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精选

2021-03-26 04:14: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精选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是一本由独木舟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一):当时明月在

  接触独木舟的书是在初中时候,极其的喜欢青春风,买了本《深海里的星星》,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而今时光辗转,已经二十开头的年纪,所看的东西已经记不清,却还清晰的记得那时看书的心情。

  我是喜欢独木舟的,她有种明明与世人一样却想要挣脱世间的种种束缚想要去独特一下的女人。她像三毛,却又不及三毛,还能融与世俗。

  我亦飘零久在如今看来确实没有太多的感触,唯一值得感动的是舟舟确实是真情流露了,没有太多的掺假,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二):爱是相互的

  买这本书完全因为最近想看些关于旅行的书 这本名字吸引人而且网上很多人在推荐 但我本人看后很失望 怎么说呢 作者是个悲观的人 疯狂的渴望被爱又很拒绝和外界接触 脾气不好 总是别人谦让她(她有抑郁症书中有提 我知道抑郁患者是需要大量的爱和耐心以及别人的理解 )但是总是要得到就真的很自私了 刚开始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看到她说她曾经做好的朋友结婚提前告诉她 邀请她去参加婚礼 她说不知道去不去 当她的闺蜜邀请她去做伴娘的时候她拒绝的那么决绝 每个女孩在结婚的时候半娘都是自己感觉最亲密的人 而且还是曾经的约定 如果换作是我 我会很生气很失落 是的 我也理解后来两个走了不同的道路去了两个方向交集不多 但是如果在结婚的时候都不能聚在一起那还有更合适的机会吗

  另一个地方就是过年的时候她和母亲说不回去过年了 因为不想一起去外婆家以及面对种种 是的 作者童年不幸福 小时候和父母时间不多 在内心深处是有排斥的 但是妈妈一直是爱她的 她在外面旅行妈妈也是一直挂心 过年在中国人看来多么重要是一家人必须要团聚的时刻 她妈妈都试探性让她再考虑下时都无情的拒绝了 妈妈一个人在外婆家过年 她有没有想过妈妈是什么感受 只顾着自己逃避真的很自私(不要再拿抑郁症或者童年说事情 我从小也不是在父母身边和亲戚生活 那种感受我懂)

  这本书我想是青春期或者大学生比较受众吧 但是我个人感觉并不适合他们会有一些不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以为这样的孤独这样以自我为中心才是真我 少了很多爱的能力和责任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三):人自飘零情自远

  久居一个地点,从出生至死去,必然是无意义的,除了吃喝拉撒睡,你所谓的工作、所谓的事业都不会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下留下太多的印记,相反,如果你选择了旅行,将你的足迹踏遍了山山水水,品尝各地的美味,欣赏迥异的风景,和不同口音、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人对话,你才会发现生活永远是飘零的好。

  游记相比于其它题材,既好写又难写,好写在于你每去一地,都会发生一些意外,这些意外无论对于背包客还是老司机,都是一视同仁的,这些意外很能吊人味口,让人一看究竟,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堆积起来便是一本书、一套书,这在当下出版界并不景气的时候也是屡见不鲜的,难写是因为猎奇的心态虽然人人皆有,但并非能让人有所收获,读者在猎奇后更希望自己的知识与见解能提升,不然读完觉得浪费的不仅是金钱,更是时间,作者十年如一日的跋涉,费的是体力,更是脑力,在凡曾留下足迹的地方,都是某种意义的回家,家在哪里,脚印就在哪里。

  《我亦飘零久》无关于哭泣与微笑,既然你选择了出发,选择了远方,你给故乡留下的永远是地平线,永远是背影。少年的心情总是不安分的,它希望自己如同天空的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但走遍千山万水后,才发现安分却是最难培育的品质,在大都市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们只须一个容纳的立锥之处,但来到小乡村,我们却发现上无片瓦,下无床台,也是一种惬意,千变万化的是人心,纹丝不动的是命运,其实中国本来就是亚洲的一部分,所谓的行政人文地理不过是教科书用来吆喝的故事,而不是我们脚下真切感受的土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希望自己是上帝的使者,以一种上帝要我去巡山的心态去踏遍千山万水!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四):我亦飘零久,何处是故乡

  其实很羡慕那些到处去旅游,无时无刻都在路上的旅人。年少时喜欢三毛,喜欢她勇敢自由的性格和一生追求爱情的忠贞。喜欢她称旅途为漂泊,喜欢她称四海为故乡。

  漂泊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状态。漂泊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和艰辛。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漂泊他乡努力奋斗。城市是虚伪的,生活是真实的。漂泊的路上的点滴可能会成为以后生活最美好的记忆。品味漂泊,欣赏寂寞。漂泊路上永远的家!漂泊更不是随风浮萍,而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我们决定流浪,流浪远方。

