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福柯的生死爱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福柯的生死爱欲》读后感1000字

2021-03-22 03:35: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福柯的生死爱欲》读后感1000字

  《福柯的生死爱欲》是一本由[美]詹姆斯·E.米勒(James E. Miller)著作,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6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柯的生死爱欲》精选点评:

  ●读完予我以某种宗教仪式的阴沉感,本不是很理解福柯所追求的极限生死爱欲,但被他的一句话说服“如果这种哲学仍只在乎证明人们已知的事物有理,而不在乎去弄清楚怎样和在什么限度内有可能用异样的方式思考,它又能是什么呢”。敬福柯。

  ●刚看了译者序和前言,即认定此书不凡。自杀是分割我现实存在和永远存在的途径。它能给予最终的欢乐。

  ●读毕此书,大致可以领略福柯的哲学全貌。

  ●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读得挺快,中间部分有些吃力。这是一本会让人增加很多(非常多)想读的书的传记

  ●中国译者开头写的序非常精彩。有点遗憾现在才开始了解福柯,就是不知道先读这本会不会影响晚些读原著的体验(确信不会影响了,反而有助于后面的阅读。一个传奇者的一生

  ●福柯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人,他颠覆性的观点和有争议的生活方式,迷人又危险,极富启发性,让我欣喜、颤抖又害怕。

  ●需要保持“不服管”的姿态,消解对抗与战争秩序,关注权力与加入以胜利为目的的对抗只会导致新形式的出现,螺旋化的上升,对两极进一步的靠近。 需要面对难以接受的答案,有把哲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勇气,无论是把自己隐藏在中间地带,还是袒露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也许思想最终可以通过思考自己的历史,摆脱它思考的东西,用全新非常规的方式思考未来,我们得以摆脱自我,也不再被“真实”所困扰。在与内心流动的混乱达到一种和谐的过程中,把自己塑造为“美”的存在,死亡不再是找到自我唯一可能的窄路。 “要是我知道真理的话,我就不是这样了,也许我就会获救了。或者说我就会死去了,不过无论如何,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回事”

  ●#5月打卡书#给不喜欢被贴标签想做隐形人的福柯写传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能写出这么厚一册足见撰写者功力,福柯本身魅力也不言而喻。福柯的魅力体现在敢将对一系列“极限体验”的历史考察当做毕生工作。经由这本书的引领,墨守成规的人或许也能偶尔用起非常规的思考方式,去理解自杀癫狂、犯罪惩罚、性情死亡等一系列极限体验。这绝非单纯的名人传记,这是一部“人生范例”。

  ●印刷中,6月上市

  ●草,太好看了太好看了…………一般真正戳我的书我是不会写评的,真的很好看,这个传记一看就很花精力而且真的易懂,也很清晰地把福柯的思想变化和人生经历串了起来,真的好看

  《福柯的生死爱欲》读后感(一):传主与作家都够看的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会联想到《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哲学家研究的问题深奥,这两位尤甚: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至少剑桥授予他博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搞不懂;而福柯一些著名的结论虽然经过诸多二手传播已成为学术切口般的存在,谁都能来两句,但是阅读原著的过程极其痛苦,我看这本传记都抓掉了不少头发,看完了把摘抄整理出来,又看不懂了……可以想见把握他们的思想转变需要相当的功力,而这两位作家都是哲学教授,思考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明显高于一般的传记作家,写得透彻、看得痛快、看完了折服,当然这也是这两本传记甫一出版便成经典的原因。不过两本书最相似的是,两位传主身后,都留下了身为同性恋买春滥交的负面传闻,对维特根斯坦不利的传记大量出版和传播,福柯更甚,有人谴责他明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还继续去加州同性恋浴室滥交,传染了甚至可能害死了更多人,而这两位作家都是为了驳斥这类说法才愤然捉刀。毕竟写传记算不得正规的学术成果,却要耗时数年,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不可能吸引到高水平、足以自立小山头的学者。也是由此,不仅是作家的功底深厚,这股热情也确保了他们对哲学家的理解和下的功夫足够深,都是一般传记难以企及的。

