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虎队》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白虎队》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1-04-06 23:2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虎队》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白虎队》是一部由桥本一执导,山下智久 / 田中圣 / 东山纪之主演的一部悬疑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虎队》影评(一):真难看

  生硬的煽情 难看的古装 鸡皮疙瘩掉一地 把you raise me up作为日本古装武士片的配乐 不带这么穿的吧 什么荣耀的生,光荣的死 ,我真的无法理解小日本的视死如鸿毛 觉得死了很光荣不是? 教育就有问题

  《白虎队》影评(二):白虎隊

  榮耀的生,壯烈的死。

  無論多麽痛苦,只要活著,雨就一定會停,就能看到美麗的天空…

  看完連續2夜的<白虎隊>SP,

  震撼與感動。

  戰爭片,一直不是我喜歡的題材。

  中國有太多這樣的片子,

  但卻很少有震撼人心的。

  會津、會津魂,

  峰治、白虎隊,

  那些沖上戰場的少年,

  那些剖腹自殺的少年,

  那一地的血腥,

  卻又何等壯烈!

  看著他們,

  才發現,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

  有多麽的幸福。

  可是,就是這樣的我們,

  卻漸漸地失去更多東西。

  所以,

  珍惜現在,

  活在當下。

  《白虎队》影评(三):这是一部反战片

  几乎完全不了解当时日本的历史背景,为了看山P才下定决心看这部豆瓣评价才6.8分的古装剧的。

  第一集过半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山P跟这部沉重的历史戏真是格格不入,整个昏暗的色调都掩饰不住他的青春和阳光。

  可是当奶奶看这峰治(山P)说道:“不喜欢战争啊,这流淌着热血的双手,这为了生存而不断吃的嘴,还有这光滑的脸颊,全部都会被战争所夺去啊。不喜欢战争啊。”我已经泪如雨下了。

  这些本应该无忧无虑享受美好青春的16、17岁少年们,却接受着“壮烈的生,壮烈的死。”这样的训导。想想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山P在日记里也写到:能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能发现生命的重要,而想要将这和平的年代持续下去,看完这部电影有这种想法的话,我们一起演绎的这部作品就非常有意义啦。

  《白虎队》影评(四):被历史淹没的少年们。。

  原先以为是一部宣言军国主义的片子。顿时很厌恶,哪有母亲以孩子的牺牲为荣的家庭呢?哪有教育孩子要生的荣耀,死的壮烈的呢?当时很同情这些无知的少年们。所以看了第一集的20分钟就停下不看了。

  后来再次看的时候,才发现误解了那些朴实老百姓的意思了。生是要对的起保卫家园去世的死者,死是为了保卫自己最重要的家园。

  这不是一部军国主义的片子,他宣扬的是生命的价值。那些少年虽然很盲目的维护反维新势力。可以说他们很无知。但是在历史的河流中有谁对谁错的呢,他们只是顺应的潮流,因为他们的生,他们的死构成历史,让人追思缅怀反省的历史。

  在那些少年的世界其实还是充盈着单纯朴实的爱的,虽然生逢乱世,母子之爱,兄弟之爱,淡淡的男女之爱,还是不显山路水的在片中表现出来。

  最后,You Raise me Up 的OST,配合那些少年们在战场上厮杀的镜头,唯美,太唯美了。

  《白虎队》影评(五):没有为死亡而存在的人生

  人活着是什么 是经历,是际遇,是苦难.

  而战争年代的生命更是不值一提的蝼蚁

  被生养下来,活着,一切是为了保卫家乡,是为了坚守信仰,报效祖国.

  从头至尾的理所应当

  和平统一的大旗总是扎在万堆枯骨之上,理应为赴死而存

  生为战争死为战争,养子为国,血抛战场.

  这样的大义...这样的无奈

  每当看见峰治的母亲反反复复的训斥着时刻要记得不畏的牺牲光荣的死.总会唏嘘不已

  这样的人生...

  为了如何死亡而存在的人生.刻警惕,等待着最终达成光荣而死...

  哪怕身处这样的烽火岁月

  其实又有谁的人生实质是为了死亡而存在

  依然会温热的手 为了生存而不断索取食物的嘴 无一可以掩饰:生 这个每个人最原始的本能

  残忍

  在于战争的强行生命掠夺

  明明都只是正值年少的淳朴少年

  为了国家 坚毅的踏上明知无归的赴死

  宁愿切腹自杀,不愿屈死敌手.

  一种极端却极其忠诚的方式.

  中国有句话 士可杀不可辱

  另一层次上相应了武士精神的意义

  峰治对生的渴望重燃在狗的惊叫下

  既然是为了报国而生 何需在未成之时中途就为并不完全的道义而放弃生命

  道义和国家面前 汝重汝轻 有时候真的是很难两全的东西

  败将自杀 因为已惨败敌手 无法存活 这样的死 改死

  女人自杀 为了避免歹人凌辱 这样的死 同样改死

  自觉无望 在绝境之前自行了断 这样的死 是勇气更像逃避

  屡屡告戒 为国捐躯求死不问生还 这样的精神是大义 却保守的含概了消极

  如峰治所说 人还活着 便是最大的转机 只要活着 雨就一定会停

  ...........

