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摘抄

2021-04-08 02:16: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摘抄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由[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一):1

  1章 一切生命问题规划为三条纽带,职业、同伴、两性。脱离开这三个问题生存是步履艰难的。讲到意义的问题,大家都会时不常的谈到意义,一个人的意义不能称之为意义,只有帮助到别人建立了联系,才是有意义的。不然一个罪犯拿着一瓶毒药,他也说自己有意义,实际上那个意义只是对他自己而言,这样的意义不能称之为意义。倘若在童年时原初记忆糟糕,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就无法在成年后建立正常的联系,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这里要通过记忆与重复性梦境相结合。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二):生活于你的意义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思维处理后的事物。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服务经验的认知和意义。

  每个人都会面临三大人生问题。一,在地球有限的资源中,我们该如何工作?二,为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发展,我们应该获得怎样的定位和身份?三,面对人有男女和人类延续依赖于爱与婚姻这个事实,该如何调整自我?失败者在对待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时,从不寻求他人帮助,对于社会缺乏兴趣和安全感。他们从自认为的成功和成就中体会到的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个人优越感。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自然朝着最能体现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个体会自然进行自我管理,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童年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深远的意义,孩子出生后,母亲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信赖自己,进而信任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母亲在这点上没有做好,孩子在后续发展中很难对外界表示信赖和兴趣。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三):关于记忆这段

  对于小学的回忆,我经常会想起一件事。记得一次中午下课,有个同学叫谭鑫煜,平时关系都还挺好的,那次和他有点小矛盾我要去抓他,他在教室里我在教室外,他跑的很快,抓不到,后来我应该是着急了,又不愿意收手,正好隔壁班的一个“差”学生(就是大家都很害怕的那种)从旁边经过,我知道他和谭鑫煜之前有些过节,谭也很怕他,基本看到他都是躲着走的。我就告诉“差生”谭鑫煜在教室里,结果他就进去把谭揍了一顿。我不记得我当时是不是很高兴,但是从教室走到校门那一段路,很多同学都陪着被打的谭鑫煜走,而我是被疏远在后面的。

  这件事发生在三年级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在我对小学的记忆中占了挺大的比例,我应该还算是一个善良的人,但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龌龊的事情,至今感到很自责与内疚。

  这件事对我现在的疑惑是,我为什么会对这段记忆印象这么深刻,还是会有一种负罪感呢?一定是有什么心理学的解释在里面,我还不知道缘由,记录下期待能有解答的时候吧。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四):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代表作。概括如下:

  生活的意义是与人合作,并产生贡献。

  问题儿童产生原因,生理缺陷,过于溺爱,缺乏关注。

  了解一个人的最好途径是其合作能力。

  自卑是个人或社会从平凡原始走向成功进步的原动力,而自卑情结归结为达不到诉求目标,而个体就是在追求优越感上成长。

  童年,也就是早期记忆决定了人格塑造。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阿德勒作为一名精神病学医生,用一些案例加以说明。

  犯罪受环境,遗传的影响,但最终取决于个体。童年对犯罪人格形成的影响,归结为罪犯对个体优越感的追求对他人无益,且他们缺乏合作共赢能力。至于合作能力低下,源于家庭环境,贫穷,生理缺陷,社会不利因素。

  最后他提出一些方案,比如职业选择,友谊爱情婚姻的积极影响。宗教,政治,社会行动的外界引导。

  总而言之,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主推“合作”的意义。

  纵观整本书,好多理论带有主观偏见也受时代约束,有失偏颇,不过有些建议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五):读《自卑与超越》

  很开心自己在2020年读完了2020年自己很想读的书。

  《自卑与超越》为阿德勒锁著,我上本和心理学有关的书是包含阿德勒思想的《被讨厌的勇气》,当我发现《自卑与超越》也和阿德勒紧密相关,我惊讶而又兴奋,我感慨于自己和阿德勒的缘分。

  《自卑与超越》写了生命的意义,父亲,母亲,老师,家庭,学校,婚姻,梦等很多和我生活相关的东西。看这本书,有时我感觉自己在看整个人生,感觉书都把人生中很重要的东西写进去了。

  《自卑与超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合作意识。我存在于世界,唯有合作才能促进自己进步,推动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书中很多时候从整个社会甚至人类来看待许多事情,并非停留在一些小角度上,目光远大,思想极具高度性,让我也明白许多事情不能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而是要站在某一个高度上来看待它。

  《自卑与超越》教会我思考问题角度要学会改变,这样心中才能容下更多;它一直强调的合作意识更是让我真正领悟到:每个人真的不是一座孤岛,合作,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合作,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促进社会发展。

  书中说自卑的情绪人人都有。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自己。我想,懂得奉献,做出奉献,也就在逐渐超越自己了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六):消除自卑感是个体前进的动力

  这书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Alfred Adler所著,市面上有多个译本,好的译者能使原作锦上添花,我觉得这版就不错。本书的英文名字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直白地告知了读者,本书旨在探讨个体生命的意义。

  为什么要探讨生命的意义?