  《福柯的生死爱欲》读后感(二):傅柯迷戀的人都是性感的,迷戀傅柯的人也如此。

  2020年度最佳。

  「所謂「極限體驗」,按傅柯的理解,乃是「人類存在」以迷狂銷魂、混亂殘酷為特徵的非理性一面,是人們在夢的至深處,或在醉酒、吸毒、進入性愛高潮,面臨生命危險等等情況下,發生自覺主體「消解」的時刻,而且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這種體驗都與「死亡」緊密相連。「極限體驗」的這一特點,令福柯特別為之神往。」

  「實際上他的全部個人生活經歷,或多或少都含有一種「自殺」的意味。當然,他並非自殺狂,或者說他並不願意真的死去;他只是在冒險,只是在親身嘗試「極限體驗」——就是說,通過勇敢地投身各種危險的活動,或參與各種能導致迷狂銷魂狀態的遊戲,冒著死亡和變得瘋癲的危險,把自己的心智和肉體同時推向斷裂點,突破意識與非意識、理性與非理性、快感與痛苦乃至生命與死亡之間的界線,步入「用非常規方式思考」的佳境。」

  「祝你好運,千萬不要害怕!」

  「您也一樣,希望您不要害怕。」

  「自由是可以找到的,但總離不開一定的背景。權力可以啟動無休無止的鬥爭。那是無可避免的。但你總可以自由地認識屬於你玩的遊戲。不要在乎權威會說什麼,真理就在你的自我之中。不要怕,要相信你的自我。不要害怕活著,也不要害怕死亡。要有勇氣,做你感到你應該做的事——去希冀,去創造,去超越!你會贏得這場遊戲的。」

  傅柯追求的一些迷亂、狂歡、危險、真實、瀕死體驗、或一場夢,對我來說都有致命的吸引力,他成了我的精神嚮導,而我不能不去追逐這些危險與浪漫,甚至我還沒有意識到這將是一場危險遊戲。在有關福柯的敘述中,我真的看到了自己。讀的過程中,很多次忍不住流淚。

  傅柯迷戀的人都是性感的,迷戀傅柯的人也如此。

  《福柯的生死爱欲》读后感(三):求仁得仁

  如果说《伯林传》是思想家传记天平上位于失败的那一端,本书毫无疑问是属于极其成功的那一端。 作为思想家的传记,读者们感兴趣的是思想家的思想的由来和变化的过程,以及思想家希望达到何种目的和希望实现何种意义,至于思想家的生活,只是处于次要地位,这就对传记的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必须要对思想家的思想掌握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这种写作的方式,描写生活是为了刻画思想服务,而本书的作者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论你对福柯的思想是否了解,都不妨碍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极好的体验。

  说回到福柯本身,如果从书中看的话,我倒是觉得前期的福柯对于肉体和反体制过于执着了,大概是“心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的境界。然而更高级别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福柯直到晚年才领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福柯开始专注于自我的寻找和确认。不论是肉体,性,还是体制,不能因为想要证明自己不一样而反对,而是我想要的恰好和别人不一样所以碰巧反对,这才是自我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福柯对法国社会运动的打开方式可以看出,对当时的福柯而言,反社会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 这也就是意志之所以在自我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否则依然谈不上自我而是反平庸而已。为了反对而反对,和平庸比起来,其实并没有带来任何新的信息量。只有通过意志确认的自我坚持,才是真正的变量,才能为社会带来改变。 可惜的是,当福柯领悟的时候,之前放纵的肉体生活已经没法给他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深入了,求仁得仁,也许他也无怨无悔吧。 作为我看过的传记中写的最好的一部,这本书值得阅读,值得多次阅读,强烈推荐之。

  还有一点搞笑的是,本书每一次再版在豆瓣上分数都高一截,是喜欢福柯的人越来越多还是附庸风雅的人越来越多?你自己判断吧。毕竟,作为两个字的哲学家,福柯和尼采,康德等可是属于第一梯队的哈哈哈。

  《福柯的生死爱欲》读后感(四):打字练习(一)

