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隔一江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永隔一江水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03 00:32: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隔一江水的读后感大全

  《永隔一江水》是一本由邓安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隔一江水》读后感(一):80后农村少年的世界

  

三月最后一天读了《永隔一江水》

记得我上个月刚读过邓安庆的《天边一星子》,感觉二遍像是姊妹篇,都是那个时代,有着似曾相似的故事性。

七个短篇,名字取得很诗意,但是读过之后看过的内容不好对应具体的篇名:)

《秋风起》里昭昭和建桥新的初二开始他们必须住校,而那个年代的住宿环境相对比较差的,特别是集体宿舍人数特别多,8-10人,而这基本也是作为孩子集体生活的开始,需要去适应新的生活,这个不像在教室里,你不喜欢某人可以避开他,但在寝室里就回感觉特别压抑,所以特别理解昭昭处在那种环境下想哭的感觉,记得自己当初进入初一的时候要适应各种不适也想哭,心里特别难受但又难以与人倾诉。

《蝉鸣之夏》出现的女人,刚开始的时候有悬疑,但当我读到那个女人把50块钱塞给昭昭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这个女人应该是昭昭的姐姐,而现实中我真的遇到过一个母亲迫于婆婆的压力连续把三个女儿给送人了。

最后一篇《永隔一江水》描述的事20年后的事情,出现了之前只听过名字但没有出现的贵红,这也是不幸婚姻造成了不幸的生活。这个时候贵红娘已经去世,留下云岭爷,贵香远嫁成都,昭昭去了东莞,只剩下贵红留守农村,而她也准备去北京做保姆,最后留守老人,农村教育,婆媳关系,母子关系一堆问题都是让人觉得悲哀可叹。

  《永隔一江水》读后感(二):风铃声声脆

  

今天回家已是接近下午四点 本身倦意绵绵 但刚一走到阳台点上烟 突然又不怎么困了 于是继续读起来昨天刚拿到手的这本永隔一江水 我本对于这种被精心排布和复述出的童年不太感冒 却也渐入佳境 读到最后几篇作者初中时的经历恍然反应过来 我不感冒的原因 竟是我将学前那段真的称得上惬意的时光忘却了大半啊 直到表亲建桥被勒令退学后 昭昭道:“我的少年时代结束了。” 我便不由的鼻头一酸 能拼凑出我少女时代的名字大多已与我走散 我依然讲不出与他们相关的一二事 更想不出自己的少女时代是以什么时间画上的句点 我不时地想起这些名字 还有奶奶 在燥热的夏天脖子上总是挂着一只劣质的塑料喇叭眯着眼睛听我背诗 那时我家还住在苏州街破旧的家属院里 防护栅栏质量糟糕到被人生掰开了一个大缝供人钻入钻出小区 我总是背着被铅笔划满划痕的粉色书包抄那条近路 只为早上在床上多睡五分钟 然后放学后把书包先丢入门洞 再狼狈地钻回家 上衣被划破过 书包里装着的长笛盒被摔坏过 北京的春天每每在我期中考试后姗姗来迟 上下学的路走路不过十分钟 我却总能和几个搬家后再也没见过的面孔一起消磨到日落 意外死掉的毛毛虫 熟到冒油的柳叶夹在没包书皮的课本里 还有被我妈勒令丢弃的轮滑鞋 我在家门口偶尔冒出月季的土堆里埋葬了两只不幸落入我手的兔子 它们还不曾拥有名字 多少个被知了声吵得无法入睡的夏夜 我以为我抓住了可以被时间单位所度量的永恒

我脑海里的那些瞬间霎时灵动了起来 他们被我深藏在记忆的某一处 澄亮非常 这些名字也熟络了起来 载欢载笑 于是我抬头 活动酸胀的颈椎 即刻被绛红色的天填满眼眶 寻不到太阳的轮廓 但是一丝丝暖煦像是刚刚蘸取的颜料勉强停留在画笔尖一样 饱满地上下弹动 直至坠落到我记忆的湖面 泛起涟漪 点晕开来 轻微地撼动了一些我稚嫩而浅浅跳动的心尖 回过神来 朗朗日色也被夜晚吞噬殆尽 窗口陶瓷制的风铃轻轻摇动 转了几圈后 又恢复了平静