  三毛说过: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无论什么,我们用是要去亲身去经历。去感受旅途中的一切,和飘零的自由。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自己不要遭遇任何艰难的事,但如果它是注定要发生的,我也会大大方方接受它,我的胸怀,装得下它。一次心的回归——曾经少年心性,浪迹天涯,无以为家。如今发现,但凡留下足迹的地方,都是“回家”。生是为了爱和痛,不是活着。我们的青春,是生长在无人涉足的幽谷中的花朵,兀自盛开。那些爱过的人,看过的风景。那个美好的、肆意的、洒脱的少女。这是独木舟说的。

  每个在外漂泊的人都身不由己。谁不想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可以,谁都会一辈子呆在家的周侧,可事事并不能如愿。那一刻世界仿佛无边无垠,随处可去,又好像画地为牢,无处可逃。 行走了若干年后,我终于明白,爱是艰难的旅程,我们都是寂寞的旅人。那时候我太年轻,刚刚领略到自由的滋味,不懂得当时任性的挥霍其实都是有代价的,我亏欠未来的自己,岁月给我记着帐,来年都要一点一点地慢慢还。

  如果你是一片孤舟,就随风去飘吧,去寻找你的故乡。一路上寻寻觅觅,找到属于你的归属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五):。

  买《鹅鹅鹅》的那天,其实我在书店第一本翻开的书,我记不得书名了,总之大概是独木舟的新作,被摆在很显眼的位置。这么推断的话,封面应该是很好看——纸书的渐衰逼得装帧设计长满了手,拼命想把你的眼珠子抠下来握住——反正我翻开这个陌生作者的自序看了看,文风不讨厌,其中她反复提到这本作品,并且有句话我时至今日印象深刻:她说有作者问她,什么时候能再写出《我亦飘零久》这样的作品来。

  于是我知道这本是她的代表作,暂时也是一本巅峰之作。所以随手加进了豆瓣想读,前阵子为了凑多某鱼包邮,随手加进了购物车。接着它被我随手放在书架上,直到我意识到又到了该把书架清出一些空位的时候,才把它拿了下来。

  但是这本书其实我蛮喜欢。它很孤独,很颓废,很矫情,但并不无病呻吟——她真的有病,心病。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反而是因为沉甸甸的愁,才寄托以赋。

  我不爱读游记,但《我亦飘零久》不算游记,她只是记录了一个失魂落魄的女孩子,游走在不同国度的失魂落魄。

  爱情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人总以为自己的爱情独一份,欢喜悲痛都是独特的。但总有那么一次之后才能发现,爱情里的悲欢,大抵是共通的。

  认识自己的爱情并非与众不同,认识自己并非与众不同,认识对方也并非与众不同。

  然后再去寻找自己的心之归属,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相信当初如果我有这样的自由,我也会选择离开、辗转,去看看没有经历的生活,去体验不曾想像的人生,去呼吸也许一生仅有一次机会的空气。但我没能,所以我只能守着一个个共建回忆的小小坐标顾影自怜。

  《我亦飘零久》替她完成了一个幻想。如果当初她做到了,也许就是书里丢掉纪念品的那个样子,也许就不会是我现在这个样子。

  有点难过。

  ,里面那篇小说,我不太喜欢,散文里没有的矫揉造作,充斥了几乎全文。只有与沈墨白分手的那部分,才感觉好一点。大概是那种崩溃的歇斯底里,触击了我一部分克制的疯狂。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六):只有在路上,我才活着

  我要起身走了,于是我会有安宁。

  我亦飘零久,没有太多伤痛,也不算太无病呻吟,带着颜色的句子大多因心意相通,也会引起共鸣。

  1月到12月,从长江之东到大雪弥漫的阿姆利则,十一个地方,一段疗愈之程。她说,这一段人生,终于圆满了。

  我用手指在鼓浪屿的沙滩上写下你的名字,冬天的海水带走了它。

  在西安,那时我怎么也想不到,原来也有一天,念及你,竟既无风雨也无情。

  人这一生,所能够得到的爱,和所能够付出的爱,配额其实都是有限的,甘南的草原上,

  我终于想通。

  纯净的西宁,神会安排好一切,你要等。

  敦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即便在复杂的背景,我亦内心纯净,其实我们这样的人,仅仅只需要三尺之地,就足够容纳我们的爱情,梦想和信仰。

  终于到了海外的清迈,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加尔各答和大吉岭,此生难得一去,有些地方也许这一辈子都只会去一次,所以和谁一起去,非常重要。

  其实,令我痛苦的,并不是我必须离别某个人。真正令我绝望的,是离别本身。

  ……

  当我先于正文看起了这本册子,便知道,这是我喜欢的文风。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在旅行的途中,她依旧怀念她的爱情,依旧沉浸在童年的伤痛里。人生一苦,是爱而不得。多少人用尽全心去爱一个人,爱的卑微而懦弱,但是又心甘情愿。而亲情呢?那是永远无法疗愈的伤,只能用另一段爱来填补。作者说,她看到胡适的话——树本无心结子,我亦无恩于你。她终于释怀,也曾想告诉妈妈。却终究无法说出口。