  

P121 我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我的我为何要为做现在这个我而受苦受难

P158(PDF页码 以下都是)为了逃出良心之城,我们必须先进入谋杀之城;反对精神病学家们喋喋不休地宣传的所谓美德,提倡放纵邪恶的边界;反对仁慈的善意,提倡报复性的残酷;反对驯服的动物性,提倡躁动的肉欲——无论其多么痛苦哪怕导致自我毁灭也在所不惜。

P188 对我来说,“结构”这个词能使人想起马塞尔·莫斯常常使用的那种蜘蛛网的形象。在一个思想系统里,只要抽取一个概念,一切都会随之而来,因为各部分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着的。"阴暗而结实的网"

P190 康德的“人类学”,指的不是现代文化人类学的狭隘意义上的人种学,而是关于人类想象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主义研究...人类学甚至可以被视作他的哲学基本问题,因为他力图回答的其他所有问题(如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都可以合并为这样一个总问题:人是什么?(《实实用人类学》)

P199 迷宫之所以吸引着作家的想象力,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可以隐身其间的结构,一种防线,一种战争机器,一种娱乐设施,一种守护神显身的场所,也是一个人们可以在那里“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的地方。它作为一种文学的手段,同时为什么的自我湮没和自我表现提供了便利。

P204 这时的世界,已经相当复杂...一条模糊而巨大的差异线分裂着西方思想:一边,是关于人类的积极理解,体现在注入经济学、动物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里(这些是透过划分进行分析这一古典遗产的继承者),另一边,则幸存着“语言最模糊然而也最真实的力量”,它以现代“文学”的形式获得了新生——此乃文艺复兴这个失去的世界的遗产,“那时的文字在事物的普遍相似性中闪烁着光芒”。

  《福柯的生死爱欲》读后感(五):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读《词与物》的人们,考虑一下读这本书偷偷懒。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对《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性史》、《词与物》等一系列的书名望而却步、却仍不想放弃了解福柯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这本拥有着“天涯体”译名和腰封的传记。

  相信我,突破了“生死爱欲”、“孤僻怪异的少年”、“毕生自杀的准备”、“狂暴的生活偏好”这几个封面上的障碍,打开本书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阅读了大量资料、拜访了包括福柯生前伴侣等一系列相关和专业人士后,米勒写成了这一部诚恳而炙热的作品。作者把重点放在回溯福柯的思想轨迹、而非窥探他离奇的人生道路上,写传记总容易陷入猎奇或流俗的圈套,庆幸的是米勒在这部作品中倾注的是做学术般的严谨、积累和时刻自省。而思想主线之外,书中透露出的不少福柯的生活细节则又倍加珍贵。

  甚至我读完后也不一定能够清晰完整地阐述出福柯的思想变迁,我却会一直记得他在死亡谷服用药片之后的描述:“天空爆炸了,星星雨点似的落到我身上。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但这是真实(the truth)。” 我会记得他患上艾滋病的最后阶段,凑到朋友跟前,笑嘻嘻地说了句:“何况,为爱男孩而死——还有比这更美的事情么?”我同样会记得他与前来求教的学生约了一杯咖啡的时间,对这个年轻的同性恋男孩告别:“我要是死了,你可别哭啊!”

  说到福柯就无法忽视他对权力的讨论,而这个主题在一天天走向分崩离析、权力垄断与个人自由矛盾共存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福柯强调每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权力的监视与规训之下,而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权力是前所未有的无孔不入而剑拔弩张。福柯的办法是用一生去探索身体与心灵一切体验的极限,从药物到性到S/M到死亡,他说“真理就在你的自我当中,” 可我们呢?这似乎不是一个能够给大众出路的现世解法。

  作者在后记中袒露,“我从前做的任何一个课题都不曾令我如此动情。”而在复盘这位哲学史上的奇人异类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将自己的视角与喜好剥离、达到情感与事实的平衡,“除了尽可能地说出真实以外,我还珍视哪些价值?”米勒对自己发问,也将成为我在创作和生活里永远追问自己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