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怪人们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怪人们读后感100字

2021-03-23 02:28: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怪人们读后感100字

  《怪人们》是一本由[日]东野圭吾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怪人们》精选点评:

  ●东野圭吾的短篇小说集都一般般。

  ●又是一本短篇集,虽不及长篇,但也很不错啦。

  ●两星半。再一次让我加深了东野大叔的短篇没有长篇精彩……蜜月之旅这一篇好像之前在哪读过呢…

  ●对于东野先生,我一直处在下次绝对不会再看他的小说了这样的阶段,转头就算在书店随手拿起一本感兴趣的名字,却算都是他的。 大概有一种魅力体现在他本人身上吧。 但这本里,唯一让我感兴趣的只有《新婚照之谜》。不知是否是经常性看中长篇的缘故,虽然里面每个人都是怪人,不管是正常活法还是特立独行等,掐头断尾却又毫无意思。 虽然我很想用一句人本来就是平庸的来反驳上面这段话,却又完完全全说不出口。 我同意小说该贴近生活一说,但如果短篇写不过短介绍,那也就非常无趣了。 人的想象很大,大到涵盖一切,却又容易中断。 如若千篇一律只为熬汤,也请保护读者不要中断。

  ●这七个故事质量都不太高。而且大多的结局章会给你一种“这么平淡无奇的结局猜都猜到了,最后一定有反转吧” 的错觉,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惊喜。

  ●读完让人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了

  ●《沉睡的女人》中看似无害但心机深沉的广江和自诩聪明却被利用的片冈。《“让我再听一次你的判罚”》中由于判罚而放弃自己人生的芹泽丰和坚持没有误判但一直心存愧疚的南波。《至死方休》中工作较真的上司林田,想看电视不愿修正瑕疵的杀人者焊接机生产商山冈,以及对林田进行“受害人有罪”议论的同事们。《蜜月之旅》中怀疑女儿被新婚妻子杀害的丈夫和伤心欲自杀的妻子。《灯塔之上》中变态的灯塔管理员,自尊又自卑的佑介。《新婚照片》中为了一张错放的照片而前往金泽寻找好友的智美,为了标本杀人并自以为聪明寄了信而作茧自缚的邻居。《哥斯达黎加的冷雨》中生怕失去游客的酒店经理,和跟强盗串通却因一枚纽扣电池暴露了身份的警察。 短短的篇幅中把故事和人物描写得那么深刻到位,人性的好与坏、光明与卑劣都在故事里面了。

  ●。。。

  ●差评,这本和以往的悬疑书差远了,没啥意思。

  ●还是更喜欢东野圭吾的长篇。不过这本书中悬念设置的很不错,层层递进,但是读到结尾真相的时候感觉也就这样,没有很惊艳的感觉。

  《怪人们》读后感(一):一本小品集

  看这本书,就像做长途火车,火车顶的电视上正在播放春节晚会的小品集!

  一段段看下去,没有多少内心澎湃,上个厕所回来再看,也没有多少错过的遗憾,小品而已嘛!

  怪人们的名字有点意思,书中的人都是怪人吗?

  有点!

  对工作敬业的人、怀疑妻子的人、把房子借给朋友让他们在自己床上打炮的人......都挺怪的!

  不过也不难理解。

  毕竟,有很多人的影子。

  就推理小说而言,太一般了,东野的早期作品,也缺乏深度,不过讲故事的手段还是挺高明的,这是东野的特色,即使不是优秀的推理小说,也是一个个挺好的故事,当做故事看看,也挺好!

  《怪人们》读后感(二):时代下的众生浮世绘

  

闲暇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读短篇集是最合适的,不会因为剧情很吸引人,但篇幅冗长而导致读者需要抠出休息时间来读。

和《天使之耳》这种深度挖掘人性的小说比起来,《怪人们》在人物形象描写上是比较轻描淡写的,性格刻画也并不突出,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普通的人。但人物的普通并不影响其在小说中的立体感,相反,东野描写过的家庭背景比较厉害的人物中,很多反而显得很面具化。想把普通的人写好,时代背景的交代就尤为重要。

《怪人们》的时代描写背景定在了上世纪80、90年代,正是日本泡沫经济鼎盛时期,消费主义横行之下,所有人都坠入了纸醉金迷的幻象之中。人们认为生活会越来越好,社会上也涌出大量机会,因此人们想尽办法挣钱,为了提升生活质量甚至不惜利用权力、关系、人脉甚至身体,游走于灰暗地带,用金钱填补不安的内心和空虚的灵魂。