  相对武士之道

  始终无法诠诠赞同

  也许是文化差异

  毕竟有的死实是大可不必

  道义并非只能通过无胜则死去诠释

  没有谁可以轻易剥夺生存的权利

  更没有为死而存的人生

  只有为胜而存的生命

  《白虎队》影评(六):武士道,究竟人道不人道?

  《白虎队》的剧情逻辑比较混乱,但这并不妨碍它好看。

  为了在短暂的剧集之中找到打动人心之处,除了养眼的帅哥山下智久之外,创作者们只能搬出日本国民之魂——“武士道”精神来装点门面,剧作的结尾引用了司马辽太郎的话,称颂了“会津魂”是日本的民族魂,然而,这个主题其实并不怎么经得起推敲,在剧作的深层次,观众们感受到的却是与之逆反的力量。这也就构成了本剧的自相矛盾之处——武士道,究竟人道不人道?

  《白虎队》歌颂的是一群在武士道精神感召下慷慨赴死的会津藩少年武士,他们为了报效主公,在城破之时(其实是误认为城破)集体选择了剖腹自尽。这种外国人很难理解的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时至今日仍然感到自豪的大和魂,剧中出现的雕塑、墓碑、纪念馆都是明证。

  但是如果将这种武士道精神代入到时代背景之中,在幕末革新大势浪潮之前,在现代性的潮流席卷而来之时,代表着传统势力的封建武士道精神也许反而显得并不合时宜,用一句中国政治书上的话来说——这是逆历史车轮而动的反动势力的最后挽歌。在中国,绝不会出现歌颂清朝统治者对民国战斗的胜利,更不会出现反动派对当今的胜利。而在日本,这种对旧时代痴狂的眷恋却一直徘徊在这个民族的心中,他们极其钟爱这种代表了自我奉献和牺牲的武士道精神,即使这种精神并不在进步一方,也丝毫不以为然。

  在片中,山下智久饰演的酒井峰治在自杀未遂之后,似乎也有了活下去才是勇敢的觉悟,姑且不论他的这种自我觉醒痕迹是否生硬,总之他决定活下来承受一切,投降的屈辱也好,人生的折磨也好,他似乎都愿意去承受,他说:“只要活着,雨总会停下来。”正是他新的人生观鲜明的写照。在这里,剧作引入了人道主义的关怀色彩。但这种色彩充其量也只是昙花一现,无法深入,无论如何,人道主义倡导的人本色彩和武士道所提倡的集体无意识就其根来来说是相互矛盾的,正如酒井峰治、篠田仪三郎乃至小夜子或者更多的“日本白虎一代人”一样,他们的人生观也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祈求着属于自己个体的微小幸福,一方面却又在奋不顾身地将自己奉献给某种虚无的理念或者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据历史记载,白虎队少年武士们舍弃生命也要保护的号称“纯朴武士”的主君松平容保,在这些十六七岁少年自杀后不久就选择了投降,向新政府联军双手献出了领地,他仅仅被裁判了幽闭思过的处罚,松平家的家名却由其嫡子继承,继续存在并以华族立之,4年后他就免除了处分,12年后又恢复了正三品的职位,直到25年后的明治26年,他才在东京因夜盲症而去世。

  这位藩主,眼睛恐怕真的是瞎了。

  《白虎队》影评(七):司马辽太郎曾经说过“每当想起善良,淳朴的会津人的时候,就会觉得日本这个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今天在寝室看了《白虎队》,一下子就迷上了,不愧是朝日电视台新春特别放送,洋洋洒洒,在四个小时里告诉了我们这个发生在幕末时期的故事。但是主角不是那些在那个时代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新撰组还有萨摩两藩的藩士,而是一些少年,不知道战争是什么东西,连肩膀还不够宽的,来自会津藩的十六七岁的淳朴的少年。

  那个时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时代,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造就悲剧的时代。

  这些白虎队的少年们,淳朴的会津少年,平常还只在日新馆学习儒家之理还有武士道的精神,在家享受父母的疼爱,听着妈妈给自己唱的催眠曲,和母亲一起到饭盛山上赏红叶,或而突然蹦出了感情的火花,但正在这时,会津藩主松平容保的驻守京都的一个决定,把会津藩推到了支持维新的长洲和萨摩两藩的对立的一面,推到了历史的反面。

  1868年,萨长两藩与以会津仙台为代表的东北诸藩的戊辰战争开始,这些淳朴善良的会津人卷入了战争中。面对军事能力已经完全超越了自己的萨长军队,会津人毫不惧怕,虽然死伤很惨重,但是还是英勇反击,用自己手里的太刀和射程只是85码的老式步枪对抗萨长军队的长枪大炮。

  当然,英勇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武器使,三岁孩子都能分析出战局的发展。

  果然,西军势如破竹,东军节节败退,很快会津若松已到了萨长联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战事之惨烈不必细说,女人都剪掉了自己的头发,拿起太刀上了战场。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们当然也被编入了白虎队为了他们尊敬的松平容保大人而战。

