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10篇

2018-05-01 21: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10篇

  《自卑超越(精装版)》是一本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一):世上本没有希望,实现的人多了,也许……

  阿德勒要放在现在那就是一个励志典型突破身体障碍,突破家庭内部偏见,突破师门封锁,把自己的大旗插在自我心理学山头,还有一个红色贵族妻子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三子一女,俩儿子继承衣钵。虽久仰他的自卑超越说,但我还是第一次系统阅读他的作品。没想到这本自我经验理论化的标杆,可以让人读出浓浓的鸡汤味道

  首先,阿德勒追问了人生的意义,他的答案合作贡献,把自己的人生理定位于此的人才是是人生赢家,甚至发出了“地球都会说……你连活着都不配,快点死去吧……”这样中二的呐喊。然后他从生活方方面面指出:无论是生是婚是工作是犯罪,最终极的奥义就是合作。如果你不开心,因为你不知道和人合作;如果你犯罪,因为你不知道和人合作;如果你精神病找到了不合适的工作没有选择正确伴侣……都是因为你不知道和人合作。大到宗教社会,小到家庭生育,合作仿佛万能药水,头疼脑热往上招呼就好,可具体要怎么利用合作发挥机制……嗯,反复强调按下不表。

  书中他还就唯心和唯物的问题发表了议论,大概意思是谁是第一位不重要,谁是主导才重要。在阿德勒这里,心灵或者说精神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生活的目标引导物质身体的方向,甚至可以突破它的局限性。接着他就佛洛依德学派的几个重要的概念老师发动了攻击,其中包括恋母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梦的作用不是为了满足现实生活中没有满足的需要,而是为自己非常规的生活方式提供支持童年记忆咨询关键切入点,因为通过它可以看出回忆人的真正关注所在……

  在现在这个高呼个体价值,强调个人意义的社会,这样的论调听起来总有一种在冰与火之歌里面看到三个代表感觉,和克莱因霍尼佛洛姆温尼科特科胡特比起来未免过分无聊,但是联系到他的犹太背景,他奋斗的一二战交界的年代,还有佛老师生猛的享乐主义这双鞋怎么也对不上他的脚,我又在略感无聊的阅读里看到了意志力的金边。

  当然他书中的一些理论在后世发扬光大,比如教育合作的重要性兄弟姐妹之间不同的排序造成的心理上的区别;他的青春期的理论甚至可以看成是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概念的雏形。虽然我也很好奇他认为罪犯是没有合作功能的人,那么他是怎么看待团伙作案的。和那些精益求精的徒子徒孙比起来,祖师爷的这本小书论证得就有点轻率,基本来自经验和自我推论,但留下了线索后人发展

  于是这次的阅读给我最大的获益不是大师的理论给了我多大的新鲜感或者启发,而是透过他这些基于自己生活经历思索出来的理念,看到了一个相对真实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大师。毕竟有勇气爬上巨人肩膀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要抗住可能被巨人碾压的危险,是一件颇值得让人尊敬事情。他代表了一种我们总是试图跨过自身残缺通向成功的希望,值得放进精神分析学派大师的殿堂

  就像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二):《自卑与超越》:从个体的角度成长着的人

  文/吴情

  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其实不过一百多年。在那之前,心理学或多或少是哲学的附庸。有赖于弗洛伊德等老一辈心理学家努力,心理学最终从哲学中脱离,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弗洛伊德认为,性欲人类所有活动根本动力,并据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心灵的理论。不过,弗洛伊德两大弟子,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卡尔·古斯塔夫·荣格,都在学成之后,另立门户:阿德勒开创个体心理学,荣格提出集体意识理论,与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相互补充,也为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以下详谈阿德勒。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小镇父亲是一名富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家境富裕。阿德勒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初为一眼科医师,后转向精神病学,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阿德勒的主要作品有:《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神经病的形成》和《自卑感》等。有学者总结道,区别于弗洛伊德学派,阿德勒将精神分析学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著作的一个典范,虽然理论不深,但很经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重视对个人无意识的研究,大而化之,有笼统独断之嫌,而个体心理学,则从个体的成长角度,分析个体的心理历程微妙改变。具体说来,它较为重视童年经验,在社会文化层面更关注家庭、学校职业婚姻领域内的因素对个人心理发展的历时影响。理论之外,阿德勒结合接触的他人经历,就各要素对个人的影响,一一进行了剖析。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不以个人无意识为起点,而是将个人的自卑情结与克服自卑情结、实现自我超越视为理解人类的核心与关键。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所谓“自卑情结”,指的是“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自卑情结与追求优越同构,自卑情结不一定代表一种负面影响,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心态能力水平。经验本身没有固定含义,只有被主体纳入一定历史视野中进行解读,才会具有实在意义。

