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极简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极简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23 03:39: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极简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极简经济学》是一本由常青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经济学》精选点评:

  ●funny 知识 重要的是吸收

  ●帮助理解了很多具体问题,但结构还是有些混乱,能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结合在一起读就清楚多了。

  ●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历史中的经济学小故事,经济学家的生平经历,浅尝辄止的介绍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学知识,不乏味,不枯燥。作为经济学的门外汉只读一遍也只是蜻蜓点水,一些概念和知识还是需要再读消化!

  ●入门还可以,很全面

  ●有点乱,啥都想讲,啥都讲不清。

  ●经济学不一定能改变世界,但经济学很容易改变世界观

  ●还行。不如《小岛经济学》

  ●6月读完。很多让人愤慨的事情,却能用经济学理论说清。

  ●再也不相信极简开头的任何书籍。大量没有注解的专有名词和事件,只能自己一点点去了解参透,看两页就要消化半天,干货充实,受益良多,不算是一本介绍给外行看的书。

  ●非常适合普通人了解经济学的一本科普读物

  《极简经济学》读后感(一):新时代经济学思维的社会观察——读《极简经济学》

  阅读《极简经济学》来自一次必然的“意外”。这本书是三联中读赠予的一本新书,本身就想对经济学有一点儿了解,极简的风格自然吸引了我。

  全书四个篇章:第一篇章,古典经济学的智慧之光;第二篇章,现代经济学的力量源泉;第三篇章,幸福经济学的诺亚方舟;第四篇章,宏观经济学的美丽世界。基本上沿着历史的长河,把经济学史上的大家和主要观点及贡献一一串联起来。读过之后,亚当.斯密、科斯、纳什、弗里德曼、阿罗、凯恩斯、卢卡斯……灿若星河的经济学家,熠熠生辉。

  当今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的中央,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前所未有地“触手可及”。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给每一个中国人切身的收获感和幸福感。本书用一个个独立的故事讲述100多个经济学概念,以故事喻思想,特别适合经济学入门的读者。

  本书的副标题是用经济学思维洞察生活,作者试图交给人们一种思维的方式和方法,给生活以经济学的理性和智慧。在物质让我们更加富足的时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读完本书你的思维或者视野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跃升。正所谓,投资令人致富,经济使人幸福。

  经济学诞生不过300年间,但这300年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并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把高深的经济学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故事,妙趣横生地讲述身边的经济学,摆脱了既定的范式和复杂的模型,大量的经济学案例和知识,让我们眼前一亮。

  经济学也被称为“社会物理学”。最初的经济学是从哲学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作者在自述中说,学习经济学的故事就像是探索一座神秘的宫殿,这里奇特又创新的想法就像是宫殿里的一件件珍宝,而学习经济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航海。打开一本书,极简并有趣地学习一点儿经济学,并试图用这样的一种思维去打开这个色彩缤纷世界。那个时候,你彷佛手里拿着一把经济学思维的钥匙。

  《极简经济学》读后感(二):笔记导图

  《极简经济学》常青

  古典经济学

  起源: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

  提出价格机制 “看不见的手”

  需求弹性

  肯德基将不同客户通过优惠券作了区分

  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必需品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大

  价格歧视现象

  机会成本

  简单理解就是:当我们选择了一件事情,必须放弃另一件能带来最大收益的事情,放弃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理性人假设

  勒纳定理:禁止进口=禁止出口

  现代经济学

  科斯《企业的性质》

  提出交易成本的概率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约交易费用

  行为经济学

  融合了心理学

  柠檬和桃子

  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二手车市场:桃子代表优质车,柠檬代表次品车

  租房市场:房东不会放好的家具

  保险市场:身体不好的人更愿意买

  博弈经济学

  博弈论创立者:冯.诺依曼

  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

  幸福经济学

  萨缪尔森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

  边际效用

  公地悲剧

  保护大象的好方法:分给村民,并且允许向猎人收费

  效率与公平

  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 ——阿瑟·奥肯

  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不是平等的东西

  效率关注的是能不能尽量把蛋糕做大,而公平关注的是能不能公平地分蛋糕

  帕累托最优与阿罗不可能定理

  宏观经济学

  幸存者偏差

  例子:二战时飞机的弹孔

  拉弗曲线:

  减税与政府支出

  市场干预

  最低工资制

  最高限价

  《极简经济学》读后感(三):笔记

  19世纪中期美国还是工业不发达国家,为了抵制英国工业入侵,采取李斯特的保护主义理论,制定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学说被束之高阁。

  但当美国经济在保护主义政策下迅速崛起之后,李斯特的保护主义被抛弃,美国开始宣扬世界主义和自由主义,并在全世界推销。

  传统经济学理论通过完全竞争假设,认为市场能够根据价格自然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把决策归结为简单的最大化问题,而事实上社会互动几乎都涉及策略互动,都需要依靠博弈论来分析。

  制度在形成后会相对稳定,形成路径依赖。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区别

  期望效用是人们交易的源泉,人们在交易中判断值与不值往往不是根据客观的最大效用,而是根据主观的期望。

  人们对所以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远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估计;人对损失和获益的敏感程度不同 损失的痛苦要远远超过同等获益时的快乐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考虑一个物品的真实价值 而是用某种比较评价的线索来判断(性价比)