  《永隔一江水》读后感(三):为什么你看《永隔一江水》会哭

  

-

昨天中午多儿午睡时看完,夜里情绪一度过于汹涌,导致心一梗一梗的,想写点什么只能暂时搁置

始终不敢把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完全披露

所以这篇文章,依然只敢躲躲藏藏,写一下缓解某些情绪

第一次看邓安庆的书是17年《山中的糖果》,当时便觉得,哇,好温柔的笔触,好直白的描述,遂关注了作者买了他全部的书来看,他的家乡,亲人,邻里,逐渐于脑海形成清晰模样

到这次的《永隔一江水》,阅读体验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情感循序渐进,节奏收放自如,每一篇的出场也是恰到好处,读完再看作者的序言,发现自己的感受正是作者用心耕耘的结果

一下子就对作者有了天大的好感

并开始搓手手期待新作

全书共七个短篇,相同的人物在不同的篇幅里成主次角呈现,若说是一个长篇也不为过,既相连又独立,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明显的感受,再次感谢作者的用心

第一篇,换新衣,写父母常在熟人店里置新衣,母亲临时起意想换一个地方,言语之间透露出熟人之间谈钱伤感情的烦恼,父亲又自有自己的考量,大人之间的顾虑猜疑从不明说,小孩只能莫不着头脑徒增烦恼

第二篇,秋风起天末,赡养老人的问题,以前的人生儿育女不过为了防老,如今呢,我想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再看看身边的老人处境,唉,老人都是很可怜的

下午给婆婆(奶奶)打了电话,她说已经在开始准备今年给我们寄过来的东西,我说这年才刚过完,你又忙起来,她在电话那头哈哈笑,她一个老人,独自在家,种地收果,一一盘算,四个儿子,准备多少才够,可我们呢,常常对她缺乏耐心,不说了唉

第三篇,虫儿飞,刀子嘴豆腐心的姐姐秋红,把家里重男轻女的气或多或少撒了一些给弟弟建桥,但是心里对弟弟的爱,一分不少,得知弟弟有事,越是急中生气,越是感受到她对弟弟的爱之深责之切

第四篇,蝉鸣之夏,因为是女儿被送走的二姐,千里迢迢找回家,带着质问,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求得真相,又哪里还有气,只能默默怪命

第五篇,东流水,家庭变故,被迫回到乡下的珍珍,各种不习惯不说,紧接着又被妈妈偷偷抛下独自留在外婆家,这一篇在对珍珍情感的描写处理上最有共鸣,读着读着好像自己变成了珍珍,那种发不出来的闷气,那种无法跟人解说的恨,在大人眼里全是任性,看得人好生气好难过,好在有昭昭跟建桥,不然快要心疼死珍珍了,大人有大人的无奈,可是他们从来不知道好好跟小孩沟通解释,更不会懂小孩感受到大人这种无奈的无奈有多无奈

第六篇,秋风起,是关于两位男主昭昭跟建桥升上初二的事,不爱读书的建桥最后因为殴打老师被勒令退学,从小跟建桥一起长大的昭昭目睹建桥从此远离自己的生活,在心里告别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我想大概我的少年时代也是在那个时候告别的吧

最终篇,永隔一江水,时间突然去到多年之后,霎时间松了一口气,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生活没有变得更好,但仍要继续下去

写得真好,不得不说小说的写法让人更易产生共鸣,读着读着就把自己放进了故事里,此刻开始期待作者的新作

  《永隔一江水》读后感(四):江边风景依旧,只是江水已经一去不回头

  

邓安庆老师的新书《永隔一江水》出版上市了,这本书不同于作者前几本记录乡村生活的书,多了一些文学化的处理,更加偏小说一些。书中人物不再是村里真实存在的那些乡里乡亲,作者虚构了一对小伙伴,昭昭和建桥,两个初中男生,他们是玩伴又是同学,陪伴了彼此的成长。他们还很年少,未经世事,作者借他们年轻的双眼见证了发生在邓垸的许多事情。