  一些根本不知道战争是什么东西的孩子们出征时还很兴奋,但是与萨长军队的第一战就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战争,饥寒交迫,丢掉性命的威胁,他们都忍了过去,但是得知主城已经被攻占时(完全是一个误会),他们却盲目地按照武士的精神,用自杀来表达自己对松平容保的忠诚。

  不错,“光荣的出生,光荣的死去”,武士的传统,他们从小也就是这么被教导的,但是这值得吗?他们不知道母亲在跪在地上送他们列队出征时,都拼命寻找自己儿子的脚,盼望他们能够平安回来吗?虽然酒井峰智的母亲平常对他很冷淡,总是怕他“如果在人世间有了牵挂的话,就不能壮烈的死去了”,但还是在大雨中一直注视这儿子的背影,直到他出了自己的视线。。此时此刻最为心痛的,只有母亲了。

  他们的死并没有为自己所敬仰的大人尽忠,因为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返回城里,可能会在战事的最后阶段尽自己的力,但可是,人一死,什么都完了。

  记得在クライマックス的部分里,当酒井掉队脑袋发热准备剖腹时,他的爱犬クマ碰掉了他的刀,让他清醒了过来,顽强的活了下去,放下了武士的迂腐,穿上了平常不屑的农民的衣服混进了城内“脱下的只是武士的衣服,留下的是武士的尊严”,无论如何要活下去。。这或许是这一部ドラマ真正宣扬的主题。

  司马辽太郎曾经说过“每当想起善良,淳朴的会津人的时候,就会觉得日本这个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在这里不能责怪会津藩主松平容保那过于迂腐的正直,因为作为一个备受将军厚爱和信任的的大名,他应该为德川家尽忠到最后一刻,也不能责怪会津人的淳朴,善良还有坚强,因为这本来就是人应该具备,应该提倡的优秀的品格,但是,如果单纯和善良如果被政治博弈,被那些老谋深算的政客们利用的话,那就会酿出悲剧。如果坚强用错了地方的话,那它只能成为一个阻碍历史前进的石头。会津人,白虎队的少年们,是一个悲剧,一个谁也都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的悲剧。

  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剧的主题曲会是一首英文歌,但是它确实能代表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意思"YOU RAISE ME UP"。此外,在这一部ドラマ中,我感觉我们不能光受到鼓舞,还有对那段历史,对司马辽太郎这句话的反思。

  《白虎队》影评(八):白虎队观感

  写于07年8月19日

  一开始我是如此不理解这个母亲。仪三郎有那样好的妈妈,即使孩子有喜欢的人都能包容能支持,一心期盼着孩子平安不给他任何压力。反过来P的母亲,却一心想着要儿子无所牵挂地上战场,不给他任何回忆。即使是如此,在P的心里还是没有一点怨恨母亲的意思,遭到冷淡的对待也能忍受,一直那么爱母亲。

  因为能带母亲上山看红叶就高兴得雀跃。可是母亲还是把他骂回去上课了。

  为了母亲的病抓药草差点掉下悬崖。母亲大声地训斥他浪费生命。

  这一切,他都是默默地接受着,反省着自己。受着母亲高尚的教育,既坚强也没有迷失。

  可是这个母亲又何时不在痛心,她多么想给孩子最宠溺的关怀,她多么想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

  可惜这些少年的命运一出生就注定,这就是他们这辈子的命运。既然总会离开,就不要留下感情。

  破例让他养了狗。居然是因为希望以后在他走近悬崖的时候,小狗能叫起来提醒他。

  送行的时候不敢与他四目相对。

  担心着出发的孩子到了哪里,反省自己是不是应该要给他一点母爱让他幸福。

  至死都带着P背她上山看红叶时掉在P头上的红叶。

  是什么让这样这样浓烈的感情全部积压在心底。是什么让这些心意都忍着不能传达。

  好不容易大难不死回来了。母亲慢慢走近他。

  我想,她会不会又扇他一个耳光,骂他玷污武士的尊严呢。

  『你已经很努力了,很努力的活著回到母亲的身边了。』

  没有,她没有。她轻轻地抚着孩子的脸庞,把他抱在怀里,说好温暖,真的还活着。

  没有母亲是为了把孩子送上战场而让他们出生的。虽然孩子效忠祖国战死沙场很让他们骄傲,可比这个更宝贵的,是他们的生命。那鲜活的,这世上只此一次的生命。

  『虽然儿子能够壮烈地死去是母亲的骄傲,但怎么会有看着年纪轻轻的孩子就这么死去还很高兴地母亲呢?大家不都是飞快地跑去迎接他们了吗?』

  她一个人在门后垂泪。每次责骂他之后。

  她说无论他在哪里死去,都会拥他入怀。

  他们约定要做下辈子、下下辈子的母子。

  她说如果以后还可以做他的母亲,无论他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都会支持的。

  猛然想到后代的后代的新太郎和那样溺爱他的妈妈。因为抱歉,无法给他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在以后不断不断的轮回里,要全部还给他。