  那是劫,无法解,终因为了断不了,竟也会常怀深情。

  我们到底都是受过了伤痛的人,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都有共鸣。

  我曾以为这是一本游记,但是其实,作者无非是将那一路上的疗愈倾泻出来,也让我们有机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或许,但凡曾留下足迹的地方,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回家”吧。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七):《人间别久不成悲》

  这类在旅行中寻找自我的书一直都是我的最爱,而这本更是对于感情方面的真情流露让人唏嘘不已。也许是我浅薄,本书我是当成失恋后的女子开始周游世界的情感笔记来读,虽然辗转多国多地,其内在都没有改变,感慨的是感情如此容易逝去,心灵也一直脆弱不堪却欺骗自己坚强。

  在新鲜的世界中回忆过去,在陌生人的身旁怀念曾经。

  也许会有人说这样的游走会很累,因为累的不只是身还有心。但谁敢说这不是一次自我的成长,走过了,回忆了,哭过了,也就过去了。剩下的几分也许只是对于当年的不舍,但那段情早已无碍。

  而更令我欣赏的是作者对于陌生人的信任,那种看人凭感觉凭一颗心的相处我做不来,我对陌生人是心存疑问的,所以看着作者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异国他乡这样飘零这样游走,总会有一丝的担心。在书中看着作者坦然的住在陌生的人隔壁,和所有人都很和谐的看日出日落,然后思考己身,确实只有佩服两个字。

  这本书我并不想谈论什么写作的章法,因为根本没有。所有的文字都是出自于一颗真心,更多的是纪念,因为忘却的纪念。作者在书中也好像其笔下曾经的主角,在茫然中选择了逃避,却又在逃避中找到了失去的自己。都说感情没有对错,但感情分黑白。付出真心之后收获的如果仅仅是不合适你也许会愤怒,但这样的你其实要的不是爱,爱没有对等,不是你给我一点我给你一点,这只能叫交换,我给你一点,你给我十分,然后互相付出真心,这是我认为的爱。

  因为是全新增补版,最旅游之后还有一篇并不是很长的情感故事,这篇放在这里真的很舒服,在前面看过作者的心路历程,然后看着作者笔下的人物依旧挣扎在感情的世界当中,但你却有了不一样的视角,看着一个跳出来的写身在此山的故事是有一点让人想笑的,而笑过之后每个人能领悟多少又要看每个人的经历了。

  本书还有很多作者的旅游照片,更多的是本人,这里可以赞一句确实是美女作家了,写文字的女生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具体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或许是忧郁或许是清冷,总之是很让人心生怜惜,愿安好。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八):如果说这是一本旅行随笔,不如说,这是一段人生路程上的感动。

  如果说这是一本旅行随笔,不如说,这是一段人生路程上的感动。

  我亦飘零久的书名,封面一袭白衣的背景,难免会体会到孤独。独木舟讲说,人需要保持一定的柔软,但是在这大千世界中,却有些小小的人,小小的事,是爱而不得,是有些事情,你就是过不去。每个爱好旅行的人心中或许都有这样那样的执念,可是真正走完一段路程,剩下的又会是什么呢。那些曾经走过的路,度过的岁月,会是那个完整的我们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最近几年,出去旅行不太喜欢去新的地方了,更多的喜欢去那些年少时曾经走过的路,重复的走过自己,或者是跟很重要的人一起走过的路,从那些看似一成不变的路途中,寻找自己成长的轨迹,时常会有一种穿越感,放佛回到了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独木舟的文字中,也会时常的流露出对过去纠缠的记忆,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人,浮光掠影的事,同样会在我们心中占据一个角落,而那些伴我们走过一程的人,更是在记忆中难舍难分。

  有时候会觉得,为什么明明很喜欢的东西,时过境迁之后却无法再心动呢?因为我们都是善变的,我们的审美也是善变的,只是我们不明白,或者不愿意去承认。独木舟在书中坦言自己的心路历程,成长的过程本是不断的筛选,在经历了时光的打磨之后,我们才能够接近那些本性中喜欢的东西,在乱花迷眼中寻找到更加心动的东西。选择,便避免不了放弃,放弃那些曾经非常看重的事情,或者是人。

  独木舟的文字中,不会去告诉你这个景点是多么的迷人,旅行又有多少意义。读完这本书,体会到的不过是那些小女生的情怀,人与人相处,与物相处的点滴记录,有感动,有落寞,有孤独,她也不试图去告诉你该过上怎样的人生。人生啊,就是这样一回事,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去接着,无论在路途中我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终究要自己去面对,就像阅读这本书一样。