邓安庆的邓垸,其实跟鲁迅笔下的鲁镇和贾樟柯镜头下的汾阳是一样的,是他们精神的故乡与文学灵感的源泉。

时光滤镜,重现昨日光影

时光总是会自带滤镜,回望过去,很多事情总是无比动人。邓安庆笔下的故乡与童年被时光反复升华,变成了难以再得的美好。温暖的记录,可以让所有平凡的日子在时间的长河里变得闪闪发光。

相比之前的作品,作者的写作更加成熟了,但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其实是没变的,那些逝去的旧日时光,时时呼唤我们回望过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王朔的小说《看上去很美》 和韩剧《请回答》系列,创作者的心思都很细腻,能给人以强烈的共鸣,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那样的强烈而不可分割。

探寻他人内心的宇宙

《大佛普拉斯》里说,虽然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类可以搭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但却没办法看穿每个人心里的宇宙。邓安庆在探寻他人内心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每一个行为的背后,一定都有相应的逻辑在做支撑。《凉风起天末》一章中,邓安庆围绕一个暖手宝讲述了一系列故事。秋红是暖手宝的主人,把暖手宝当宝贝一样看待,可以把它给自己心爱的弟弟用,却不让自己卧病在床的爷爷碰一下,在妈妈的责备下,将其狠狠地摔在地上。秋红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爷爷生了两个儿子,老了却被人当成累赘?这些问题,会一直吸引着读者往下追根揪底。作者用纯真的笔触和一颗谨小慎微的心,去解构那些略带沉重的命题——赡养老人与重男轻女。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蝉鸣之夏》,某一天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女人,她的出现让建桥和昭昭很好奇,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两个少年的内心,在谜底一步步揭晓之后,引发了诸多的猜测。结局有些出人意料,陌生女人竟然是建桥的二姐,因为家里人盼着一个男孩,她出生三天后被抛弃,长大后凭着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亲身父母,其中心酸与苦涩让人动容,眼泪几度扑簌簌掉落。性别不是原罪,那些封建的眼光,希望有一天能够彻底灭绝。

《东流水》一篇,作者应该是投射了不少美好的感情进去。家庭遭遇变故的城里小姑娘珍珍被送到乡下外婆家,她给两个乡下小男孩带来一段奇妙的时光。城与乡、男与女的差别,让他们好像长大了。塞林格说的“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在这里得到了应验,少年想给她一个拥抱安慰她,却忍住了伸出的手。这种懵懂的感情是弥足珍贵的,还未发生就面临断绝,珍珍就像一颗流星,很快就从少年的生命中消失,这让我想起陈奕迅歌里的一句词: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人生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有多少被我们遗忘了?

对流逝时光的咏叹

以前,总有人想要扒上开往远方的火车,去见识外面世界的喧嚣与繁华,而今,列车的时速在不断加快,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踏上去天涯海角的高铁,只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回到昨天。文学作品中这类描写不少,邓安庆从生活中精心截取的此类场景,显得非常明丽动人。

这种场景,在下乡生活过的小伙伴应该很熟悉:炎炎夏日,江畔的风带来丝丝凉气,在那些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我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在声声蝉鸣里酣睡。我半睡半醒之间好像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忽然头发花白,不再年少,我熟悉的一切都已消失不见,我大声喊着儿时玩伴的名字,却没有任何人应答……我拼命挣扎着醒来,看到江对面的屋顶烟囱里悠悠地冒着白烟,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还好,没有睡过头,现在回家应该刚好能赶上妈妈做的晚饭!我往家的方向狂奔,刚到家门口,就被妈妈捏住耳朵,大声呵斥:一下午不见你的鬼影,又跑到哪里混去了?!

一直喜欢邓安庆的文字,他的前作《山中的糖果》我也很喜欢,那里面记录了很多人一生的命运,主题大多是悲苦的,看起来很沉重。《永隔一江水》的主题相对轻松,读起来少了那种创痛的感觉,非常好读,有点舍不得一口气读完,阅读带来的快感,就像偶然偷来一抹旧时光,在书中能与那些我们爱着却逐渐远去的人再次相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