  每个人出发前母亲都给了他们银两。说以防不时之需——如果战死后怀里有银两,村里人说不定会帮忙埋葬。

  然而,仪三郎的妈妈却给儿子唱着摇篮歌,说这可不是埋葬费,是你回来时的路费和药费。她在给儿子送行时勇敢地抬起头大声对儿子说我等你回来。

  就是这样小小小小的地方。让我直到现在还在流泪着。

  那是多么欢快的生命。

  一起在新学馆里学习,被看不起时就冲上去打架,暗暗喜欢着谁,和女人说了话大家一起受罚,听到要出征的消息欢呼不已。

  那样短暂的青春,一时间就可以全部覆灭。

  的婆婆看着他吃饭说,这是不停不停在吃东西的一张嘴,这张光滑的脸,这双温暖的手,全部都要失去了。

  他们举着枪挥着刀在战场上满脸血迹。他们淋着雨饿着肚子想象母亲的拿手菜肴。他们只是瞬间的离别就再也见不到。连那美好的感情都只能是淡淡的相思。

  『但是在壮烈死去之前,我还是想吃点什么。』

  他们都只是16、17岁的少年。拥有那样简单的心志,就被推到战场上,为了所谓的气节赴死。

  明明是那个会奋力跑着冒失地冲进课堂的孩子,明明还是抱着小狗一起玩耍的孩子,明明是大口吃着饭团的孩子,明明是爬到山上带母亲看红叶为母亲摘草药的孩子。

  明明那些孩子,明明每个人,都有视他们为最重要的人存在,你们为什么把他们夺走?

  『会津是永远不会输的』

  那群孩子傻傻地相信着,用自己的生命去相信的东西,真的一定会变成现实吗?

  生和死也许分不了对错。我无法说在忍受了一切寒冷饥饿后看到被烧毁的城镇时绝望和壮烈着死去的仪三郎做错了,也无法说看到即使被淋了雨也不倒下的不倒翁后决定要努力活下去发挥价值的P错了。这只是信念不同,只要心意相同,他们就都是壮烈的。

  当P差一点割腹的时候,小狗冲过来把刀打开,他看到了还没交给仪三郎的不倒翁。为了把心意传达给伙伴们,他决定活下去。当他看到雨后湛蓝的天空,更加决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救下了准备寻死的好朋友又八,做仪三郎宁可切腹都不愿意做的事,乔装成农民回城。

  『吃了饭团,包扎了伤口,就会想活下去了。你也要活下去。』(Pto又八)

  『因为无论多么痛苦, 只要活着, 雨就一定会停, 就能看到美丽的天空。』

  『我没有放弃武士的尊严,尊严是活着的人才拥有的。为了维护武士的尊严,我必须活下去』

  『酒井大人别这么说,比起他们,你们这些活下来的人,今后还要经历更多的辛苦啊』

  当战火烧到了城内,家老的人为了不落入敌手遭受欺凌,纷纷自刎。女人要么在忙着后勤,要么组成娘子军。做着饭团给战士吃,自己只吃飘着虫子的白粥。但真正的战争比这要苦几百万倍吧。

  『如果你落入敌人手里,必定受到污辱。到时,母亲会亲手砍下你的头。』

  『女儿是多么幸福啊。』

  敌人冲进一位家老的府里,看到所有女人都已自刎,他也不禁一寒。

  尚有气息的一个女人问他,你是自己人还是敌人?

  那个人温和地说,自己人。

  『战……争……呢』

  『都结束了。』

  『太好了……』

  虽然最后他举起了刀,也许是结束那个女人的生命。可至少在死之前,他让她幸福地死去。

  战争结束了。就不会再有伤亡了。

  当会津的人们为了死去的战士放河灯时,敌人用望远镜看见了,便停止了攻击。

  『今晚就让他们好好过吧。』

  也许他们也是很痛苦的,也许即使是得胜的敌人,也不愿意有战争。希望有战争的,只是那些从不流血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已。

  学到斯大林战役的时候,历史老师说因为敌人没有料到战争拖到了冬季,都只穿了单薄的衣服,武器也被冻僵了,因此战败了。那个时候我也深深地为他们难过。无论是谁都是有亲人挂念的,敌人也好,也许他们的本愿也是希望停止战争的。

  可是到底是为了什么让敌人也好都继续战争。是效忠的信念吗?是困苦的生活吗?是麻木的神经吗?这世上能没有战争吗?

  当战死名单传来时,每个战死战士的妈妈脸上,只有错愕和痛苦。不会有谁因为骄傲而高兴。

  然而,年纪很小的小女孩却开始神情麻木地说。父亲大人高尚地死去了,母亲大人也高尚地死去了。

  抱起她,说你也好我也好,即使如此也要努力到最后。

  主公大人再也无法只念及会津的灵魂。他决定投降了。

  也许就如他所说。

  『你们为了做了这么多,已经够了,很好了。』

  JBOX上说。

  『当松平容宝看见幼小的女孩失去了母亲还会说,母亲大人高尚地死去这样的话时,他已经不知道,忠于天皇而毁灭家园的战争,开始得是对还是错了。如果一开始就拒绝了天皇的请求,那是不容于会津忠君思想;如果之后在与其他藩对抗中立即投降,则是放弃了会津为武士的骄傲;但是在城外完全失守,城里已无再战可能的情况下,年轻的藩主怀念起西乡的话,若这场战争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会津会输?如果这场战争是错误的,会津到底错在何处?那些少年们,为什么一出生就背负着为国捐躯的命运?

