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豆舞女》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伊豆舞女》读后感100字

2021-03-24 00:47: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豆舞女》读后感100字

  《伊豆舞女》是一本由川端康成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豆舞女》精选点评:

  ●很喜欢《伊豆舞女》的纯和《古都》的和风——后者隐隐让我想起谷崎润一郎的《细雪》!

  ●林老师的翻译……………………

  ●千重子手扶木格门,久久目送她离去。苗子没有回头。细雪轻轻落在千重子额前头发上,转而消失。古都仍在静静安睡。……幸福是短暂的,孤独是长久的,第一次如此直接感受到属于日本的那份美,三星给古都。

  ●古典美么。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此时的一切,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林译本就随意翻翻。

  ●林译本,自然精品。《伊豆舞女》读起来特别清爽,又有浓浓的大和民族风味,是极好的民族小说范本。在序言里,林少华评价了他翻译的两位作家——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的区别:日本性与非日本性。这也是导致村上次次错失诺贝尔的重要因素。非常服林少华先生的通透、川端的民族性的坚持。太现代的村上先生,是除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他奖项都可以获得的作家,继续加油噢~

  ●以前觉得川端康成的书有一种unreadability,太安静,不小心的一目十行,留在心中的就只是一片空白。这次读《古都》却有不同的感觉,好像突然读懂了一些,留白的文字与感情,以花和季节作为线索,浓厚的日本文化气息,古都中的孪生姐妹,散落的青丝,青丝上落了雪,以女子之美来写京都之美,在作者看来相同的内涵,又或者,这两个女子身上,藏着这座古城的气息。

  ●如果可以,我永远都不想看这本书……不是书本身的原因

  ●突然想起来高二的时候还读过这么一本书,雪天的温泉,这个感情太纯粹了,很像是crush

  《伊豆舞女》读后感(一):伊豆舞女

  看之前跟看之后完全是两种心情,想来自己想的太过于狭窄了,没看之前以为书中的舞女跟平时看到过的艺妓啊舞女啊一样,但看过才知道,这是一个很童真很纯净的女孩子,没有很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一切都是那样的平淡,却在平淡中存在着无穷的韵味,日本性在这里也并没有被过分强调,男主人公貌似是一位孤独的行者,一个人在旅途中寻找着什么,又躲避着什么,但当他发现了美好后,却又表现的那样热情,甚至丢失了以往的平静,但他又能保护这份美好。当然,故事的最后,我们期待着他们可以再次见面,或许会再见,但更多的应该是见不到了,当男主人公乘船远去时,小舞女慢慢挥起了她的白色手帕,再见吧,或许你会回来带我去看电影,为我读书,或许我们都不会再见了。

  《伊豆舞女》读后感(二):《伊豆舞女》

  与其说喜欢川端康成的文字,不如说喜欢的是林少华的翻译与剖析。《伊豆舞女》的故事很短,200页的书中只有二十几页在讲伊豆舞女的故事,我以为故事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它就已经戛然而止了,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也留给人无限的怅惋。刚开始读《古都》时,会觉得莫名其妙,门前老枫树干上的两株堇菜花频繁出现让人摸不着头脑,耐着性子看下去才发现是女主人公身世的写照。故事中的情感淡淡的,非常朦胧隐晦,男女也好,姐妹父母也好,都如此。也许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人,会对川端康成的文字更喜欢吧,毕竟书中有高密度的“日本性”。我觉得《伊豆舞女》就像一杯清茶,懂的人自然能品出一二,越回味,余味越足。不懂的人看了也不会觉得腻。当然,若是不喜欢清淡的,自然也会觉得寡然无味。

  《伊豆舞女》读后感(三):关于“好人”

  

《伊豆舞女》是一篇如止水的作品。很舒服,也有力量。在以温柔的眼光观望这个世界,作者也以平等、乐观的态度进入关于社会的描写之中,传递着人生命中称之为活力和纯粹的平和。在我看来,全文的主题由一段话而揭,这段话也正是我全文中最喜欢的一段:

“二十岁的我一直在反省自己有孤儿根性,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苦闷而踏上伊豆旅途的。所以自己在世间寻常意义上被人看成好人这点,让我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

我认为这篇短篇的主题就在于“好人”这二字。在文中多次提到那个时代流浪艺人们是被鄙视的,他们不被社会归为“好人”。但是他们却对生活抱以热爱,没因为外界的评判干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可以说整个团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保持着积极与乐观。被社会界定为“非好人”的流浪艺人们却以“好人”的温柔与温暖,平和与平等对待生活。并且心中不乏还总是有着感激之情。而主角学生哥,是没那么平和与纯真的,但也是这样好的本质充满着向往。而与流浪艺人们的“流浪之路”也洗涤了他的灵魂,位置带去温暖,抹掉更多孤独与悲悯,是他自己丰盈了起来。如此温柔渐渐的让他可以有勇气依靠他人以及面对俗世。