  外部性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向问题,而是具有相互性,真正的问题在于判断究竟是允许甲损伤乙,还是乙损伤甲。

  好的制度必须能够鼓励人们说真话,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能够鼓励人们增加社会的总效率,激发创造力。

  计划体制的经济运行效率低的根源在于组织管理的交易成本高。

  结果公平和机会公平

  机会公平是通过激励的方式促进效率,结果公平是通过补偿的方式促进效率

  但,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因为效率关注的是能不能把蛋糕做大,公平关注的是能不能每个人的蛋糕是否一样大。

  通常个人从理性出发追求效率,而集体必须更加关注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永恒的话题

  人们的决定于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如果政府采用的是顺理成章的政策,大众会把他们的预期贯彻到行动中去,如果是相反的预期,政策在执行时阻力重重。

  政府在推行经济政策时要注意政策的信誉,也就是政策的连续性。

  在市场供给双方中,弹性越小的一方承担税负比例越大。

  利用补贴认为扭转颓势只会带来更低的效率。

  通货膨胀的最大坏处是减少价格所传递的信息(导致非理性)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商业文明是通过信用经济创建的。

  “所有货币本质都是虚拟的,一种货币获得价值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对其充满信心并使用它的群体。”

  货币,声望,权力之间存在关系,货币是社会的测度,本质是信任。

  《极简经济学》读后感(四):双十一过后再读《极简经济学》,更有意义!

  经济学的大门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异常难以跨越的,不仅仅涉及双十一应该如何剁手等芝麻蒜皮的小事儿,还囊括了国家战略、涉外交易、国民经济发展等重大国计民生的事儿。普通非理科出身的人,如何跨越经济学的重重障碍,走向自己的幸福人生?这本《极简经济学》给了一个不错的建议,也是对任何复杂事物去理解和认识的一套非常行之有效方法,即——以小见大,通过日常行为和现象去归纳、抽象、总结人类日常行为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比,我们最后发现,这些发展规律就是经济学家们毕生追求的定理或逻辑。

  《极简经济学》开篇就讲了时下最火热的话题:优惠券的设计和经济学的发展。2017年的双十一再造神话,每个人都为这个神话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尽了自己的心。这样大规模迅速集聚财富的过程真所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回到经济学上来,每个人如何用自己的经济行为去集中爆发如此多大的消费力呢?答案也许就是在《极简经济学》开篇中关于优惠券这一章里。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加价券——经济学的需求模型——如何加价让一个物品更好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加价券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国内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新车上市,一车难求,4S电加价出货屡见不鲜;比如iPhone x官方第一批货,加价5000-10000转手卖掉的事情屡见报端;比如淘宝的Apass会员服务……如此众多的“加价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每个人的生活层次、认识、需要不一样罢了。

  社会上稀有物品都具有这样加价的需求,淘宝就通过Apass会员为加价给里一个合理的理由:APass会员对淘宝用户的消费力有明确的要求,每年最低20-30万的淘宝消费记录,且拥有良好的财力支撑。淘宝给到这些Apass会员哪些福利呢?嗯,就是限量版的购买权和特殊商品的优先购买资格。这是一个与双十一操作相反的商业运行案例,通俗的讲叫私人定制,更准确的说是少数人定制特定商品服务,即满足特定少数人群的需求去完成用户的归属分类。再结合双十一的大数法则满足大部分人降价(优惠券、满减券、各种打折、返现券)需求,从而完成的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购买需求。

  从经济学意义来分析,马云把八二原则运用到了机制——用加价券满足少数20%的高端人群的强烈需求;用双十一满足绝80%的大多数人的降价需求;从而,完成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线上购物需求。虽然马老师不是经济学家,也多次对经济学家这一职位称呼不屑一顾,但其商业运作手法和经济学思维没有本质的区别。双十一爆发出来的经济行为力量是巨大的,其中一定有更多可以探究的经济学现象能让每一个人受益非浅,比如工商总局公布了双十一前后所有电商的价格变化趋势。

  《极简经济学》中有许多大智慧是通过小细节来表现的,比如“世界不是平的”(请参考《世界是平的3.0》)、“别做理性的傻瓜:经济学中的理性”(请参考《经济学原理》中关于经济学基础假设部分),你会发现这些生硬却又基础的经济学基石,在不断改变着脑海里哪些古板的印象,使得一切都变得有意义起来。书中的小细节不仅仅是给你传达一个直观的价值或主旨,而是把你已有的知识、认识、思维重新整理成一个或许更加靠近事情原本发展规律的真相呈现给你。给每个人的大脑来一次“风搅雪”。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哪些很久之前读过的大部头被这本看似戏虐、好玩的经济学普及读物给盘活了。你会发现那些枯燥无味的大部头,可以很好的在某些简单的逻辑下,变得有趣,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极简经济学》这本书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去阅读大部头的专著,更好的去理解那些更为基础、更为普通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对我而言,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意义的书,希望对阅读本文的您也有所启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