  也许,会津不会永远都是失败的;也许,会津的正确只有历史擦能明白。』

  『想到会津就会觉得,日本民族还不是无药可救的』

  『将被敌人践踏的城池好好的清理干净,准备交给敌人,这就是愚直的会津魂啊。』

  在吧里看到这样的资料。

  『其实在会津投降之后,萨摩主导的新政府将因为这场战争而死的会津人称作”贼徒”,不允许他们被下葬。

  正因为如此,在1986年时,当年长州藩的主要城市-现在的山口县荻市,想要和当初会津藩的都城(就是剧中的那座城),也就是现在的会津若松市结成友好城市(类似姊妹市那种关系),来化解两方在当年会津战争结下的仇恨,还特别说了:

  “因为已经过了120年了……”

  (原文:「もう120年もたったので・・・」)

  言下之意不外乎希望会津忘掉100多年前的仇恨

  结果会津这边是这样回答的:

  “只过了120年!!”

  (原文:「まだ120年しかたっていない」) 』

  爷爷对后代新太郎说,只要你能感受到一点荣耀地生,高尚地死,他们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白虎队》影评(九):千言万语难道《白虎队》

  我这个人既喜欢KUSO的东西,也热爱一本正经的东西。我相信,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排斥热血煽情,关键只是在于煽情的水准而已。我想说的是,《白虎队》实在是一部煽情水准不是一般高的片子,整个过程中,我死命的压抑自己的泪水,最终没有达到热泪盈眶的境界(一般女生会用泪腺崩溃这个词)。

  其实到了这个年龄,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所谓到了佐久间象山在《新选组》中所说可以思考自己人生的时候,大致是不会看了什么书或者影视作品有“人一新”的结果。所以或许背负了许多东西,让我看《白虎队》看的很累很累,因为这部可以说感人至深作品的背后,实在有太多复杂的社会因素需要梳理。

  《白虎队》的背景基本和美国电影《最后的武士》还有新选组,著名漫画《浪客剑心》差不多,发生在波澜壮阔的幕末时代,讲述了经历了一场血腥内战(其实中日近代革代辛亥革命和明治维新,大致温和,和法国大革命比都不算血腥)之后,一个现代国家诞生的故事。故事从当代日本社会开始讲述,两个生活在东京的街头小混混因为不堪忍受来自老家会津的奶奶的“革命教育”,逃会老家躲藏,偶然进入白虎队博物馆,看到了自己的祖先画像,产生了时空错乱,乱入回了130多年前的幕末时代,故事由此开始。

  要说的是,两个小混混也就是剧中两个队士酒井峰治和筱田义三郎的扮演者分别是山下智久和田中圣,属于青年偶像,在中国也有一定号召力,本剧采取老青结合方式,一方面是大量历史正剧“大河剧”的大熟脸,一方面又是俊男美女云集,朝日电视台此举措可谓煞费苦心,应该说,老演员如小林稔侍,浅野ゆう子等功力自然深厚,演出精彩绝伦,新新人类们虽然不是本色演出(实在那些白虎队士真的象现代东亚社会的小男生,而不向那个时代的少年武士),但是基本还是成功的。而且本来,这个电视多少就是带有很强教育反思色彩的,选用偶像演员也是理所当然。至少我在网络上看评论的时候,就发现了大量感动的一塌糊涂的国内山下粉丝人生第一次看古装日剧。

  130年前,后世连认真打招呼都不会的小混混和疏于管教的家庭一转身成为了礼仪严正一思不苟的东方士大夫也就是武士家庭。两个年轻人和会津所以的士族青年一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座右铭,以“壮烈的生,壮烈的死”为人生信念。会津藩属于当时日本东北一个省份,如果按照中国思维简单划分,日本东部诸藩属于保皇党(其实不是保皇,是保幕府),西部诸藩属于革命派,也就是反幕府派。当幕府解体,日本面临进入现代化国家的严峻挑战,两派激突无法避免。而会津藩又是佐幕最为坚定的一派(我们换用阶级斗争词汇就是最顽固的反动势力),年轻藩主松平容保(日本近代著名美少年,不会比漫画迷熟悉的冲田总司差)血气方刚,一心要为自己心中信仰的大义奋战到底。毅然带兵上京对抗反幕府最激烈的长州藩。。。

  很赞的扇子舞

  容保公的姐姐

  而在会津,青年人一面在藩校日新馆中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贯彻传统道德和精忠报国的思想,一方面关注住天下的风云变换,并学习西方的一些军事技术。其实我不知道拿会津来比中国近代哪个省份,拿长州或者萨摩去比广东或者湖南或者江苏并不是困难的事情。总之此地大概属于民风最为刚烈,思想最为正统之地。男女之大防极盛,青年男子甚至视和女子说话为禁忌。峰治的母亲繁(薬师丸ひろ子饰,也就是一升的眼泪中亚也的母亲),压抑自己对儿子的爱,故意冷峻的对待他,为的是让他能够没有牵挂的在未来壮烈而死。而义三郎的母亲,则极为疼爱自己的儿子。这个对比后来让繁产生了反思:或许美好的回忆更加能令人义无返顾的牺牲。而会津女子也尚武,会津的青年人们在忠义的信念中成长,培育着自己慷慨赴死的品质。