  读书本身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像旅行也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美好,在路上的过程中会有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来干扰,可是这并不能影响这件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快乐,不是吗?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九):请回答,2012。

  现在是凌晨一点多,整个世界安静得只剩下敲打键盘的声音。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收到了《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忍不住感叹了一番岁月。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这本书第一次出版是2012年年底,那一年我高三。看完书之后非常喜欢,还特意买了两本送了好朋友。

  第一个朋友式一个性格和舟舟很像的男生,他说他看完几页之后不敢看了,因为那些文字有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当时的我们好得不像话,然而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复读,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直至没有;第二个朋友是一个很努力很优秀的女生,我把这本书送给她,并且郑重其事地在首页写下了《有形的翅膀》的歌词,吴青峰的作词真的是好到爆炸。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上大学,不常见面也不经常联系,但是每次回想起来总会怀念那一年的课堂和星光。

  一晃五年过去了,说实话,我忘了书里写的是什么,却依然记得这事独木舟最具勇气的动心之作。有人说她用了一个很笨的法子来写这本书,她真的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去走这些路,去看这些风景,去亲身接触每一个在旅行中她能够接触到的人,她用现实的时间去对应文字中的时间,以拍摄纪录片般的耐心,等待着这本书慢慢的发生,完善,直到成型。

  但是我觉得,这个法子也许是不够聪明,但这其中包含了来自她灵魂深处的诚意。24岁时的那份直抒胸臆的勇气,一路孤胆行走,遇见的不仅仅是世俗风景,更是触动人心的心酸人事,也是独木舟对生命以及自身的诚恳审视。当我们从看这本书的第一个字开始,便已经与她那一段真实的人生悄然相接。

  如今回看《我亦飘零久》,我已然不是当初故作忧愁的人儿,忽然发觉这本书太过于文艺,以至于很多事情的描述给人不太真实和刻意的感觉,好在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独木舟的坦诚。她说,曾经被她写进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至今她闭上眼睛都能很清楚的想起他们的样貌,他们同她讲话时的语气,还有他们的笑容。而我闭上眼睛,也能清楚地想起2012年陪在我身边的人的样貌,还有他们说话的语气和笑容。

  我忽然有点怀念那时候的你们,以及那时候的自己。那么,请回答,2012。

  《我亦飘零久:全新增补版》读后感(十):我要你在我身旁

  我要你在我身旁

  我走了,离开有你的城市,扫去失恋的阴霾,寻找世界各地的阳光,感同身受各个小镇的情感,看看自己,身上处处是光芒。

  作为一本游记,作者将自己视为孤独患者,在寂静的海面上漫无目的的随风飘摇着,是的,作者心中有故事,一旦当故事碰见旅行,就像是薯条碰到了番茄酱,饱含忧愁的个体出现在异域的老街老巷中,风土人情、城市变化凸显着前来体验生活的人。可人却伤着,本该和曾经心里的人游走的路,此刻一个人走,孤独感悠然而生且尤为浓烈,举杯消愁愁更愁,过去的事已面目全非了,为何不能转个方向,乐观的向前呢。

  此书最初发表在2012年,此版是发行5年后的增补修订版,作者按一月、二月到十二月的时间线将故事划分开来,分别将足迹留在鼓浪屿、西安、甘南、西宁、敦煌、北京、清迈、加尔各答、大吉岭、菩提伽耶、瓦拉纳西、阿格拉、拉贾斯坦邦、比卡聂耳、阿姆利姆,作者在各地旅行之际,感受异域风光之时,每到一处的心理变化以及对心中难以忘怀之人的态度转化进行了撰写,这虽是游记,但不仅限于游记,也是作者温柔造作的佳篇。

  心中有故事的时候,人总是会限于低迷的状态,所见天空也会很阴暗,连星空也会浑浊不堪,所见身边物体也会有了特殊变化,这也让作者的文字更加柔情,这是股倾覆的力量,使人深陷于中。

  有的人,劳劳无为,心中没有理想,没有固定的方向,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日子匆匆而过,当心中有爱,想倾其芳华时,青春已如流水而过。我,就是这个有的人,有些时候,敢爱敢恨,才是生活中所必须的。

  爱了,就招摇,就大胆,就疯狂,就铭心刻骨,就轰轰烈烈,就在所及之处留下脚印,就在生活的城市里处处留下身影和回忆,不爱了,就让回忆的伤疤留下,让旅行来抚平自己内心的伤痕,让青春肆意妄为,让时间带走自己摆平不了的,谁是谁昨天的某某某,来顿烧烤就什么都解决了。

  我要你,在我身旁。

  独木舟,独慕周,30周岁了,你在飘零许久的孤独中依然溺爱如痴,而我在待日已长的盼想中仍旧醉爱如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