  对个人的成长来说,童年经历至关重要。英文有谚,“A morning shows a day as a childhood shows a man”(晨光里面含一天,童年当中现成年)而在儿童的成长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尽管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以表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力,但是,结合诸多样本,我们可以粗略认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一个倡导平等自由的学校、一个文明友爱的社会,无疑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如果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重视对病理的探讨,那么,个体心理学,显然将焦点集中于个人的成长,侧重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个人的成长难以预设,也不易提供标准答案,但这不能简单否定或取消个体心理学的价值。相反,正因为其不随意将个人问题化,才更见心理学的人文属性:人,身心一体,灵肉共存。虽不完美,但希冀自我超越。在努力克服自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或许结果已不重要,毕竟,寻求超越的精神,早就构成了人之为人的全部尊严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三):还没看完,一些不成熟想法

  1、本书的逻辑性问题,看了一半后发现本书似乎是独立章节的汇总,各章节之间逻辑性不强。

  2、 阿德勒对于合作看的非常重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合作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不知道这种通过特例证明其理论的方法是否科学按理说,现代科学不能仅通过特例就证明什么,必须要有大样本。

  4、本书属于个体心理学范畴,应与群体心理学区分开,很多心得不能生搬硬套

  5、本书已读部分很多地方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心理学理论门类繁多,各类理论都能够证明一些我们脑海中想到但无法言表的东西,让我们追根溯源,分析我们个体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能的原因,进而能够建立正确的心理模式,帮助我们在心智方面的成长。

  6、如果把人的大脑分为物理层、心智层和认知层,心理学书籍关注的是心智层,这部分通俗说就是形成学习能力和心智模式的地方,属于meta-think的内容,通过阅读心理书籍或心理培训,能够完善和纠正已有的、不正确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去影响认知层。对本书的使用不应该全盘接受阿德勒的理论,而是在他的理论的基础上去完善自己的心智层。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四):在合作中超越自我

  在合作中超越自我

  ◎ 东渔

  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同时期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基础之上,开创并发展了个体心理学,具有广泛影响。

  在对追寻生命意义的观念上,阿德勒强调了个体与其他人合作的精神,呼吁生命在于奉献,要找到自己的人生责任。他发掘的个体心理学,是为了了解一个人的合作能力的缺失程度,对此深入人的精神深处,只有深刻了解合作精神并付诸实施才能战胜自卑,超越生活,获得幸福的优越感。

  我们在童年时期开始产生自卑感,自卑可以使一个人萎靡不振,处处碰壁,如何解开这个情结,就要针对当事人结合实际对照分析。如果你想做到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行,进而超越自我,你就不得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在阿德勒另一本著作《这样和世界相处》中 ,他将这种合作精神比喻为药剂:“我们发现,最好的改进办法就是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愿,以及对其他人产生兴趣,这服药很有效,每一个案例都因此得到了改善。”可见,合作精神已是他的思想汇集的根基

  弗洛伊德阐述梦是欲望的满足,以完成不可及的事情当做补偿,而阿德勒将记忆当做补偿机制。针对当事人叙述了各种回忆,关于妈妈爸爸,并且分析人格类别。很显然,他在对“梦”的解析方面,以及童年记忆的解构上,都有弗洛伊德的某些手法,不同点在于,阿德勒有针对生活的实际效应,披露了弗洛伊德不切实际一面。他认为弗洛伊德强调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对立关系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有时候它们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白天的思维和晚上的思维就不能当做完全对立。这一系列言论,正是推翻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唯一的理论,建立了自己对梦的新解析。