全片没有描写任何负面角色,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正派或者反派的对比,大家都站在中立的轴点,可能川端康成与我们秘密言传着,世上本没有可以在两极点上俯视的人。我们都仿佛神魂颠倒,被孤独折磨,苦闷的寻找着出路;但也都不偏不倚,刚好在我们的位置上,被难以言喻的感激、被认做好人的零星认可触动的落泪。

  《伊豆舞女》读后感(四):随感

  随感

  最近事情好多,一直没有时间看书,主要是静不下心来,一直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需要静静的品尝滋味,要心静,要安静。

  书看不下去了,仍然要好好过生活,所以晚上的时间看看电影、看看剧,也是一件很惬意,很合适的事,中午时间却是没有办法,单位没办法上网,便还是要强迫自己看看书的,因为实在没什么事可做。

  书还是要静静的看的,强迫自己做喜欢的事,自己反而不喜欢,这本书看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川端康成,一个早已熟悉的名字,却一直没有机会读他的作品,偶尔在图书馆里看到,如获至宝,拿来阅读的时候却由于心情的浮躁读书的效果不好,对文章理解的也不够深刻,连印象都很模糊,《古都》还好,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慢慢进入状态,《伊豆舞女》却很不理想,打算再看一遍《伊豆舞女》,虽然不象我一贯的读书风格,但是文章略短,也没什么关系的。

  尽管如此这般,还是想在再读之前写写体会,也算不一样的读书经历了。

  伊豆舞女虽看的囫囵吞枣,却也能感到懵懂时的那种涩涩的爱情,或者说是心底下发出的好感,那样朦胧、羞涩的感觉。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有很多的瞬间,在那个瞬间碰见一个令自己怦然心动的人,或者很欣赏的人,而同时无法去碰触,无法染指,可能会幻想她(他)的生活,幻想与自己在一起后两个人的场景,幻想她的肌肤,她的乳房,她私密的地方,她一个人在家里什么样子,她开心大笑的样子,她小鸟依人的样子,这些样子大多是美好的,是你心里美好的事情在这个人身上的投影,但是这些人都是你无法接触的,无法去了解,去核实与自己想像的是否一致,你们就这样擦肩而过,也许再也见不到,她在你心中留下模糊的倩影,也会随时间慢慢模糊直至消失。《伊豆舞女》大体就是这样的感觉,而在这种感觉中又加上了青涩,男女主人公未入世,年轻而懵懂,遇到自己喜爱的人和物也无法去追求,无法改变现实,只是擦身情缘,回忆时苦涩且甜蜜。

  《古都》的美很自然纯朴,充满了日本风情和风俗,虽然《伊豆舞女》中也有一些日本风俗,但是不象《古都》这样介绍的那么多,自然日本味道也没有《古都》那么足。欧洲人诸如诺贝尔奖评委应该很喜欢这些东方的神秘的文化,和把文化描绘的如此生动的人,青睐川端康成,一次次拒绝村上村树原因就是这样吧!《古都》中的人物大多谦和纯朴,虽然人物性格设定很不一样,但是纯朴善良的心都是一样的,除了一笔带过的想靠联姻取得千重子家店铺的那家,把这些纯朴的人放在一件巨大的家庭变故中,所产生的效果让人感叹不已,这样安静的氛围,这样纯朴的人让读者看到了人的善的一面,纯洁的一面。川端康成又是风景刻画的大师,虽然经过翻译,不知与原文差距多大,但是林少华应该不会把原文神韵变太多,《古都》中虽没有大段大段的自然描写,但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不少,这样把自然景物揉碎了分散在文中真的值得很多写小说的仁兄学习,凑字的不要,烘托情绪,介绍背景用这样的方法隐于无形,读起来十分投入,代入感很强。

  2017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最近很懒,事情又多,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种的欲望,没有又都行尸走肉般度过,天天月月年年。

  今年早起看到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了想,搭讪一样的回说,是寻找意义。每个人都在过一生,一个唯一的独特的不能回头的一生,很多哲人问这个问题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在我来说都是浪费时间,人生的意义在于你还活着,你的人生只属于你,过后的一切对于你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不要去寻找什么人生意义,去好好过一生才是重要的。

  在书的最后看到,川端康成在安眠药的作用下写出了《古都》,然后经过校验后最终成文的,这之间一直不敢看这部作品,应该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吧。痛苦的情愫贯穿了整个川端康成的一生。最后川端康成自杀,应该是这样的大师的最佳选择之一吧,就像三毛,她不是也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切吗,这些人是看透了人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

  再看一遍伊豆舞女,会是不一样的感情吧,也未可知,也会得知。书,之与我,越来越像寄托,别人说是精神鸦片,我说精神食量,现在慢吃慢喝,之后大快朵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