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精选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一本由卡伦·霍尼著作,汇智博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一):兼实用性、人文性、通俗性、专业性于一体,可读性高
兼实用性、人文性、通俗性、专业性于一体,可读性高。这本书的文字背后带给我们的是对普罗大众一种深层次的关怀,以及对社会文化之下一切人格特征的关注。正是这种关注,让我们体会到了悲悯与关怀,反思与宽容。正如作者所言,“在神经症病人和正常人之间不可能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但也正是这种“不可能”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前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我所理解的神经症就像这本书的封面,有些阴暗,有些色彩斑斓,从不是条条框框。我们这个时代,莫名焦虑、渴望被爱、强迫自己、逃避现实、受虐倾向......可能或多或少都有点神经症。《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很详细的列举描述解释分析,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对自己了解深入的过程,以前对自己不了解的,不知道原因的都能一一得到答案。这是在心理学方面外译的很好的一本书了!!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很早以前就看这本书 非常好 商务版的吧,作者是新弗洛伊德派代表人物 在张德芬、武志红、苏芩的作品里经常提到这个人。这次看到新版新译,试读文字不错,封面版式还不错 就向老铁们发了推荐。读这本书吧 你会感觉作者好像穿越了年代,把时下都市一族的压抑烦躁空虚麻木都刻画得活灵活现。 现在想来也不奇怪, 后现代社会病症都是由欧美传染过来的, 历经大发展我们也到了这个关口。 沧海无限,很多人只取一瓢, 做真实的自己才重要。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四):一本“豁然开朗”的书
感谢汇智博达公司的编辑许峥同学推荐给我的这本卡尼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这本书真的特别棒,应该人手一本。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书,缺不失深度,题主非心理学专业对比起来发现霍妮的的理论通俗易懂,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共鸣感和认同感。一口气读下来竟有种仿佛是在读星座书的幻觉!书中霍妮的思想能帮我深度的理解自我,完爆我所看过的所有“鸡汤”。再次感谢编辑许峥推荐的好书!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五):我们其实都有病
《神经症人格》中几乎所有的笔墨都在探讨神经症的成因和病症。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点像自己?是不是对目前的自己惴惴不安?其实这个世界上,包括我们自己,我们以为我们都知道,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都有病,只是这病的程度大小。正如克里佛对所有人说:“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在这里,我们更能以第三者的姿态观察自己,分析自己,从而尝试改变自己。作者没有具体列举解决这些症状的方法,正如书中所述,神经症人格是当今文化的副产物,即使最终解决,也会付出人格的巨大代价。因此,是否要勇敢而坦然地承认我们的无知并且继续的探索,取决于每个人的内心。这种开放性的结论一方面揭露了心理理论发展的不健全,也为我们面对内心冲突寻求解决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六):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正常是特定社会强加于成员身上的行为标准和情感标准,而却因文化、时代、性别、阶级的不同而不同。(反思什么是正常,什么是神经病) 2、今天的社会中,若人要生存,选择任何一种虚假的本质,维持任何一种低劣的生活模式宗比导致人格的全面崩溃强(生存方式的选择,哪种更容易,当然这里没那么绝对) 3、不是毁灭而是紧张的自我分析来解决内心的冲突,达到人格的重建。(我还是对人格这个概念有点怀疑其存在的可能) 4、人类学在重新发现正常人的内涵:比如爱斯基摩人不觉得杀人者必须受到惩罚 5、焦虑:四种逃避方式:合理化、否认、麻醉自己、回避(反思的是自己抑制对别人的批评,只能选择闭嘴) 6、受到压抑的敌对冲动往往不是投射到事实上与之相关的那个人身上,而且投射到别的事物。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七):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这书,别说话,赶紧买了看就对了。赶脚自己没毛病的,不一定没毛病,看完没准就觉得自己该吃药了。
哈哈,这话说的,太有意思了。一下子就让人想一睹为快。这书不是独此一家的,但是看上去就知道是很用心的,就冲这个也得好好看看。
一般都会认为心理学的书会比较的晦涩难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却不会,精装本的小书拿在手里随时翻看,着实是开卷有益。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八):一本更了解我们本身的书