  对于个体心理学的实际意义,需要体察到自身的缺陷,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以及你要结合社会力量达到超越的结局,所以,我们的问题和困境必须面对,寄希望走出一条新路子。阿德勒强调社会责任感,好似博大的奉献精神,个人需要找寻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承认自我,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生存下去。

  阿德勒对孩子教育很重视,曾著有《儿童教育心理学》。而在《自卑与超越》中,他注重家庭的影响,孩子与母亲的合作关系,以及母亲引导孩子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都是重点夫妻双方也要讲究合作关系,才能谈论幸福。罪犯也是因为没有任何与人合作的意识,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感了。

  超越他人,证实自己,合作显得更重要。

  整个人一生规划都在合作中成长,一个人从童年成长起来,遇到很多风风雨雨,心灵与身体的联系,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爱与婚姻的实际,阿德勒给出了一些优良的建议,一切都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取得良好进展,可见其实际意义的重要性。正如《自卑与超越》另一个翻译名字为《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他将心理学紧密结合到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去寻求生命中更多实际意义。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五):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用了近五个小时陆陆续续把这本书看完了,作者阿德勒认为人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也即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必须要与人合作,为他人贡献才有了个人的价值,这对我是一个极大冲击

  在我高中的时候,接触到一些浅显的哲学思想,也懵懂的想过,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活着是为了什么等所有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疑惑的问题。当然,随着琐碎的日常生活,这些问题渐渐被我抛在身后,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又开始思考起这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

  这本《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之作,出版以来已再版多次。阿德勒是著名的弗洛伊德的学生,不过两人在很多理念上有所不同。阿德勒对个体的研究以个体为开始,更关注个体本身的成长发展与人生历程。

  全书的核心观点在我看来即,人生下来因为种种缺陷(身体或心理)有了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每个人都想弥补自己的缺陷,超越自己的缺陷,这又会让我们陷入了不同的优越感上。如果一个人能认识到我们生存的价值在于为社会贡献,学会与他人良好合作,那么这优越感会让他对社会有益,反之则可能走向歧途。阿德勒也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讲了一个人的家庭生活和受教育程度对他的影响,这些分析并不复杂文字也非常的朴素易懂,很值得认真看看。

  这本书对我的认知有很大的冲击,在于人生价值的评判,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良好婚姻的本质概述这三点的尤为突出。

  很多问题其实如果不去想,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对如何过好这一生毫无头绪,难怪我总是觉得迷茫了。我承认,我是个挺自私的人,我有时候的不快乐大概也跟此有一定关系。虽然我不能完全同意作者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做贡献这一评判标准,但我觉得我的不同意只是因为不想承认。

  其实我也隐隐发现,如果一个人只是向外界索要而不贡献的话,他将难以取得真正的快乐和圆满。我也听过很多优秀的匠人说,别去过度索要,做好你该做的事,你想要的自会来。所以,当我意识到如果一味的追求个人的价值,而不去想有没有给社会做贡献,其实是无用的追求,我想我已经同意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了。

  在家庭教育这里,作者对受忽视和被溺爱的孩子的特点都写的非常翔实,仔细联想我周围的朋友们,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的确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作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母亲既不过度溺爱孩子,也不会忽视孩子的需求,积极恰当的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学会重视与他人的关系,友好的与他人合作,遇到问题积极解决而不是就此颓废。这些观点对于想要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的父母真的是非常有帮助啊。

  而在婚姻生活这里,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原来幸福的婚姻在于夫妻双方彼此尊重,彼此付出,夫妻关系就是合作关系,所以合作双方一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有了互相爱护互相付出的努力,才会有幸福的婚姻生活。

  结婚的目的应该是一起努力谋求幸福,让彼此过的更快乐,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婚姻实质上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低之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没有控制或权威可言。

  无论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的地位在家中比对方高,都是不利的。

  这些观点我都深深认同,了解这些也让我更好的分析我自己的家庭问题,对我非常有帮助。

  在书中可以看到个体心理学把人类所有的问题分为职业,交际,两性这三大类。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在于对他人有意义,学会合作,努力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他的人生自然会朝着最能体现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首先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明白自己活着在于对他人有意义,才会取得自己的真正价值。努力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也许我们的价值就在其中慢慢被寻找到。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六):克服自卑,追求卓越——阿德勒