而有些人并没有用什么不光彩的手段,仅是顺势而为,倒也让生活过得不错。但即便是不给他人造成麻烦,也会引来嫉妒的眼光,看似安全的环境,处处又藏着危机。繁荣的表象掩盖了诸多问题,等到泡沫破裂,一切的幻想都会被现实狠狠撕碎,到那时人们才会警醒,才会抛掉不切实际的空谈,小心翼翼地生活。

通过普通人的现象以小见大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往往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怪人们》读后感(三):真真假假 扑朔迷离

  这几天迷迷糊糊浑浑噩噩,一直保持着一天一本书的速度,我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争什么,总之还是有些机械的这么进行着。

  东野圭吾的这本《怪人们》,按说应该每读完一个故事,留些喘息的时间,捋一捋思路,清空大脑再去读下一个才对。如之前所提,我还是一个接一个的读着,直到读完《新婚照之谜》。

  《新婚照之谜》,真相似乎已经摆在面前,可我根本做不到抽丝剥茧,只觉得思绪千丝万缕,摸得到的和摸不到的,互相纠缠,越绕越乱,大脑似乎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如是,我只好挪开步子,走到空空的会议室安静得坐下来,想了一会,再想了一会,最后居然就趴在桌子上睡了半小时,所幸没人发现……

  毕竟破案并非官方,并不是东野圭吾常用的几个角色,很多疑惑没办法解释,只会互相叠加,继而无限放大。让我觉得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也许真相并非如此。

  樱井,从房地产公司偷到备用钥匙。这么重要的东西,难道管理如此松散?既然有这样的管理疏漏,樱井会是第一个钻空子的人吗?

  樱井拿到钥匙,开始计划入室偷蝴蝶标本。应当关注来往出入的人才对,为何典子出门,他便觉得家里已经空无一人?典子出门多久?时间够吗?典子只是去了1.5公里的地方接昌章而已,这段时间里,樱井杀掐死倔内,处理信件,处理尸体,时间真的够吗?

  而且,难道做这种事情都不戴手套吗?否则又为何会在多处留下指纹?

  再说指纹,警察在多处发现指纹,包括私家车。这里说的私家车,如果是樱井的私家车,那留下指纹很正常,但如果指的是典子的,典子不是去接昌章了吗?难道步行?两个人的感情实在没有好到那种程度吧?如果是开车,那樱井怎么会留下指纹?而且周五那天还下雨?典子在那之前在家里听雨声,那雨看来不小才对。怎么会留下指纹?

  倔内第一次在典子在家的时候登门拜访,昌章打电话要典子去接他,典子出门之后 倔内遇害,如此巧合?

  智美拿着照片给樱井看的时候,樱井为何要一口咬定那就是山下夫妇?既然信件是他寄出的,发现对方已经在怀疑的时候,他应该有所动摇,继而担心事情败露才对,为何愤怒倒占了上风?

  ……

  樱井是个怪人,搬家来的时候只有昌章去跟他打过招呼。

  典子的首饰盒里面,倔内留了一张白纸和一枚金戒指,白纸上用口红写的“对不起,再见”

  典子和智美告别时,典子说“已经没事了”

  ……

  难道都是我自己想多了……

  《怪人们》读后感(四):谁是怪人

  

我挺喜欢这样简短的故事,一个题目点名了主旨,故事里的人全是怪人,找出那个最怪的人,看看你的想法是随大众,还是与众不同。

1《沉睡的女人》男的舍不得开房的钱便花小钱偶尔问同事借房子与女朋友温存,以为自己是个高手,当下最流行的普却信的男人。结果不过是人家女孩闲暇的按摩棒,而我,柳下惠,与陌生女子共处一室,坐怀不乱,还揭破她们的阴谋,有可能还小赚一笔(虽然书中没有写出来)。这里的怪人,应该算是“我”了,而他的怪不在于有多聪明,在于坐怀不乱啊。

2《让我再听一次你的判罚》一次比赛的错判,从此改变了“我”人生轨迹,从那以后,我的人生一步错步步错。在一次走投无路时遇上了改变“我”人生的人,我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干嘛,大概只是想发泄一下,告诉那个人,都是你害了我一生,让那人心存愧疚吧。可事实是,也许是我自己毁了自己的人生,而把责任都归责到别人身上,是我这些年来活下去的动力。“我本来可以有很好的,都是那个人害的”的想法支撑着我直到崩溃。怪人是“我”,但这种人真的太多,不死到临头不会幡然醒悟的,更多的是到死都还在怪别人。

3《至死方休》一个对工作太过负责到偏执的人,激起别人的杀意,谋杀变成自杀,又变成意外事故,最后真相大白是谋杀。这么曲折是被害者以为是他工作导致的意外受到伤害,为了不影响他负责的项目后续顺利进行,就强行拖着濒死的身体伪装成自杀。而凶手的动机在于平时积累得无数不满,最后脆饼的咔嚓声影响他每日高压工作下唯一的安慰--看电视剧,成了绷断他神经的最后一刀。我也说不清哪个更怪了。