  因为意义对客观现实有着重要影响。如书中所说

我们赋予现实以意义,并基于此感受现实;我们感受的并非现实本身,而是被我们赋予了意义的现实

  意义即主观价值,现实即客观存在。个体只有认识到我们对世间万物的感知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才会积极地寻求生命意义。

  作者从对自身的探索得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而个体前进的动力来源于自卑。是个体想方设法改善处境,消除自卑感的行为推动他前进。消除自卑感的最佳方式是与他人合作,并且积极地为他人做贡献。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的问题源于不善于与他人合作,采取错误行动消除自卑感所致。读完这书,能让人更好地看待合作以及利他行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职业、婚姻与家庭以及孩子的教养等问题。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七):合作精神十分重要

  这本书值得一读,可以了解不同心理学派的观点。顺便用里面的观点指导下自己的生活。

  这书英文名是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中文译名是自卑与超越,奥地利以德语为主,首次出版是什么语言呢?我觉得中文名翻译得不如英文名。按照作者观点,是要解决生活中的三大问题,即人际关系、职业、爱情问题。作者也在书中反复强调合作是重要性,仿佛与人合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我认为有些问题还得自己内化才行)

  虽然并不完全认同作者生活的意义只在于奉献,但是利他行为,合作精神确实能够帮助人们避免一些自私行为。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愿意为之一生奋斗,甚至付出生命,这样的人让人钦佩。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按照作者观点,竭力促进人与人合作,应该能够有效降低犯罪率。

  作者关于早期记忆的解析,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早期的记忆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吗?从我自身经历来看,确实能找到一个有关联的例子。

  作者还讲了很多家里孩子出生顺序对人生的影响,有些例子完全能从身边找到相似的例子。关于孩子在四五岁便能影响以后一生的行为,我对此观点存疑。

作者一心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婚姻是两性的正确选择,不结婚不养育孩子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行为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八):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Alfred Adler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个体只有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才能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人生的三大约束

  1、我们居住在地球这样一个贫瘠的星球之上,别无去处;(职业问题) 2、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离群索居与没有交流能力的人必将走向灭亡。因为个体本身是有确信、不足和限制的;(人际问题) 3、爱情婚姻。(两性问题)

  社会责任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九):生命之于你的意义

  很有意义的一本书,被书名吸引来的,但其实整本书和书名没什么关系。

  她原来的书名更合适《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生命之于你的意义。

  全文都在围绕一个问题,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开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生活的意义在于个人为团体所贡献的力量。

  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幼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成年后面对工作,恋爱,婚姻,生育。作者主要讲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是如何在这些环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一些案例,探讨了一些现象,他认为大部分“坏孩子”,“罪犯”,或者工作婚姻中的不幸,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或者学校社会没有给予他们正确的对待,而导致缺乏合作能力,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的问题。

  其实最让人有感触的地方在于,在当时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作者的很多观点都十分“超前”,放在当下都十分有意义:

  例如,他所说的关于男女平等,关于承认母亲在养育孩子所付出的成果,关于婚姻合作等概念。

  最重要的是,在一个个案例中,能感受到他真的有践行他的平等观,他在帮助那些病人的时候,并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是个“高高在上”的圣父形象,仿佛拯救别人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伟大。

  他是真的在用一颗真心,唤醒另一颗迷失的心,用自己的真诚让那些“坏孩子”相信自己能变好。

  读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更多的追求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虽然财富增加了,但是幸福感却没有与日俱增,反而增添了很多焦虑和苦恼。

  是不是如果社会能变成“利他主义”每个人就会更幸福呢?

  但是,这一切太难了。

  诚如作者都坦然承认这不是我们自己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十):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说,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感到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自卑情结"。 对于如何获得自信,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自己有过一些思考: 之前我认识到的获得自信的路径可以概括为:先尽可能地认识世界,认识并承认其多样性,再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一些特点,从而获得自信。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并承认广泛存在的多样性,包括周围环境和个体的多样性,这个事实使我们易于理解和接受另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每个人擅长的事是不同的。自信的获得需要一些现实经历作为支撑,当我们确定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可以比别人做得好时,我们就会肯定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从而多一些自信。至于那些确定自己已经努力过,却也没有做好的事,就相信多样性的安排,留给那些更擅长那类事的人去做吧。 相较于我通过在某些方面与他人比较而获得优越感,作者在书中阐述的以「合作」为核心的降低自卑感的方法,显然更为系统和透彻。 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从人类必须面对的三个事实(资源有限、合作解决问题、人有性别之分)出发,剖析早期记忆、家庭和学校对成长的影响,解析犯罪、职业和爱情婚姻等的本质,让读者对各种社会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进而帮助我们认识正确的生活意义。 总的来说,我们处于人类社会之中,绝大多数事情需要合作去完成,天才的定义是他人公认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是建立在至高无上的效用上的。因此,只有将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做出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增长。 假如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就会乐于与他人进行合作,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多,自我价值也会相应增长。因为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其实是社会中的其他人赋予的。 读完这本书,让我接受了一个观点:在某些方面与他人比较而得来的优越感并不是自信的源泉,与他人合作创造社会价值才是。同时更加认识到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对一些社会关系的处理也有了新的启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