趣;后半部冲突加强了,但是有的设定明显不合理,人物的结局也没有完全交待。
●中篇很不错,扩写给扩砸了。。。
《星髓》读后感(一):一两家人即世界
典型的设置,事情都是那几个人搞的。没他们天下太平。西方人喜欢乱伦,像希腊神话一样。
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看宇宙,但是被赋予了这个特殊的意义,那么宇宙也就归于平淡了。
宇宙之所以为宇宙,神秘,是因为它无法理解,没有特殊的意义,一旦有解释有了缘由,似乎就没那味道了。
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我要凑足 140
《星髓》读后感(二):华丽的想象,平庸的故事
2020年读完的唯一一部小说,用瑰丽的想象描写了一个略显无聊的故事,塑造了几个行为奇怪又面目模糊的人物,总体来说只能算是一部中等水准的科幻小说。故事的开头有一点点像《与拉玛会合》,人类发现了一个外星飞船,于是登船探索,但是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是拉玛的万倍以上,大到我读完都记不住这个外星飞船到底有多大,感觉大概和地球一样大,或许是十分之一,或许是十倍以上,总之,记不住,里面的人类都是被改造过,具备近乎于长生不老的再生能力,就算被炸成渣渣,只要没有被彻底毁灭,就能够通过技术重生,于是身为人类的船长们动则生存上千年,驾驶着这艘巨大的飞船环游银河系,期间接收各种奇奇怪怪的外星乘客,这就是整部小说的大背景。上千年就这么热热闹闹平平淡淡地过去,知道几个主角接到了一个探索任务:发现飞船的中心有一个隐藏的核心,费尽力气打开通道之后,才发现那是整整一个古老的星球,于是将其命名为髓星,一个正在膨胀的极度不稳定的星球。之后的故事就变得无趣很多了,探索、意外、反叛、分裂、回归、反转、再反转、再再反转,最后趋于平静,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又经常死得不明不白,如同一个后现代歌剧一般晦涩而无厘头,故事远没有同样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地心游记》和《神秘岛》有趣,尽管那是100多年前的作品,毕竟,美丽的外壳和有趣的灵魂并没有那么容易兼得。
《星髓》读后感(三):叙事完整、设定新奇、整体中规中矩的小说
无剧透
买这本书的理由说来有趣,当初在书店随手翻书的时候,看到了书里的主角之一的名字居然叫做“浣生”,让我想起江南的闲适和东南沿海的闷热,但这又是一部太空背景的小说,有点期待这两种东西会如何结合在一起,当然最后这个故事并不是这样子的,浣生也不过是译者将washen(瓦森)这样一个常见的英文名进行了本土化的翻译。
小说本身有着科幻故事一惯的亮点,就是设定新奇。千万年的岁月,一颗巨大行星中隐藏至深的小行星,文明的分歧与演变,这些要素的结合新奇而有趣,许多重要的话题也可以深入的以此为舞台进行讨论。我个人非常就喜欢髓星拓荒的部分,尽管感觉作者刻意将生存的困难写简单了,但是这也是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
叙事方面完整而充分,起承转合结构非常清晰,剧情的推进也充分依靠的是对设定的揭露与解析,保证了对读者兴趣的调动,结局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是这样的表现方式其实无伤大雅。
另外,翻译的质量挺好,基本没有很生涩的语句。
不足之处当然也有不少,一是作者的叙事过于单线了,剧情的推进大部分依靠爬设定,前半部分对于大行星的探索就像是许多中短篇小说的合集,对于阅读科幻文学较多的读者来讲略显得枯燥。
二是描写中基本上是以政治为中心,又是以少数几个人促成的政治斗争为中心,缺乏足够的广度。对于相关的社会文化的内容描写较少,对于这社会文化的内容也较为缺乏逻辑,本来行星级飞船、永生人、星际旅行这些要素可以写出很多的东西,不过作者显然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这些内容上面。作为长篇小说写作来讲这样简单易写容易把控当然是好的,但是作为科幻作品来讲缺少一些吸引力。三是道德哲学方面的趣味不足,小说的内容主旨基本上是在强调生存的本质与意义,但是对此却思考得并不够深入,略显遗憾。科学设定的方面不足在科幻小说中当然是尽可能包容了。
总结就是中规中矩,就像商业电影一样,加上一杯奶茶,可以不动脑子的度过一段悠闲时光。
《星髓》读后感(四):超一流设定,一流叙述,二流叙事
清明期间把《科幻世界译文版》16年9期和11期的《星髓》看了。再加上以前看到《亿万个世界》和《真相》。也算看了部分罗伯特·里德的作品。
总的来说,罗伯特·里德的中短篇非常好,是精品。长篇略显逊色,有些碎片化的写作风格没有从头到尾把故事撑起来。
罗伯特·里德的写作风格比较镜头化,读者随着他的笔触,很像在看一部电影。视角切换、心里描述和叙事切换。经常可以看到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插入故事人物的主观视角,人物视线落在一个角落,一片树叶。然后可能又穿插人物的心里状态。这种写作风格非常文学化,需要一定的技巧。不仅仅关注情节的推动,也关注人物的主观情感。这使得罗伯特·里德的作品读起来有纯文学的感觉。这种写作风格导致他的人物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不仅仅通过直观的心理独白展示情感,也通过人物视角泄露出来。同时,他的描述镜头感十足,很多时候就像好莱坞大片,平铺直叙中突然给你一个镜头、动作的描述,读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要想一会,或者读下去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这样的风格不适合长篇作品,这种电影镜头般的描述会降低阅读流畅感,长篇作品中,让读者长期保持注意力克服这些“停顿”,是比较困难的。
再者,罗伯特·里德在科幻世界的设定上架构还是比较宏大的,《亿万个世界》中平行宇宙的设定,《星髓》中木星级飞船的设定,都是科幻文学一流的设定。对于故事中使用的基础科学理论解释也是中规中矩,没有太详实,但也可算作坚实的。罗伯特·里德描写非常细腻,在故事设定之下,社会形态、人物行为、心里,都是比较符合逻辑的。他的小说,让你感觉是在真实社会中引入一个科幻设定,然后按照这个设定一步步推理人类社会因此产生的种种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不是直叙试的告诉你,而是通过故事推进慢慢展现。设定、人物、笔法都非常好,弱在情节。罗伯特·里德擅长在大框架下叙述一个中小型故事,而非一个超大、超复杂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他的长篇读来没那么精彩,甚至有些冗长、无聊之感。
《亿万个世界》,非常好。就是上面说的典型的大框架下叙述一个中小型故事。而且全篇有种忧郁的气质,读完有些淡淡的感伤。
《真相》。有些套路,但是最后的翻转还是让这个故事明亮了许多。
《星髓》。设定是非常棒的,这个设定其实可以写一个系列,类似普拉切特老爷子《碟形世界》这种。但罗伯特·里德重点还是在描述人的斗争。情节上略显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