  阿德勒作为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人物之一,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这本书基本涵盖了其主要的观点——追求卓越,克服自卑感。阿德勒持一种行为目的论,即所有人的行为都具有其目的,他突出强调人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这本书中有些观点还是可取的,但是有些观点受限于时代社会背景,从当代角度来看,显得有些不妥。在提出的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和社会兴趣中,他更加注重社会兴趣,强调合作、奉献与建立美好社会,这一观点也正符合当今世界主潮流,还是值得深思的。至于,克服自卑,追求卓越的观点,虽然有不少案例佐证,但由于缺少实证研究,若不深读,一眼看上去,总会有种鸡汤文的感觉,但仔细阅读之后会发现这观点依然有些道理的。 这本书最大的不足就是有着太浓的说教色彩,总是在不断反复强化自己观点,试图说服读者,略显枯燥乏味,而且过度的说服,也容易使读者产生免疫,从而阻抗自己的态度观点发生改变。看了很久,不过最后还是勉强看完了,差点半路弃书_(:з」∠)_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七):资深直男癌患者的自白

  在这么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冬下午

  我为看完了一本“三观不正”的心理科普书籍感到懊恼

  开篇就是毫无逻辑就得出来的“爱与奉献”

  通篇的“合作”

  资深直男癌患者

  简直心绪难平

  摘录几条好了:

  “两人需要认识到,如果不要孩子,那么他们组建的家庭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毫无意义的”

  “在我看来,婚前不发生性行为是对婚后幸福的最大保证”

  quot;而我们渐渐发现,但凡有着正确婚姻观,关心人类幸福的人婚后都愿意生育后代,而有意无意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表现出反感的人则一般在婚后都不想生育后代,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的人是不愿意生儿育女的。"

  如果一个心理学家连起码的尊重他人人格都做不到,一味宗教式的宣讲

  那不管本书得到过多少好评

  我都想说一句,呵呵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八):时过境迁的人生指南

  # 一

  这本书自然是经典,无论从何种角度说,它在心理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都是需要阅读,需要学习的文献之一。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本著作的经典性,在出版了近百年后的今天来看,已经大打折扣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书中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醍醐灌顶的观点,对今天的人来说,早就是街知巷闻的老生常谈,失去了给人的新鲜感。阅读的时候,也就是重新过了一遍早就熟悉到不行的常识而已。

  不过,这种熟悉感仅仅是这本书丧失其魅力的原因之一。毕竟许许多多的早期的学术经典,都难免会遭遇到这种窘境。它另外一个人失去魅力的问题,就是它所提出的问题的背景早就是时过境迁,所以这种隔阂让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大打折扣。

  # 二

  这本书的中文名字是《自卑与超越》,似乎是暗示一个自卑的人如何成功。但是它的英文名字是《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强调的是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指南,告诉普通人在生活中如何活得有意义,怎么样获得痛快。如果这么说,似乎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鸡汤书没有二致,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牛逼哄哄的心理学家,理论是建立在丰富翔实的案例上面,所以给出的结论也是有很强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不过即便这样,因为当下读者面临的问题和书中的不完全一致,这本书作为一本指南书,很多地方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 三

  这本书要解决的是如何获得**人生的意义**,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在书中,作者给出的是**可以与他人分享,且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008)接下来,他就用一本书的篇幅详述,人生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合作如何能解决问题,梦是如何解决人生的问题,家庭学校如何影响个人的心智……

  但是从阿德勒对于”人生的意义“可以看出,它对人的评价的标准是放在社会价值上面。一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而反过来,人生的意义必须通过他人的评价才能够确定。考虑到这本书是1932年出版的,一战时候整个欧洲在战火蹂躏下的惨况,彻底的将人性撕裂。因此,阿德勒将**合作**视为人生意义的最终追求,试图弥合人与人之间的裂痕的想法,也就可以理解,也就是理所当然。

  但是在今天呢?这种丝毫不考虑个人追求的“人生意义”是否就是意义的全部呢?当然不是这样了。人生的意义已经突破了阿德勒的定义,已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自我的认可也同样能够赋予人生的意义。人生变得多姿多彩。

  # 四

  当然,如果人生观恰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希望自己的子女家人的意义在于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本书还是需要拿来读一读。

