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读后感锦集
《变革》是一本由[美] 詹姆斯·冈恩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4.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革》读后感(一):看《变革》后的小小感想
十五是一个离科幻很遥远的人,不看科幻小说,不看科幻电影,可以说一切与科幻有关的题材,都与十五毫无关系。但人总不能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圈啊,一定要打破自己,或许可以在另一个领域看见一个全新的自己。于是从《变异》开始走进,但读完实在不觉
《变革》读后感(二):《变革》:一次豪华的太空冒险
《变革》是美国著名科幻大师詹姆斯•冈(James Gunn)的《超验系列三部曲》大结局。在赖利和阿莎找到超验机,实现了自身转化之后,他们接受了联盟的新任务——探查联邦中偏远星球沉默的原因。
在赖利、阿莎等人出发之前,联邦曾试过各种方法联络沉默星球,星球均无回应。派出的无人探测船、飞船一一失踪,沉默星球状况成谜。联邦中枢认为某种神秘的东西正在入侵星系,而中央微脑判断沉默星球被侵略的概率是92.4%。
于是,赖利和阿莎等人踏上百万年历史的红色球形飞船出发了。对了,正式启航之前,赖利和阿莎接见了一位委员会代表,这位代表有将与赖利等人一同前往沉默星球。他就是多利安人陶德。
在《超验机》中,陶德在一同寻找超验机的最后一刻选择抛下赖利和阿莎独自行动。再次见面,陶德承认他接收到了来自微脑的秘密指令,他利用蛛型兽攻击赖利和阿莎的机会悄悄躲在角落观望,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入超验机,实现转化,拥有了新的能力。
这一次,三人摒弃前嫌,一同出发查找边远星球失联的原因。
在《变革》中,詹姆斯•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太空探险之旅。他们最先到达的星球是个被石头和冰块包裹的世界。这个星球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从残留的种种细节来看,星球上曾经的物种像是鱼人。最终,赖利带回了忘忧星人的骨头,准备带回联邦检测。
忘忧星是探查的五个星球中唯一没有生命的星球,也是最没有危险的星球。这之后,陶德前往生活着近似史前动物的“半人马星”,阿莎前往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赭[zhě]星”,赖利、陶德一同前往海洋世界“大洋星”,阿莎、阿迪西亚于某个夜晚来到了生活长翅膀人类的“鹰巢星”。
詹姆斯•冈以两条线穿插来描写五个星球的探险。一条线是前往沉默星球行动的人员,另一条则是留在飞船上随时等待消息的留守人员。这两条线可以通过微脑随时获取对方的信息,如果说除了书中的几位主人公之外,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微脑。
《变革》中的微脑较《超验机》中的微脑似乎也经过了超验实现了转化。在这里,微脑不再是单纯的传声筒、翻译工具,微脑可以接触任何金属实现再复制,也可以充当开锁工具,拥有声音分辨、数据采集等诸多功能。微脑一次次帮助探查人员化险为夷,很有点抢镜成功的感觉。
最后,来说说这五个沉默星球。
五个星球中四个星球有生命存在,半人马星星球上的生命除了半人马还有剑齿虎,这与恐龙时代非常相似;而赭星和鹰巢星上的生物与人类极其相近。
赭星上的生活的类人生物与人类惊人的相似,只是比例有点不协调——四肢的关节好象是印象派画家组装在一起的;头上没有头发,五官都在适当的位置,但眼睛太小,鼻子太小,嘴也太宽;皮肤是赤铜色的,但很好看。
这个赭星好象是母系氏族,初到赭星的阿莎发现星球上没有男性只有女性。阿莎向赭星人提出疑问,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没有男人。不过,很快阿莎就发现了被绑在椅子上的男人。
《变革》充满想象力,跟随詹姆斯•冈的引导,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不断出现的新奇生物令人惊叹,令人不禁想要知道,在遥远的外太空是否真的有跨物种的生命存在……