  京城的局势瞬息变换,幕府军先胜后败,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成为正统,会津等东部诸藩反成贼军。松平容保退回自己领地继续抵抗,很快爆发了戊申战争。新政府军讨伐日本东部诸藩,传统的武士面队西方式的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战争打到了会津城下。在这种情况下,那些16,17岁的青少年组成了“白虎队”(以中国传统的四象为名称划分年龄,最年长为朱雀队,最年轻为白虎队)参加战斗。

  战争激烈而悲壮,最终大部分人战死,义三郎和另外19人一起自刃,峰治的父战死,母在炮火中过世。他在别人连死去的人那一份一起加油的鼓励中活了下来而没有选择自杀。松平容保在炮火中最终下跪投降,古代部分在会津人的血泪和痛哭中结束。

  过程并不复杂,时间也只有4个小时,日剧的影评难写在于日剧并不以风回路转的情节冲突取胜,其关键在于细节,细节,细节,我等是无法用键盘或者刀笔展示出那些细腻的表演,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

  如出征前,母亲给自己的儿子衣服里包上银两,这是因为如果战死了,村民会因为尸体有银钱而安葬他。

  比如义三郎的母亲对儿子刻骨的爱,与他喝交杯酒(扶桑人以喝交杯酒为约定,并不以婚约为限)约定,一定要活着回来。

  比如队士自尽时,一人割破手指将鲜血点在旁人的尸体上,这是因为武士即使死也要沾染樱花的美。

  比如因为主张投降退让被斥责为胆小鬼的会津家老西乡赖母和妻子深情的忘年之爱,此片最感人之处我个人感觉是两场,一个是白虎队自刃,一个是西乡赖母离开会津继续抵抗时,在家中灰迹中捡起妻子发簪时的老泪纵横。。。。

  。。。。

  峰治的母亲繁和义三郎的母亲代表了两种最典型的日本(不应该是东方,中国也是如此)的母亲形象。繁是一位类似《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的人,她作为一个东方道德观的人,为东方道德观而生死,并不自己的儿子献给国家或者天下,以代替自己身为女子不能精忠报国的缺憾。这样的母亲在中国和日本还有很多,比如岳飞的母亲,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等等。但是,我不认为繁是一位斯巴达式的母亲,斯巴达母亲以对儿子的叮嘱(come back on the shield躺在盾牌上回来)而闻名,但是因为斯巴达的青年从小脱离家庭过军事生活,不能和东方那种浓重的家庭伦理文化相比,繁对儿子再严酷,也是从小把他养大的。繁代表的母亲是一种封建道德的母亲。

  义三郎的母亲又是另外一个典型,他是日本文化中浓重恋母情节的一个反应,母亲对儿子的无穷痴恋,这点中国人更加不用陌生,这个母亲存在于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中,甚至在抗战中那首送儿打东洋的歌谣中,也有母亲唤儿平安会就好的版本。我记得李安导演有片喜宴,里面的中国母亲在儿子结婚前爱的用牙咬自己的孩尔,正是这样一个缩影。母亲对儿子无限的爱,父亲对女儿的爱,这个是最典型的东方感情文化。义三郎的母亲,代表的是一种典型东方式感情的母亲。

  。。。。

  历史记载,会津之战极为惨烈,会津藩妇女儿童都投入到了战斗中,双方死伤甚多,事后会津战死者不允许敛葬,会津遗民被牵往山穷水尽之地,长期被称为“会贼”,会津和长州直到1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不能和解。。。。山口县政府曾经希望和解,会津若松市的回答是“才130年啊。”白虎队的事迹穿到了西方,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墨索里尼成为意大利的独裁者后,听说了白虎队的故事,专门赠送了一尊青铜雄鹰的雕象给日本政府,直到今天,这尊雕象依然耸立在会津若松市,无论站后的盟国还是意大利,都没有任何要求拆除这个雕象的声明。2006年,英国的著名日本史学者Stenphen Turnabull在他的著作《武士和荣耀》中,也用了专门的篇章来撰写白虎队,把他作为日本近世武士文化终结的一个部分。关于白虎队的种种回忆和讨论,是不会停止的。。。

  影片中虽然在旁白提及,“无论是长州还是会津,在认真思考日本前途的方面都是一样的”,不过片中对长州和萨摩的人依然给以了丑化,特别是桂小五郎(后来的明治维新三杰木户孝允),西乡隆盛都比较猥琐。这点不比大河剧《新选组》。NHK做为独立于政府的国家公共电视台,必须在历史观方面尽量公正端平。朝日电视台相对压力小。

  文章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最为沉重的地方,到底白虎队的这种精神好不好?高喊精忠报国,殉皇七世的人人最终把战火烧到了亚洲各国,把人间变地狱,直到本国被原子弹和燃烧弹毁灭为止。其实问题已经不是白虎队的精神好不好了,而是武士道到底怎么评价的问题?