前几天阅读了作者的另一本《我们内心的冲突》受益匪浅,那本我只注意到是武志红翻译写序言的。注意到作者的名字没记住,今天再次阅读她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让我记住了卡伦霍桑这位了不起的心理学家。心理学是一本看是去简单,实际上超级复杂的一门学问。本质上有很多主观的部分,但是深入的研究却需要客观的观察实践和数据。
心理学自弗洛伊德开始发展出很多心理学分支,比如早期跟弗洛伊德学习的荣格创立了 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 。作者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学跟社会文化有关。后来的心理学更是五花八门,数据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伴随着这两本心理学的阅读,让我认识到,心理学本质上还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问。市面上一些如重口味心理学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吧。虽然没读过但是封面和名字明显的粗糙。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九):焦虑是每个人都存在的,神经症是不可控的
其实这本书还是挺学术的。只是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我更希望看到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的焦虑情况,而不是在临床研究中被称为神经症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里面提到的很多分析还是挺有参考意义的。不过也基本就是之前都已了解的概念。主要就是所谓的神经症,应该是临床意义上的,病人无法自控,已经需要进行临床治疗程度的,而非人人都有的焦虑。
焦虑是说存在于每个人,特别是节奏快的时代,学习、工作、生活、感情,很多人在面对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都会产生焦虑情绪。而且是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它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着你。有时是睡眠问题,有时是疲倦,有时心跳过快,有时是所谓的丧,有时甚至是无视,你貌似没有在这些问题上焦虑,可是你回避的同时,心里会产生更大的焦虑。
焦虑有时也是被称为恐惧,或者说我们都是在恐惧,恐惧某种我们暂时还不知道或无法面对的东西才焦虑。我想起我高中的时候,我在高二后期开始,每次考试,就感觉到无法充分集中的精神,以及绷紧的头皮和凝固的思维,根本没有办法放松及发散思维,都是靠着惯性在做题。到了后来,有时做题也会这样,我或许是不太适合有太明确的计划和太高的期待,这会让我很焦虑。不过奇怪的是,反而面对现场的,比如试讲、公开课、面试回答,我都是在没上去之前,心跳稍快,可是一拿起话筒或一到讲坛,我就自然放松了。
人的焦虑真奇怪。
它有时也是件好事,会告诉你以为你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比如你对某个人某件事的第一印象,其实往往是对的,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十):用正常来伪装起来的不正常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而沉浸在其中的我们会不可避免地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在各种不适应中我们的内心会建立一套防御机制保护自己,这些看似正常的反应中却混杂着不正常. 心理现象是复杂的,即使它表面上看上去很简单,但分析后得出的答案绝不是像你一眼看上去那么简单。这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的书作者卡伦.霍尼正是这样认真细致分析后概括出了神经症患者的共同特征,并区分出看似相同的反应表象下正常与不正常者的内在区别。全书十五章,作者着眼恐惧、焦虑、抑制、自我保护几种主要情形,集中分析阐述了神经症者偏离正常反应的共同特征。全书语言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有序,适合专业与广大非专业各类有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神经症者的痛苦与困境,在今天社会环境下也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国现在已是心理疾病患者的大国,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一组数字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达17.5%,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3.59%,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98%,总体是上升趋势. 另外我想阅读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掘他人的不正常,把别人贴上神经症神经质的标签,加以歧视.给别人以更深的伤害与痛苦.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分析,可以看到神经症者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与遭受的折磨困境.他们确确实实需要周围人们的宽容与关怀,但不是歧视性的我正常你不正常或我是高你一头施主式的关怀帮助,也不是泛滥的同情关注,需要的是一种同为人子平等宽容的善意关注,有距离的关怀帮助,读书让人明智更让人明理有爱!阅读本书同样也可以让你发现文化对我们影响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