  ###更多请关注:https://basin42.wordpress.com/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九):自卑情结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出版社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不推荐这个译本。

  作者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1870-1937)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不过在这本书中,阿德勒旗帜鲜明地对弗洛伊德的某些观点提出反对。

  整体来说,放在现在这个时代,书中的许多观点可能在许多人看来觉得会有一 些过时甚至与现代格格不入,可能这也是看书的时候浓浓鸡汤感的原因吧。但是这本书出版于1932年,小一百年了,所以很多现在看起来过时的观点在当时可能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正是在当时由于这些大师们的努力,才有了时代思想的进步吧。

  在这一整本书中,最为推荐的是 第三章-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英文名为《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可是在国内一般的译名都是《自卑与超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一章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也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

  简单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卑情结,当他面对一个问题但是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时,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这就是自卑情结。无论是谁,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一种自卑感,但是这自卑感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正是他看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他才会想去克服、超越。超越感是对自卑感的补偿。

  由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不同,人们追求的超越感也是不同的。这里我们就回到了标题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作者提出:“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认知和意义感的,对事物的认知、对经验的认知,等等这些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而有三类个体是最容易形成错误认知的:身体残缺的人、过度娇惯的、被人忽略的。而纠正这些人的方法就是“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勇气和精神”。

  但是究竟什么是“合作”,作者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合作是个大箩筐,什么都能放进去。所以在看书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迷糊不清的感觉。

  以及,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读后感(十):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Leo鉴书224

  2015年下半年偶遇阿德勒心理学,对我影响很深,之后他的作品我都会读,之前已读过《自卑与超越》,此次再读马晓娜的译本,在复习基本上再次有所收获。

  关于书名

  作为阿德勒最著名的代表做《What life coule mean to you?》至少在中国被翻译了十个不同版本,大多译成《自卑与超越》。个人感觉与其说是巧译以及书里提到的自卑情节,不如说是较早的译者抓住国人“大多心理很自卑”,感觉应该是多年失败的学校教育导致的。与此同时,如果译成《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就太像鸡汤书了,估计会影响销售。

  有关本书

  之前看过的书有阿德勒本人写的,也有研究他学说的人写的。本书做为其代表做阐述了阿德勒的主要观点和想法,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再到学校、家庭、婚姻以及育儿,相对全面。读的时候,也许读者会奇怪——为什么看着没有相像中神奇?

  我对此的答案是:本书成书相对早,后期研究有更加深入的成果,所以需要配合其他作品阅读效果更佳。

  有关阿德勒

  阿德勒是奥地利心理学派比较早期的人物,这个学派最有名的就是解梦大师佛洛依德。阿德勒不是佛洛依德的学生而是朋友,在后者要求所有成员宣誓效忠之后离开了学派。后来佛洛依德比较著名的弟子荣格也出走了,可以大师跟普通人一样也有各种毛病。

  阿德勒对解梦学派把什么玩意儿都跟性联系起来有不同意见,之后发展出自己的学说——个体心理学派。我理解就是:以个人为核心,分析其与他人以及世界的关系,从而确定相对位置。

  阿德勒心理学对我的影响

  个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找到自己的相对位置,让自己过得逻辑自洽。在生活中我们遇到有些人就感觉很平和,无论看没看过各种心理学的书,他们都做到了与自己以及与世界的和解——这也许是每个人最应该追求的。

  以横向而非纵向的视角看世界。就是不要觉得谁要谁低的,也许每个人的职务都有所不同,但是从人的角度而言,不存在什么高低上下,永远要以平等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克里斯坦森有个观点——神是不会按职务考虑一个人的,只会单独地看这人在世上的贡献。至少从这个角度人人都是平等的。

  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如果我以登上喜马拉雅作为人生目标,那超过80%的可能人生都是失败的,登顶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相对好的作法也许是:切实感受走出家门的每一步,从中体会生命的价值的意义。

  现在就是你遇到它的最佳时机。遇到某件事、某个学派有时会有相见恨晚的时候,但其实是恰逢其时——我们相遇的时刻就是最应该遇到的时刻,比如:我2015年深入接触到了阿德勒的学说。

  总之,做为阿德勒的代表做,本书值得认真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