  对于我来说,首先我自己的概念在于,世界实际上是圆形的。极左和极右基本没有差别,爱国主义过了一步就滑到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同样,许许多多的法西斯主义者,一开始都是信仰共产主义的。这个是放之人类皆准的公理,并不独限于日本。日本如此,中国也是如此。比如亮剑也算一部不错的作品,但是有人看了亮剑就会产生激进的军国主义思想,所以很多时候,艺术作品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产生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接受者自身的文化背景,信仰,世界观,人身观等等。

  武士道和儒家思想,乃至基督教文化一样,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产生,有很强的社会时代背景,这个是客观,这些思想当适应时代的时候,能够给以社会和人类发展很多积极的东西,但是在一定特定历史条件下,又产生了很多有糟粕的东西。比如儒家思想变成吃人的礼教,基督教的宗教迫害和现在美国新教霸权主义,武士道和军国主义的联系也是如此。武士道不等于军国主义,这个是一个很确定的看法,没有武士道精神,但是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的例子,世界历史上很多。但是另外一点,武士道和军国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也是毫无疑问的。历史上有很多好人和坏人,都信仰武士道,他们看到的武士道,其实是很不一样的,武士道发展到了一个畸形,并且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基雅维力主义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恶毒的东西,就诞生了一个极为邪恶的集体,并爆发出疯狂而可怕的力量。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把武士道视为禁忌,但是我们需要剖析他,认识他,至少我们是一个新时代的人,必须带着新时代的高度来看到旧时代的东西,如武士道,儒家思想,新教伦理等等。我们要警惕那些把旧思想新酒装旧瓶的做法,比如那种原教旨主义的思想,比如那些盲目的复古论者。古代文化就象一个器物一样,有人拣起来想实现自己极端的思想或者野心,有人硷起来只是希望追求更美好和更理想的东西,怎么做,在乎个人自己而已,在乎一个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已,在乎公共教育的纲要而已。

  诚然,白虎队的队士喊着噢卡桑而死,日后无数的日本兵也喊着同样的话在中国,南洋群岛而死。但是我认为两者并不需要直接的划等好,如果这样做,那么直接就把一个国家的历史全然否定,等于把一个国家变成了没有历史么有传统的国家。就好象我们看《拯救大兵瑞恩》一样,这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想,那么这些美国的兵的情义放到越战,朝鲜战争中,又怎么样,同样的情感,此处为对?彼方为错?如此就变的极端了,《三国演义》的忠君成了封建糟粕,萨拉丁的反十字军战争成了伊斯兰恐怖主义的精神支柱。。。。如此下来人类最后干脆抛弃一切文化算了。

  所以,我认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在乎其中人类的情感是如何,而要在乎他把人往何处引导而已。比如三国演义是忠义,如果既要认识有愚忠成分来看,如果还认为忠义符合你所谓定义的主流道德,那么三国演义毫无疑问是积极的。白虎队也是如此,”壮烈的生,壮烈的死”。我们如果只是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看,毫无疑问,这个在当时那个社会是极其宝贵的,也是感人,放之今天的社会也是如此。但是如何能去除这种东方式的精忠报国观对于人民的不良影响,也就是滋生军国主义的毒草呢?关键在于全剧的氛围。全剧的最后,两个小混混受了精神的洗礼,变成了懂礼貌的人,懂得遵守公德的人,全家在喜庆中结束,为和平和思想的改进而干杯,毫无疑问,看到这里,这个电视是级为积极的。不但对日本积极,可以说对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是积极的。他呼唤了传统中好的一面,但是又及时收住,把时空琐定,没有把这个壮烈生死的观点往任何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引导,这个我认为是日本社会思想的积极一面。至少从这30年来看,消极思想方面,《あ!海军》大于《男のやまと》大于《白虎队》。甚至即使是《203高地》和《啊!海军》这种东西,拿到战前去看也绝对属于军国主义者认为的毒草。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国内对历史的两个方面的观点都在削弱,一方面,因为战后一代起来了,希望脱离历史包袱,成为“正常国家”,另一方面,由于迅速的全球化和西方化,极端的怀念帝国时代的那种力量也在削弱。

  白虎队拍摄的初衷,是希望呼唤日本的新新人类的道德意识,希望在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青年人能够重拾一点起码的公共道德观,最终可以把一个社会支持下去。电视对现代青年的要求,并非壮烈的生和壮烈的死,而是做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有礼貌,懂的勤俭,能够认真的生活。这些都是东方社会的起码道德要求。其实我并不能断言今人比之古人为优还是劣,但是我觉的,无论如何,吸取一点传统道德中积极的和现代文明不相冲突的东西,是好的。

  而白虎队中,更多的也是展示着人在大时代的性格而已。他展示了会津人的意志没有说会津是对的,主张和平的西乡赖母(小林稔侍的这个角色和他在《葵德川三代》里演的片桐且元实在没有区别啊)形象一样很高大,展示了战争的痛苦,而没有把死亡美化成可以轻松面队的东西,无论一个人有着多么顽强的斗志,面队战争,都是渺小的,无论如何能够笑对死亡,但是毁灭的痛苦还是让人无法忍受的。这点我认为《白虎队》给人的教育是珍惜和平而不是斗争,无疑对于一部以宣传武士的片子来说是很可贵的。我相信每一个看了这部片子的人,都会倍加珍惜和平。