《变革》读后感(三):【须叔试读】太空版的格列佛游记,但是少了点乐趣与幽默
本书作为超验三部曲的第三部,在总体上来看,还是不太尽如人意的。
这本书是一条大主线带一条小支线,先说主线。
情节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在联邦的边缘发生了一场灾难,远处的星星沉默了,主角一行前去探寻真相。飞船不断带着船员飞向远方,途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行星,让这本书变成了游记。在此简单介绍一下:
1. 第一个世界是个被石头和冰块包裹的世界,生活的是鱼人。
2. 第二个世界是个重力巨大的世界,被称作半人马星(出现了整本书让我念念不忘的一个点,半人马星上的地震,叫做半人马震,哈哈哈哈,冈恩可真有你的),这个星球的设定基本类似于非洲稀树草原,上面的生物也类似半人马。
3. 第三个世界是赭星,一个和地球很相似的地方,上面的生物类似比例不协调的人类,这是个女性占据统治地位的城市。
4. 第四个世界是个海洋的世界。
5. 最后一个世界是鹰巢星,里面的生物是长着翅膀的人型生物。
可以看到,这五个星球的设定基本还是遵循了地球生物的基本法则,甚至连生物的形态也与地球类似,不由得让人觉得有些失望,毕竟在书里,冈恩设定的计量单位还是很大的,动辄数十万长周期,如果一个长周期等于一年的话,那至少也有几十万年。人类从诞生到现在,大致有25万年左右,所以,在时间线上的设定是否有些不合理?
再者,这本书出版于2017年。虽然整本书都透露着一股黄金时代科幻的复古情怀,但确确实实,它就是最近几年出版的。所以对于已经经历了各类科幻电影、小说、游戏洗礼的读者来说,显然是有点不够看的,他们期待的是更加重量级的东西,而且这本书的作者是冈恩,期待值应该会更高一点。这种落差,有点像蠢驴的2077……
情节上来说,其实有点虎头蛇尾。开始的时候以为这是某种非常强大的阴谋,当然最后还是不出意外的成功了(这种几乎都不算剧透,如果有最后失败的案例,请留言,我想去读一下……)
顺带提一下支线,支线简而言之就是造了个传送门,然而这段笔墨极少,混杂在主线里,写的也非常之诡异,最后莫名就出现了。
另外整套书的设定:超验机,除了主角在第二本书里被改造了之后,就没怎么提及了,全书没了超验机这个设定完全可以写,微脑的设定也有点bug,但暂且不表。我认为微脑和红色球体是另一种程度的机械降神,在故事无法继续推进的时候,或者不想花费太多笔墨去写其他解决方法或者原理的时候,大可把所有的解决方案推给这两者。尤其是微脑后面出现了把它贴在物体表面就能知悉所有性质,甚至能开门,找升降机,也是蛮神奇的。
我不知道这三本书是不是国外的编辑给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三本书关联性并不是很强,但主角也是同一个名字啊,观感非常迷惑……
另外,这本书的前半本翻译的有点生硬,但后面好很多。同样作为译者,我猜测译者经历了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及有了译文后很难跳脱出原来的框架修改了。
最后再提一下这本书的装帧,在这本书里最重要的设备就是主角乘坐的飞船,按照作者的说法,这是个“有百万年历史的红色球形飞船。P11”。而当他们从飞船里出去的时候,“赖利全身穿上了防护衣,防护衣就是飞船为他准备的红色薄膜。P36”从这点描述来看,英文版的封面绘制可谓贴切至极,相比较之下,中文版的就非常不知所云。好嘛,还是老一套的星系啊,岩石啊,碎块啊,加点红色和蓝色莫名奇妙的光来代表科技感。恰恰相反,带来的不适科技感,而是可怕的廉价感,更不用说封面用的字体了。除了庵野秀明之外,真的没多少人可以很好地驾驭拉长的字体好吗!!!下面是原版封面
当然,这本书还是有零星的片段具备闪光点。包括不同星球的文明如何历经波折,最后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科技,见到了浩瀚的宇宙,然后与同样历经这些的文明相会,组成联邦。冈恩对这些内容的思考和描述还是令我感动的,但可惜有点太少了。不过这些内容似乎在三部曲的第一本有更为详尽的论述,但还是希望自己能在主角们游历不同星球和文明的过程中,多读到一些对不同文明形态的思考, 因为这些世界存在于作者的脑海里,他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变革》读后感(四):《变革》:若真的有神,将是幸运还是灾难?