4《蜜月之旅》“我”与二婚妻子度蜜月想杀了她没杀成功,最后只想杀了自己的故事。似曾相识的故事,不过大部分的结局是大错已铸成,这次作者用了点诡计,误导了一下读者。99%的可能性是二婚妻子杀了孩子,没想到剩下的1%的可能竟然是自己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其实内心隐隐有些知道的,但这种会引发一生的悲剧被自己自动过滤了,一定要找个替罪羊才能过好后半生,才能让灵魂解放。真相大白了,但后半生也过不好了。怪人是“我”,选择性/逃避性遗忘是病吧。

5《灯塔之上》一个孤独灯塔的看守者诱奸单身男性旅人反被杀的故事。故事的重点在于“我”逃脱了灯塔看守人的诱奸,但故意让从小到大都在竞争都在比较但从来都是“我”输的朋友(这样的朋友现实中太多了)去体会灯塔的风景,为了打压朋友的气焰?为了给竞争加点阻碍?我想他朋友杀了灯塔看守人是“我”没猜到的结果吧。这里的怪人是“我”,一个懦弱又阴暗的人。

6《新婚照之谜》是一个推理故事,因一张陌生女人与朋友丈夫的合影最终揭破了一起凶杀案,全靠“我”追根到底的性格,有这样一个朋友,其实很不错的。这里的怪人是凶手。杀人就杀人,不要做多余的事,天网恢恢。

7《哥斯达黎加的冷雨》一对夫妻在异国他乡遭遇抢劫,最后是警察监守自盗的故事,这个故事比较简单,怪人是在文中只出现寥寥几句:秘书格蕾丝。直接把护照复印件发给大使馆,也不通知一下老板,虽然想得很周到,不过至少通知一下吧。我如果有这样的秘书,不知道该生气还是该感到幸运。

  《怪人们》读后感(五):奇怪的世界,奇怪的我们——《怪人们》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界大名鼎鼎的人物,27岁凭借《放学后》获得日本推理界小说大奖,他的书仿佛“爱的魔力转圈圈”,读起来过瘾到根本停不下来。

  一直以来都在读他的长篇,比如《放学后》、《嫌疑人x的献身》、《秘密》、《分身》、《盛夏方程式》、《恋爱的贡多拉》等等,对于短篇小说接触的并不是太多,除了《怪人们》以外,也就是《黑笑小说》和《那时的某人》了,《黑笑小说》虽然好评比较多,读了几篇,还是选择弃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与坏,自己评判。

  《怪人们》在豆瓣的评分比较让人意外,个人比较喜欢这本书。接触东野圭吾的书多了之后,你会发现他的故事中不光有精彩绝伦的推理,还有推理之外蕴含的人性之光。因为侧重点和读书顺序的原因,我更喜欢前面的几篇。

  下面是每一个短篇的梗概,不仅仅是对故事的复述,还加入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对要读这本书的人有所帮助,也期待与读过的人一起探讨。

  一

  《沉睡的女人》

  这是一个并不血腥,读起来有些许趣味的故事。试想一下,作为一个千年老光棍的你,在下班回家发现自己租住的公寓里出现了一个陌生女人,她面容姣好,受到惊吓傻乎乎的用被子遮住自己的身体,楚楚动人的看着你,那会是怎样的一种饥渴难耐......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反常的现象必然有反常的原因......

  “我”与片冈和其他两个单身同事达成了交易,他们出钱,将“我”的房子作为他们与女朋友约会的临时场所,掩藏好轻浮之心,期望获得春宵一刻。这桩买卖进行的十分顺利。可是在某一天,当“我”返回家时,床上出现的女人让“我”不知所措,责问同事却没有任何答案。

  她大吃大喝,睡觉光着膀子,与“我”过着同居般的生活。伴随着激动和不安,一向老实的“我”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终真相浮出水面。

  故事简单,合乎情理。除此之外,最有趣的还算是对自称阅女无数的片冈的讽刺。女人,没那么简单,老实人,也没那么简单。

  怪人之一:玩弄感情,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之人。

  二

  《“让我再听一次你的判罚”》

  这篇小说开篇就是一场激烈的追捕,机缘巧合,“我”在逃跑过程中潜入一户叫南波的人家,为了自保,对他进行了绑架和恐吓,当看到他的脸时,往事浮现,曾经辉煌的过去,暗淡无光的现在,“我”的内心掀起了波澜......假如,没有当时的那次判罚,可能现在的“我”早已成为一名职业棒球手。一次误判,让“我”记恨终生。当作为裁判的南波试图讲出真相时,“我”决定逃走,困顿疲乏时,在公园被抓捕归案。