  看白虎队的时候,我想到很多东西,既想到日本社会的现状,也想到我们的现状。日本社会的现状,问题在于国家意识的崩坏,老龄化激烈,大量青年沦落为那种只是混日子漂流一族。以至于人为自己或者只是为团体而活着,所以他们希望重新用传统的东西唤醒青年人。那么中国的问题呢?,中国和日本不同,在中国,国家意识似乎是唯一可以团结大众的最后稻草,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除了爱国主义什么都不剩下的社会。中国人群之中,依然没有改变那种剧烈的地方敌视和阶级敌视的心态,除了以国家的名义外,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放下自私的欲望和成就来团结。富人蔑视穷人,宁愿把钱扔到水里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穷人仇恨富人,接受恩惠也不懂的感激,而是一心一意暴力剥夺之。有人因为社会地位的低下和贫穷不能结婚,而很多这样的人又以最恶毒的言语攻击那些追求名利的女性。在深圳,一个政府官员在车祸中打了受害人,但是这个事情爆发后迅速变质,这个人的家人遭到了无休止的漫骂,正常家庭生活被破坏,被以撤消了公职(过于严厉了),即使全家下跪也无法得到受害人的谅解。。。群众一方面对政府和公共事物极为不信任,另一方面大量的极端民族主义言行在互联网上泛滥。大量社会在浮躁中不知道将往何去。。。。我看白虎队的时候想着这些,如果日本可以靠重新呼唤传统来扭转社会风气,那么我们依靠什么?我真的不知道。。。

  总之,我看白虎队的时候过于沉重,我希望其他所有的观众不要如此,一部影视作品,不要想太多。

  总之,白虎队用来激励自己的人生,是不错的。即使不能作到壮烈的生,壮烈的死,至少可以有道德的,高尚的生存下去。这就足够了。中外影视作品的不同在于,中国的英雄过于高大,烈士非的中几十枪而毅然挺立,然后连带干掉无数敌人,这个实在过于遥远。白虎队中的青年人尽显生命的脆弱,但是也不失壮烈,让人感受到,即使我一个普通的草民,只要有高尚的品格,也能够实践“壮烈的生,壮烈的死”。

  另外实在要称赞一个演员,这就是扮演松平容保的东乡纪之,这个演员实在具有非常强烈的古典美气质(上一个演松平容保的帅哥是《新选组》里的筒井道隆),我知道很多女生受不了古装片里的半月头,我保证,东乡的半月头绝对不会让你不舒服。而且,松平容保在这个电视里并不是简单高大化的处理,相反,他很让人想到《走向共和》里的光绪。他为自己信仰的大义战斗,但他不但失败了,而且还造成了无尽的死伤。他非常的痛苦,也非常的迷茫和困惑。以至于最后说,只有我一个人也要出去投降,从这点上来说,《白虎队》又洗去了一点军国主义的糟粕。松平容保的悲剧不是个别的,在整个东亚的近代化过程中,出现了无数这些人物,奋力用自己的信念去改造国家,他们的初衷是好的,由于历史的局限。但是他们失败了,造就了公和私的悲剧,我对这些人,表示深刻的同情和同感。

  本剧音乐为著名Celtic Woman的《You Raise Me Up 》,网上很容易照,不过可惜都是男声的,本剧为女声。

  由于细节的地方实在难以详尽描述,我只能做一个推荐而已。如果想受一点心灵的洗礼,如果想至少在短时间里(如同剧里主人公说,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洗心革面能够持续多久)洗心革面一下,甚至如果只想痛快的被感动一下,泪奔一下,我诚挚推荐这部《白虎队》。

  《白虎队》的编剧是一位叫内馆牧子的女士,她从女性甚至是母亲的角度写下了许多细腻感人的台词。

  壮烈的生,壮烈的死。(立派に活きる、立派に死ぬ)

  可为之则为之,不可为之则不为(成すべことは成す、成らんぬ事は成らんぬ)

  这流淌着热血的双手,这为了生存而不断吃的嘴,还有这光滑的脸颊,全部都会被战争所夺去啊。

  虽然儿子报效祖国让人自豪,可他的死却是那么让人痛苦。

  不论将来那孩子战死何处,我都想将他拥入怀中

  人越是被伤害,却越是容易产生感情。

  要说出去赴死的话,悲伤和痛苦只是一瞬间。但是没有死去留下的人,还要过一生,峰治还活着的时候,要好好安慰母亲。

  无论多么痛苦,只要活着,雨就一定会停。

  就这么一个炸弹人就倒下了,我第一次感受到战争是如此的可怕。

  如果你们还要战斗的话,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会出去宣告投降的。

  日新馆馆规:

  其一,见到年上人必须要辞仪。

  其一,不得在外吃东西。

  其一,不得欺骗别人。

  其一,要听年上人的话。

  其一,不得欺负弱者。

  其一, 不得作卑怯之事。

  其一, 不得在外与女子交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