一:这是一部星际冒险的小说。
故事开篇就是一场星难。可是对于这场灾难人们毫无头绪。从幸存的飞船上得到的影像资料显示,船员们像疯了似的,相互自相残杀,可是在记录里又找不到入侵者的任何证据,所以联邦中枢就开始怀疑是某种神秘的,而且可能是隐形的东西出现在的某个地方进入了星系。中央微脑的分析侵略的概率大概是92.4%。
这个事件这次叫什么好呢?-边疆危机
赖利和阿莎申请将要前去调查这起事件的原因!
可是,在他们探索的两个星球上见到的都是骸骨。并且在探索的途中,还一直有一个不明飞行物在跟着他们!
他们探索了6个星球,遭遇了6种不同的冒险。分别是忘忧星、半人马星、赭星、大洋星、鹰巢星,蜉蝣星。仅从收集到的证据显示了这次入侵不是物理攻击,每次都是精神攻击或者心理攻击。并且他们搜集到的信息,即使对于微脑来说都是相当难以破解的。
这真是:事事朦胧不分明,重重迷雾裹重重啊!这就吸引着你不停的读下去。
二:
当然,冒险者们所有的一切努力,并不是白费时间精力。终究会揭露一些什么的。他们在飞船里把他们历险的几个星球的星图显示出来,结果有了重要的发现:三维世界用二维图像呈现会发生扭曲,考虑到这一点,这些星球好像组成了一条直线!
-这些星球显示了横穿了银河系的一条直线!根据这条线索,他们来到了最后一个星球蜉蝣星。真相即将在这里揭开!原来……
经微脑分析,他们接触到了一种极为强大的思想。比他们联邦中枢的味道还要强大,比我们银河系中所有的味道加起来都要强大,这种力量,超出了他们可以理解的极限,任何思想接触到他都会感到恐惧。
他们的逻辑理性基础并不是我们银河系的二进制形式,而是另外一种基础,或者根本就没有基础。脑推测外星人使用的可能是多元逻辑,它使用的可能是我们称之为混沌的机制。他们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人工智能的联合来,包括当年外星生物数字化的思想,可能就是这一点导致了联邦飞船和我们探查过的星球上的灾难!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法,他们就像-神!
可是真的遇到了神,带给这些文明落后者的将是幸运呢还是灾难?
虽然来自矮星系的神的意图是:“我们来到你们的银河系仅仅是为了服务你们的”“请欢迎我们接受我们的帮助”,因为“你们还是年轻的智慧物种,依然在寻求领悟和意义,我们唯一的目的便是加入这一寻找”。
可是有疑问了:“这些思想机器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他们就像地球上的微脑强大了千万倍!”
还好赖丽和阿沙还保持着理性思维。他们认识到:如果接受外星人的帮助,那么这种合作关系绝对不可能平等,即使我们这些超验者成千成亿的增加,我们还可能保持理性而不受超验主义的信仰控制,但我们只要跟你们合作,就注定成为转瞬即逝的劣等生命,完全依赖于神灵的恩赐,就好像回到了我们祖先那种疯狂迷信神灵的时代。我们的生命和存在,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办法,就是摒弃古老的幻想,接受经验带来的真理,走上自己寻找领悟的途径!
所以,文明的变革,是不能接受所谓高等智慧的恩赐的!在文明不对等的情况下,“神”带给“凡人”的往往是灾难。人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自己在路上的不停的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