  南波再次出现,愤怒充斥在看守所内,真相却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当年的原因浮出水面,判罚自己死刑的,其实一直都是自己。

  怪人之二:自我逃避,自暴自弃之人。

  三

  《至死方休》

  作为一个年轻的上班族来说,想象不到不计报酬的加班狂人会有怎样的结果。

  这部小说就为这种想法提供了一种可能。

  一位工作狂的股长离奇死亡,各种猜测接踵而至,机器人杀人成为了最理想的答案,当人们都热衷于此时才发现真相其实并不复杂。不是机器冷血,而是人心叵测。

  这是一个忙碌的工厂,我穿着来不及换洗肮脏的衣裳,奔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些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工作之余忘了生活,忘了他人,太过于精益求精,反而会酿成大祸。

  小说的讽刺意味深长。

  怪人之三:不懂享受生活的工作狂人。

  四

  《蜜月之旅》

  是什么原因,让“我”在蜜月旅行之夜对可爱的妻子痛下毒手?如影随形的一对老夫妇身藏着怎样的秘密?沉重的旅行箱内隐藏了谁的尸体?那可爱的女儿,究竟为何惨死?

  这几个问题算是对这部小说的一个概括。

  初读这篇,单是题目就已经让人倍感幸福,故事讲到中途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逆转,虽然埋藏着伏笔,还是让人感到意外。看似伤害,其实是浓浓的爱。好在,故事以误会开始,以和解结束,还读者一个美丽的结局。

  怪人之四:为爱牺牲,背负罪名之人以及逃避现实之人。

  五

  《灯塔之上》

  这篇小说的故事依然和旅行有关,与蜜月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关于好朋友分开旅行的小说。一向懦弱胆怯的“我”拥有一个关系微妙的朋友,从幼儿园到大学。虽然关系够铁,却一直生活在“被保护”的阴影之下。在一个美好的假日里,两个好朋友最终决定分开旅行以证明自己的过人之处。

  当“我”自以为遇到了可以炫耀的经历时,却发现这个经历非比寻常。

  旅行中的两人再次遇到,往事的回忆、朋友之间的不平等、嫉妒让“我”选择了报复,当事情真正发生时,那一条错综复杂的友谊之线,成为了朋友之间牢固的堡垒,离奇的杀人事件,成为了朋友之间永远的秘密。

  怪人之五:猜疑心作祟,报复心重之人。

  六

  《新婚照之谜》

  看豆瓣评论里这是大家都比较喜欢的短篇。也是这部书里唯一一篇第三人称小说。故事从收到好朋友的一封信开始。信中所附的照片里的女性竟然不是收信人智美所熟悉的典子,为此充满疑惑的智美开始了寻找典子之行,过程夹杂着很多疑问,当两个人相见之后,看似已经解开了谜团,没想到另一个谜团接踵而来......

  伴随着典子丈夫的前女友秋代的出现和神秘消失,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夫妻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受到了考验,当案件破获之时,抓到真凶,每个人的脸上既充满着疑虑,又怀着些许的愧疚,一个想寻求帮助的人被当成了该死的角色,当该死的角色真正死去时,才发现她留下的是满怀善意的最后告别。

  怪人之六:内心孤独、需要帮助之人。

  七

  《哥斯达黎加的冷雨》

  这是一部喜剧,故事依然以旅行为开始。开头就充满了紧张的情节,两位来哥斯达黎加旅行的情侣在雨林中被绑架,在一场冷雨中两个人挣脱束缚,踏上了求救之路,没想到的是,看似正义的一方最后反而是罪魁祸首。而本来以观鸟和放松为目标的海外之旅也变成了一场难忘的旅程。

  被绑架是惊心动魄的,身在异乡,凭借聪明的头脑获得答案的过程却充满了另外一种快乐。

  怪人之七:披着正义外衣的邪恶之人。

  以上,就是我对短篇小说集《怪人们》每篇的大致概括。

  而怪人们的概括是否准确,写到这里才发现,整个世界上就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怪人,写东西的我和看东西的你,皆是怪人。

  怪人没有什么不好,走入正途称之为个性,走入迷途称之为顽劣性,不管哪条路,人性使然。就像一本书里提到的,假如黑暗彻底不在,怎么可以体现出美好的光明?

  感谢上苍创造出奇奇怪怪的我们......

  (原文发表于个人公众号“建国四路”。如果喜欢,请关注公众号“建国四路”,会不定期更新我的读书心得,还有一些有趣的、思想的玩意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怪人们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